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网络百科全书的成功能否继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6:13:52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index.cfm?fa=viewfeature&languageid=4&articleid=1309 作为一个免费的,由匿名的编撰人创建和编辑的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的道路并不平坦。至于到底有多困难,只要问问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就知道了。几个月前,他的这一创意受到了很多攻击,网站也忙于解决各种肆意破坏和对于不实条目的指责。“维基百科总是在不断变化中,”威尔士为他的产品辩护说。
这只是一种温和的说法。
11月29日,曾经担任过罗伯特·肯尼迪助手的记者老约翰·席根塔勒(John Seigenthaler, Sr)在《今日美国》上撰文,指出维基百科中有一篇文章错误地把他和罗伯特·肯尼迪及约翰·F·肯尼迪遇刺联系起来。这篇文章在网站上一共出现了四个月,那篇文章中说:“老约翰·席根塔勒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是当时的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的助手。他一度被认为直接参与了约翰·肯尼迪和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的暗杀行动。但是都没有证据能证明。”维基百科最后还是删除了不正确的信息,现在甚至还增加了一条条目:“老约翰·席根塔勒,关于维基百科传记的争论”,来解释它自己这个错误的历史。
上个月,前MTV电视节目主持人,播客先驱亚当·科利(Adam Curry)则遭到指责,说他编辑了维基百科上另一位播客红人凯文·马克斯(Kevin Marks)的条目。在12月2日的博客上,科利坦率地承认了是他编辑了那个词条,并且进行了道歉。
今天,在维基百科上广受欢迎或者有可能引起异议的条目比如乔治·W·布什的名字后面,会出现以下提示:“为了解决最近出现的恶意窜改问题,新用户或匿名用户不能对此页进行编辑。请对有可能进行的改动开展讨论,或者提出解除保护。”
维基百科是成立于2001年的一个非盈利性组织,主要通过捐款来维持。任何能上网的人都可以编辑里面的文章。这个概念的前提条件是,集体智慧,或者说“开放源”内容,和那些由专业人士编辑的内容具有同样的价值。因此,维基百科成为百科全书和时事新闻的混合体,引发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其中包括:鉴于维基百科最近的各种事件,免费内容的准确性到底如何呢?所谓“群众的智慧”的集合能不能超越知识渊博的个体的经验呢?维基百科的监督机制是否奏效?围绕维基百科的论战是否仅仅反映了新旧媒体之间越来越深的冲突呢?
在沃顿商学院的专家看来,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字:“看情况。”沃顿商学院运营和信息管理学教授艾里克·克莱蒙思(Eric Clemons
)认为,把维基百科的定义当作真理是很愚蠢的行为,但是这个网站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值得看看。市场营销教授彼得·费德(Peter Fader)指出,维基百科说明集体智慧确实存在,但是应该有一个更好的评价体系来剔除那些上传错误信息的人。商业和公共政策教授乔·沃德佛格(Joel Waldfogel)也同意这种观点,他说,一直以来人们一直关注传统媒体(在这个案例中,也就是纸制的百科全书)在和能够即时更新的新型网络媒体的竞争中,能否有希望获胜,而人们对维基百科的种种担忧和疑问又为这一话题推波助澜。
沃顿商学院信息技术中心高级主管肯戴尔·怀特豪斯(Kendall Whitehouse)认为,其中最有趣的问题是,“和由专家审阅编辑的内容相比,群众的智慧是不是更高一筹呢?”怀特豪斯发现,“维基百科的优势在于有成千上万只眼睛盯着它。这样错误就有望很快被抓住,并且被改正。”但是怀特豪斯也指出,随着维基百科内容不断扩展,即使有一千只眼睛也可能会放过一些细节。很明显,这就是席根塔勒案例中所出现的情况。
威尔士并没有消除对维基百科的诸多担忧。他提到自己已经采取了一些变动来防止篡改,比如只允许注册用户进行某种修改。但是,他还补充说,维基百科之所以因为一些错误而受到大力抨击,是因为它现在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他把围绕网站的关注和1999年及2000年围绕eBay网站上一些离谱物品的报道相提并论。“媒体喜欢新闻,”他说。
成长的烦恼
维基百科吸引了如此多的注意力,也充分说明了它自从5年前创立以来所形成的影响。实际上,《自然》杂志在12月14日发表了一篇报道,它仔细研究了42个条目,得出的结论是:从科学的准确性的角度来看,维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书的质量不相上下。《自然》杂志发现,维基百科关于科学的条目中,平均有4个错误,而大英百科全书则有三个。对于维基百科最大的不满集中在条目不易理解,组织地也不好。《自然》杂志总结说,总体来说,席根塔勒这样的事故属于个别现象,而不是普遍规则。
维基百科的发展速度也非常惊人。现在有1万3千名活跃的编撰人在用100多种语言编写180万篇条目。在英文站点上,有800到1000名编辑要编辑大部分条目,威尔士说。根据一个名叫Alexa的网络流量监测站点的统计,维基百科现在是因特网上流量排名第37位的网站。
但是随着影响力的增强,也应该有更多的审查,费德说。他认为,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包括席根塔勒、科利等,以及提出的种种政策上的改革,都是“茶杯里的风暴”(意即小事件引发轩然大波)。“维基百科就和网上别的内容一样可靠。会出现很多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完全依赖和相信这些内容)停止研究。”
事实上,解决问题的关键也许就是把维基百科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中去。它可以是一个搜索工具,但是又远远不具备权威性。维基百科自身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它在自己的网站上说:“在很多重要的方面,维基百科都不同于纸制的参考书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成熟的条目一般都更详细,内容更平衡,而其它的(通常是新的,刚开始的)条目可能存在错误的,不够全面的信息,甚至是恶意的篡改。使用者要想得到有用的信息就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从而避免那些刚刚加进来还没有来得及被删除的错误的信息。”
尽管维基百科已经作了这样的声明,观察家认为它还是常常被当作是权威资料。大卫·维纳(David Winer)是一位软件业先驱人物,他已经开发了数个网络上使用的标准,并且是第一批写博客的人。他在6月的一篇博客中说,维基百科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一般都把它当作权威,但是“也很容易被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所操纵。”
沃顿商学院四年级学生艾瑞·弗里德曼(Ari Friedman)创立了网络杂志《版权》。该杂志计划采用维基百科的一些技术来解决其版权搜索和个案研究的问题。他说,如果放弃维基百科的开放内容,那实在很愚蠢。但是,他又补充说,通过集体智慧来散布信息,会有很多好处。“最重要的好处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准确的速度’,而是‘保证的速度’,”弗里德曼说。“如果对每个读了这条信息的人来说,这条信息都是绝对正确的,那么协作完成的内容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克莱蒙思指出,维基百科永远不应该被当作是信息的唯一来源。“我只用维基百科来查那些我非常了解的东西,找到一个言简意赅的解释,来帮我女儿做作业,这样我就不用自己去写了。但是如果我对这个东西不了解,我从来就不会把维基百科当作是消息来源,”他说。他还补充说,维基百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提供撰稿人的信息,以及作出改动的依据和动机。
沃德佛格也同意这种观点,“在这类网站上,买家应该格外小心。无论是谁对某个话题感兴趣,都应该做更多的研究。你不能以为这里的事物都是绝对正确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像维基百科这样协作完成的内容,其质量是否能够达到专业编辑的水准呢?威尔士承认最近维基百科受到的一部分关注是因为正在进行的传统与新型媒体的争论。但是他也补充说,网络百科全书的机制更像是传统的以编辑为核心的媒体,在这种媒体中,作者写文章,编辑进行审核。“维基百科的运作方式远远要比人们以为的传统的多,”威尔士说。“我们有一群核心编辑对内容进行编辑。”
管理维基百科
费德说,能够让所有人发布文章和条目的开放形式是维基百科到目前为止取得成功的的要素之一,但是这种方式随着网络百科全书的不断成长,有可能无法再发挥作用。问题在于,无法对建立和编辑条目的人进行打分,让他们建立自己的信誉。比如说,可以有一个系统,既能让文章编辑保持匿名,但是还可以像再eBay上面那样给卖家打分评级,这样就能增强维基百科的可信度。举例来说,可以给一位准确地了解某个问题的人打五颗星。如果有人恶意篡改数据,或者恬不知耻地宣传某个商品,那就只能拿到一颗星。
针对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威尔士已经作出了一些调整来更好地管理网站。现在已经开始实施“半保护”政策,也就是对某些遭到恶意篡改的页面,只有注册时间超过四天的用户才有权限进行编辑。网站管理员还会对一些重要的高度敏感的页面进行审核,内容发布上会出现延时,比如现在布什总统的网页就已经关闭了。这种延时功能,类似于电台里的“删除”按钮。通过使用“删除”按钮,电台节目制作人能有几秒钟时间来防止诸如粗话等传入电波。而延时功能就使得那些恶意篡改者不能很快地更改突发新闻的页面,比如教皇去世的新闻。威尔士说,延时的具体长度取决于维基社区。“我们有几百个人随时随地监控着网站,由他们来决定社区的规矩。”
其它的变化尚在酝酿中,但是威尔士并没有披露详情。他只透露说,目前还没有计划实施费德提出的类似eBay那种信用评价系统。那种评价体系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可能会对社区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威尔士说。这是因为维基百科有800到1000名活跃的编辑。信用评价系统会让人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框架过粗,很难定义。举例来说,一位生物学家也许在生物领域是一名专家,但是如果牵涉到巴以冲突,他可能就变成了一个咆哮的疯子。“如果这样,那么这个人可能总体只能得到三颗星,”威尔士说。“但是评价系统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人的判断因素。在维基系统中,我们通过这段时间已经明白,编辑在处理和中东问题相关的话题时,我们要对他们格外小心。”
怀特豪斯也承认维基百科的内容有可能不够准确,但是总体来说,监控系统还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只要看看维基百科在这么短时间内已经取得的成就就知道了。自我监控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逐渐兴起的新模式
维基百科所面对的挑战是如何既监控那些浏览量很高的网页,同时又管理好那些浏览量很小、容易隐藏错误信息的网页。“如果来来往往有很多讨论和对话,那么这个系统就能发挥作用,”怀特豪斯说。“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监控那些没什么人看的模糊晦涩的条目。”
现在还很难说维基百科模式将会如何发展下去,但是已经有一些潜在的竞争对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个名叫数字宇宙(Digital Universe)的网站最近开始提供“管理员”来查看内容,并且提供两种条目:经过专家审核的条目和未经专家审核的条目。公司把自己称为“网络世界的PBS”,以及是一个人类思想和经历的大学。
弗里德曼的《版权》杂志将于2月中旬推出。这是一个开放的,由同行审阅的关于版权各个方面内容的网络期刊。作者递交详细的调查分析、案例研究以及评论,然后由同行很快地进行审阅。《版权》希望能够在对所有用户开放以及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弗里德曼认为,协作完成的内容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如何对大量信息进行过滤会越来越重要。
虽然维基百科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但是它“还只是让任何人都能上传信息,然后祈祷会有专家出来提供更多的并非恶意的完整信息,”弗里德曼说。《版权》的做法也是对所有人公开,但是递交的文章在发布前会有人审核,其中包括费德、斯坦福法学院教授劳伦斯·雷斯格(Lawrence Lessig),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威廉姆·M·兰德斯(William M. Landes)。
沃顿商学院的专家都认为,维基百科会度过最近的危机,但是它的模式需要进行调整。怀特豪斯建议说,平民作者所编撰的内容是对知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但是需要进行更多的编辑。维基百科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找到其中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