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25:38


  现代生活未免让人有点浮躁,有点厌倦,有点烦闷……于是,我发现身边参禅的朋友越来越多。如果与佛打交道多了,也未免会沾了点灵光,刹那间开启了佛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说不定还能修成正果。但这个概数毕竟微乎其微。更多的人是在佛家的门口徘徊,无数次想进去,但都被佛家那高不可测的门槛所阻挡。

  其实,佛家的门槛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都可以与佛发生机缘,得到超度。那些成天嚷着要成佛的人,一般都成不了佛。因为他们以为佛住在寺院里,或住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必须要拜佛,要敲念经敲木鱼,要焚香沐浴斋戒……总之,非得要佛家举行个什么仪式,最好发个什么证书,证明他已经步入空门了,才能安心去参佛。但他们又没有勇气真的步入空门,于是就只剩下在门外叫嚷了。

  归根到底,是他们不懂得佛的境界。认为成佛就是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伦之中,简直是不食人间烟火,不粘染半点尘世的东西。

  事实上,佛的最高境界,不但是出世的,而且是入世的。它存在于一切世俗之外,又存在于一切世俗之中。佛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佛主心头坐,我心即是佛”;佛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可以学佛,游山玩水可以参禅。

  佛有两种境界,一是低等境界,称为“罗汉境界”,著名的代表是神秀,他们以小乘佛法为主要指导,修行则重于利己,主张完全出世,一心修行,不敢粘染半点尘世的东西。神秀有著名的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他认为佛性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那些苦行僧就是这样修炼的,他们在隐居世外,衣衫褴褛,风餐露宿,过着近乎自虐的生活方式。由于以利己而非利他为原则,只管“独善其身”,而不管“超度芸芸众生”。所以他们只能达到较低的境界——罗汉境界。

  佛的另一种境界,即最高境界,称为“菩萨境界”。这个境界以大乘佛法为指导,著名的代表是六祖慧能。他主张既出世又入世,成佛关键是内心成佛,而非外表形式的参禅与修炼。这个境界,主张利他利人,修行的目的不是自己成佛,而是普渡芸芸众生。慧能有著名的偈子: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佛性常清静,何处染尘埃。

  他认为佛性本来就是清静的,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待它,只要你心已成佛,又何必害怕“染尘埃”呢?

  譬如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就是大乘佛法的弟子,她衣着华丽,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完全是世俗的一套行头,同时,行为也不安分,成天有事没事地往人间跑,尽去管些世俗的事情,这哪是出家人的作风?在神秀的弟子门看来,这简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观音菩萨她老人家照样成佛了。并且是不小的佛。

  由于菩萨境界既可自我修炼,又可普渡众生,即所谓的“度己安人”。符合佛家大慈大悲的宗旨,所以它是最高境界。

  如果我们不想当苦行僧,同时又想能成佛的话,那就应该学习菩萨境界。做到于尘世参禅,于内心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