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之火燃烧起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29:20

  茫茫荒野,一望无际。当猿人走出森林,踏上征程时,他的心中是否茫然无措?前路漫漫,且不说有猛虎磨牙吮血,且不说有巨蛇贪婪的眼神,单是那寒风冰雨足以让他痛苦不堪。然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带来了生的希望。对,就是它,火!
  [此段开篇以描写起笔,从猿人进化中 “火”的作用描写,故设悬念,然后推出“带来了生的希望”的“火”。此段的特点是:形象,悬念,点题。]
  火就是希望。人类有了火,便拥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力量。用火驱赶猛兽,用火抵御严寒,人类得以生存;用火开辟土地,营建家园,用火煮熟食物,告别难以下咽的生肉,人类有了火得以发展壮大。不然,怎会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高喊:“人,宇宙之灵长,万物之精华!”怎会有如此文明繁荣的地球?火,是人类的希望。
  希望就是火。人生有了希望,便如同有了火的温暖,火的活力,火的气息。没有希望的人生就如一潭没有活力的冰水,冷冷冰冰,没有朝气,终日消沉,因为它没有火的存在。
  [第二部分二三段写“火”与“希望”的关系。第二段抓住“火”就是“希望”。内容上,写火的作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力量”;结构上,先总写:“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力量”,后分写:抓住“基本力量”的定语,写“得以生存”,写“得以发展壮大”;再分写,有两个“怎能”的语言标志,再总写一句,照应开头;修辞上,用比喻,用引用,用设问。第三段写“希望就是火”。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希望对人生的作用,总说分说,正说反说,论述透彻。]
  是什么让司马迁忍辱负重,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寻访古迹,搜集资料,还要忍受世俗的冷嘲热讽,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希望,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希望。
  是什么让一个矿井工人深埋地下却竭尽全力,求得生存?是希望,是求生的希望,如同一把火,将生命的潜力发挥出来,将人的本能挖掘出来,历经数十天折磨,依然意志坚定,不放弃,不退缩。
  是什么让钟南山面对“非典”肆虐的攻击依然沉着?是什么让白衣天使们勇往直前,直面“非典”?是希望,是坚信必胜的希望,才会在激流中,在荆棘丛中不断前行。
   [第三部分举例论证:司马迁写《史记》满怀希望;遭受塌方的矿井工人求生时满怀希望;钟南山直面非典满怀希望。]
  希望的魅力在于即使遭遇逆境,也能激起你内在的潜能。
  希望的伟大在于即使身遭不幸,也能鼓起你前进的风帆。
  希望的力量在于即使失败挫折当前,也能激励你不断向前。
  希望就像烈火,点燃你的生命,让生命在燃烧中得以体现,在发光发热中展现真正的价值。
  [第四部分,议论兼抒情,深化主题。“魅力”句是对“司马迁”段的深化,“伟大”句是对“矿井工人”句的深化,“力量”句是对“钟南山”句的深化。]
  那么,请点起你的生命之火,让燃烧的火光照出真正的自我,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让生命在创造真善美中得到永恒!
   [第五部分在点题中提出希望,首尾照应。]

   [总评]
  和学生习作《点燃生命之火》比较
   第一,在用例论证上,《点燃》用两个事例:唐太宗和岳飞,本文用了三个事例,但是,前者叙述拖泥带水,占了大部分篇幅;本文叙述简洁,重在议论,更体现出议论文的特点。从本文学习中我们应该得到这样的启发:议论文的文字必须以说理为主,不可用“摆事实”代替“讲道理”,只能用“讲道理”带动“摆事实”。
  第二,《点燃》三部分虽然清楚,但是结构不精;本人除了总体思路清楚外,结构富有变化,段落内部结构严谨。如前三段,第一段最后点出“火”,第二段就用“火就是希望”来承接,第三段又用“希望就是火”来延伸。
  第三,议论文的表达方式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要善于分解议论,如强调“希望的作用”,用排比段分解:希望的魅力,希望的伟大,希望的力量。
  第四,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从这点上看,本文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