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应穴治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14:40

天应穴--治百病要穴

   中老年百岁健身保健要穴

           不懂穴道的人,认识此穴就是福!

        天 应穴,穴名。又名不定穴、阿是穴。以压痛点或敏感反应点等病理反应点作为进行针灸治疗的腧穴。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具有即刻见效的特点。《医学纲目》中把压痛点称为天应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不定穴,又名天应穴,但疼痛便针。”《灵枢·经筋》说:“以痛为输”,即根据痛的部位来定位。这种取穴法是穴位发展的最初阶段,是穴位的起源。从按压敏感这一特点来说,取用经穴和奇穴时都应加以注意。有时按压到敏感的地方,既不是经穴,又不是奇穴,即可称之为天应穴。也就是说,天应穴是不固定的,但可以治疗疾病,因此有“疼痛取天应穴”之说。

  阿是穴这一名称,是《备急千金要方》开始提出来的。它既无具体的穴名,又无固定的位置,临床上多用于疼痛性病证。相传在古时有中医为病人治病,但一直不得其法。有一次无意中按到病者某处,病者的痛症得到舒缓。医者於是在该处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 是这里,是这里了。”医者加以针灸,果然使病程转好。於是把这一个特别的穴位命名为“阿是穴”。

根据中医学著作《千金要方》里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也就是说,用针之时未必一定要扎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话,扎在合适的地方,如果能够达到效果的话就可以。这些特殊的痛点就称之为“阿是穴”,即“天应穴”。

      安徽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针灸学辞典》:阿是穴 指按压痛点取穴,《千金·灸例》:“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普济方》作‘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意指按捏其病痛部位,病人感到舒适(快,或疼痛处)就可以作为针灸的穴位。“阿”,原指对痛感的惊叫声。此法与《灵枢·经筋》:“以痛为输”及后人所称的“天应穴”同义。 
       兹就上列文字讨论如下。“阿”,原指对痛感的惊叫声,实有无完之处。《千金·灸例》中已明示即得便快或痛处二者皆云“阿是”,故不宜再单独将“阿”释为“原指对痛感的惊叫声”。
  “不定穴,又名天应穴,但疼痛便针”和“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不同义,和《灵枢》治经筋病的“以痛为输”更不同义。《灵枢·四时气》:“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天应穴在疾病诊断上很高的参考价值,如在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1~2寸左右发现有明显压痛,结合临床右下腹部疼痛等体征,有助于“胆囊炎”的诊断。

       笔者认为,天应穴是机体疾病状况下出现的包括经穴和奇穴,耳穴,眼穴等人体在内的特殊反应点,如丘珍、色斑、出血点,以及以按之快然为主要特征,有时也表现为疼痛等。人体是个复杂的系统,当人体中的某一组织器官有毛病时,在头面、腰背、胸腹、四肢、耳、眼等人的体表皆会有相对的反应点出现,只要找准反应点,再进行按压或针灸,即可起得激发人体自身免疫机能,产生对抗致病因子,,如“阑尾炎”的病人,在位于小腿前外侧,足三里下1~2寸间有明显压痛,会有明显压痛,经针灸治疗法,病人即可减痛并治愈康复,因此,只要能找到找准穴位,天应穴就能治好相应的疾病。

       中医有“治未病”思想: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利用天应穴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是最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天应穴,不需要你懂得什么奇经八脉,要有什么专的知识,人人一学就知的穴道,因为它对人之健身保健非常重要,是治百病要穴,不懂穴道的人,认识此穴就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