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青春困惑 作良师益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14:22

“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我每次见到一个男生心就咚咚直跳,而且不敢看他;两年前我跟他是同学,自从分开后就成这样子了,我是不是喜欢上他了?”这是一位高二女孩子来信中的悄悄话。我的回复是:“欣赏和喜欢某位异性同学不是什么坏事,更不是什么丑事,这是生命旅程中必然的、必要的情感体验;没有涟漪的湖泊是一团死水,没有对异性产生好感的青春缺少飞扬的激情。今后再见面,望你能真诚地向他问声好。”

性,对于大多数刚刚步入“青春之门”的少男少女来说,既神秘又陌生。他们以新奇的目光注视着自身和同伴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且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性驱动的作用使他们“性”趣盎然,对“性”多了几分好奇,几分憧憬,同时也多了几分迷茫,几分困惑。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不但国外的思想意识涌进国门,而且商业化的媒体早已不是一片净土,再加上成人世界部分较为混乱的两性关系,这些都容易培育出青少年畸形早熟的性心理。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难以用理智驾御生理冲动,青少年在迷茫、无知中的探索和尝试就变得十分危险。因此,面对无处不在的不良性信息,面对性病、艾滋病的迅速蔓延,教育没有理由沉默;为了社会的明天,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我们要迎难而上。

我从1995年开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2年又接受了国际合作项目课程《青春健康》的教学实验任务。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作为青春健康主持人,只有以朋友的身份和姿态出现,才能使学生无戒备心而有安全感,从而愉快地接纳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数载寒来暑往,彼此坦诚相见,我结识了三千余名青少年朋友。从孩子们敞开的内心世界中,我品味他们的丰富情感,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伴随着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我自身的情操也同时得以充实与升华。

作为一门实验课程,《青春健康》在内容上最为显著的特色在于:它不是独立于学生生活之外的某一门科学知识,而是有关他们自身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探索,以及他们顺利而富有成效地度过青春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技能的掌握、兴趣的养成与知识的获得不尽相同。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教师的传授来实现,而技能和态度却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练习、实践来实现。而只有活动教学的模式,才能够最充分地提供学生掌握技能、养成兴趣所需要的练习与实践机会;《青春健康》的执教者需努力转变观念,坚持上好活动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持久不懈地努力。

学生如果主动参与性差,青春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从一开始就摒弃了那种“我讲你听,耳提面命”的被动教育陈旧模式,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讨论探求,共同提高。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大家围着半圆圈坐,无拘无束地对每一个问题都展开热烈、有时甚至是激烈地讨论,通过头脑风暴、角色扮演、角色转换,同学们在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信任中升华情操,领悟真谛,探求人生。

在《青春健康》九个单元的内容中,各种技能的数量是相当多的,如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方法、如何防止性骚扰等等。从理解的角度来说,这些技能大多并不深奥。然而,课程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掌握这些技能,即达到比较自觉自如地在生活中应用它来解决问题、处理矛盾、协调人际关系这样的水平,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或条目的背诵上。因此我在教学中精心组织活动,使学生通过练习、实践学会应用而不是简单记住;并通过提供充分的展示和锻炼机会,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了最实在的肯定,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技能的掌握提供了巨大的可能,使学生的广泛兴趣和好奇心得到自由的尝试和满足。

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于我们授课教师来说,是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教师讲的内容少了,时间短了,从表面上看,教师的工作是轻松了,但实际上,正因为讲得少,更要求讲得凝练;正因为时间短,更要求讲得扼要。另一方面,学生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提出的问题可能更为尖锐、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更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更深入细致地了解。

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了以上两方面情况的把握,注重在活动之前、之中、之后的启发、质疑、总结,注重学生关注现实的情感,也注重用现实事例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如在对高中生开展“预防艾滋病”讲座时,考虑到生活中的实际状况,我在强调“防止性传播途径中安全套是唯一有效的”这一教学要点时,特地举到了泰国政府在“小姐”中强制使用安全套,使泰国艾滋病患者锐减,维护了国人的健康及旅游的兴旺。同学们在理性的思考中受到了启迪。

《青春健康》课以活动教学为特点,正符合了现代青少年一般思维过程,使学生在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教学中我开展了“请你了解我”、“在这间教室里轻松自如”、“生命线上的成功”、“请你珍惜”、“十年之后的班会”等活动,同学们倍感亲切,深受鼓励,在启迪与思索中逐步完善人格。我们在学校举办了“生命线上的成功”板报展示,使同学们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地发挥,许多同学都感叹:“生命线上的成功”活动,使我感到自己有许多的成功,以前并没有认识到,它使我更了解自己、更欣赏自己了,我有信心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功。“真诚地赞美对方”一课授课时,学生活动中相互留言,反应十分强烈。有位后进生一下子收到十几位同学对他的赞扬和肯定,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日记中写道:“同学们把我说得那么好,我觉得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好,不过我今后一定要变得那么好!”

在大片《泰坦尼克号》风靡武汉时,不少同学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该片的深刻内涵,而是热衷于追潮、追星、追刺激,个人价值取向不太健康。我就在《批判性思维》一课中,组织同学们讨论,并用确凿的事实告诉大家:电影《泰坦尼克号》利用高科技手段再现了1912年沉船事件,用1500多条生命葬身于海底的历史悲剧告诫我们大自然的冷漠与人命运的不可知,同时映射出在灾难面前互相救助、临危不惧,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生命的人格魅力;影片中优美的旋律、离奇的故事、宏大的场面,使该片一举获取奥斯卡11项大奖;我们应从该片中领略到科技的神奇力量,明白人类探究自然、征服自然的必要性与艰巨性,不要盲目沉湎于爱情奇遇中。客观坦诚的分析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克服那种随大流、人云亦云、缺乏独立见解的非批判性思维弊端,自觉养成“全面搜集信息,分析比较,作出科学合理决定”的批判性思维模式。

多年来的心理咨询中,我始终坚持的教育理念是:一要杜绝居高临下的说教,代之以彼此平等的探讨;二要重视学生的意见,并且最大限度地表示理解;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泄漏他们的“秘密”。

有位平时活泼开朗,成绩也不错的男生,一段时间内好象六神无主,经常在课堂上埋头写信,学习成绩下滑,班主任老师希望我能找一下他。经过我多次耐心地启发,方才使他道出了心中的奥秘:“我喜欢上了本年级的一位女同学,上课总想着她,思想难集中,直接约会又不敢,只好托人带信传递思念之情。”对于这位学生,我并未严厉批评,只是多次单独找他,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的广泛角度,与之坦诚相谈,要求他收回放飞的心,等到学业、事业有成时再觅知音。谁知在一次交谈中他反驳我说:“听说您和您爱人就是师范同学,你们读书时能恋爱,凭什么反对我们高中生交朋友?”闻听这刺耳的话语,我直想发火,但在教育对象面前理直也不能气壮。我只得平静下来继续劝慰他,告诉他爱一个人不是坏事,但高中期间应以学习为主,不能因为“爱”放任自己,要尽可能地学会控制自己,努力学习,为爱创造条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严酷现实,使你目前只能让爱郁郁葱葱地长在自己的心田里,静悄悄地开放在枕边的日记中;如果这份爱能伴随你走过春、走过夏、走过长长的少年期,那时候再将它从心底放飞出来也不算迟。由老师与他是朋友式的、平等的交谈,且利弊分析入情入理,终于使这个孩子从沉重的思想压力下解脱出来,学习上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底下最宽阔的是海洋,比大海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当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被纯真、复杂的情感所缠绕,剪不断、理还乱时,单靠出示黄牌警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青春健康教育主持人,假如对教育的对象缺乏理解、尊重和引导,只是为了防范和不出问题,爱的雨露又怎能滴入孩子们的心田呢?

青春健康教育中我注重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教案和活动方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努力打造精品课程,课后并将青春健康教案和论文贴到东中校园网上,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喜爱与欢迎。为了更好地推广青春健康项目,我接受上级的委派,先后为湖南省浏阳市项目考察组、武昌区实验学校项目主持人、全国德育重点课题武汉市子课题负责人讲授了研讨课和示范课,受到听课者的赞许与好评。先后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武昌区教育局和计划生育协会授予“优秀主持人奖”。

十余年的时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串汗珠,在艰难探索中收获着喜悦与欢欣。在东湖中学校园网上、在《花季之思》刊物上,近百篇饱含激情与理智的体会文章,集中展示了东中学子通过青春健康教育活动,理性面对社会,逐步完善人格的生命轨迹。

多年的艰辛探索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青春健康教育,尤其是其中的性教育是完善人格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内容。作为自然进化所造就的人类的性本能,需要在人类社会教化中,尤其在学校规范的、系统的性教育中得到塑造。因为,个人的性品质是其人生的基本素质,性教育就是关乎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青年学生处于青春期,性发育逐渐成熟,有性的需要和冲动。由于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西方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以及社会性道德、性法制教育的滞后,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和性困惑的及时处理。孩子们的确需要一个课堂、一批教师来引导,使他们提高对性信息的批判力、选择力、鉴赏力。

帮每位中学生安全、愉快、健康、幸福地渡过自己的青春期,不仅是每位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的最大期望,也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十分严肃、十分紧迫的科研课题。性和爱的教育不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教育,而是终身教育。“灵魂是可以触摸的”。良好的教育、引导可以使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悬崖勒马,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的正常人。新的教育岁月,我将更多地关注“失足者”、“问题生”,用真诚地关爱去化解他们心中的冰块,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享受人世间的欢乐与温情。

 备注:该文刋发2010年第6期《教育改革与探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