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懂得科学才能报道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15:21
电视台花了很长的时间直播嫦娥一号的发射,大部分画面是其飞行状况的动画,看久了未免单调。这时候记者对专家的画外访谈就显得很重要了。可惜记者似乎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没话找话地问一些无聊甚至有点好笑的问题,比如在探测器进入轨道熄火飞行时,竟担心起会不会被地球给拖回地面,显然是初中物理没有学好。向观众科普航天知识的大好机会就那么白白浪费掉了。
不久前我见到英国著名科普杂志《新科学家》的一名记者,在谈话中觉得他的科学素养不低,于是好奇地问他是否是学理科出身。他回答说是的,该刊所有的编辑、记者都是学理科出身,许多人还有博士学位。他们的政策是只聘用有理科学位的人,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懂得科学才能做好科技报道。
其言下之意是只有学理科的才能做科技报道。这当然是有点绝对了。我也认识一些很好的科技记者、编辑是学文科出身的,他们虽然“先天不足”,但是有兴趣、花精力去学习和理解科学,而这样的人在国内新闻界内其实并不多。
在中国,科技报道还没有被当成一项最具有专业性的工作,与英美等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按照美国科学写作促进委员会在《科学写作职业指南》中的说法,科技报道是所有新闻报道领域中最有挑战性的,一名科技记者要有恰当的学术训练,至少必须有科学或新闻专业的本科学位。而且,如果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想成为科技记者,应该考虑选修科学课程,反之科学专业的学生则应选修新闻课程。美国不少大学都开设了科学写作研究生专业,专门培训科技记者。有的大学要求只有有科学专业背景的人才能攻读这种学位,不仅要有科学学位,而且还要求全职做过一段时间的科研工作。
目前国内科技新闻报道乏善可陈,存在的问题比其他领域的新闻报道还严重,例如把科技新闻写成了产品广告、宣扬伪科学和反科学等等,就都是很常见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科技记者、编辑不懂科学。比如前一段时间,上海《新闻晨报》连续发表报道为国内科学界公认的三起伪科学事件鸣冤,称之为“科技打假三大冤案”。其中是否有利益关系且不说,光看该记者郭翔鹤才从体育学院新闻专业毕业没多久(2004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有什么样的科学素质也就可想而知了,难怪会觉得自己比科学界人士更能分辨真假科学。
科技报道有其特殊性,要做好科技报道,不仅要有合格的新闻素质,还要有合格的科学素质。后者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的,要放下架子,掌握科学方法,了解科研规范,并具备足够的科学知识。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用文才、口才能够弥补的。如果没有底子,起码也应该在做报道、访谈之前多做功课,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多向专家请教,才不至于在现场当众犯傻。
2007.10.25.
转自新语丝(XYS200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