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必有一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50:54


中日必有一战
 
今天是七七事变的70周年纪念。七十年过去了。

中国文化中历来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传统,而日本人的特质是“你不打赢我,我绝不服输”。日本至今不肯对侵华战争道歉,认罪服软,就因为日本人始终认为,日本当年战败是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红军的攻击,而不是中国的战胜。
日本向来尊强凌弱,服硬不服软。“二战”时,亲赴印缅战场采访中国远征军的《大公报》老报人吕德润回忆,战争中,日军官兵只有被打败时,才会向中国军人鞠躬,否则傲慢不羁。美国如果不是两度把日本打趴下,日本怎会顺服美国?
盛行武士道和“神风赶死队”的日本,曾让美国特别担心他们的不驯服,但是当美国占领军进驻并统治日本后,美国完全没有想到,日本从战场上的誓死如归转眼变成了战败后的卑躬屈节,首相吉田茂对麦克.阿瑟,可谓言听计从。
事实上,日本历史上遭受的第一个外侵事件,就是美国来的黑船,它不仅武力冲开了日本的门 户,也迫使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日本人没有因黑船事件对美国留下民族仇恨倒也罢了,可是日本人对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也不见记仇,那就奇怪了。
依此类推,中国如果今后不把日本打趴下,日本又怎会顺服中国?当然,中国一再强调走和平崛起之路,力图避免历史上大国崛起时无法避免的战争,但也许日本是个例外,否则它会在中国的崛起之途上不断制造麻烦。
日本也不否认,他们的文化源于中国。日本百姓也非常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和中国的历史成就,对遣唐史、鉴真和尚、唐诗、《三国志》、丝绸之路津津乐道,完全不回避中国曾经对日本所起的国本作用。

 日本崇拜古代中国,蔑视近现代中国。日本认为古代中国先进而强大,而近现代中国落后而贫弱。日本只瞧得起强者,看不起弱者。日本从未被外族统治过,他们的皇朝也从未被更迭过。“万世一系是说日本皇位的古今一贯,自从开国的神武天皇至现今的昭和天皇,一百二十四代,二千五百九十五年,延绵不绝,之间别无异族异姓的侵入,这的确是希有可贵的事,其影响于国民心理者自然至深且大。”(周作人)

而中国,因历史上屡被外族征服,形象在日本人那里大打折扣。也正因为中国历史上几次出现的蛇吞象悲剧,使得小日本也梦想吞下大中国。日本认为,如果它像蒙古族或满族那样征服了中国,其管治水平绝对远胜于蒙人和满人,中国人的素质必会大大提升。侵华美梦的破灭,让日本伤心透顶。
日本人常以“岛国根性”自嘲,意指日本是个弹丸小岛,视野窄小,心胸狭隘,与它国难以磨合。他们承认这是大和民族挥之不去的劣根。日本的生存空间极度狭窄,狭长岛国,一分为四,周边是汪洋大海,缺少战略纵深,没有与周围国家联系的陆路通道,也就是说没有相对于海路更加安全的陆路走廊。与周边其他国家几乎都存在领土问题:与韩国的竹岛(独岛)问题,与俄罗斯的北方四岛 问题……。
日本还是一个能源匮乏、生存条件恶劣的岛国,大部分资源靠外来进口。一旦中国收回台湾、琉球群岛、钓鱼岛,台湾海峡成为我国内海,日本从海湾过来的运油船就无法再走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台湾海峡这个海上走廊,而且日本向南太平洋发展的路就被完全封死,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事实上, 日本人骨子里的自卑感特别强,见到白种人,首先自觉矮三分。早年,日本曾经渴望“脱亚入欧”,甚至想与白种人通婚改变其人种。即使现在,因为说不好英语, 因为经济下滑,日本人的自卑仍然不时显露。
但是,矛盾混合体的日本人,自卑的同时,又非常自傲。他们狂妄起来,目无一切。明治维新的成功,让日本人找到自信,特别是日俄战争的胜利,令日本欣喜若狂。为争夺中国东北的殖民特权,1905年日俄在中国境内的交战,最终以日本的胜利告终。日本以黄皮肤的自己打败了白皮肤的欧洲人而极度发疯,从此自大的不可收拾。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她《菊花与剑》的名著中,传神般地描述了日本人的矛盾,“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
本尼迪克特的观点,日本人出奇地追捧。他们争相购买翻译成日文的《菊花与剑》,以至于成了当时最大热门的畅销书。日本人除了佩服本尼迪克特的观察入微,更震撼的是其自身矛盾复杂缠绕的新发现。但发现矛盾是一回事,改变矛盾是另一回事。

日本人很难改变。至今,他们并没有什么改变。他们是单一民族,他们自视清高,他们很抱团,他们有极强的忧患意识,他们十分担心失去亚洲的领先地位,他们佩服强者、凌辱弱者,他们当今现实充满忧患,他们不甘于在国际上只当经济大国而要在政治和军事上凸起,他们试图寻找回来逝去的大和魂。他们仍然是危险的。

民族优越感常被视作一个民族发动对外战争的内在决定因素。在美国人面前,日本人没有什么民族优越感,然而在亚洲,日本的优越感至今仍然浓厚。尽管中国现在开始起飞,但日本只看到了中国国力的增强,而对中国国民的形象,仍然一直抱低视态度。日本对中国,两眼里流露出不同的光束,,一束以惧,一束以鄙。

显然,中国的崛起冲击日本的利益。同时,中国的崛起也冲击美国的利益。美日结成同盟共同对付中国,让日本在有恃无恐的状态下,在历史评价\领土争端 \油气田抢夺以及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问题上频频刺激中国,让中国民间与政府之间加深歧见。说到底,日本的一系列做法,还是没把中国当成可以真正痛快教训它的对手。

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中日关系还从来没有恶化到如此程度,目前中日间的“政冷经热”,不过是关系恶化中的一种经济依存而已,经济上现在彼此还离不开,现在经济上的竞争也越来越厉害,转恶的一日也未尝不会到来。请注意,即使中国“愤青”中出现一些反美或反某一国的现象,那也主要是因某个事件引发,其深远度并不足以让人忧虑。而对日本则完全不同,中国人的对日反感,不可否认已日益演变成一种民族仇恨,渗透到国民的血液里而无法清除。即使中国政府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时不以日本侵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即使两国在政治上再试图修补,中国人的仇日情节,似乎没有办法解开。

近来,常听到国人“要教训小日本”的感叹,甚至这种感叹也日益成为一种不分界别的群体情绪。从军人、知识分子、白领、学生,甚至从台湾和香港记者口中,都听到过:“中日必有一战”之见,这种观点正在滚雪球似的扩大。

随着日本政府批准帝国石油公司在东海中国专属经济区试开采石油天然气之事,随着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扬言,“到了对中国说不的时候”。中日上空的乌云会越来越密布,中国民间的感叹也越来越强烈,“不把日本打趴下,它一定不会服气”之论,呈现演变成一种民间共识之势。如此一来,即使两国政府有意识努力改善日益恶化的关系,中日之间的积怨恐怕也不是政治家能够解决的。

日本在内政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让中国人感觉,它业已表现出重走舞剑之路的趋势。近期,便有权威文章分析,日本即将从军事上进入“挑衅期”。从步骤上看,日本一方面要修改和平宪法,另一方面日本重新武装有可能获得美国的“有限度支持”,因为日本的武装,第一可以遏制中国,第二可以防止和应对朝鲜半岛发生危机,第三还可以堵截复苏中的俄罗斯在远东势力的重新膨胀。不过,美国考虑到“均势原则”,仍会对日本留一手。欧盟各国基本上不会对此事介入过深,极有可能做顺水人情,换些实际利益。俄罗斯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将不会极力阻止,无奈下不得不归还北方四岛。总体而言,日本重新恢复军备将无太大国际阻力。
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自然会对日本重新舞剑的企图与做法反应激烈,但却很难有效阻止。届时,东亚地区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地区军备竞赛”。

如今,日本已经在政治上基本完成了重新舞剑的准备。由于有新老财阀的支持,经济上不成问题,再加上将会得到美国的“理解”和支持,可谓万事具备,就欠东风了。这个东风不是别的,就是需要蓄意制造点事端,造成与邻国关系紧张的局面-这已是日本100多年来惯用的伎俩,从甲午海战到918事变和77事变,其前奏无不都是从日本政客、军方制造事端开始的。日本废除和平宪法、重新恢复军备,同样需要一个让日本国内群情激愤的理由。日本与中国、韩国以及俄罗斯目前的领土争端将是日本政客们故伎重演最好的题材。挥动菊花半个多世纪的日本,已经开始磨刀霍霍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日本将进入一个疯狂的“挑衅期”,日本与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发生激烈冲突、甚至是局部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将始终存在。

事实上,现在摆在中日之间的最大障碍,已不是事涉过去的历史问题,而是关乎未来的发展问题。日本的特质告诉人们,它绝不会甘心被中国超越。心气甚高和心眼甚小的“岛国根性”, 会让日本使出浑身解数对付中国的崛起。即使中国想修复中日关系,日本却未必有这样的心愿。

国人这种痛及灵魂的对日仇视,岂是能够以政治手段改变的?
中日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以下是前事不忘,70年前七七事变的史料。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中国展开全国对日八年抗战的起点
自1937年日本二.二六兵变以来日本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政府迫切需要转移国内民众视线,解决 接踵而至的经济、政治问题。而《何梅协定》签定后中华民国政府在华北的势力锐减,客观上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民党和共产党达成协议共同抗日,两党再度走向联合,即第二次国共合作。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南部各地的咽喉要道。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
1937年6月起,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几乎每天都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所谓军事演习。
1937 年7月7日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在未通知中国北平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在国民革命军驻地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入夜后借口一个兵士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国军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日军遂于晚上八时开枪开炮猛轰北平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219团 (团长吉星文)奋起还击。

事件后第二天共产党便发表抗日通电,要求中华民国政府尽快履行在西安事变时的承诺。蒋介石总统在7月17日在庐山谈话会上宣布准备应战和必要时守土抗战到底的决心。7月28日、7月30日,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天津。中国抗日战争(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中日军队配置:
中国

  • 国民革命军第29军 军长 宋哲元 副军长 佟麟阁
  •   第37师 师长 冯治安 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   第38师 师长 张自忠 驻守天津,大沽,沧县,廊坊
  •   第132师 师长 赵登禹 驻守河北省大名,河间
  •   第143师 师长 刘汝明 驻守张家口,张北,怀来
  •   第9骑兵师 师长 郑大章 驻守通县,南苑
日本

  • 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 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
  •   步兵第一联队 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   步兵第三大队 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
  •   步兵第八中队 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北平特务机关长 松井太久郎大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