王炳林教授谈“宽广的发展道路,科学的理论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59:11
2007年11月22日18:4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王炳林教授 (何萌摄)
嘉宾简介:男,1961年10月生,汉族,山东省东营市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1986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马列室、法政所、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任教,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1991年起先后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和校工会兼职,曾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校工会副主席、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兼任首都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和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任课题组负责人。
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等方面的研究,其博士论文《邓小平理论与中共党史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2项。曾获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优秀教师奖、北京市教育系统德育先进工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人工程培养人选”。2002年获教育部教学“精彩一课”奖,2002年入选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报告全文: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王炳林]: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宽广的发展道路,科学的理论体系”。大家知道,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的一个亮点,就是第一次鲜明地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走道路的内容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这条道路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明确的概括和系统的阐述。把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党的创新理论,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王炳林]:所以,根据这样一个精神,要了解这个道路和理论体系,首先需要认识旗帜的问题。所以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王炳林]:我们经常讲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方向。每个政党都会有自己的旗帜,人们会根据这样一个旗帜,判断它的性质,观察它的前进方向。在新的一个时期,为什么我们会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呢?我理解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王炳林]:首先,这是应对新机遇、新挑战的必然选择。通俗的讲是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提出来的,现在的新形势是什么呢?概括地讲可以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从国际上讲,必须看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而国际的局势也对我们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研究中国的发展道路,在考虑中国举什么旗的时候,不能够不考虑世界的形势。世界的形势又可以分多个层次、多个方面来考察,比如经济上。经济上大家熟知的就是经济全球化在进一步的发展,全球化对于我们融入这个世界,积极地在这个世界当中获得自己的经济利益是极为有利的。
[王炳林]:但是同时,我们也讲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双刃剑”的特征现在越来越明显,运用得好,就对自己有利,如果处理的不当,可能就受损。现在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必须参与,我们也从中受益,另一个方面,全球经济分化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常遇到一些贸易壁垒,这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参与的多了,对世界影响大了,世界上的其他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感觉到我们的“威胁”。所以,开始对我们制裁、封锁或者关税抵制等等。
没有自主创新,没有特色,不走自己的路,必然会受制于人
[王炳林]:所以在这样的竞争当中,在我们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在这样全球化的浪潮下,发展中国家总体上是处于不利地位的。有一句话叫“资本流遍全球,利润流向西方”。这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谁的优势强,利润肯定要往谁那流。
[王炳林]:现在全球化的主宰者应该还是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十几万的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投资的70%,进出口贸易的三分之二也在跨国公司,70%的专利仍然是在跨国公司,所以实际上是一种跨国公司的某种意义上的垄断。所以我们过去经常讲,有一种口号叫“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现在过了500年,先不说全世界无产者是不是联合起来,但是现在全世界的资本家联合起来了。跨国公司就是大的垄断集团。而他们的这种联合,对于我们来讲,显然就有些不利的因素。
[王炳林]:有一个数据,比如说,目前世界上每七起反倾销案中,就有一起涉及到中国。这使中国连续10年来成为遭遇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有400―500亿美元的进出口商品受到影响。特别是从去年11月,美国连续发起5次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的合并调查,包括铜版纸、钢管、编织袋、非公用轮胎等等,还有其他欧洲国家的牙膏、纺织品、皮鞋等等,不同品种都会有。像这样的,大概涉及和影响了我们8亿多美元进出口额,影响我们国家的就业人口达7万多人。
[王炳林]:所以全球化,我们必须融入,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你没有自主创新的产品,只是靠一些低端产品去销售,人家就说你是倾销。所以在世界林林总总的名牌当中,中国的名牌寥寥无几。但是中国的商品90%都是贴牌生产,都是挂了人家的名牌,我们给他生产,但是人家不说你是中国产的。所以,反倾销直接影响我们的效益。
[王炳林]: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跟着他们的后面走?还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际的问题。这是从经济上来讲。
[王炳林]:从政治上讲,现在我们讲政治上要世界多极化。我们现在一般说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不说政治多极化,因为政治是意识形态,可能世界有两极,一个社会主义,一个资本主义。但是世界的利益格局是多极化的。总体上,这样一个多极是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但是,单级与多极的斗争长期存在,而且很复杂,现在从政治上来讲,世界上有这么四大主义影响着世界的稳定和安全。一个是恐怖主义,一个是霸权主义,一个是民族分裂主义,一个是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是世界的威胁,各国都反对,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有的国家,也借助于反恐来推行它的霸权主义。这个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王炳林]:有些超级大国,想称霸,或者所谓的领导这个世界,一般来讲推行两种战略,一个是欧洲战略,实际上欧洲战略是排挤俄罗斯,控制欧洲,因为它觉得,像拉丁美洲等这样的国家控制不难,澳大利亚这些国家都是说英语的国家,也不难,难的就是欧洲,通过科索沃战争,欧洲战略的实施相对比较顺利。
[王炳林]:亚洲战略一般来讲,给了这样一个借口,借着反恐不断把势力伸到亚洲来。所以亚洲周边地区都有军事基地。像日本、菲律宾、韩国。然后,阿拉伯世界过去插不进去,现在也通过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慢慢地深入进去。军队撤不撤?有人说应该有个时间表,我相信它不会撤,永远不会撤,为什么?好不容易进去了,怎么可能撤呢?因为这是有利益的,有石油在里面,还有国际的利益。
[王炳林]:所以像这样一个世界,传统的安全和非传统的安全的威胁交织在一起,特别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国家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大。现在的高空侦察无所不包,非常详细。在遥远的高空看地面,什么都看得见,能到什么程度呢?手表几点了都能看清楚。当然是在外面,屋里肯定看不见。所以你在地面上有点什么样的动静,他都能看得清楚。现在有本事就上天照相,没本事你就在地上着急。现在航天各个方面的技术也都非常发达,有没有安全的考虑,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王炳林]: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自主创新,没有自己的特色,不走自己的路,跟在别人的后面,必然会受制于人。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很重要
[王炳林]:文化,现在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发展交流越来越广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交流促进发展,这是好事情。但是,我们要看到碰撞也在发生,特别是西方某些国家推行其价值观、推行其社会制度,加剧了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宗教和民族宗旨。有些地区的冲突为什么会这么加剧,和西方某些国家在加剧,唯恐天下不乱,推行他的价值观是有关系的,所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是艰巨的。
[王炳林]:在这样的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情况下,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于事件之外,而特别是像我们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国际的关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发展必须有世界眼光。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有一句话叫“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这句话是后来在修改的时候加上去的。就是感觉到,这个问题极为严重。特别是大家知道,在讲科学发展观的时候,过去讲五个统筹,后来等于是三个方面的统筹,除了讲五个统筹以外,又强调统筹的各方面利益,中央和地方,集体和个体,还特别统筹国际和国内,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这是很有针对性的。作为一个大党,作为一个国家,没有这样的战略思维,你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这是从国际大的情况来讲,让我们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必须旗帜鲜明。
[王炳林]:另外从国内形势来看。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像十七大报告所讲“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临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现在“世界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从我们进出口贸易来讲,1978年是206亿美元,到2006年达到一万七千亿,翻了85倍。所以,成就是巨大的,从我们的外汇储备来讲,1978年的时候外汇储备1.6亿美元,到现在是多少呢?一万亿,过去是一亿,现在是一万亿。为什么世界都会瞩目中国?确实是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发展。这点成就应该充分地肯定。但是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很不发达。这么几个表现是很明显的:
[王炳林]:一个是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总体判断,我们国家大概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现在进入所谓的后工业化时代,而我们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在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信息化迎头扑来,我们不可能等到完成了工业化,再去搞信息化,所以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这就需要双重的概念。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通过工业化加快信息化的发展。这个任务非常艰巨。
我们要发展,城乡必须要和谐,经济要平衡
[王炳林]:另外,我们国家一个很突出的现实,就是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尽管我们通过促进协调发展,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这种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应该说,我们的发展,城市发展进步是比较快的,全国各种城市大概600多个,特别是100万到200万以上人口的是75个,就城镇的发展水平来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不落后于任何一个国家。
[王炳林]:但是,我们看到差距在哪里?差距主要是在乡村。你到西部去看一看,到其他地方看一看,我们农村的建设、农村的房屋还是比较落后。不用说其他的地方,就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城里面很繁华,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但是一到郊区,不要说农村,一看就对比出来了,不说是天壤之别,也是有巨大的差别。我们从西部来的一些同学,或者其他地方来的同学,农村的房屋是有感受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有人形容说,中国的城市像欧洲,中国的农村像非洲。当然,这个比喻可能有点绝对化,但是你要到西部去看一看,你会觉得这个比喻还有一定的合理性。
[王炳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一些不和谐。我们要发展,必须城乡要和谐。我们经常讲,社会要实现和谐社会有很多方面,我理解最核心的核心社会是两个方面的和谐:一个是人与人,一个是人与自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城乡的差别导致人与人之间也不够和谐。
[王炳林]:我们城里人是不是能够正确地对待农民,市民是不是能够正确对待农民?对于农民工,是不是能够合理地对待、正确地对待?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农民对城里人是不是能够友好?现在我们说这个方面差距还是比较大。但是如果瞧不起农民工,或者瞧不起农民,农民也不见得就瞧得起你,这种差距大,最终受伤的是大家。城里人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哪一点离得开农民?有的年轻孩子说我吃饭不是吃大米饭,不种粮食也能吃饱,谁成天吃馒头、吃米饭,我吃菜,吃菜谁给你种呢?
[王炳林]:前一段爆发的“红心鸭蛋”的事件不就很说明这个问题吗?如果他把你当亲人的话,不至于让你吃有问题的鸭蛋。这反映了人与人的和谐问题。
[王炳林]:我们说了除了人与人的和谐以外,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我们奋斗的一个理想目标,这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如果人不能和自然和谐,没有蓝天,没有净水,没有肥沃的土壤,人类还怎么生存呢?恰恰在这个方面,我们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十七大报告在讲我们问题的时候,第一条就是讲我们的资源、环境损失太大。大家注意到了,第一条就这样讲。这就是说我们的资源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王炳林]:有一个统计,我们国家的河流70%不同程度的遭到污染。29.3%的国土面积沙化。有些地方是沙进人退,风沙不断地刮以后,无法生存,所以只能往后搬,搬到这里以后,风又刮来了,又吹到你家门口了。导致我们的生存受到威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得敲响警钟。
[王炳林]:所以十七大报告特别提出来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大家知道,在小康社会目标当中最后一条就是加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这个概念西方已经流行了很多年,十六大报告中,有的人希望加上,但是还有一个过程,这一次就加上了,这就凸显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加这个问题时也要有一个考虑,说我们文明建设提得多了以后,靠什么建设?比如我们现在有物质文明,有精神文明,有政治文明,当然社会还要有社会文明,这四个文明都是有相对的建设任务完成的,比如物质文明是靠经济建设,通过经济建设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文化建设,政治文明是民主政治。社会文明就是通过和谐社会的建设,建设社会文明。
[王炳林]:生态文明靠什么建设呢?现在这个方面还需要继续地研究,现在只能姑且这么说四大建设、五大文明。四大建设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对应四大文明,生态文明有的专家曾经建议,纳入到物质文明当中,物质文明是和自然的一种关系,通过物质建设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它不够突出,显不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王炳林]:所以现在别管通过什么建设来搞生态文明建设,现实需要就要写,就要用,这就符合邓小平的思想,现实需要,这个问题很突出。当然我们搞理论的可以继续研究通过什么样的建设来建设生态文明,这个问题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来,让我们充分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一个是从我们的措施上,进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设,另外还有一个观念,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除了节约能源、环境友好等等,还要在全社会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就是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这个很重要。
[王炳林]:所以,从国际国内这样一个形势来讲,我们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国际上主要就是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国内主要就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所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
[王炳林]:刚才我们讲的城乡之间,实际上也有一个城镇化的问题。今后发展的方向,肯定是要逐步地扩大城镇化,而现在我们的城镇化率,2006年达到43.9%。如果按照每年3到4个百分点的增长,可能到2020年,大概能够达到60%左右。即使是达到60%,也还刚刚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而现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80%。所以这“五化”的任务是很艰巨的。
改革中出现一些问题,但不能因此否定改革,而要正视并加以解决
[王炳林]:在这样一个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究竟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在十七大之前,是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一方面我们有成就了,但是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很多的疑问,出现很多的否定声音。主要是有一种对改革的否定声音。认为改革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认为改革已经改向了,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所以对改革提出质疑。前一段理论界有些人在这个方面甚至借着外来媒体不断炒作这个问题,专门看到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是对改革进行质疑,甚至是否定。当中国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帮助中国解决问题,而是不断找你的问题,找你自己存在的问题。比如说,非典来了,非典来了当务之急是赶紧防治,西方有些媒体不是帮助你防治,而是说你死了多少人,你为什么不公布,信息为什么不公开,他们专门盯住这些问题。
[王炳林]:所以,改革当中肯定会出现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究竟是否定改革,还是正视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它。另外面对现在我们出现的一些问题,就否定我们的社会主义,甚至提出来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是错的,过去就错了,现在更错了,什么是科学的?民主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的。所以搞研究的同学也知道,前一段闹的沸沸扬扬的。
[王炳林]:实际上就是说,在我们代表大会期间召开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势力和思潮,都在试图影响中国的走向,影响我们党的决策和决心。我们讲了那么多国际国内的形势,成就巨大,问题也不少,怎么看待问题,各种各样的声音都出来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面前,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解决一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所以我们说,最重要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这样的各种质疑、各种问题,我们必须作出的回答。
[王炳林]:所以在十七大报告当中有这样几句话可以说是铿锵有力,是很有针对性。它没有去批判谁,但是你能够通过理解可以知道,它是很有针对性。比如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这都是很有针对性的。而且说“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都是十七大报告的话。“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都是有现实针对性,就是面对各种各样的质疑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所以我们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反映了我们党在实践当中的坚定性。这就是为什么要高举旗帜,就是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所做的必然选择。这是一个方面。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王炳林]:第二个方面,这也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之所以我们强调高举这个旗帜,这也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大家知道,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党,曾经举过多种旗帜。因为面对近代中国,核心的是两大课题:一个是救亡,一个是发展。谁能够解决这两大问题,谁就能够成为领导者,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党,曾经举起过多面旗帜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还有封建官僚的洋务运动,“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这也是一面旗帜;还有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都是旗帜,这些旗帜都产生过影响,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中国的进步。但最终没有根本解决中国的问题。
[王炳林]:所以,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大旗,指明了中国前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所以没有毛泽东思想这面伟大旗帜,就不可能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讲历史上的旗帜问题,至关重要。
[王炳林]: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最早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在开幕词当中首次提出来的。提出这个概念就是总结了我们的历史经验教训。这个话现在读起来很亲切,很有针对性。邓小平这么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当中说出的语重心长的话,他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自己的道路。而且他说这是总结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
[王炳林]:自从十二大提出来以后,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这些报告的题目,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这些党的代表大会,每个代表大会的题目都有这个概念,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应该说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十二大提出概念以后,十三大重大的贡献是论述了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明确提出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这是指导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时候,把这个理论就概括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且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王炳林]:1997年,邓小平同志去世,又面临着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所以十五大明确提出高举邓小平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主题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六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报告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而奋斗》。这几次大会都强调这个主题。这就说明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一贯的。
[王炳林]:特别是新时期,我们讲改革开放成就的时候,在讲到十六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所以,十七大报告特别提出来了“三个永远铭记”,这也是非常受到关注,也受到高度赞扬的“三个铭记”。正是因为这样的“三个铭记”,所以大家觉得,我们党既面向未来,又不忘记历史。这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的事业,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的建立是我们的政治基础、是我们的政治前提。不能因为改革就否定了过去。
[王炳林]:过去有一些国家,为了现在的正确,就把过去否定了。强调我们有这样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同时铭记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这样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时也铭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推向前进。这样实际上就把我们党的一贯的旗帜统一起来了。这样党使我们认识到,我们这样的旗帜是与时俱进的,又是一脉相承的。
[王炳林]:所以正是因为总结了改革开放这样一个经验,也使我们知道,必须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这才能统一全党的思想,才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新机遇、新挑战、历史的经验教训。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逐渐清晰
[王炳林]: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王炳林]: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十七大报告对道路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所以先讲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我们明确一下内涵。因为过去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什么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没有经验,只能摸索。所以有人把邓小平理论称为“摸论、猫论和不争论”。经过20多年“摸”的情况怎么样?应该说“摸”到了康庄大道,这个道路有明确的界定。这也是在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内涵的界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从三方面去把握
[王炳林]:我理解这个道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个是前提和基础。走这个道路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前提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讲这个道路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一点,首先第一句话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是一个根本保证。因为在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是头等大事。而这样一个任务,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而这个领导核心只有中国共产党。因为现在社会各方面的矛盾比较多,怎么样协调好,也需要有一个核心,有一个凝聚的力量。这个凝聚力量应该说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承担这个重任。所以党的领导不能忘。这是一个前提。
[王炳林]:基础是什么呢?基础就是国情。强调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是在我们现在的国情,什么国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回顾历史,我们过去之所以出现失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国情。包括建国以后,我们出现了一些失误,特别是“大跃进”、“人民公社”这样一些事件。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脱离了现实的国情。当时50年代有一种判断是什么呢?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怎么跑步呢?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通过人民公社这个桥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因为这样的一种风气,所以各个地方,有的村,有的县,自己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河北的徐水县搞了一个共产主义的试点。什么东西都不要钱了,共产主义就是各取所需,共用一切,大家敞开肚皮吃饭,甩开膀子干活就行了,折腾没三月,县里的财政全部折腾光了,大家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下,只能喝大锅清水汤了,所以脱离国情,那时候搞的共产主义,也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
[王炳林]:包括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也是脱离国情,没有看到在建设的新时期,还要照搬战争年代的经验,大搞阶级斗争,脱离了现实的基本社会状况。所以,这就是失误。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取得成就,就是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这个国情核心的是两点:第一,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不能动摇。第二,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是不发达的,不能够脱离这个国情。所以,正是在这样国情的基础上,我们才制定了我们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
[王炳林]:当然这个国情,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不同特征,这次十七大报告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作出分析,提出了八个方面的特征,大家看报告都看到了,在经济方面,发展的同时又看到这个,既看到政治的成就,同时又不完善等等。这就是我们现在阶段性的特征。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看到阶段性的特征。
[王炳林]: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际上也是在这样的阶段性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理解道路,首先要理解它的前提和基础,这是一个方面。
[王炳林]:第二个方面就是路线和任务。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表现。因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出现过基本路线,有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引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了,有的是错误的,带来了损失。比如说,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也有一个路线叫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解决人民大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按照这条路线取得了胜利。建国以后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一化三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实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革。
[王炳林]:中国这个路线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鉴定了政治和制度的基础。但是后来,我们建设的总路线叫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愿望是好的,但是最后只剩下一个“快”字,所以最后出现了“大跃进”带来了损失。
[王炳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有所谓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个基本路线主要是以两个路线: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斗争为内容,最后发展为阶级斗争为纲。显然也是错误的。所以“文革”结束以后,最根本的一个转变就是改变这条路线,果断地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王炳林]: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重大的贡献就是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我们的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所以邓小平曾经讲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就是指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以在这个道路当中特别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就是我们的道路。在这个道路上,我们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是道路当中核心的内容:路线和任务。
[王炳林]:第三个方面就是制度和目标。我们走这条道路,是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还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作出了具体的部署。最后的目标就是实现“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国家。就是在原来富强民主文明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和谐。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的科学内涵应该说是比较清晰了,内容也是很具体了。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匹配的有五条具体道路
[王炳林]:有了这条道路以后,与此相匹配的还提出了五条具体的道路,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怎么走,具体的还有五条道路,比如叫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个已经讲得比较多了,要想发展必须得自主创新,现在我们国家很多的企业都是为一些名牌企业生产,替人家打工。号称是“世界工厂”,但自己的名牌寥寥无几。
[王炳林]:2006年,国际品牌公司和美国的《商业周刊》公布了100种品牌,世界100种名牌产品,其中美国有50个,欧盟有38个,日本有8个,韩国有3个,中国一个都没有。就是说在世界100个名牌当中一个都没有。但是中国出口的90%商品都是贴着人家的商标,大家都知道,好多名牌,现在我们买的名牌,都是中国企业制造的。但是没有创新。所以我们不得不付出高额的专利费。
[王炳林]:有一个统计,我们手机生产、彩电生产、台式电脑的生产产量世界第一。但是,这些生产,手机要支付20%的专利费,电脑是30%,都是支付给外国的专利费。外国就把你的利润当中20%、30%给拿走了。所以我们为什么消耗资源多?因为你没有品牌,你只能投入更多的资源来获利。人家有这个品牌以后,品牌本身就赚很多钱。所以为什么强调要自主创新。
[王炳林]:另外还有一条道路叫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促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还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还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所以,综合起来就是:一条伟大的道路,再加上五条具体的道路,这说明我们道路的框架内容越来越清晰。如果再加上对外交往的话,还有一条和平发展道路。一般来讲国内就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的道路,这就是道路的内涵。现在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有实实在在的内涵的。这是我讲的道路的第一个方面科学内涵。
我们面对问题的唯一法宝是继续解放思想
[王炳林]:第二个方面,我讲一下怎样走好这条道路。我想讲三点,第一个是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这条道路怎么走?我们一个法宝就是解放思想,所以这一次十七大报告特别提出来叫“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一提“法宝”,大家过去学党史的知道,我们曾经有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是毛泽东概括的中国革命取胜的三大法宝,缺一不可。
[王炳林]:现在,时代条件变了,我们找新的法宝,其中找到一个很重要的法宝是解放思想,无论是社会进步,还是技术更新,甚至包括民主的兴衰都跟解放思想有关,所以这个话题是老话题,我们过去历史上每一次进步和转折都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五四运动”也是思想解放。所以它是一个法宝。
[王炳林]:回顾整个世界历史,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也是一种解放,甚至其他工业化时代,没有一种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理论的创新都不可能有思想的解放。
[王炳林]:这是一个老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新话题,因为事物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在向前进步。所以,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情况变化,你自己的观念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王炳林]:所以一般来讲,观念创新、理论创新是一个先导,只有想得到,才可以做得到;想不到,做不到,连想都不敢想,怎么做?当然想到,不一定可以做到,因为有客观条件。但是你想不到,肯定是做不到的。这就是解放思想在我们个人当中的一种体现。
[王炳林]:为什么是法宝?从我们改革开放的历史来讲,我们有很多真切的感受,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些重大的转变,重要理论的提出,都是与解放思想有关。比如说农村,把责任田分一家一户种植。有的人人观念上接受不了,认为“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他们观念上接受不了,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王炳林]:我们说,现在现代化农业道路也不可能长期维持这样一家一户耕种,还要适当的规模经营,但是这样要根据农民的愿望,不能强迫,要通过公司加农户,通过自愿联合。因为小农经济,几千年没有富起来,为了现代化很多农民都很穷,因为太小了,真正提高产量比较规模经营,必须有科技的支撑。但是,这点要根据情况逐步的实现。所以这也是中国特色的农业一条道路。
[王炳林]:另外从我们开放来讲,我经常讲这样一个例子,我们确实是每前进一步都是跟我们实践观念在进行斗争,相比较来讲,沿海这些地方思想观念是比较新的,容易解放。所以有的人说,湖南往北走,越走越保守。南方人敢想敢干,最早办特区就是广东人、福建人提出的。中央没有钱,于是他们自己搞,他们是自己杀出一条血路了。
[王炳林]:除了没有经验搞以外,有一些观念是接受不了,他们说搞了特区是不是就没有了社会主义,跟过去的租界是一样的。原来是资本家夹着尾巴逃跑了,现在又夹着尾巴回来了。这怎么得了?这不是搞社会主义,不是计划经济,而是资本主义,所以当时有一些领导,有一种羞涩的感觉,主持这种工作感觉很悲壮。后来在关键时刻,邓小平决定先走一步看一下,我们经常讲在1984年一个春天,邓小平来到深圳,那时为什么他到深圳?争论很大。为什么到深圳?为什么要这个时候办特区?
[王炳林]:因为那时争论非常大。认为搞特区不是搞社会主义,是搞资本主义,不应该再搞了,这实际上是观念不解放。邓小平看了那里欣欣向荣非常高兴,邓小平想表态,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表态,因为一共是四个特区,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他到珠海去后,看了也很高兴,就题了一个词“珠海经济特区好”。后来深圳人着急了,既然给珠海题了,也希望给深圳题一个。小平同志视察完珠海后又到广州过春节,深圳市就希望小平题一个,邓小平问题什么呢,后来经过深思熟虑,写了一个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个题词非常好,明确指出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给特区吃了定心丸,经济特区坚持下来了。
[王炳林]:后来,小平北上到厦门(厦门也是一个特区)。当时厦门划了2.5万平方公里建经济特区,邓小平题词说:“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后来邓小平说,我们改革开放不是说,而是放,放得还不够,还要继续放。后来邓小平说回到北京以后,厦门把整个全岛建立成了特区。后来我们还陆续开放了14个港口城市,北起大连,南到广西北海。所以海外报纸评价说,这是中国自明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开放。
[王炳林]:所以,没有这种气魄,没有这种接纳世界,迎接八面来风的创新观念,是很难有我们改革开放这样一种新的局面的。所以,包括后来我们搞市场经济,也有人拍桌子上,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就不能搞市场经济,我们就不可以搞,但是邓小平不信。从1975年,思想解放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别人可以不可以接受,还有一个过程。一直到1992年提出来,慢慢被人们接受了。所以我们发展改革的开放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
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统一
[王炳林]:今后,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怎么办?唯一的法宝是继续解放思想。怎么样才算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头脑发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解放思想是有一个标准,是有一些原则的。我理解至少要做到三个统一:第一,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就是说解放思想,你想干这个事,有这个好的想法,但是你必须从实际出发,现实客观条件允许不允许你去做,这个想法能不能成行,还要考虑客观现实。所以人的正确思想从哪来?毛主席过去问过这个问题,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这个现实。这个现实是什么?大的方面来讲,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我们的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我们还是众多的人口来接受世界最大的教育等等这些一现实我们必须考虑。
[王炳林]:有人经常说,美国怎么样,西方怎么样,欧洲怎么样。当然他们的经验,我们是要学习的。但是你要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落到实际,根本目的还是从你的实际出发。如果不坚持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就不是客观的解放思想,就不是正确的解放思想,就是胡思乱想。有一些地方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就是说观念很新,觉得应该这样干,但是脱离了自己的实际。
[王炳林]:我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很典型,就是照搬别的地区模式,比如有一个地区干旱,可以学习以色列,搞低灌溉;学习某个地区,把水聚起来。这样大面积开始建设,水从哪来,建蓄水池,下的雨存起来,这当然很好,想法很好。但是能不能从实际出发,这个技术过关吗?是不是能解决水?解决了水,可以保住吗?这个下水管会不会泥住?所以,不去考虑现实条件,盲目上项目,结果造成劳民伤财。所以很多地区盖了很多蓄水池结果变成四不像。我们和那些县长座谈的时候,说当时怎么就上马了这个项目?他说技术人员说好,我们就上了。如果技术人员这样说就这么干,要你当县长干什么?你要决策。现在强调领导服务,但是领导最关键是决策。所以这是什么?想法很好,不从实际出发,劳民伤财。
[王炳林]:第二,坚持解放思想与以人为本的统一。解放思想还有一个价值判断。如果说,刚才实事求是是一个实践观的判断,现在还有一个价值观的判断,就是为谁解放思想?就是说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你的一切做法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讲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什么?最根本的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所以,以人为本首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考虑不考虑群众的利益?所以有一些地方出现这样的问题,要建设办公楼,20年不落后;建设一个广场,50年不落后;广场建得很大,楼建得很漂亮。但是实际上老百姓住的房子怎么样?这个广场,老百姓去不去?老百姓的饭还吃不好,哪有时间去广场?所以不考虑老百姓实际利益,光搞这个东西,不行。
[王炳林]:另外我们讲以人为本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但是个人的利益,部分人的利益也要关照到。但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要首先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个人的利益当然要照顾基本生存。但是,作为一个执政者来讲,首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个人利益和广大利益产生矛盾时,当然要协调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外以人为本还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有一些地方理解很极端,现在以人为本了,我们以人为本落在实处,以什么人为本?我们这个地方,我们考虑了,究竟是以工人为本,还是以农民为主,还是知识分子为本?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以外国人为本。他们说,我们这个地方是前沿地带,吸引外资,就必须把外商引进来,把外国人照顾好了,我们就发展了。对这样一种理解,我们没有抓到根本。所以,我们社会初级阶段要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我们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这样的解放思想,老百姓才会支持。这是第二个“统一”。
[王炳林]:第三,坚持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统一。因为解放思想最终是要谋求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不应该是孤立的、片面,不计代价的,而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点上,特别是在跟自然界的关系上。就是说我们解放思想,我们这个地方应该发展这种核电,应该发展这种水电,应该发展火电等,考虑不考虑对环境的因素,是不是对环境构成恰当的评估,是不是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如果不是科学的发展,而是片面的,你这种发展,这种解放思想,就是错误的,就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真正的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三个统一,才算是科学的解放思想。这是我讲如何走好这条道路的第一点: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十七大报告总结的“十个结合”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王炳林]:第二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我们多次讲到,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现在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复杂的利益需要去调整。怎么办?像十七大报告所说的,“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的”,只有改革。怎么样解决各个方面改革的任务很艰巨?十七大报告总结改革开放过程,提出“十个结合”,是一个宝贵的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这“十个结合”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当然也是改革开放的经验。大家去学十七大报告,都会看到。我们不去具体讲。
[王炳林]:第一个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这一个结合,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既不丢老祖宗,又要发展老祖宗;既要正确地看待历史,又要不断地开创未来。就是把继承性和创造性、发展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我们革命建设改革一个最宝贵的经验。
[王炳林]:第二个结合:强调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结合。
[王炳林]:第三个结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加强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我们改革开放很多好的经验都是群众首先提出来的。党的领导就是加以积极引导,积极推广。
[王炳林]:第四个结合: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个就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就是社会主义如何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人说,干脆搞市场经济得了,人家的市场经济也不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干脆就叫市场经济得了,不要叫社会主义。我们说不行,必须要加,这社会主义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因为这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是同国际社会联系起来的,没有社会主义,在中国搞市场经济,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当然现在也比较严重,我们正在努力解决,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保障,这个问题会更加严重。
[王炳林]:第五个结合,推动经济基础变革与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这就是说我们在经济改革的同时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王炳林]:第六个结合,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一个是要看物质的生产,社会生产力,还要看人,改革的过程也是人文明素质提高的一个过程。
[王炳林]:第七个结合,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也是十七大报告一个重要的亮点,或者说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公平和效率的问题,过去曾经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发展阶段,强调效率是必要的;后来社会收入差距比较大,所以现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特别提出首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问题。过去讲,首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现在首次分配,也要把效率和公平结合起来。比如说,国民收入在整个我们现在统计中占的比重,劳动报酬在整个收入的比重要提高,就是工资要提高,就是首次分配。还有首次分配效率公平,只有教育公平了,大家享有同等教育的机会,才可以改变彼此的命运,所以还有一个公平的问题。为什么把教育放在民生里?主要是谈社会公平。而这种公平,实际上牵扯到人们的根本利益问题,因为在座的同学都知道,怎么才可以改变命运,很重要是靠考大学,很重要的就是受教育,大家考上大学可以改变身份,如果考上大学,我提高了文明素质,提高文化水平,也可以同时搞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教育改变命运这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是初次分配中解决的。
[王炳林]:当然再次分配是通过税收各个方面调节的。这点也是我们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很重要一个方面。
[王炳林]:第八个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这一点,我刚才讲到了,全球化必须参与,但是参与,不是放弃自我,而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参与全球化的目的,是要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自我发展。这一点,不能够丧失、不能够忘掉。
[王炳林]:第九个结合,把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很重要一个经验,如果整个社会乱哄哄,没有一个稳定的局面,像某一些发展中国家经常动荡、政局变动,哪还有心情搞建设。所以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这是我们宝贵的经验,今后还要继续地去处理好这个问题。
[王炳林]:第十个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这是在改革开放的同时,注重加强党的建设。
[王炳林]:所以这些结合是我们推进改革的一些重要的指导原则。比如说我们很多方面需要改革。上述的原则都可以作为指导作用。比如,经济上,我们强调又好又快发展。当然有人说,说又好又快,快了是不是会出现“大跃进”,快了,会不会带来一些问题,“好”发展就可以了?好肯定包含快,如果不快,也称不上好。为什么还要强调快呢?实际上,我们说“好”发展,当然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强调“快”,可能跟人家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邓小平说的,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如果不强调这个速度的话,一味强调好,不强调快,可能差距更大了,你这个好也不起作用,所以这个“快”也是有现实的针对性,所以,这个“快”又不能说盲目的,所以就需要不断地改革,去调整这种关系。
[王炳林]:在经济发展上,这次提出来,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比如说“三架马车”,消费投资出口过去主要是投资和出口。我们2006年投资率达到了42%,超过了1958年“大跃进”的速度。为什么没有出现那样一个混乱?因为我们其他配套措施,其他的调控跟得上,经济有一定的基础,但是长期这样是不行的。我们出口,也比较多,外汇储备也大,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对外经济依赖度提高了。你虽然挣钱了,但是你是靠出口,人家一反倾销,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有影响。所以你的就业、你的工资就都是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调整,提高消费率。
[王炳林]:2006年我们消费率降到历史最低点,只有36%,正常的要达到50―60%以上,才是对的。现在老百姓相对穷,没有钱消费。农村需要买很多东西,没有钱。城里有钱的人,消费也比较低,比如说买一个手机,买一个电视,我手机一用用三五年,买电视也是可以看三五年,所以消费就不旺了。还有的人,改革预期不明朗,我以后有了孩子,要上学;我要医疗;他就等着不花,这样商品卖给谁?所以就影响消费。这次提高消费率,我认为鼓励消费者扩大消费需求,通过这样来拉动经济,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所以这些是通过我们慢慢调控、改革,使得经济逐步发展。
[王炳林]:而现在这并不影响放慢速度,我们还会继续发展。有的国外人说,20年来一直这么快,有什么诀窍?是不是快到头了?我们说不会。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地域广阔,我们总结过去的经验,我们“快”是有几个动力车头。每个都会冒出几个地区来带动全国的经济。比如说最早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最近又出来山东,还有内蒙古,还有河南。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又到内蒙古去视察了,到了鄂尔多斯。那里发展得很快。那里有一个金三角: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
[王炳林]:为什么他们发展这么快,他们扬眉吐气。什么叫扬眉吐气?有羊绒,有稀土,有天然气,还有煤,所以就是扬(羊)眉(煤)吐(土)气(气)。那里发现大油田,五百年也开采不完,所以边境发展起来了,所以有这样几个带动,现在那里的投资非常多,应接不暇。十六大以来是这样发展的,所以经济上会像一个动力车组滚动着发展。
[王炳林]:国家宏观协调去推动中国产业和政策的调整,推动发展能够实现又好又快。改革还有政治体制改革,大家也非常关注,我们要不断扩大民主,让人民有序去参与。特别是这次在人大选举上,有一个重要的提法是,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一个新的提法。这个提法和过去相比,过去我们建国初设计人大代表时,主要是照顾工人的代表,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工人还有知识分子,还要照顾民主党派,还要照顾少数民族,这样一照顾以后,肯定城镇代表就多,农民代表就少。但是农民就不干了,老没有农民的代表,所以要增加。
[王炳林]:但是现在要增加,一下子增加,我们城镇化刚到40%,如果完全按城乡这个比例里搞,可能选出的代表60%以上是农民,40%是其他人士。我们不是说农民不重要,这样的话,你这个代表的素质是高了还是低了。我们实际上讲,农民的文化水平是低,这是事实。但是你不能不照顾他们的利益,所以现在怎么办?建立逐步实行。马上实行不可能,马上实行的话,代表素质一下子就下去了,这不行。但是不改革,农民老是弱势群体,意见得不到表达,这不行。
[王炳林]:但是现在要增加,一下子增加,我们城镇化刚到40%,如果完全按城乡这个比例里搞,可能选出的代表60%以上是农民,40%是其他人士。我们不是说农民不重要,这样的话,你这个代表的素质是高了还是低了。我们实际上讲,农民的文化水平是低,这是事实。但是你不能不照顾他们的利益,所以现在怎么办?建立逐步实行。马上实行不可能,马上实行的话,代表素质一下子就下去了,这不行。但是不改革,农民老是弱势群体,意见得不到表达,这不行。
[王炳林]:就是改革牵扯到方方面面,我只是举一个经济学和政治方面的例子。这是走这条道路我讲的第二点。走这条道路,我讲的最后一点是科学发展,注重社会的和谐。我们走这条道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注重社会的和谐。首先必须牢牢把握住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什么?现在我们说,当务之急仍然是发展经济。我们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我们步入和谐社会,好象放弃了经济建设中心,那就错了。我们基本矛盾没有变,社会主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和供应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强调发展。
[王炳林]:发展要尊重规律,讲求效率,这点不能忘记,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在这个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社会和谐,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全面协调的。同时,也要看到,没有社会和谐难以真正实现科学发展。所以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再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要下更大的气力解决,这样才可以保证和谐发展。这是我讲第二个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是讲它的科学的内涵,一个是讲如何走好这条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同一个时代背景和主题下形成的,具有共同性
[王炳林]:最后讲第三个问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王炳林]:把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概括起来整合起来,叫做十七大理论贡献。我们过去讲课时经常讲,我们也有这样的议论,我们指导思想越来越长,过去是马克思主义,后来是毛泽东思想,后来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后来是科学发展观,有完没完了?我说没完。但是我说没完的同时,我也同时说,我们党有智慧把其整合起来,到一定历史时期完成。在十七大之前有这样的呼声,所以这次整合是符合党心民心的,所以这次理论体系统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一句话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一整合起来,而且这个体系强调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将来理论还会继续发展。
[王炳林]:我们说为什么会没完?因为实践没有完,所以理论概括接着要进行,但是具体叫什么名字?要根据实践规律、政治需要。现在已经成熟了,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将来再发展理论体系都可以放进来。这样不至于念起来很长,也不方便,也不好记。这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王炳林]:我们说这样一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第二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讲到这点,我们要提第一次,第一次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这是第一次飞跃,这是第一个理论成果。现在产生第二个理论成果,为什么可以整合起来?因为这个理论体系,是在同一个时代背景和主题下形成的,它有共同性,都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和过去世代不一样,那时候是战争革命年代,后来60年代,我们没有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所以出现失误。
[王炳林]:在70年代后来,整个世界局势是和平和发展,所以这几个理论体系都是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同时这几个理论都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怎么才有活力,都是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实践中产生的。这和过去时代相比也是不一样的。
[王炳林]:另外,这也是总结了国内外建设的经验、教训。有一些国家理论僵化,不能够创新,不能够科学地指导它的社会实践,所以,有一些国家变了颜色。我们正是因为理论上与时俱进,吸收借鉴了他们的经验教训,才提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代领导都有一个巨大的贡献,比如说邓小平时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比如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像这些都是解决了中国发展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王炳林]:后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这样一些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些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上,在民主政治建设上,都有一些重大的理论贡献,特别是党的建设上都有重大贡献,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还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些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
[王炳林]:这个理论体系应该说包含了我们社会发展中所涵盖的许多方面,保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外交、统一战线等。所以它的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我可以简单概括说,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以及“一国两制”理论、和平发展理论等,这些方面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重要关头都有所体现。这个理论最核心的要点是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精髓是解放思想,主线是改革开放,主题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主要一些贡献。
[王炳林]:我们怎么样认识和把握这个理论?我觉得首先一点,要看到这个理论体系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我们来看待这个理论的特点时,必须把握这点,就是继承性和创新的统一。所谓继承性,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这点上,是不能动摇的,这是我们党政治理论基础,同时创新,又是根据中国的实际不断去发展。所以我们说,在中国,无论是坚持这样一个理论体系,还是我们理想、信念、教育等等这些方面来讲,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大家知道,我们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信仰的理论基础。我们为什么信仰社会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不是因为这个名词好听,别人没叫过,我们就去信它,是因为它符合科学的理论,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是谁揭示的?是马克思揭示的。
[王炳林]:所以我们说,掌握这个理论体系,最核心的一条,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有一个准确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是什么?一般来讲,就是人民群众的立场,就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用共产党的话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王炳林]:有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难道这一点过时了吗?不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能站得住吗?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很多,我们这里主要讲具体的观点,是根本的世界观,根本的世界观是什么?就是唯物辩证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观察人类社会,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所以最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可以把握科学的内涵和精神的实质。而现在,进行唯物论的建设,辩证法的教育任重道远。
[王炳林]:因为有很多人迷信唯心主义,我们举一个例子,经常一些人迷信唯心的东西,比如有一个导游说,这有一个石像,摸了它的头就什么都有了,所以人们是摸了它的头又摸手,其实什么都没有,人们出于好奇心,凑热闹还可以。但是有一些人信,就是他们的唯物主义不坚定。马克思主义说,物质是第一性,所以物质主义坚定的话,不会受这些东西的影响。而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察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经过原始的奴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为什么我们信仰?就是坚持这种信仰,如果你认为共产主义不能够实现,你信仰肯定动摇了。所以我们这个信仰是坚定这样几个东西。所以我们也是体现这点,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以神仙、皇帝来指导,是以我们的辩证唯物主义来指导。所以,我们要理解这个理论体系,必须把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但是有了这个理论,也不是万事大吉了,还要坚持理论的具体分析,提出新的理论观点。这就是我们成功之道,也是我们必须应该把握的。
学习这个理论体系,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经验主义,一种是教条主义
[王炳林]:在学习这个理论体系时,我们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经验主义。看不得理论的发展,对一些理论的发展不以为然。对这点上,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有教训,毛泽东搞创新了,提出一个新的道路了,王明这些人就看不惯,山沟沟里哪有马列主义,你没有本本怎么干,完全是极端主义?毛主席说哪有本本,所以毛泽东最后写了一本书叫《反对本本主义》 。后来,我们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出来以后,“三个代表”出来了,他们说邓小平有理论吗?“三个代表”,“三个”就可以代表一个理论体系吗?所以对新的理论体系难以接受,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去把握这个理论体系。首先要看你对这个理论了解多少,然后再去评判,这是一种。
[王炳林]:还有一种就是反对教条主义。一旦理论形成以后,不加思索,当口号就喊。过去毛泽东思想一开始时,不被接受,但是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了。建国以后有一段时间,毛泽东思想就是教条了,什么都是毛泽东思想。在50年代,1959年容国团得了一个乒乓球世锦赛冠军,为什么运动员得冠军?是因为学毛泽东著作学得好,是毛泽东思想又一个伟大胜利。当时邓小平提出不应该这样,运动员不学基本功,只是学毛泽东思想,我们怎么可以打好乒乓球?下一次没得冠军,怎么办,就说毛泽东思想失败了?不行。现在不这样了。后来你看,教条的结果是文化大革命,什么都是毛泽东思想,教条主义也是害死人。
[王炳林]:新时期,我们这个理论体系也当做科学的理论体系去发展,还要继续发展,我们不能只强调高举一个旗帜,其他都万事大吉。所以十七大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理论体系,还要发展,只有以这样的科学态度才可以正确理解它。这就是我们理解科学理论体系的一些地方。
[王炳林]:总体来说,我们今天讲的旗帜、道路和理论,三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对共产党来讲是缺一不可的,这次党的十七大伟大历史功绩,就在于我们改革开放伟大的历史进程和关键时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的道路,同时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十七大给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同时,我们一定要高举这面旗帜,坚持这条道路,认真学习这个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主持人]:各位同学,王炳林教授以广博的知识、充分的论据、独到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科学分析了十七大报告新的内涵,精彩地解读了为什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旗帜,怎样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体系,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十七大报告中的核心问题,为我们奉献了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习十七大精神的辅导报告。我相信,王老师的报告不仅会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有很多的启发,而且会对我们深入思考新时期、新阶段青年大学生、研究生新的使命、新的责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地掌声感谢王书记的报告。
[王炳林]: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的报告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