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57:23
谭春平 王 烨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在分析我国电力行业基建周期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并论述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波动规律,以期能给我国电力行业企业的投资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推动我国电力行业良性增长。
关键词:电力 基建周期 国民经济周期 生产弹性系数 消费弹性系数
电力行业发展不但遵循内部的发展规律,而且受国民经济周期的影响,因而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规律。本文主要从我国电力行业的基建周期、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以及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波动周期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述,以期给我国的电力行业的投资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良性发展。
电力行业基建周期分析
电力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前期投资大,投资周期长。由于我国电力基建投资规模起点低,电力长期供给不足,因此电力基建投资大部分时间呈现增长态势,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基建投资有所收缩,2000年降低到1997年的水平,2001年又有所升高。
从行业整体来看,电力的投产容量与基建投资有一定的时间迟滞,从1996年以来尤为明显,项目投产一般要迟后基建投资两年左右。基建投资是保障电力投产的前提,但是电力的投产容量还受当年电力需求的影响。在装机容量允许的范围内,电力需求量大,当年投产容量就大,因此投产容量与发电量增长率的变化比较一致。
我国电力行业在建规模一般要高于投产容量,从1978-2001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二者之比为6.87,1980-1982年投产容量较少,导致二者比值超过10,如图1所示。

电力行业周期与国民经济周期
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密切,电力行业周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趋于一致。
1986年以来,根据发电量增长速度的波动情况,电力行业在经历了两次低谷后,正处于第三个周期的上升阶段。特别是2001年以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2004年发电量和GDP的增长速度均达到了高峰,分别为15.38%以及10.1%,2005年二者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分别降到了12.8%和9.9%,但是减缓的幅度不大,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1986-1990年这段时期中,1987年发电量和GDP增长速度均达到高峰,分别为10.6%和11.6%,其后二者增长速度均有所减缓,到1990年增长速度分别降到了6.2%和3.8%。
这一阶段,GDP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发电量增长的波动幅度。原因在于早期的经济过热都是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高通货膨胀率,1988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8%,为治理通货膨胀采用了“一刀切”的手段控制货币发放和基本建设规模。这种财政与货币双紧的“硬着陆”的结果是牺牲了经济增长换来通货膨胀率的下降,由此造成了经济的大起大落。
1992-1998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一度出现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期间发电量跟随经济增长从1992年11.3%的增长高峰降低到1998年2.9%的低谷。
与上一阶段不同,这一阶段GDP的增长速度较发电量变化平缓。主要原因在于自1993年7月至1996年末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即在不牺牲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逐步降低通货膨胀率,因此GDP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
1998年发电量增速处于低谷,主要原因是工业用电的急剧萎缩。当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大幅减少,加之国内需求疲软,大量产品库存积压,工业开工不足,工业用电增幅不到1%,由此导致由于工业用电的减少,电力增速持续下降。
2001年以来,发电量增长速度大致处于上升阶段。这一时期GDP的增长速度基本平稳,上下波动幅度不超过一个百分点,而发电量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GDP增长率的波动幅度。需求强劲增长,是电力行业进入景气新周期的最好注脚。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行业,2001年以来,国家为扩大内需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拉动了社会需求的增长,一些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好转,产销率提高,库存下降,生产增幅较大;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使钢材、水泥等材料的社会需求和生产增幅较大,拉动相关行业用电的增长。工业用电从1999年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达到6.6%,并且发电量增长速度自2001年以来已经连续5年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2003年新一轮经济增长首先在电力行业反映。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社会用电需求的全面高涨。2003年全国用电量总计达到了18910亿千瓦时,同比计算增长了15.4%,全国累计发电190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5.3%,发电量和用电量增长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国用电增长速度继续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电力弹性系数连续四年大于1。
国民经济的重化工业倾向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高耗能行业高速增长,用电结构重型化,使电力供应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下降,重工业用电增长速度超过了轻工业用电增长速度,GDP 用电单耗自 2000 年以来持续缓慢上升。
2004年以来,国民经济在宏观调控下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重点行业用电仍有较快增长,但几个过热行业将得到适度控制,另外电价可能会进一步调整,这些因素将直接决定电力需求。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电力行业人均电力消耗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关系,人均GDP越高,对电力的消耗量越大。
电力行业波动性分析

一般来讲,电力需求是受经济拉动的,与经济发展的趋势基本一致,而我国情况却不完全表现出这种一致性,即GDP增速与用电量增速出现背离情况,如图2所示,我国二五、六五和七五期间的GDP增速就与用电量增速出现了背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长期存在大范围的电力短缺;二是电力建设周期较长,电力建设相对滞后;三是电力安排计划与经济变化不适应,从而使我国用电增长情况受到扭曲,并不完全反映自然增长状态,造成与经济增长的趋势不一致。但是,从图5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在2000年以后呈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图3和图5我们可以看出,从“一五”到“九五”期间,我国有6个五年计划期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而且集中在前期;有3个五年计划期的弹性系数小于1,多集中在近期,“十五”期间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反弹到大于1,并且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
“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高于用电增长速度,电力消费弹性系数0.77,略低于整个20世纪90年代0.81的水平,在建国以来各个五年计划期中也相对较低,但2000年弹性系数反弹到1.26,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尤其是在“十五”期间我国的电力生产弹性系数都是大于1的,并且保持了连续上升的一种趋势。造成这种波动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出现转机,使得电力需求增长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九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包括调整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限产压库等,结构调整使电力消费水平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生产减产或停顿,出现了1998年2.8%的用电低速增长。2000年以来宏观经济出现转机,加上2004年以来油料涨价、电价整顿、出口高速增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用电出现高速增长态势,造成了用电需求的较大波动。
第二,电力供需矛盾总体缓和,使电力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开始呈现自然变化态势,相应的电力弹性系数具有了一定的典型代表意义。
我国从1997年开始出现局部地区电力供过于求,到1998年出现全国大范围的电力供需矛盾缓和局面,特别是2000年到2005年我国电力供需矛盾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和。并且最近几年发电量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2000年—2005年我国电力生产弹性系数2003年达到高峰,接近1.8,虽然2004年和2005年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还是分别达到1.52和1.29,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因此从2000到2005年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反映了我国在电力买方市场情况下经济对电力需求的拉动作用。
总之,宏观经济的波动甚至危机使电力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由于电力行业投资密集与建设周期较长的特点,电力行业的发展更应该突出计划性和超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