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国郡蒲墟朱氏四子十八孙迁徙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46:47

沛国郡蒲墟朱氏四子十八孙迁徙考

          ———— 野塘公第三十六世孙、世东公梅溪上朱派  立新

 

    义乌地处金巨盆地东端,境内多丘陵,是浙中的富庶之地。秦统一后,置乌伤县(范围相当于现金华市及仙居、缙云的一小部分)。后更名义乌县。从现有的资料看,浙江境内朱姓迁入时间较早,世系大致连贯的要数义乌蒲墟朱氏。

 

一、赤岸古镇

    义乌往南四十五里,有一古镇叫赤岸。据《义乌县志》载:相传南齐时,蒲墟朱氏另一子孙朱明,时任临海太守,一女许配给王姓人家,完婚之日,轿马相连,披红戴玉,放在岸边的嫁妆极其华丽,不仅岸边红成一片,并映红了溪水,故村边的小溪又名丹溪,后蒲墟亦更名为赤岸。

    赤岸古镇群山环抱,山峦起伏,林深树茂。古镇往东十里有一古村落——东朱村,沿村过梅溪之水,毗邻杨梅山,主峰数百丈,北坡自主峰成弧形一泻而下距北麓数丈陡起丘陵成扇形展开,戛然而收,但见,万顷平川,一望无际,蓝天白云,豁然开朗,俯瞰全景宛似翘尾俯首下山猛虎,气势雄伟威武、形象逼真。山虽无嶙峋鬼石亦无峭壁悬崖,却也灵山秀钟十分清雅,溪水涓涓空谷传声,鸟语花香生机盎然,隐隐之中蕴藏着神秘,透着几分仙气。

    杨梅山又名野塘山。北麓梅溪之畔野塘山丘陵之巅,有一座古墓,里面长眠着一位历尽劫难,德高望重名闻乡邑的隐士——蒲墟朱氏四子十八孙(十八派)始祖野塘老人朱宏基。墓后长着一株粗大围余高达三丈的硕大古榉树只见:阔叶松身,气象耸焉,参天覆地,木之英奇者,俨然似横戈,远眺威武肃。墓正中碑文:宋府君野塘老人朱公之墓,左为长孙世东公之墓,右为八世孙六一府君之墓。其时在北宋初大约公元963年,距今1040年左右了。

    古墓虽历经千秋风霜雨淋,时势动乱,江山易主,竟无沦沉毁损,奇迹般地保全下来,碑文铭刻虽有侵蚀风化却还能依稀可辨。

    野塘老人者讳禄,字宏基,晚年自号野塘老人,为孝慈母终生未仕,生於唐懿宗成通十一年庚寅仲秋初三日(公元870年八月初三日)卒于宋初(大约公元963年,待考)相传活至百岁无疾而终。

    据沛国蒲墟朱氏大宗谱世系图考,老人远祖为汉槐里令云(公元前32年)字子游,鲁人,汉成帝时因直言忤旨,退居咸阳平陵(今陕西省成阳兴平县境)云七世孙汎,进士,西晋永兴初公元304年仕东阳郡太守,后迁临海太守,秩满值永嘉之乱(公元310年左右)举国兵刃,无法北归,“乐乌伤民风淳厚,占籍居焉”在蒲墟隐居。从此蒲墟易名“赤岸”矾为沛国郡乌伤朱氏始迁鼻祖。

    576年后,自东阳郡守汎传承至廿一代公元870年八月初三日,野塘公宏基出世,据蒲墟朱氏大宗谱载:当时沛国义乌蒲墟朱氏家族己成为金华八婺第一望族“聚族五六百家,衣冠犹旧,岁时庆吊往来和气谒然”。体现出沛国朱氏同血统,共家族的优良文化内函与内在文明精神。

二、四子十八孙与铁罗汉

   广明二年庚子(公元880年) 汎廿一世裔孙野塘公宏基,时年十一岁。据广顺壬子庚申日记载叙“北寇自睦而来,所过残虐,玉石之及,靡有孑遗”,噩梦来临,前所未有的劫难,灭绝人性的屠杀几乎一夜之间都成了刀下孤魂冤鬼,朱氏大家族遭受灭顶之灾:“惟府君与母陈氏独得无恙”。相传幼小的野塘公与母陈氏是躲在双林寺碾盘底下才逃脱虎口,惟一幸存下来,晚年后的老人记忆犹新,认为“母氏资禀慈肃,事佛甚谨,意者其福报所致”。

    遭此厄运,死里逃生之创,对幼小的野塘公来说刻骨铭心,振动非常大,随着茁壮成长,传承血统,重振朱氏大家族,弘扬朱氏文化之宏图规划日趋成熟,老人云“受母之教,颇能知学,由是用道因利,加以谨节,生理饶裕,循守旧业,改卜新居,有子四人,得孙十八人……朱氏为有后矣”。朱氏家族历尽劫难,几经沉浮,终算既往开来,重现希望,欣喜之余溢於言表,於是大葺双林古刹,重修沛国朱氏蒲墟大宗祠,创建十八派下设十八小宗祠,冶金铸造铁塔。用造铁塔之余铁铸造罗汉一十八尊,各授以一,使散处远近。蒲墟朱氏自高阳氏后裔肇姓以来历史悠久,自古天下无定,江山易主,朝代更替,天灾人祸不可预料,尤以广明庚子之乱,蒲墟朱氏家族又遇兵燹,天降大祸几乎灭族,家谱也遭焚烧和散失,因此,外世系图牒等已是残缺,“追念畴昔,且戒前辙”老人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深谋远略,耽心家族聚居集中,万一有变易遭不测,谱牒不修同姓混淆,损毁散失更无稽考,则宗法废矣!在恢复重修家谱的同时老人为达到更加安全保险,因铸造铁罗汉一十八尊,后裔持有铁罗汉者为同宗共族之徽。铁罗汉像一十八尊,高不过六寸,按如来座前十八罗汉仿而造之,其工艺与铁塔一致姿态各异,惟妙惟肖,生动优美而庄严肃穆,令人敬仰。老人以为铁铸罗汉,牢不可破,坚不可摧,似乎老谋深算,然而往往世事难料,六十年代中后期“四害”横行,祸及罗汉,在一片“破旧立新、不破不立”的疯狂呼喊中千年文物被诬为“封资修”的像征而蒙尘罹难。

目前,蒲墟朱氏十八派之十八罗汉仅发现二尊,一为第十三派世康后裔现居赤岸乔溪村,二为第十派世韬后裔现居磐安珍溪村,这二支后裔人口较少,尤以世韬后裔创业惟艰,千百年以来总人口尚不足60人。

千百年来,蒲墟朱氏大家族人才辈出,孕育了多少英才良杰,自宋以来尚书、侍郎、翰林、大夫、郡守等高位仕宦及地方官员朱氏家谱及义乌县志可考者不下百人,北苑莲塘,永康等后裔至今尚保存着宋代侍郎牌匾和圣旨。历经1400余年风雨如晦的岁月的朱氏,顽强地生存着,并日趋兴旺发达,据估算目前蒲墟朱氏后裔光分布金华八婺者总人口就有五、六万之众。

 

二、双林铁塔

   举世无双的“双林铁塔”乃野塘老人所铸,为双林古刹镇寺之宝,无论其形花纹图案可谓巧夺天工,美仑美奂。

双林寺宇巍焕,僧舍繁华(双林古刹始建于梁代原有僧舍1200间,宋时被方腊焚毁)称天下第三,江浙第一,诚不虚大士道场也,谱载“家富甲郡邑,至老人时益饶,老人有四子十八孙,晚年乐道好施,于后周广顺(公元951年)年间,见梁木必有坏时,不若镇以铁塔,令后人睹塔坏而寺亦因葺之而不废”“遂於山门内捐资鸠工,凿两方池各铸铁塔,竖于其中与宝刹而峙,以余铁冶罗汉像一十八尊”云云。

    蒲墟朱氏大宗谱重修铁塔记叙“地渐陷而塔渐敲,寺僧恐鼓倒伤损,重修不能,曷若拆下再竖为便,第工费浩繁,募化他邦非其主照老人所遗,有罗汉者之裔,务各助银谷共成胜事”又云:“塔底藏有石匣,间有金冶观音铁铸罗汉……。”

  民国时期日寇侵华,义乌相继沦陷,倭寇於双林寺发现唐代铁塔,堪称一绝,不失为珍宝也,垂涎之甚,觊觎宝塔,凶相必露,抢掠劫持欲窃为已有,拆之运抵义亭车站,时值倭寇战败,免于被虏留置站台,十八派朱氏后裔从义亭车站迎回铁塔原地存放。

    十九世纪中后期在大办钢铁的鼓动下,千年镇寺铁塔稀世珍宝却难逃厄运,不知哪个妖孳何方败类,抡起大锤砸毁数层,可叹千年古物国之瑰宝在那“土高炉”之中化作废铁烂渣一一呜呼!。惜哉!悲哉!痛哉!

  

 

三、朱云其人

    朱云,字子游,原籍山东。汉宣帝本始元年(前73),令各郡国百万富翁者徙到汉昭帝的陵园平陵居住。朱云家庭富有,遂迁居平陵。他年轻时行侠仗义,体壮力大,以勇武闻名乡里。四十岁时,改尚武之风,跟从博士白奇的儿子白友学《易经》。他又随前将军萧望之学《论语》,深得两家学说的精髓。他性格耿直,为人豁达大度,且文武兼备,一时为士大夫所推崇。

    元帝时,少府五鹿充宗(姓五鹿)精通各家《春秋》之说而得到元帝的重用,令充宗与各《易经》的学者互相辩论。充宗一一驳倒诸儒,无人能敌。有人推荐朱云前去辩论。朱云嗓音洪亮,立论准确,连连驳倒五鹿,使五鹿无以言对。诸儒称之为“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名声更为大振,升为博士。朱氏后人所说的“折角五鹿”的典故即出于此。后来迁任杜陵县令(今陕籍长安县东北)。在任上,因放走了无辜的犯人而受到通缉,他只好去职亡命隐匿,逢大赦返回故里。遇举贤良方正,又任他为槐里县县令(今陕西兴平县南村)。

    西汉到成帝时已危机重重,其时安昌侯张禹因是成帝的老师而权重一时。朱云上书求见,他当着众大臣的面说:“今朝廷大臣上不能为皇上出谋划策治理天下,下不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为民办理有益的事。臣请赐尚方宝剑,斩一奸臣的头颅以警诫其他大臣。”成帝问:“斩谁的头?”朱云大声说:“斩大奸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小臣诽谤大臣,当廷侮辱朕的老师,拉出去斩了。”朱云攀住殿中的栏槛,大呼:“我能跟夏朝的忠臣龙逢,商朝的忠臣比干在地下相会,并且一起悠游,心愿也满足了,只不知后人如何评价陛下?”在与卫士的拉扯中连栏槛也拉断了。将军辛庆忌以死争谏,成帝醒悟过来,朱云才免于一死。当要修理栏槛时,成帝不许,保留了折断的原状,用来旌表直臣,这就是名垂史册“折槛旌直臣”的由来。在《蒲墟大宗谱》中说是“直言忤旨”。

    朱云再也没有当官,退居平陵后以教授学生为业。西晋之时,朱云的后代中有两人分别到钱塘、临海任太守,遂定居在江南三吴地区。

 

 四、义乌蒲墟朱氏

据《万姓统谱》和义乌《蒲墟朱氏宗谱》载:朱云七世孙朱汎,字孝祥,永兴二年(305)先任东阳太守(今浙江金华市),东晋大兴年间(318—321)又改任临海太守。任满北归途中经过义乌时见赤岸山水形胜,即定居下来。成为义乌、金华、东阳等近几县的朱氏始祖。按正史考,朱汎北归时已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嘉之乱”之后的四海鼎沸时期,北方正是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的人民已四散逃避战祸,其中大量流入江南三吴地,朱汎已无法回到平陵老家。无望之下才在义乌南面的蒲墟定居下来。

     赤岸古称蒲墟,西晋永兴二年(305),据《万姓统谱》载:朱云七世孙朱汎仕为东阳太守。朱汎字孝祥,东晋大兴年间(318—321)又改任临海太守,秩满后准备北归,朱汎途经义乌时,恰逢永嘉之乱后,北方已陷入一片混战之中。从晋武帝司马炎280年灭了吴国至惠帝司马衷的306年止,只有二十六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此后便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三百年动乱。朱汎的孙子朱垣任东阳太守,朱垣的孙子朱礼,东晋时任金威将军。到朱礼的曾孙朱幼时,历史已进入南北朝时的刘宋小王朝时期。

    考《宋书·阮田夫传》,景和元年(456),朱幼任外监事。十一月二十九日夜,朱幼参与了诸暨籍、阮田夫等大臣发动的宫廷政变,废除了凶残无道的宋前废帝刘子业。

    在跟随张永征讨时,因朱幼有筹办粮草的才能,升为三品奉朝请,南高平(今山东邹平西南)太守,封安浦县侯,食邑二百户。

    豫泰元年(472),宋明帝刘或死,十岁的后废帝刘昱即位。刘昱不理政务,无恶不作,专以杀人、残害人为乐。永徽五年(477)四月,时任步兵校尉的朱幼与给事中辅国将军阮田夫、直阁将军申伯宗、步兵校尉于天宝等共谋欲废除他。

    以往刘昱每次外出,大都将随从留在乐游苑前,自己独身而去。阮田夫欲乘刘昱出北门到江乘打猎之机行事,他假称太后旨意召回随从的队伍,关闭城门,然后派人把刘昱抓起来废掉他的王位。但这段时间刘昱偏不去江乘,计划也就无法实施。不幸的是于天宝叛变,将密谋计划告诉了刘昱。刘昱派卫士将阮田夫、朱幼、申伯宗等七人抓了起来,投入了大牢。史载:朱幼死于狱中,只罪及自身,其余一概不问。

但《万姓统谱》和《蒲墟朱氏宗谱》的说法则不同:朱幼并没有被杀。进入南齐时,朱幼历任高辛(历史上无高辛郡,疑高翼兴郡之误,今广东化州县)、平昌(今山东临邑县东北)、淮(今江苏清江市西古泗水西岸)三郡太守(一说浔阳),后升扬州刺史兼度支使。在扬州任上时治理有方,盗贼绝迹,人民安居乐业,深受人民的爱戴,故时人作歌日:“朱幼护江东,人安盗贼空。”

朱幼的谋废并没有给蒲墟朱氏带来什么灾难。历任梁、陈、隋、唐各朝,金华市境内虽不时有小的战乱爆发,朱氏仍聚族而居。从朱汎定居到朱幼的第十四世孙朱禄时,蒲墟朱氏已定居了五百七十多年,人口繁衍至六百多人。到广明庚子之乱时,官宦世家的蒲墟朱氏大都被杀,少数的外逃不知去向,只剩下朱禄母子两人。  

    据《资治通鉴》载: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大军从广州出发逾五岭直逼湖、湘、江、浙。六月,渡过长江北上,其中的一支从安徽采石矶一带临长江时,又挥师南下,从建德一带进入浙江烧杀虏掠:有“黄巢别将陷睦州、婺州”的记载。与谱载相符,北寇即是黄巢的起义队伍。

经此血洗,朱禄一生信佛,多行善事,并独资铸造了两座铁塔捐赠给双林寺。又利用余铁铸造了十八尊铁罗汉,分发给十八个孙子,不管今后子孙离散迁徙,相聚时以此为信物。后周广顺二年,朱禄已八十三岁,正月庚申,又将遭劫之事特地作了记载,嘉庆己卯年重修的谱中(1819),仍可见到《铁罗汉像记》一文。

此次劫难,唐以前500多年的世系被毁,造成了中间断代,朱禄成了重新开基的始祖。

    对照《剡溪朱氏宗谱》,朱云之后的世系补上:   

    朱云生海;海字应朝,生一子松,松字盛青,生二子:泽,字汝华;焕,字汝明;焕生四子:境、圻、填(一子失名);填生汛;汛字孝祥,生二子:道,字子和;远,字子高。远生论,”论字公言,生三子:忠,字惟贞;慈,字惟善;垣,字季安象枢,娶任氏,卒葬大顿山。垣生二子:德,字汝泽;待,字汝恭。待生何,何生二子:科,字圣臣;棱字圣卿。棱生礼,礼字元升,墓在赤岸村东南角皂角树下,礼生一子:鹏,字万里;鹏,生二子:宗,字君绍;安,字君平;安生一子幼,字长明,娶杨氏。幼生二子:通,字可行;达,字可能。通生一子宗茂,字必盛,娶王氏。   

虽经广明之乱,但没有彻底摧毁朱家的经济基础,田地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可以提供一定的物质保证,比那种篓迁异地,在荆棘丛中开辟家园要省力得多。到朱禄的儿孙辈已进入北宋王朝,局势已比较稳定,这给蒲墟朱氏的重新繁衍带来了大好的契机,人口开始了急剧膨胀,而且重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朱禄生四子:孟文、孟献、孟德、孟贤。

    长子孟文生五子:世东、世威、世愚、世怀、世伦。

    二子孟献生四子:世繁、世闲、世莲、世适。

    三子孟德生四子:世韬、世和、世遐、世康。

    四子孟贤生五子:世何、世俦、世钦、世南、世宿。

这就是浙中一带称之为朱姓十八派。经宋、元、明、清改朝换代时的战乱及天灾人祸,现留下有世系的只有十一派,缺世威的第二派、世怀的笫四派、世伦的第五派,世闲的第七派、世适的第九瓶、世遐的十二派、世俦的第十五派,共缺七派,虽交付每个孙子一尊约六寸高的铁罗汉,但战乱和灾难中非死即散,年代一久,后代子孙早已遗失忘却,谁还记得那桩信物的旧事,许多于孙早已不知下落,即使活着的子孙和幸存的后代或许早已融入到其他的朱姓氏族中去了,只有第十三派世康后裔现居赤岸的乔溪村和第十派世韬后裔现居磐安珍溪村的后人各臧有一尊已氧化得丽面目全非的铁罗汉。时间是无情的,就是生铁铸就的铁罗汉也无济于事,任何一个氏族都不能保持永久性的不散。

 

分享

0

朱氏四子十八孙的变迁

(2009-04-13 08:01:02) 墟朱氏四子十八孙的分迁(2009-04-13 07:50:49)转载 标签:

二子

溪西

世孙

公良

朱大典

金华

杂谈

四子十八孙的分迁

    第一派,世东支及其分迁

   蒲墟朱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在废墟上重建了家园,仍保持着仕宦世家共有的耕读家风,到了第四代的曾孙辈,又开始步上了政治舞台。长孙世东因祖父墓在距赤岸东面五里的地方,迁移到那里的梅溪边居住,名之为东朱,为前派始祖。生子可兴。可兴字文达,后周时官任太常寺少卿,中奉大夫。

生三子:

  长子公远(一名谋);二子公山字静翁,北宋时官至国子祭酒,分居到梅溪西面居住,三子公良,北宋时官通直郎,亦随二兄到西面居住,故称之为溪西。所谓前派就是公远的后裔。

  公远生养济,养济生二子:仲仪、仲威。仲仪生四子:长子全,赠朝散大夫;

  二子满(官名善根)赠评事;

  三子正,字景华,仕为奏差;四子中,迁居溪西。全生二子:纲、绪。长子纲,官任集贤院学士,遂定居在洛阳。

  满生二子:虎、坦。

  正生一子:承恩。

  纲生季惔。绪生二子:长子季道,季道登宣和年间进士第,任大理寺评事兼濠州锺离县令;次子季德。季道生二子:资、宝;季德生二子:赁、贤。虎生仁广;坦生仁德;仁德生公达。

  资字德辉,官任提举,生七子:琏、克让、道生、思温、道直、道谅、廷芳。宝生二子:瑷、瑛。珐生源、威。源迁居湖演,为湖演始迁之祖;威生二子:德致、德敬。

  承恩生延儒。延儒生孟鸿、孟熊。

  琏,号称梅溪先生,受业于金华吕东莱先生,不思仕进,生子澜,澜生成,成生三子:德荣、德中、德明。

克让徙居婺城(金华市)履正坊。

道生生二子:信三、信四,信四生明九,明九始迁居于后丰。

思温迁居岭下横山沿。生三子:再△、再五、杰;再△生四子:清二、清三、清九、清三十;再五生一子:子美(清六)。

 

分支之一金华松溪支

    公远九世孙朱杰,明景泰年间(1450一1456),岁贡,先任训导,后升提举司。生二子:憬,行清四七,明天顺年间 (1457—1464),岁贡,先任县丞,后任IJJ东省桃源县知县。次子能,行清二十四,天顺年间岁贡,任主簿,卒于任上,三子英,行清二十九。道直生:再△。再△生清三十。

道谅生二子:再二、圆;再二生清五、清七;二兄弟徙居杭州。圆,永乐戊子(1408)年中举人,已丑年(1409)中进士,官任监察御史,生二子:燧、清十七。琏,正统于卯(1447)中举,官任刑部外郎。

延芳迁居后山,为后山朱氏始祖,后三子:侃、辅、敫;侃生三子:寥、达、或。辅生二子:桓、嘉;敫生一子韬。达生一子辂;嘉生一子斌,斌迁居马石堰。韬生元。

    分支之二——东朱前宅支

前宅支从公远第十一世孙德荣开始,德荣生二子:树、本。

树生五子:智、睿、明、远、高。

智牛三子:希观、希矩、希方。

睿生二子:希行、希美

明生四子:希茶、希祖、希升、希立。

远生三子:希鲁、希颜、希曾

高生二子:希元、希循。

希矩生二子:瑗、环。

希荣生一子:城。

希鲁生二子:墀、块。

希循生二子:琬、现。

德荣之弟德中生四子:观、美、宁、华。

    朱观所处时代正是元朝,生三子:侑、假、杰。他与朱震亨(号丹溪,元代医学家)从金华许谦学。元代,统治阶级对汉族歧视,汉族人大多不予合作,出山任职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人,

    朱观虽学有所成,但不求闻达,在陇亩问过着隐居的生活。他死后,大学士宋濂志其墓,云“处士纬观,字孟威,号一斋,行景四,少与丹溪朱先生从许文懿公学。‘贯穿经史,若有所得,志不仕元…’。侑生二子:希时、希日韦;假生五子:希敏、希能、希周、希成、希进;杰号南庵,是大学士宋濂的弟子,生二子:希平、希明。

希明生一子:踌,希啼生三子:瑭、琨、琳。

希敏生二子:珙、瑶。

希能生二子:琨、碉。

希周生三子:珩、玲、璜。

希进生一子:珍杰。

希平生二子:琪、瑛。

希明生三子:玛、玫、理。

 

  分支之三——溪西支

溪西以公山,公良为始迁祖,分为两大支。

公山一支,公山生四子:仁琦、仁瑄、仁璃、仁琥。

仁璃字石夫,仕宋宣教郎;仁瑄,字明夫,仕国子学正;仁琥,仕从政郎。  

仁酶生二子:文裕、文祚。仁瑄生文右、文闰,文闰又名

常国,两兄弟迁居永康华溪。仁瑞生三子:文式、文述、文杖。

仁琥生文熘,据金华潭溪《朱氏宗谱》载:文熠生培,培生四子:长子钦,官枢密院学士;二子锦、三子鉴、四子铨,(这一支的世系传递值得怀疑,考溪西支朱鉴、朱铨是世东的十一世孙,而这一支的钦、锦、鉴、铨是世东的七世孙,代数相差不多,一般而言,下辈不大会与上辈同名,如同名修谱时也要改名。看第八世取名带“水”字旁,许多名字与西溪十二世相同,朱质长子朱鉴在《故侍讲吏部侍郎谨文靖状》中所叙述的世系是绝对可靠的,可以断定,潭溪谱中朱培前面漏了几世,朱培的子、孙二代与西溪朱质的后裔混淆在一起了。权且存疑,以备后考。——语出朱颂阳《朱姓迁流史》)

钦生三子:清、澄、源;锦生六子:伯圮、填、珊、瑚、琏、纶;鉴生五子:济、淮、江、河、瀚;铨生三子:淇、泳、渭。

清生四子:栩、棚、材、枋。

澄生三子:资五、枝、叶。

源生七子:松、竹、梅、柳、桃、杏、资十四。

伯圮生五子:仁、义、礼、智、信。

填生五子:清(与族伯钦的儿子清同名)、廉、节、介、守。

珊生五子:萃、华、藩、茂、荩。

瑚生二子:金、玉。

琏生四子:鼎、鼐、燕、助。

仑生二子:鲁、卫。

济生二子:贻、贮。

淮生二子:恺、悌。

江生一子:魁。

淇生四子:莹、琥、琬、璞。

渭生五子:乾、元、亨、利、贞。

文裕生善佑,善佑生三子:世商、世显、世淳。

世商生绶,绶(仕和州教授)生四子:季谳、季明、季益、季野。

世显生维,维号月堂居士,生二子:季舒、季羔。

世淳字叔宜,迁居东阳梅溪,(今南溪上朱)安人蒋氏,殁后合葬义乌溪西光明之虎山,朝东南向,生一子:惠。惠生三子:英、荣、弼。

荣生三子:友山、友岩、友川。友川生一子:成之。成之字有信,号恭默。多次赴举落第,以明经行修被推荐,授庆元路教授,到任数旬以父病弃官。后以孝廉辟为舍人,朱成之勉强应诏,赴京途中又称疾返回,杜门不出,讲学于家,余时著书立说。四方从游者日盛,著作颇多。

    季谳支:

季辙因子之故赠中散大夫,生二子:贽、质。

据谱载:朱贽在宝庆元年(1225)十一月恩准辞职退返老家,越三年侨寓婺城,生二子:铸、镌。镌生媒、望、谋。

二子朱质,字仲文,号守轩,先从永嘉徐敬斋学,又从金华吕祖谦学,未几吕祖谦谢世,又从唐说斋学,深得三人器重。绍熙四年癸丑(1194),登陈亮榜榜眼,授文林郎,江州观察判官,开始了他从政的生涯。开禧元年(1206)从正字照磨,朝奉郎,升印散郎、著作郎兼左侍郎,二年升右正言兼吏部侍郎。朱质是一位抗金的主战派,多次上疏反对议和,“独于和之一字,以为决不可从”。如《论攻守大计》、《论山东海道防守事宜》、《备边十事》等,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从嘉定元年(1208)三月开始,被降职外放,先贬谪瑞州门下省,再贬徙惠卅。七年赦恩移抚州;九年移信州;至十四年,恩复原官,朱质的一生中度过了十三年的外放生活。宝庆元年(1225)十一月,准于致仕还乡。

退归林下后,精研经史和以诗词自遣,尤其着意研究《周易》,著有《易说举要》及奏议诗稿若干卷藏于家。绍定六年(1233)十月得疾,二十七日卒,享年七十一。端平元年(1234)四月二十七日,御赐祭葬双林乡蜀山之阳,与硕人杨氏合圹,生四子:鉴、镕、钥、锺。

鉴,字尧明,行小七,谱称小七公,以父荫文林郎,任广德军军事判官,由溪西迁居石壁桐园,为石壁始迁之祖。鉴生源,渊(又名祖源,祖渊)一女适丞相乔行简之子(东阳人),时任建昌军教授的乔从龙。

镕(又作镛)官从政郎,浙西提举茶盐,生三子:沾、洪、淮(又名祖沾、祖洪、祖淮)。

钥,霄奉议郎,浙西副盐税。生二子:济、潜。

锤,太学生,继堂兄朱铨次子汝之,改名祖涧为刖。

(据朱鉴所撰的《宋故侍讲吏部侍郎谥文靖状》一文中,朱质

只有四男,但谱中多出“钦”一子。考金华潭溪《朱氏宗谱》朱钦系世东七世孙,官至枢密院学士,同时朱鉴所说的子侄辈名字都带“祖”字,而谱中省去“祖”字。应以朱鉴所说的为准。——语出朱颂阳《朱姓迁流史》)

祖源生三子:橘、楷、樱;祖渊生二子:植、桢;祖沾生一子:梓,任东阳巡司;祖准生一子:林;祖润迁居莲圹,为莲圹之祖。融入的一支钦,生三子:涓、澄、潜。

    季明支

季明生二子:宾、癸。两兄弟同迁台州黄岩,可能迁入后受其他姓氏的排挤,又复迁车前。

    季益支   

季益无后,以族侄珍华为嗣改名贯。贯迁居后龙头(又名陇头),为龙头始迁之祖。

世显支

世显迁居义乌城里,两个孙子又分为两支。

季舒会,季舒又名季文,生二子:货、贷,又迁居龙头。

季羔生二子:赞、赉。赉迁居永康华溪。

赞生二子:长子铨,排行小二十五;次子钵。铨生二子:咿之、汝之。咿之居纲山,为纲山之祖;汝之出继钟为嗣。钵生三子:江之、河之、海之。

江之又名宣之,迁居莲圹与堂兄弟汝之(祖润)一起居住。

河之迁居山阴白洋,为白洋朱氏之祖。

海之迁居山阴朱家塔,为朱家塔朱氏之祖。

(以上二支约在宋末外迁,如白洋一支,经历了元明清之际的

兵火,已不知其来历,后世猜测出自姑苏朱氏之后,实为大误。 ——语出朱颂阳《朱姓迁流史》)

可兴第三子居住在溪西的公良一支:

良生二子:仁瑗、仁琼。仁瑗生三子:奉芝、奉宁、奉超。

奉芝生善胄、善增。善胄迁居东阳吴宁镇,生二子:世怡、世俊。

奉宁生善悦,善悦官浙西司户参军,生三子:长世伦,又名棋,迁居石城;二世胜,字永德,迁居永康后圹畈;三世宝。

仍居溪西的奉超生善赡。善赡生四子:长子奭,字世愉,号清寰;二子爽,字世怡;三子樊,字世慎;四子奕,字世延。

在奉超的四个孙子中,朱奭的事值得一提。靖康之难后,金兵继续南侵,宋高宗赵构仓惶南奔,从庆元经台州逃到了温州。隆佑皇太后在宫人的簇拥下从虎林(即武林)渡过钱塘江,经萧山诸暨到了义鸟。百姓一听金兵已逼近杭州,也纷纷逃散,朱奭挺身而出,从邻近村庄中召集了义勇三百多人,一路护送皇太后直到温州与赵构汇合。赵构论叙护驾之功,授于承信郎。

建炎丙戌年(误,应庚戌)苗傅、刘正彦逼赵构退位,隆佑太后抱皇子垂帘听政,追录靖难中诸臣的功绩,赵子砥呈述朱奭护驾之功,诸大臣都以为朱奭必为重用。太后派人到义乌寻访他的下落,哪知朱奭已离开了人世,太后追悼不已,下诏赠朱奭为义阳郡公,徐乔和《蒲墟朱氏大宗谱》都以为这就是义阳朱氏的由来,把子姓南阳朱氏的分支义阳朱氏与朱奭封的义阳郡公混为一谈。——语出朱颂阳《朱姓迁流史》)

朱奭娶施氏,赠夫人,夫妻合葬桥东择儿山。生二子:衡、衍。

世怡生二子:保生、季盛。   

世俊生一子:惊,字元礼。开禧乙丑年(1205)登进士第,官至州刺史。

世伦,又名植。迁居石城,生一子:大用。

世胜字永德,迁居永康后圹畈,生一子:大缔

世宝生一子:大伦.

惊生二子:季宣、季宜。

大刚生杰,杰生圆。圆迁居艮村,季盛生原和,原和生仕胜,仕胜生廷仁、廷仪、廷礼。

廷仁生五子:希铰、希铭、希钟、希钲、希镛。

廷仪生二子:希镇、希链。

延礼生四子:希鉴、希铜、希泰、希顺。

廷铭生三子:源、渊、汸。

源分居张溪头;汸三子:森、桡、楠。楠迁居东阳避水岭脚,生二子:热、炳。两人又迁到东阳白象岭。

源生五子:长子椿生熙。熙迁居东阳朱店。

次子棂迁居东阳蟾圹。   

三子梓的第三世孙子辈时迁居缙云杨宅,到第六世时又分迁到东阳大坟下,只有四子朴和五子样仍居住在张溪头。

希链生四子:溱、濂、汉、灌;濂生堪;堪生隆;隆生海。

朱海迁居到温州平阳县三十七都朱宅。有的说是第十八派后裔。

现考起来,朱宅朱氏出白溪西支公良之后。民国时《瑞安县志》载:其先世居闽之赤岸,有讳材者,仕后唐,……始祖迁平阳三桥。此赤岸在福建莆田一带,三桥朱氏系朱敬则之后。

居石城的朱大用生一子:杰。杰生圆;圆又迁到艮村。

居永康后圹畈(今名厚泽)的大缔生一子合,合生凤,凤生明远。

大伦生一子:博;博生箦;箦迁到光明。箦生林;林生二子:焕、灿。焕迁居盛家坑。

衡生三子:阶、陈、陕。

衍生三子:陆、隐、防。防官至朝议大夫。

隐生和;和生舆全;舆全生琨;琨生慧;慧官任兵部府掾。

溪西的第二支,说是朱用继朱成二子为嗣,生道明(一名焕),系朱质四世孙。查朱质四世孙中没有朱道明其人,恐有误。从朱鉴辈开始按五行相生取名,道明是朱质五世孙,道明生三宝。三宝生彦超。彦超生三子:永和、永音、永清。永清生二于:坚、宁。

坚生四子:俨、正、孟、玉。俨生二子:枢、浩;正生二子:瑛、瓒;孟生一子:滔。玉生二子:潮、淦。

宁生一子:侃。

枢生五子:鸾、震、银、论、巽。

浩生三子:鹏、鸿、鹃。

滔生一子:盖明。

淦生三子:一尽、一宝、一约

侃生五子:珊、琨、琼、琅、瑶。

珊生三子:陛、陶、釜。

琨继一子:隆

琼生九子:隆(出继)、陈、陛、阶、磔、防、隋、隗、院。

   

湖演朱氏:

    据东朱谱载:最早迁入湖演的是公远八世孙朱源。据《湖演朱氏源流序》载:朱质之子朱鉴“由溪西迁石壁,延数世孙法,泫之子行成七讳术,术之子行康十讳庆,字孔礼,别号素贞处士。由石壁而迁湖演。”朱庆成了始迁之祖,两谱记载不相一致。从世系分析,第八世朱源应是朱质的族叔,朱庆大约是朱质的八世孙,其间差距九世。朱庆大概在元代至正前后,由石壁迁居到湖演,自南宋后,朱质在整个蒲墟朱氏中名声显著,榜眼出身,又居侍讲,太常少卿兼吏部侍郎的高位,这样也就共认朱质为祖宗了。

    在义乌朱氏中,磐安云山的石头朱氏是明显融入的一支朱氏(见磐安石头朱氏一节)。

    到道光年间止,世东后裔分居各地及仍通谱的有:溪西、剡溪(义乌境内)、金华下溪滩、金华日辉路(亦名石辉路)、金华八咏门,永康厚宅、莲圹、纲山、湖演、南门白鹤山、楼仓、窑石里、余曹头、梅溪上朱、艮村、二十三里、东阳下陶等地。许多分支因来往不便,已各立门户了。

    下溪滩支

谱中对公良之后又有另一种说法。

居溪西的朱公良生养济,养济生仲仪、仲威,仲仪的长子全,赠朝散大夫。全次子绪生季道。季道登北宋宣和间乡贡进士,官任大理寺评事,兼濠州锺离县令。生二子:资、宝;朱资字德辉,官任提举司,其长子朱琏,一生沉湎于学问,无心为官,号称梅溪先生。生一子澜。澜生一子成,成次子德中,德中生四子:观、美、宁、华。

    朱美是元代人,入赘金华潭溪,后中进士,官至朝议大夫,迁居下溪滩为金华下溪滩始祖。

    这一支朱氏发展到明代,载人史册的要数朱大典(见《明史·朱大典》)。

朱大典,字延之,号未孩,故谱中又称他为未孩公。为秀才时因家庭贫寒而颇为落魄,但为人豪迈,英气逼人。他中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1616)进士,从此踏上了仕途生涯,他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最后又以抗清而殉节,是一个是非功过相当复杂的人物。

    中进士后授山东章丘县知县。当时邹县、滕县一带白莲教蔓延,他修筑城墙,以防白莲教攻占,一个月告竣。天启十年(1622),升兵科给事中,天启年问,宦官魏忠贤专权,朱大典上疏弹劾,但上疏被压不报。左都御史杨涟上疏列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被明熹宗训斥,朱大典又约魏大中等数十人又先后上疏.俱遭严旨切责。魏忠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时福建一带入侵的荷兰人与海盗勾结,在漳州各县及海上抢劫百姓和来往商船的财物,魏忠贤趁机奏请熹宗命朱大典前往讨平。

    朱大典授命后即往福建,与巡抚设计方略,利用与海盗有关系的百姓传递假情报,引诱荷兰侵略者和海盗进人早已布置好的沿海圈套之中,一举加以歼灭,漳州各县平定。他被升为福建副使,不久升为布政司右参政。

    在朝中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相继被魏忠贤害死,朱大典闻知后愤慨之极:“这官难道还能当下去么?”趁父死服丧之机辞官告归,隐居金华北山,绝口不言朝政。

    崇祯帝上台后,魏忠贤等一并伏诛。崇祯三年(1630),重新启用朱大典,任命他为山东右参政,巡抚山东,不久又调到天津。

    崇祯四年,义军首领毛文龙死,其手下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又举兵起义。五年四月,义军攻陷登州,围困莱州,巡抚孙元化被俘。接任的巡抚徐从治在莱州城中阅兵时又中炮弹而死,擢升朱大典右佥都御史暂代。他率兵驻扎青州,筹集调度兵粮。一次在沙河与义军相遇,大败义军,乘胜攻取黄县,斩首一万三千余人,俘虏八百人,义军堕入海中淹死者数万人,朱大典因功升为右副都御史。

    正因他屡败义军,崇祯六年已晋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山东巡抚,子女可世袭锦衣卫百户。八年二月,李自成攻陷凤阳,烧尽凤阳朱家皇陵的楼殿,满朝震惊,总督杨一鹏被处死。朝廷又命朱大典总督漕运兼巡抚庐、凤、淮、扬四郡,镇守凤阳。义军再次逼近凤阳。朱大典率兵出战,在寿州大败义军。

    九年正月,李白成围攻滁州,连营百里。总兵祖宽大败义军,朱大典与总督卢象升趁机追袭,又一次大败李自成的军队。朱大典迅速还兵阻击进攻凤阳的义军,义军才后退。十一年,老回回的军队分十路焚掠江北,朱大典会诸路兵马迎战。老回回想攻占茶山,朱大典与安庆巡抚史可法一起遏止义军北进。义军无法向东、北两方进军,不得已才向西退却。

    朱大典虽镇压有功,但为官并不清廉。因漕运是个美差,可以从中贪污,给事中方士亮、御史郑昆贞等屡次上疏弹劾,下诏削除职务等候审查。后抄没其家产充军饷。

    十七年,李白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有人想趁机为他翻案,而朱大典又与大奸贼马士英、阮大铖一班人勾结,因此召用为兵部左侍郎,不久,升为兵部尚书,总督长江沿线的军务。清兵跨江攻占了南京,福王在太湖被擒。朱大典和马士英躲入船中逃到杭州,清兵旋风般南下,在杭州称王的潞王朱常洧也投降了清军。朱大典无奈返回金华,据城坚守。据《海东逸史》记载:绍兴监国鲁王朱以海授其东阁大学士之职,命其镇守金华。朱大典与阮大铖仍关系密切,因士民反对,才将阮贼送到方国安军中。1646年七月十六日,金华沦陷,朱大典一家纵火自焚而亡,其子朱万化巷战中被俘不屈而死。

  

 

分享

0

转载 标签:

二子

赤岸

进士第

世系

朱氏

东阳

杂谈

第二派,世威支分迁

 

这一派,世威后二十世子孙的名、字、号全部失传,惟一的一支行秋三五迁徙杨梅院,是始迁之祖。(后缺)

 

第三派,世愚支及其分迁

 

世愚生可继,官至州判官,生三子:存、意、耕。耕字景春,号甘泉,乾道初携朱罗汉居东阳永宁乡。蔡伯益无子,招他为婿,遂定居于瑞溪。按朱禄生于唐懿宗庚宣年(870),至朱耕才第四世,应是北宋初期人,而此处凿凿有据的说是南宋乾道初人,两者差距近200 年那可继之后缺了五至六代。朱耕大约是朱禄的十二世孙,可继的十世孙。朱耕生一子陆。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生一子史,史生二子:晟、睽。睽是元朝时人,授夔州照磨,他生二子:褒、异。褒生三子:崇、秦、衍。异生一子行。

 

第四派,世怀支及其分迁

 

世怀生绍(按当时蒲墟朱氏不多,兄弟辈名字中第一字相同,应名可绍),可绍生公雯,公雯生二子:仁政、仁声;仁政生汶美,汶美生二子:道升、道上;道上生天心。天心生大球、大宾。大宾官任承事郎,生三子:亮祖、德祖、德裕。德祖官至朝散大夫,迁居金华花街(现后裔居金华三里桥),生四子:思元、思玉、思远、思位。思元由贡元授崇德殿学士,生全芳;思玉由科名治《易经》,授国子祭酒,累官至奉政大夫,生二子:全福、全禄。思远授国子助教,生二子:全行、全言;思位由岁进士授御史中丞。

全禄任大学士,授赞善大夫;全行由国子生仕福州通判,居住福州;全言登进士第,授漕运转运使,生一子:天路;天路亦登进士第,授芜湖县令,生一子:抬五。抬五官至同知,后迁居金华古湖朱坎头,生四子:显一,居住后堂屋,显二、显三居住东园,显四居住长春堂。

   

第五派世伦(缺)

 

第六派,世繁支及其分迁

 

世繁生可舆。可舆北宋时官任掌议,自赤岸迁居山盆桥头,生二子:成家、成宗。成家迁居东阳石门。生三子:德宪、德新、德恩。成宗仕宋为迪功郎,生一子:德荣。

德新生一子:如;天禧问(1205--1207)授提举职,升都元帅总督,卒追封为国公;如生三子:仁、义、智。

德恩生一子:英;英赠朝请大夫,生三子:性、恺、悌。

德荣生承恩。

仁生二子:帑、恕。

性生二子:行仁、行道;行道绍熙年问授迪功郎。

恺生三子:行义、行德、行简。

承恩生思。思,行福一,生守信。

帑生良,良生敬。

行仁生嵩,嵩生平。   

行道生二子:屿、崇;屿生二子:河、海;崇生二子:潮、渊。

行义生岱。岱生湖。

行德生峦。峦生二子:清、荣。

守信生二子:继贤、继方。继贤生二子:有伦、有仁;有仁生二子:本清、本勤。本勤生二子:时芳、时兰;时兰生僧,字舆善,行康八,与父时兰迁永康双溪(现磐安云山双坝村)。这一支是融人义乌朱氏的一支(详见磐安双坑朱氏一节)。

现朱世繁的后裔分布在山盆桥头(义乌毛店乡上吴)东阳石塔下、东阳石舍圹等地。

 

第七派  世闲(缺)

 

第八派,世莲支及其分迁

    世莲青年时大约是五代后期,正是多事之秋,蒲墟朱氏人口并不多,放着现有的田地不种,反而要到荒无人烟的偏僻之地重新创业,于情于理都不合,这大慨与当时政局有关,堂兄世东出仕后周,而江浙地区吴越、南唐的割据势力仍存在。即使宋王朝已定鼎开封,但随时有南下兼并南唐吴越等国的可能。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兄弟辈和子侄辈纷纷外迁才符合事实。许多宗谱由于时代的原因,大都避而不谈,惟恐引来是非。朱世莲的外迁大致逃不出时代因素。

谱载:有一次,世莲游东阳永宁一带,见玉溪山清水秀,适宜安身立命,便在玉溪定居下来,生三子延玺、暹、修。

延玺,宋朝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后升吏部尚书,生二子:克瑞、元达。

暹,离开父老兄弟,迁徙到绍兴一带居住,克瑞生二子:臻、坚。坚,官任仓曹,生二子:宁、隆。宁生一子:俊。俊:登进士第,生一子滁。滁生二子:休、坎,休生铨;铨任山阴县县令,生一子;便。便登士第,生一子;梁;梁生一子尚甫。尚甫生八子;烜、荧、熳、燉、杰、炬、炔。烜适剡川石岭,称玉溪北宅派;荧也居北宅,熳迁东宅,为东宅派;燉迁会稽,此后失去联系;耀居南宅称南宅派。与蒲墟朱氏保持联系的只有玉溪一支。

 

第九派  世适(缺)

 

第十一派,世和支及其分迁

    这一派北宋时的世系大都遗失,传递不详,据大宗世系:世和生行丙;行丙生行戊;行戊生行庚;据缙云棠溪谱考:可镇四世孙文禄,生三子:权、栋、棋;又据缙云马岭谱考:行庚后三世失名,生二子:迁、逵。这样大致可排出如下世系:

世和生可镇;可镇生行丙;行丙生行戊;行戊生文禄(即行庚);文禄生三子:权、栋、棋。此后三世失名,生二子:迁、逵。从可镇到迁、逵辈共十世。

朱迁,谱中称之为七府君。南宋时,他到台州访友途经缙云,见雁门一地山水秀丽,别有洞天,遂买地筑室而居。后世中的一支又迁居永康棠溪。大致推算朱迁为乾道时(1165一1173)迁居到雁门。生一子:杰,官任总兵。杰生一子俊,俊易名庆朝,宋嘉定年间进士(1208—1224),累官至湖广观察使,生一子兰。兰生二子:砒、珉;砒生二子:丰、盈;珉生二子:满、溢。

朱逵,赠侍郎,生一子质,中进士,官户部侍郎。生一子:桂;桂生一子珪,珪生显,至此已十五世。显先居吴宁,后又回迁棠溪。另一支贵生求;求生本。本生道;道迁到仙居。仙居一支从贵开始世系中断,不知所承。总之,世和支疑窦不少,如朱逵的儿子朱质是世和的十一世孙,世东支的朱质是世东的十世孙。一支住在赤岸,一支住在溪西,相距不远,属于族叔侄关系,不可能同名。

现世和支子孙分布缙云唐市上村、棠慈里枝树头、溪下、堰古、下鲁、赤背、枫树店、后山周、林埠口、仙居、义乌等地。

 

第十二派世遐(缺)

 

第十三派,世康子孙及其分迁

世康生可焧。可焧生二子礼润,礼泮。礼润生二子:知合、知格。知格生光培,光培生周庭。周庭生应之、应象;

应象登景定壬戍进士。但他激流勇退,隐居乔溪,为乔溪开山始祖。生二子:黼、黻。黼生猷;猷生俨;俨生洗;洗生茂;茂生迭;迭生鼎;鼎生香;香生六子:估、俭、佾、恍、倬、保。倬迁居连儒。

估生恂;俭生恢;佾生悖;恍生拭;保生三子:恰、愫、悦。

恂生堵;恢生二子:坤、基;悖生埙;恰生二子:址、培;愫生螳。

增生三子:益、盈、歪;坤生二子:闳、闵;基生宸,埙生三子:绒、组、绂;址生苹;培生三子:阊、阁、阆;圮生三子:绫、绵、缜。

益生三子:闻辉、文彩(居二十二都官圹下)、文林;盈生一子:闻瞿;歪生灿。闻辉又名椿,生九进;闻瞿生元浍;灿生天正。萍生大亮;亮授山东登州知州。生四子:忠仁、忠礼、忠信、忠位。

阁生大贤;阆生大才;绵生二子:思高、思安;大才生三子:九会、九瑞、九永;思高生二子:明志、明秀;思安生二子:尚嵩、尚泰。止此已传二十一世。明志生三子:子绅、子继、子兴。子兴迁居台州,其后裔不知下落。现只存乔溪一支后裔。

   

第十四派,世儒支及其分迁

 

世傅生可英,可英生公信,排行祥三十。公信由赤岸迁居野墅,为野墅龙溪支始祖。生二子:仁理、仁佩;仁佩徙居永康桥下,仁理生三子:文逵、文运、文远。文逵生仕照;文运叠兰

仕照生二子:大栋、大材。

大栋生二子:承润、承浩;承浩徙居金华。

大材仕文林郎,生二子:长子承润。迁居义乌西门;次子承汀

承润生启贤,启贤生如煊;承汀生二子:长子肇质,次子肇益;肇益生华珍;华珍改名贯,过继给世东九世孙季益为嗣。

如煊生四子:锥、铃、镀、铉。铃字子延,官将仕郎,生一

子:子邵。子邵生四子:国正、国辅、国用、国翰。  

1:国用支。国用生之纲,之纲生良民;良民生三子:汝尧、汝舜、汝唐。汝尧生二子:廷之、迁之;汝舜生廷国;汝唐生延善。廷之生二子:仁明、仁月。仁明生良忠、良信;仕月生二

泗行百四十,迁居东阳八面山居住。

2·国翰支。国翰生六子:之正、之鲁、之齐、之宋、之邹、亭茎。六兄弟皆人丁兴旺,绵绵瓞瓞。如之齐支,之齐生六子:良贵、良能、良知、良谋、良时、良器。以直系论,良能生汝明,汝明生文经,文经生‘7止,浊生称,称生金,金迁居东阳县南面。

良时生二子:汝武、汝梁。汝武生大伦。原谱载第十七派子孙大伦由永康金城川分居汤攀翟牌,为双牌朱氏之始祖。恐有误。查大伦系第十四派世傅十七世孙从赤岸迁居汤溪双牌,卒后葬横栊。生三子:光华、光汝、光耀。

汝粱生六子。第六子大风生四子:其第三子兆明生大正、大器。大器次子廷贵以孙故赠荣禄大夫;廷贵生三子,其第三子九霖以子故亦赠荣禄大夫。

 

第十五派世俦(缺)

 

第十六派,世钦支及其分迁

这一支自世钦后的九世皆失名,故世系不大可信。第十世碹,行百十三,官任刑部主事,生一子调。调任礼部郎中,生一子畴。畴生达,官至朝奉大夫,生一子庆。庆生纲,纲生胜非,行琼一,官尚书仆射。胜非生成瑜。瑜生二子:忠局、志昂。忠屏迁居庠头;志昂迁居永康三十都小窖。清朝嘉庆时,世钦的一支后裔居永康二十一都(现桥下附近)的杨木堂。以宋刑部尚书、行贵十二朱胜非为始迁之祖,经考为同一支。

世上同姓同名者不少,比比皆是,但查《蒲墟朱氏大宗谱》,有宋一代,义乌朱氏并没有出过尚书仆射之类的高官,这里所列的朱胜非当是南宋高宗时的尚书右仆射朱胜非无疑。把朱胜非列入义乌朱氏的子孙,有两种可能:一是第十六派的世系混乱不明,南宋后将朱胜非列人其中,以光大门楣。二是朱胜山南宋时居金华,他的后裔多次转徙,时间一久记不起历代世系,只记得南宋时的丞相朱胜非,为了求得当地同姓人的庇护,与世钦门下的子孙联合了起来,成为义乌朱氏中的一员。许多外迁的朱氏,大都融人当地的较有门望的朱氏之中,在姓氏的变化结构中,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

   

第十七派,世南支及其分迁

世南生宗茂,宗茂生邦彦,邦彦生昌,昌生三子:如愚、适之、僖之。

如愚生彬。彬以子贵赠朝请大夫。彬生三子:杰、少逸、嗣孙。

杰,登宋淳佑进士,历官秘书少监兼金部侍郎,至朝请大夫后告老还乡,生二子:虎、谦。

少逸继弟嗣孙(行荣七)次子孟奕为嗣。

嗣孙生四子:孟犀、孟奕(出继)、孟齐、孟羔。

虎,任国子博士,继从兄孟齐(行晋三)次子应荐和孟犀(行寿一)幼子应庚为嗣。

谦,任江州教授,后改巨州府判,生一子:炳。

孟奕生三子:怡、恺、悌。

孟犀后裔失考。

孟齐生二子:应怿,次子应荐出继。

炳,袭父荫任鄞县少溪巡检,由义乌西门迁居香山朱店,生一子时新,时新字仲典,行茂十,赘居诸鳓塘岭。

恺官至邻州太宁,迁居棱塘。

①迁居义乌西门。

    西门朱氏尊适之为祖。适之以子贵赠承议郎,生二子:元龙、桂发。

    朱元龙字景云,号厉志。登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第,历温州平阳县、池州青阳县两县尉,调饶州司理参军、德兴令。嘉熙元年(1237),以治理缙云县政绩突出升干办,又任职行在诸司粮科院,不久又授崇正寺主薄,升宗正丞兼左司郎官,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他为官清正,敢于直谏,理宗曾称赞“元龙好台谏”。内侍陈洵力求封节,朱元龙竭力坚持不可。宰臣传皇帝旨意,令改动原旨,元龙坚持抗争:“我的职务可以罢免,已定的旨意不可改动。”理宗时,皇叔皇弟为水田引起诉讼,事关皇家,满朝大臣态度模棱两可,唯唯诺诺。朱元龙面无惧色地剖明了是非曲直。

    东阳人丞相乔行简向来器重元龙。重臣史嵩之向来深忌朱元龙,互相之间互有攻讦。史嵩之拜相后,排斥异己,罢朱元龙为一般散闲之官,后调至台州府,因父死没有赴任。服丧期满后,予警到时任丞相史嵩之同乡庆元府鄞县人郑清之的排挤,以朝请冬考告老还乡。闲居了家中十年,淳佑壬寅(1242)七月谢世,享年五十九,朱元龙的一生为官时间只有十年,正因为人处事太正直,反而在仕途上不如人意。

    朱元龙早年就学于同乡徐侨,后又学于陆氏门人象山袁燮,墨通徐陆两家学说,死崇祀乡贤祠,生四子:幼学、幼蕞、一芴朱元龙之弟朱桂发仕宋王府主簿,加赠奉政大夫,生二子:幼闻、幼敏。(误)

    幼学仕临安推官,生一子孟犀。孟犀一生精研理学,任永康丽泽书院山长。   

幼敏生一子:沅。沅徙居东阳甘泉山下。幼特生一子:苟。幼成仕户部,继堂兄嗣孙四子盂羔为嗣。孟羔以儒术见长,任书院山长。幼闻生一子:荣翁。荣翁行寿一,登进士第。官薪罕登运使。生三子:如海、如清、庆庚。庆庚出继适之从弟朱虎为嗣。

    至此,如愚、适之的子孙辈两代,中举和为官的计有八人。南宋后期是这个家庭人才济济的鼎盛时期。月有圆缺,天有阴晴,宋末元初,这一家庭开始由盛转衰,子孙开始了大迁徙。

孟犀生二子:愉、恢。愉生三子:季尧、季普、季福。季福芒擘兰譬西门湖东,为西门湖东派。恢生二子:智慧、静观。静观由西门迁居洋川,为洋川派。

苟生炎。炎由西门迁居盂溪。生四子:时中、时节、德生、德明。老大时中又从盂溪迁梅溪。

孟羔生五子:灿、焕、炳、熠、观光。

灿、焕迁居盂溪。

焕复又迁居孙圹。生二子:垣、德润。德

润生四子:恢一、恢二、恢三、恢四。老二恢二生绍宗。绍宗徙居金华后黄地。

炳从西门徙居香山朱店。生一子时新。时新字仲典,行茂十,到他的手里家道已彻底败落,连娶妻都困难,只能到诸暨杨塘岭当上门女婿。

  ②鲇溪支尊僖之为祖。 

僖之生槐。槐生二子:琚、坞。坞生可,可生四子:安、释、贵、宁。释、贵两兄弟从西门迁居鲇溪。四弟宁徙居越城(绍兴)。

   

第十八派,世宿支及其分迁

    世宿一支是人丁较旺,人才辈出的一支。世宿之后四世已混淆,与第十七派相同:

世宿——①宗茂一邦彦一△一适之(第十七派)

    ②宗维一日一牵~昌(昌系第十七派适之之父)

大概这一派的世系毁于战乱,后人凑合所成。故世系只能从世宿六世孙朱光祖和朱隆开始计算。

光祖生五子:良祺、良祉、良佑、良△、良△。

良祉生一子广。良佑又称六府君,生三子:孟明、中、季龙。以上均住赤岸。

广授太子正字,改朝奉郎,升尚书左司郎,中兼国史院编修,迁居东阳吴宁昭仁里(即现莪溪),生三子:桐、桢、橙。

孟明生五子:植、百六(失名)、百八(失名)、杞、棣。

中生五子:钊、百九(失名)、杓、锷、杜..

季龙生三子:械、桂、惟新。以上三支居赤岸。

朱昌之子朱隆一支:

隆生三子:成泰、元、吉。成泰生升;元生亮;亮生二子:智、慧。升生二子:敦、谨;亮生三子:格、自兴、自如;智生

自明;慧生自诚。除自明、自诚两兄弟迁居永康城川外,其余仍居赤岸。

1.永康城川支。朱隆四世朱自明为城川军派始迁之祖,朱自诚为民派始迁之祖。自明生高平,高平生如瑜。如瑜生五子:文质、涸、宝、典、盛。自诚生二子:文高、成高。

城川朱氏发展至明初,已成为永康朱氏中人口众多的大族。洪武九年冬署名括苍伯温刘基撰写的《护法寺鼎建法堂记》已可证明,现节录于下:

“城川,永康巨族也。适城川之七里,地名黄岩,窈深缭曲,迥非恒状,游者拟之武夷诸境焉。中有寺日护法,‘盖创自萧梁大同间。余往,偕宋景濂、章三益诸公,客朱世远家。因慕山川之胜与游兹所。树木菁密,鸟韵铿锵,令人应接不暇。”

 2.东阳昭仁里后溪坎支(即莪溪支)

光祖四世孙朱桢,为昭仁之祖,棱字义善,行百二,授吴江路学正,生三子:湍、行四,以贤良著称,荐授青州;真,字本初;一子失名,字恭,号敦义,官任浙江中书省都元帅府主簿。因父墓在义庵寺下,遂迁居今之后泽。生三子:黼,字益章,行延一,又由后泽迁居梅画溪后溪坎;二子文,三子章。文、章居后泽。黼为后溪坎始迁之祖。

湍之弟真。官至信州刺史,中顺大夫。生二子:愚、鲁。愚仍居赤岸。鲁因慕陈亮的为人迁居永康龙川,为今龙川桥下支始迁之祖。

3.靖安圹支(即现云溪)。

光祖第三子良佑,字元德,称三府君,号东堂老人,配付氏。生绍兴壬戌年(1142)八月十四日,卒嘉定甲戊年(1214)十月十六日,葬于里城之原。生三子:孟明、中、季龙。三子皆从徐文清学,二子同是乡贡进士,中殿元。此后子孙进士蝉联,曾孙登进士的有八人,孙子中犹以朱杞一支为最,有九子七登科之称。

孟明生五子:植、百六、百八、杞、棣。中,乡贡进士出身,生五子:钊、百九、杓、锷、杜。

季龙生三子:械、桂、惟新。

杞,平生博览群书,以子贵赠承直郎、婺州路总管府判官,生九子:天任、梦魁、应魁j荣翁、蕃、复学、天舆、叔麒、寿

棣生二子:梦周、炎。

钊赠文林郎,生二子:介翁、望。

百九生二子:谦亨、觉。

锷,杜皆以文章闻名当世。

杓,字毅甫,号敬斋,天性刚直,精于理学,不事科举,一生隐居著书立说,著有《太极演说》、《圆周解图》等书,因幼年时体弱多病,又精于医学,一生救人无数,赠朝列大夫,同知台州路总管府事、骑都尉、追封沛郡伯。他生于宋嘉泰壬戌(1202)四月十四日,卒于咸淳甲戊(1274)年三月十六日,享年七十有三,葬于同阡,夫人傅氏,继从兄朱杞第七子叔麒为嗣。

桂,赠迪功郎,生三子:环、璧、宗周。

以上为良佑孙子辈。

天仁,登进士第,仕漕运使。

梦魁,登宋度宗戊辰科进士,仕文林郎,建德府观察推官。

应魁,太学上舍登第。

荣翁,登进士第,仕浙江漕运使;出继西门荣六公为嗣。

复淳(一称复),中成淳问进士,授崇明州判官。

天舆,进士出身,官广德路总管推官,政绩斐然。

叔麒,进士及第,仕从事郎,奉国军节度推官,婺州路总

管府治中,此为九子七登科。为族叔朱杓继子,生一子:师皋。

梦周,宋咸淳乙丑(1245)中进士,官雩都县尉,生一子协。

炎,宋咸淳王龙泽榜进士,仕从仕郎,慈利州判官,生四子:京、祥、湘、佳。

望,进士身,任漕运转运使。

文魁,咸淳进士,授宣都郎,升主管吏兵二部。

谦亨,谱载三登进士第,官任临安府司理,升工部侍郎,生

一子:帖。

觉,任丹阳县令。生二子:昌、盛。

这一支从杞开始居靖安圹(又称赤岸前街派),称为靖安圹支。

盛生一子:观,观析居上吴,生一子佑之。佑子生三子:孟、仲、季。季~--子:仲达、仲奇、仲英。仲英迁徙到东阳白峰岭居住,为白峰岭开山鼻祖。

朱桂长子朱环生三子:有开、元、墀。元生二子:震亨、蒙正。

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大医学家。少年时拜金华许谦为师,研读儒学,多次应试不第,放弃了科举。到震亨一代时,家道衰落只靠租种公常的祭祀田过日子。他有一副侠义心肠,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他也以豪侠自诩,处事公正,所排解纠纷,为众人信服。一次母亲患病,要请医生诊治。他突然感悟到:作为一个儿子不知道医学,如果请一个庸医来医治,岂不要白白断送性命?于是决意研究医学。他四处求访名医,先是拜在罗知悌门下,深得其真传,由于他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终成为一代大家:著有《宋论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论辩》、《外科转要发挥》、《本草衍义补遗》、《丹溪心法》等医药论著。在丹溪之滨,称为“丹溪先生”。生二子嗣衍、玉汝。

 朱丹溪死后,明初大儒方孝儒撰写了一篇〈丹溪公墓侧孝友庵记〉现节录如下:

“乌伤朱氏,赤岸者为最著,元之季世,丹溪先生震亨,字彦修。以道德性命之说教其乡人,人咸服之。先生娶戚苠j量兰舌:要:+至:,.尝择地东朱山之原,谓其子日:我死与尔母荟藏訾,莩葶譬哟于左右。皆应日:诺。已而戚氏卒,i嘉彖摹?、某?j.:。查等亦卒。先生及母夫大柩窆于其中,奉兄柩窆其砉。‘支高翌其奎誓二穴,他日将与其妻合葬,……为俾子北居乏j’西纂着扫,匾之日.老方……”

一等一享良佑次子朱中,中生第二子百九,百九生两子:谦

  亨、觉。觉生二子:昌、盛。盛生观,观生佑之。要吝良佑之孙朱杓之后,良佑继叔麒为嗣,叔麒生一子师皋,师皋任儒学教渝,生四子:孟傅、大亨、大用、自五。一一  朱同善,与兄朱继善同是许谦的学生,同善曾为两淮屯府幕属,,土t世濂、世浣。  

案世濂字伯清,自小刻苦勤奋,悉领经传的要义,稍长投在黄潘的门下,得以文章知名。明初,金华府知府辟为郡学,三j竺。?0r丁冀。左丞李文忠镇严,JIJlI,闻朱世濂之名,尤加礼敬,任之为挈皇曾院山长,洪武三年,诏朱世濂修纂元史和圣朝日历,拜箱.为翰林院编修。    一洪武八年,授经楚王府,教授第六皇子朱桢,不久升长史。因双眼患疾,视物不清,告老退归林下,朱世濂的1:r.童严谨糟密。著有文集-卜‘七巷。其后裔现分布在毛店乡上吴、云溪、木乔、东阳莪溪、永康金城等地。

蒲墟朱氏自宋代开始,成为浙中的名门望族,人才众多。宋元逭变之际,许多子孙谨遵野塘老人的“追念畴昔,且戒前辙”,大葺双林古刹,重修沛国朱氏蒲墟大宗祠,创建十八派下设十八小宗祠,冶金铸造铁塔,“余铁铸造罗汉一十八尊,各授以一,使散处远近”的目标各奔东西。到了明代,又形成第二个高峰期,数百年来接踵连第,其子孙支派之多,分布范围之广,在国内朱姓之中是不多见的.

(文章出自朱颂阳先生<朱氏源流考>,)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