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两个师换林彪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52:50

                             【ZT林彪与朝鲜战争】序言-白马博士之序斯大林两个师换林彪的故事                              作者:【蓑笠翁】                              先已一个流出已久的故事作为开端
                              窗外,是一个宁静的秋夜,没有星星,没有月亮,也没有一丝儿风。婆娑的树影,静静地矗立在天地间,对面楼房的窗户,一扇扇全亮着,是读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温习功课吧?就像我们的中学时代那样。
                              我说要讲故事,既然大家要听,那就讲讲吧,也顾不得以后的传世名著了。
                              在这个静谧的秋夜,讲故事是一挺浪漫的事情,要是能在下雪的冬夜,围着火炉讲故事,那就更有意境了。
                              因为某种关系,几年前,我认识了A君。A君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探讨文革。几个月前的一天,我向他请教文革中的一个细节,A君于是滔滔地讲聊起来。聊着聊着,就聊到林彪了。我问他:听说斯大林要用两个师换林彪,是瞎编的吧?
                              A君呵呵呵地笑了:你还真是问对人了。这件事,我新耳听林彪说过……
                              二十多年前,A君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因为父亲的缘故,有一次,他去看望林彪。
                              那时的林彪,不是九一三事件后这个青面獠牙的坏蛋,而是党的唯一副主席,人人都祝愿其身体健康的一个差不多也被神化了的人。
                              A君见到林彪,兴奋无比。林彪对A君很和气,很亲切,这使A君更感到无上幸福与光荣。
                              那一次,A君和林彪聊天,突然,A君问道:“林伯伯,传说苏联卫国战争时,斯大林要用两个师换您,是真的吗|?”
                              林彪一听这个问题,苍白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微笑:“呵呵,不是的,事情是这样的。”林彪说话了,1939年,我在苏联养伤,8月下旬的一天,突然,刘亚楼兴致勃勃地来了,一见我就说:林师长!林师长!苏联和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了!希特勒不会打苏联了!说着把一张报纸递给我。我看了看,摇摇头说:不,是希特勒没有准备好。一旦他准备好了,他是一定要打苏联的。”
                              德国和苏联签定条约之后,很快,希特勒进攻波兰,接着,又侵占丹麦、挪威,然后闪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又轰炸英国……
                              整个欧洲,除苏联外,差不多全部落入德国纳粹的魔爪之中。
                              苏联最高统帅部当然十分关注欧洲战局。1940年9月,统帅部召集会议,邀请林彪参加了。
                              林彪说:“嗬,我一进会场,看那些苏联的将军、元帅,一个个戴着大盖帽,胸前挂满勋章,还留着八字胡,好威风哟。谈及希特勒可能如何进攻苏联,他们全都认为,德国将先攻占最富饶的乌克兰。
                              “我说一直没话,斯大林一定要听听我的意见。我推辞不掉,终于说了我的看法:我认为,希特勒如果攻打苏联,不是要掠夺苏联的财富,而是要消灭苏联,所以,他不会从乌克兰打,他将从西线进攻,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全线向苏联进攻,占领莫斯科。”
                              在座的苏联高级将领都摇头,没人相信林彪的话。苏联的主要兵力,仍部署在乌克兰。
                              然而,一切不幸被林彪言中了。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进攻的线路完全如林彪所预料。
                              斯大林很惊讶。他对林彪说:“林彪同志,你参加我们的卫国战争吧。”
                              一听斯大林的邀请,林彪立即给中央发电报报告。很快,毛泽东回电:速回国。
                              林彪于是踏上了回国的路途。他于1942年2月回国,2月17日,延安各界一千多人,在中央礼堂热烈欢迎林彪,毛、朱都出席了。
                              所以我说,斯大林是知道林彪的。毛主席派林彪和周恩来去苏联与斯大林谈出兵与否的问题,毛是有他的考虑的。而林不喝酒,也是向斯大林表达他的不满意。
                              故事讲完了, 不知大家听后人有什么感想呢?
                              此乃我所敬仰的一个人提供
                              文中A君是真实的
                              为什么要林彪一个病人去苏联谈判之一                              可以说林彪是一个政治和组织性都很强的一个人。在很多问题上,虽然不同意上层的意见,但是还是坚决执行上层的命令,例如战四平,打锦州等。后来的抗美援朝挂帅也是如此。只是913之后,很多事情都是变了味的。要不你解释不了为什么林彪的威信一直很高-既使林很孤傲-说明了林在被抹黑之前确实有独到之处-除了其本人个人生活没有多少问题外。
                              虽然13兵团调动,兵团部临阵换将,均为林彪一手操办。楚成瑞的回忆则提到,林彪家为准备林彪入朝事,很是忙乱了一阵。林彪虽然在抗美援朝的问题上配合中央的部署进行人员的安排和调动,但是在要不要抗美援朝的问题上是坚持己见的。
                              《周恩来传》中是这样描述的,“要下这样大的决心赴朝参战,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中央内部,也存在不同意见。雷英夫回忆道:例如林彪就提出反对出兵。并不愿担任我志愿军统帅。当时,他在军委常委居仁堂会议上说,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国家,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我军打败蒋介石的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国军队很难说。……最好不出兵,如一定要出,那就采取出而不战的方针,屯兵于朝鲜北部,看一看形势的发展,不能打就不打,这是上策”(雷英夫1994年发表在《党的文献》第1期上) 。
                              整个政治局呢,作出的决定,和林的想法差不多。毛转记载,从十月一日晚金日成要求中国出兵,到十九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仅仅十八天。但对毛泽东来说,却似乎走过一个漫长的路程。在这决策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出现在他面前。他要对世界大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敌我友三方的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要能应付自如,迅速作出决断。更重要的是,要以充足的理由耐心地去说服自己的战友和同志。这是多么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要以充足的理由耐心地去说服自己的战友和同志。这是多么不容易!                               这说明大多数人是不同意出兵的。我们来看,参加会议的名单,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董必武、彭真、陈云、张闻天、彭德怀(会议中间赶到)、高岗。列席会议的有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李富春、胡乔木、杨尚昆。据考证,现在知道持不同意出兵的有刘周高聂等人。
                              二十年以后,一九七0年十月十日,毛泽东、周恩来会见金日成时,共同回忆了这段曲折的历史过程:毛泽东:“事情总是这么弯弯曲曲的。在那个时候,因为中国动动摇摇,斯大林也就泄了气了,说:算了吧!后头不是总理去了吗?是带了不出兵的意见去的吧?”
                              毛亲自讲了周林是带了不出兵的意见去的。
                              但是为什么要派周林去呢?不仅仅是周是管外交林同斯大林相识之因的,我们来看下老毛在历次“斗争”中的策略。
                              老毛开会,若会议通不过他的想法,一般是采用暂不做结论,缓议的手法,然后私下做工作。洛川会议,是老毛在遵义会议后的第一次“滑铁卢” ,大部分人物和军中大将不赞成老毛、闻天提出的“分散游击壮大势力”之议,老毛即采取此策。
                              后来高饶事件中,批薄射刘,薄一波检讨通不过,老毛采取的是搬救兵策略,即搬来陈云邓小平,使结论通过。绕过抗美援朝,1959年的庐山会议,请林彪和江青上山,压倒彭德怀。
                              1966年的八届十一次全会之前,从大连搬来林彪站军队的岗搞刘少奇。可见老毛做事是有前科和规律可寻的。抗美援朝出兵,老毛的策略是调开反对派同时搬来救兵。由于13兵团是林彪的部队,所以林彪的态度,对参战决议能否通过,对于13兵团将士的影响巨大。另一位被调开的是周,因为周也是不赞成出兵的。一位在军事上影响巨大,一位在政治组织方面影响巨大,可见老老是早就是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让谁去苏联早就想好了。同时,商议朝鲜战事,老毛搬了救兵—彭德怀。
                              然后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林彪的养病:内战结束后,一大批高级军官病倒——这有点类似紧张工作多年后突然退休的人,生活工作环境突然改变,使多年积累的疾病和身体不适爆发。四野南下作战时,101就已经病倒,是躺在担架上指挥的。不过,从调动13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及参加十月份高层会议来看,林彪并没有病到不能视事的程度。另外,还有个精神因素,林是老军痞出身,一听有仗打,难免兴奋算病得难受,支撑不了,但大战在即,准备投入作战的又是自己的嫡系,非要养病,也没必要千里迢迢跑去苏联,毕竟还有大批老军人就在国内疗养,想来国内的条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林不是一个讲享受讲条件的人。从这方面来讲,如果说毛硬要林彪挂帅的话,林彪也会照样领兵出征。这里有个旁证。
                              林彪不赞成出兵是从政治策略高度思考朝鲜战争的,并不是不喜欢战争,60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林兴奋得连病都好了,四处张罗,又是开会(军事会议),又是视察,不亦乐乎。论装备水平,60年代末期中苏之间差距,不比50年代中美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多少。
                              可见,毛除了调开林,好让政治局通过自己的想法外,应该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为什么要林彪一个病人去苏联谈判之二                              上面讲到林不挂帅和反对出兵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以林以往的性格,经历,言论等都证明当林意见和中央不一致时,无论是中央听从林的建议,还是林听从中央的建议,一旦最后作出了决定,那林一般都会坚决执行。林家准备出征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这点。反对出兵只是提供意见,但辞帅则是拒绝执行命令。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东西,这也从913批林可以看出一点东西来,也没有提及是拒绝执行命令。 同样可能的是,毛也不会因为林有意见就不勉为其难。然而毕竟林对毛而言,是最好的执行者。哪怕这个执行者反对过自己的意见。                               回过头来到朝鲜战争,林本来是最适合的人选。但为什么不用,主要因在毛。但如果认为毛不用林的主要原因是毛不愿勉为其难就未必合适了,更不是有些人提及的是毛不信任林。实际上是毛另有他用。
                              老毛在10月2日就向斯大林请示:派周、林去和你讨论朝鲜战争问题,可否?斯大林10月5日答复毛泽东:让他俩来吧。老毛7日告诉斯大林:正式派周、林去和您面商。
                              周、林8日秘密出发。
                              显然,林去苏联是担负使命的,而且是老毛向斯大林提议的,这是最有力的证明了林彪不能挂帅的最主要的原因。而发展到后来,则是有些人把水搅搅浑了。最早的是《毛传》大事年表(包含毛的讲话)和有关彭的传记和自述。
                              毛的大事年表:10月2日下午,毛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毛原拟派林彪率兵入朝,林彪托病推辞。毛决定派彭德怀挂帅出战。会议决定10月4日召开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讨论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毛要周派飞机到西安,将彭接到北京开会。徐京跃“日出日落三八线”所写“在10月2日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透露:前些日子我找林彪谈了一次话,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出兵,不出兵会怎么样,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可是林彪表示说他每天晚上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他有这“三怕”还怎么率兵打仗呢!他要求去苏联治病,我同意了。”
                              有关彭的传记和自述这样写到,彭被老邓接到北京后,在十月五日上午在毛的办公室毛同彭彭进行了一次谈话,彭回忆到,他问毛,为什么不是林彪挂帅,毛说林彪说他自己有病(也指的是心病)。
                              事情的发展就是这样子的了。林同周参与了谈判,林去苏联是带着使命去的,这个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外面,这一事实却被林去苏联是养病这一主流观点所忽略,加上一些资料甚至将林之所以参与谈判简单看成是周的邀请,在913之后,什么贪生怕死就都出来了。以至于现在官方的主流写法说林不担任志愿军司令,归结于有病。
                              当然一些贪生怕死之类的“证据”也是会有所提及,比如毛对彭说,林的病是在心里。
                              其实毛对彭的说法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林彪开始反对出兵,再加上林彪如果身体无恙,是最适合的挂帅人选,而林确实身体也有病,而且在海南岛战役结束后,因为健康原因,林彪去苏联休养治疗后归国不久。因为政治局通不过决议,老毛就需要搬援兵,就是彭德怀了,既然把彭找回来了,要他支持,同时毛认为彭也是可以挂帅的(实际上彭并不是毛的意中人-我是说彭挂帅是有很大的机遇性,林也不是毛要派往朝鲜的帅,以后慢慢来讲的,呵呵)。
                              为什么后来老彭回忆老毛对彭说林彪有病,因为实际的条件在那儿摆着,林是最佳人选,而且林彪挂帅早传开了,老毛提出让彭挂帅时,老彭必然要问为什么不是原来的林彪?于是老毛就找个借口,说林彪身体不好。于是一切的一切就开始了---就是我们后来知道的故事。
                              那么,毛为什么要派林周去谈判呢?其一是因为林(周)的影响巨大。不把林(周)支走,无法做出出兵的决定。再次,这是老毛的深层考虑,出兵的危险很大,一旦带来中美的全面开战,需要林主持。这才是毛的深层考虑。具体细节,我们以后慢慢聊。
                              林彪与朝鲜战争之一--林彪是怎么背上胆小鬼称号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这个电视剧中有一段毛、周对话,毛问周谁当志愿军司令合适,周答:林彪同志。毛说,我找过他,他说有病,我建议由彭德怀同志担任,周答,我同意。看过该剧的人,都会认为林彪是胆小鬼,林彪不想挂帅的恶名是逃不掉了。由于该电视剧是柱子哥编的,不具有可考性,但是确有更大的危害性。而在那具有可考性的传记和回忆录中,按说应该可靠性比较强,但是如果读的人不加以思考的话,资料就不是资料了,而是“饲料”了。
                              在洪学智的回忆录这样写到:彭总说:“我是毛主席点将来的,本来该是林彪来,可是他说他有病,毛主席命令我来了!” ‘当天(10月5日),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并决定我去朝鲜。主席讲:‘原来是想让林彪去的,他对4野部队熟悉,可是他说病了,去苏联治病去了,所以想让你去。’  毛主席问我同意不同意,我没有推诿”临危受命,怎么好推诿呢?从爱国主义讲,从国际主义讲,我彭德怀都不能说一个‘不’字。”
                              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逄先知)编审的毛传里面也是这样描述的:十月二日下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毛泽东认为出兵朝鲜已是万分火急。原拟派林彪率兵入朝,林彪托病推辞。毛泽东便决定派彭德怀挂帅出战。会议决定十月四日召开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讨论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毛泽东要周恩来派飞机到西安,将彭德怀接到北京参加会议。
                              913后,中央下发批判文件,内中提到,林彪“伙同”刘少奇反对出兵—然后便有许多演义故事出台,诸如怕死说,怕丢荣誉说,比较中立的生病说(最著名的是“林彪说他有病” ,反正是如果不加以研究,那林彪托病推辞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但是仔细想想,不是那么一回事。同样是洪学智的回忆录,里面记载到13兵团调动,兵团部临阵换将,均为101一手操办。楚成瑞的回忆则提到,林彪家为准备林彪入朝事,很是忙乱了一阵。
                              首先我们要明确指出的是反对出兵和拒绝挂帅,两者不是一回事。在刚建国的时候,还是有那么点民主风气的。10月1日,金日成向中共紧急请求派兵支援,10月2日,政治局扩大会,商议出兵与否,会议的一个议程,就是与会者各陈出兵利弊,以便决策。林彪在会议上指出中美军队火力装备差距,倾向不出兵,如果这算是反对出兵,也是他作为会议参加者应尽的责任。实际上从十月二日到五日,中央开了三天会议。会上充分发扬了民主,毛尽管坚持出兵的意见,但是仍然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让大家把出兵的不利方面和困难方面充分地说出来,然后再说服大家。其实,对于打不打的问题,毛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如聂荣臻所说,毛泽东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血的。不是毛泽东好战,问题是美国已经打到我们的国境线上了,不打怎么办?
                              后来毛对金日成讲起这件事,说:“我们虽然摆了五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还是决定了。”
                              所有的这一切都证明了对于林彪为代表的反对出兵的人的势力的强大,史载有林刘周高等都是不赞同出兵的人。
                              十月四日下午,彭来到在毛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属于中间插入。彭只是侧耳细听,没有发言。散会后,他来到杨尚昆住处,详细了解会议情况。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董必武、彭真、陈云、张闻天、彭德怀(会议中间赶到)、高岗。列席会议的有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李富春、胡乔木、杨尚昆。
                              十月五日上午,受毛委托,邓小平将彭德怀从北京饭店接到中南海毛办公室。两人进行了一次的谈话。彭德怀表示拥护毛出兵援朝的决策。并且毛请彭在下午继续举行的政治局会议上摆摆彭自己的看法。实际上让彭作为自己的救兵和说客。
                              下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仍然有两种意见。在别人发言之后,彭德怀讲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会议最后作出决定,由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这是很多的资料所描绘的。
                              这时真的做出了由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嘛?因为此说成立的话,那么在林去苏联前,中央就研究做出了出兵决策,那么林彪就有以病由推却,就有拒绝挂帅的嫌疑了。                               林彪与朝鲜战争之二--林彪是怎么背上胆小鬼称号的?                              大家都知道13兵团是林的四野旧部,该兵团不久前的调防安排,人事结构,补充加强,都是林一手操般的,奈何参战决定一出,元帅顿时病倒?更为蹊跷的是,10月2日以及随后几天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林彪基本参加,会议还未结束,就同周一起去苏联进行艰难的谈判。谈判是那种耗神费心的高层会议、协商、讨价还价,还要勾心斗角,这种脑力劳动是最熬人的,此点可从聂棋圣吸氧看出。这不是一个病人该干的活。如果说论同斯大林关系的话,高岗应该比林彪也差不到哪儿去的。                              关于林彪的事,
                              师哲在其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是这么描述的,“中央讨论(是否出兵)时有两种意见。另外……出兵朝鲜要取得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因而也要听取斯大林的看法。”所以“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未结束,就派周恩来秘密访问苏联。”
                              而同时也指出,林反对出兵,而参会多数也持反对意见,至少是反对立即出兵。另据康一民同志回忆,林彪与周恩来同机到达莫斯科”——康一民,总理的机要秘书,是总理此次秘密出访的两个随员之一,另一个是翻译师哲。
                              可见林彪赴苏的使命不仅仅是养病,而是负担某种使命的-那就是同周一起做说客的。那么林彪是不是胆小鬼,就取决于林去苏之前中央有没有决议出兵,如果说林走了之后才决议出兵的,那么林在在旅途中或在苏联,都不会有胆小鬼之说了。
                              在一些普及型出版物中,这段历史是被这样描述的:10月2日,政治局开会,两种意见议论纷纷,4日,彭总应招从西北飞京,考虑一夜后,第二天发言支持出兵,中央遂定下出兵决心,并决定彭总担纲,10月8日发布组成志愿军的命令。摩拳擦掌之际,苏联撤消出空军承诺,中国出兵暂缓,毛让总理前往苏联办交涉,总理飞苏联——飞机搭载着去苏养病的101;或者到莫斯科后,叫上已经在苏养病的101——二人告诉斯大林,没你的空军,就没我们的陆军。讨价还价中,毛电报到,不管空军,咱自己干了……
                              也就是说,总理10月8日秘访的使命就被改写成办理空军交涉(也包括其他军事援助),交涉条件是有空军才出兵。101则是以起码两种方式设法养病,顺便帮着总理敲边鼓。如王树增报告文学《远东朝鲜战争》,就绘声绘色描述到“当周恩来走在克里姆林宫宽绰的走廊里,走向斯大林办公室的时候,他的身边还有一位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林彪。林彪是搭乘周恩来的飞机来苏联养病的,但当斯大林接见周恩来的时候,周恩来还是把林彪一起叫上。和斯大林的会见极其重要,身边有证明人是必要的。”
                              但是随从周林在苏联的师哲却认为,总理秘密访苏是为了“听取斯大林(对是否出兵)的看法”,但在其记述中表述却是“不出兵”
                              。10月10日,周、林二人向斯大林以及苏共政治局阐明了中共政治局的意见,顶住了斯大林的死说活说,就是不出兵。第二天,总理离开谈判地——黑海之滨的阿布哈兹,回到莫斯科。101好象没有同回,开始养病。毛在70年对金日成说:“虽然摆了5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定不了……后来不是总理去了,是带不出兵的意见去的吧。”
                              可见林是在不知道中央要出兵的情况下离开北京的,不决定出兵怎么会选帅呢?后来呢,而是在林不在时,决议更改为出兵,并委派彭德怀担任司令官。而林同周是知会苏联,不出兵——顺便养病。
                              师哲回忆到推脱掉出兵的周恩来从阿布哈兹返回莫斯科,日期大约为12日。当总理回到房间,准备坐下喝茶时,康一民收到国内电报——大意是,政治局多数同志同意出兵……师某自己“大吃一惊”,报告给总理,总理第一反应是,有没有搞错?
                              师哲的回忆:“后来我才知道:周总理离京后,毛主席做了政治局委员们的工作,他说:我们不能见死不救。政治局的同志见主席下了决心,自然也就没什么意见了。10月8日毛主席致电彭德怀及东北军区和东北边防军负责人……:‘为了援助朝鲜……’并‘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因为总理正在旅途中,对这一切无从知晓。”
                              可见是毛又做了政治局委员工作,使大家同意出的兵。并且是在周林走后,同一天10月8日,毛发布“抗美援朝命令”该命令的内容之一是:任命彭德怀担任志愿军司令。为什么说是在周林走后呢?因为8日离京的总理“对这一切无从知晓”,那么,与总理同机离京的林应该也是无从知晓的。
                              在林无从知晓的情形下,中央又进行了讨论;在林无从知晓的情形下,中央决定出兵参战;在林无从知晓的情形下,任命彭德怀出任志愿军司令……在林无从知晓的情形下,他背上怕死怕打败仗的名声……在913之后,更是在林无从知晓的情形下,不知道被加上了多少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