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略]苏联经济崩溃的原因(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31:15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苏联对外逐渐开放。各种以前深藏铁幕之后的苏联内情慢慢被人们所了解。
  
  人们在电视上看到,冰天雪地里,为了买到面包,苏联老百姓连夜排队。商店的货架上空空如也,即使是黑市里,人们生活所需的必用品数量也很少。
  
  这是为什么?苏联经济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那个号称世界超级大国的苏联,那个GDP统计数字大得吓人的苏联,竟会是如此惨景?
  
  1、特殊的经济统计制度。老一代学经济的,都知道苏联的经济统计制度与西方是完全不同。它遵照的是人人熟知的“价值决定价格”。因此,苏联的经济统计,不是按市场价来计算,而是按生产价来计算。苏联经济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产品”,没人会买它们,它们生产出来就呆在仓库里。一辆苏联产小汽车,按苏联特殊的会计制度,它的价值大于一辆日本生产的小汽车,但是真正的市场,即使它的售价只有日本产小汽车的三分之一,仍没有人会愿意买。
  
  2、大量资源由国家统一分配投入军事重工业。按土地计算,苏联是全球第一大国,它是世界两极之一,是一个阵营的领袖。为了维持这样的地位,维持这样的尊严,苏联将本国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军事重工业。以便和西方对阵。但是,从根本上而言,相较于西方,它的经济效率低下,科技水平落后。那么在与西方的较量中,它只能选择对军事重工业的资源投入比率,用投入换产出。这极大的压缩了民用轻工业、食品业的发展,到了最后,便出现了普遍性的民用产品紧缺。“排队经济”、“短缺经济”成了苏联民用品经济发展现状的代名词。
  
  3、统计造假。苏联内部的官员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各级官员浮夸成风。经济数据造假成了全苏联普遍的风气。即使在乌克兰这个号称“欧洲的面包篮子”也出现食品短缺时,经济数据却仍是一片大好。苏联解体后,迷惑不解的西方经济学家到苏联实地调查,仅帐面抽样调查就发现有高达百分之五十的数据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