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生命应当燃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34:4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傅国涌先生在他的新浪博客发出的《一年前的旧文:说说“老年人燃烧”现象》,让我们看到了这流传千古的感人诗句的生命力。他为“一群老年人不顾衰迈老弱之身,点燃起自己黄昏的生命,他们日日夜夜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而忧虑,不断地为发出内心真实的声音,借助他们独特的影响力,在国内的万马齐喑的舆论夹缝中一次次地弹出不和谐的音符。”而感动,他将这种现象形容为老年人在燃烧。
傅国涌先生称赞“老年人燃烧”现象的出现,“是我们这个灰暗年头的一抹亮色。他们说出了老百姓想说而没处可说的话,老百姓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他们的呼吁,他们的建言,他们的忧虑,并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微不足道,可以不屑一顾。至少,也是对这个粉末化时代一种小小的安慰。我们无法估量这种力量到底有多大,这些老人早已离开权力舞台,他们所拥有的只是道义的影响力,他们代表了一个衰亡时代说真话的残存勇气,或者说,他们只是一种道德的力量,而且他们正在一天天老去,如秋冬的落叶般不断凋零。但,我可以断言,这个群体的反思、醒悟,对于中国新一轮的社会转型有着不容否认的重要意义,他们将启发更多的人重新认识一切,激励一部分人挣脱身上的精神枷锁。他们的反省本身足以埋葬一个漠视人类尊严的旧时代。 ”
回顾五柳村的成长,正是得到“老年人燃烧”给予的动力。网站的建设,不仅得到“两头真”的关怀,也得到普通百姓中许多老年朋友的支持。
正好有网友发来介绍102岁高龄的周有光先生和他的文章,可谓还在网上发表文章的年事最高的老年人。并从而得知,周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留学欧美,二战后公派考察过欧洲经济和社会;早年跟陈望道先生,认真读过《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在重庆时,周恩来邀请他和其他人士探讨过将来的国家建设;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从香港回到中国,想在经济上为国家干一番事业,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著有《新中国的金融问题》。但由于中国当时选择了苏联模式,自划于世界经济之外,其所学非用,因业余研究语言文字有造诣,1955年后改从事语言文字研究,他参与制订汉语拼音方案,1961年出版《汉字改革概论》,主持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以后成了中国语言学上著名的学者,学术成就在世界享有盛誉。退休前还参加邓小平先生亲自定下的中美文化交流项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翻译编纂。85岁高龄时退休。退休后,周先生放眼留意天下大事,反思一生经历,关注中国和人类社会发展。这位百岁老人,思路清晰,睿智非凡,侃侃而谈,令人如沐仙风。”(周有光:百岁学者纵谈天下事)
周有光先生是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先介绍出来的,那里有网友留言:“向中国第一年轻思想家周有光致敬! ”只要读一读周先生的文章就会感到,周先生的思想确实那样年轻。诚如五柳村早先发出的《你有了信心,就永远年青!》(斯威策作严宝瑜译),周先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周先生的人生经历与李慎之这些“两头真”有所不同,但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保持着人类的良知,就会都走向人类共同向望的目标。
傅先生援引深圳企业家白建钢的感叹——“有的人老了,但他却很年轻;有的人年轻,但他却很老。”白先生称赞这些饱经沧桑的老年人,“面对改革开放,他们接受新事物,勤奋耕耘,思维敏捷,逻辑严密,铁肩道义,与时俱进,语出惊人,就像二十多岁的青年;而我们不少中青年,初生牛犊,现在却暮气萦绕,人云亦云,守旧抱残,确实思辩,没有创意,生不敢当人杰,死不敢想鬼雄,仿佛活在古老的历史世纪中,他们已经很老很老。”
我想补充是,的确,在今天的中国,确实是有些中青年反而守旧抱残,将五四新文化运动诬为传播了“科学主义”,或宣扬民主不合中国国情均其表现,不过终究是少数。实际上广大的青年人并未失去理想,仍在关心国是,最近在网上出现的全民追究华南虎照的真伪,即其表现。
我在年轻时,很喜欢一句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燃烧而不止是冒烟”,应该如河理解呢?人的能力有大小,烧起来的火焰也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但只要做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生命的火焰就是灿烂的。这是我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