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习桥“二月二古会”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5:33:48

张习桥“二月二古会”史话

齐宝江  孙安营  

在马颊河故道南岸的张习桥村,每逢农历的二月初二这一天,四面八方的人们都要热热闹闹地来赶“二月二古会”。

 “二月二”赶会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我国唐代时就已经十分兴盛了,但各地流传至今的并不多,张习桥村古风犹存,是可喜而又耐人寻味的。

张习桥村因桥而名。明朝初期,村民张习在朝中做差,年迈返里,献资建桥于村北的马颊河上,就叫张习桥,桥名逐渐的取代了原村名。虽然在悠久的历史上,这一带因改朝换代发生过人口迁移,但经代代相传,当地人还是继承下了“二月二古会”这一风俗。据考证,张习桥“二月二古会”的原址,就是现在张习桥村与老马颊河南岸之间的一片洼地。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这里筑台祭神、聚众开会,古会便由此演变而来。河的南岸上原有庙宇一座,名为“三义庙”,供奉的是三国时的“刘、关、张”,几百年间香火旺盛,在解放初期被拆掉。农历“二月二”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节日,是土地神的生日,称为“社日”。此外,“二月二”还是“龙抬头”的日子。按理推测,较大规模的土地庙和龙王庙以前在这里也是应该存在的,古会与此二节俗有必然的承接关系。离此往南几里,旧时有较著名的儒林寺,是佛教圣地,原来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八日开始赶七天庙会。可能因为这两地距离太近,会期也挨的不远,于是两会各有侧重,使得“二月二古会”上宗教氛围并不浓。“二月二古会”的缘起现在已经无法考定了,但与古代的民俗崇拜有关是肯定的。

忆往昔,张习桥“二月二古会”声名远播,且极富特色。

马颊河东西水路和贯穿南北的大桥交汇于此,使这里的交通特别便捷,不仅方便了众多香客前来,同时也为办成农贸大会提供了适宜的位置。每年“二月二”,西到石家庄、东至海边,北到天津卫、南至泰安,远近的客商云集于此,从头十天各路货物便陆续运至张习桥村的大小客栈,并都预定摊位。会期只有一天,从早到晚,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急买急卖,所有商品一扫而光,据说商家到这里一天能销光半年准备的产品。商品特别齐全,从木料、板片、苇子、大小车辆、牲口,到五金、木具、杈耙、扫帚、皮、鞭、绳、套、鞍、韂、辕具,应有尽有,更独特的是竹木编织、藤草编织等手工制品和工艺品,簸箩、簸箕、米斗、米升 、提水斗、箢子 、篓筐、背筐,茅编的各式各样的茅草囤子等,这些在其它集会上是买不全的。

除了买卖,张习桥“二月二古会”上,还有引人入胜的景致和风情。“马颊晴沙”是这里最有名的一大景观,文人雅士泛舟水波之上,怀古幽思,饮酒赋诗;渔人撒网捕捞,商船来往运输,桥上岸边车水马龙……河岸南下洼的古会场上,不仅有传统的大戏、民间大秧歌,还有说书的、下棋的、相面算卦的、打拳卖艺的、变戏法的、吹糖人的、套烟卷的,还有玩洋片的、丐帮叫街的、剺头的(以手拿刀子拉自己头的方式作要挟来讨钱)、耍牛胯骨的,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好不热闹……

据说在明末清初,张习桥村有一位姓李的老汉,伸张正义,打赢了一场官司,为表庆贺,个人捐资承办了一届“二月二古会”,这应该是古会在历史长河中复兴的一段插曲。

张习桥“二月二古会”上还流传着这样一段轶闻故事:清嘉庆元年,德平县来了一个捐班(用钱买的)知县叫叶芳,此人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私自加征丁银漕米,并逐年暗中涨码。嘉庆三年,德平县旱情严重,有的甚至颗粒无收,百姓衣食无着,官府不但不开仓救济,反而横征暴敛,贪污肥己。官差如狼似虎,天天下乡,百般催逼。张习桥周围百姓实在忍无可忍,奋起抗漕。县官叶芳闻讯,大发雷霆,亲自率兵前来征讨,以马快都头闫克端为将。闫身高马大,膀阔腰圆,手持丈八长枪,绰号“赛张飞”。他一出西城门,跃马扬威,拧枪亮式,因用力过猛,枪杆折断,众人大惊,皆以为出师不利,劝其收兵,改日再讨。叶芳执意不肯,闫克端回府更换了一把长柄大砍刀,名曰“双手带”,领兵护驾杀向张习桥。

张习桥附近各村百姓闻讯后,立即鸣鼓聚众,在二月二古会广场集合迎敌。据说有一千多人将闫克端围住,闫手舞大刀,与众村民战在一起,大刀上下翻飞,众人难以靠近,被大刀削掉的枪头在战马周围成堆。在杀的难解难分之时,岳家村岳某,在仔细观察闫的战术后,发现闫的刀法尚不成熟,缺欠套路。岳某武艺高强,瞅一破绽,飞身入内,抓住闫的后腰,将他从马上拖下,众人擒住。叶芳见势不妙,慌忙骑马逃走,官轿被众人砸烂。闫克端被众人用耙齿将手脚钉在大庙的砖墙上,剖膛开腹 ,挖心抠目而死。

叶芳回县后,急奏京部。但事隔几天,县令叶芳又被怀仁乡杨家村的豪杰杨覃所杀。皇上大怒,降旨发兵要血洗德平县,大人小孩一个不留。这时,杨覃好友、怀仁乡闫家村绅士闫常留主动进京请罪,面对百官,慷慨陈词,痛述叶芳鱼肉乡民的罪恶和民不聊生的实情,声称:“杀官之事是我一人所为,一人做事一人当,与德平百姓无关。”

闫常留行刑时,身披皮袄,信步高歌,大义凛然,执刑者是老刽子手,被闫的行为感动,站在闫常留的面前往复挥刀,口念“万刮凌迟”,然后一刀斩首。

全县百姓闻讯,无不落泪。多年来当地流传民谣一首:“闫常留是好汉,豁上一命救全县。”至今,在张习桥“二月二古会”上,每当人们提起这段往事,无不为有这样的同乡而自豪!

自从上世纪实行农业集体化后,张习桥“二月二古会”已不如以前盛大,但其特有的风格仍在。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古会大有重现昔日风貌之势。当地糜镇政府凭借这一地域特色优势,从2004年开始,每年“二月二”举办“簸箩节”,编演大型文艺节目,组织旅游参观,使传统节会与时俱进,又给古会增添了时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