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为什么要送子女去西方国家留学?[Value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2:30
陶杰:为什么要送子女去西方国家留学?原题:快乐的暑假 

作者 陶杰 

朋友的儿子暑假回香港,孩子长高了。今年高考,进了剑桥读医科。 

  做妈咪的,乐得笑不拢嘴,请吃夜饭,说要感谢我当年力劝她把孩子送英国之功。 

  我说不敢当;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送去西方国家读书的。许多中国儿童,生下来毫无性格,胆小怯懦,三五岁就展示了惊人的平庸,这种小孩不要送外国,省回昂贵的食宿,留在香港,或北上祖国升学,更好。 

  即使送外国,「外国」也有许多类型:人文思考型的去英国好;外向活泼爱看科幻小说而又是游泳小健将的,送美国更佳。如果小孩自小爱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从而爱上了德文,小学五年级就嚷着要去歌德学院读德语,这样的小孩,与众不同,更加恭喜了,可以考虑从山顶的德瑞中学排队,将来升学柏林。 

  朋友的儿子脱胎换骨,才十八岁,老成儒雅,大人谈话,他用心聆听,偶尔插两句进来,表达意见,一听甚有见地。小小年纪不喧哗,不浮躁,回来香港,不找猪朋狗友唱K,不扮嘢蒲兰桂坊,不追看电视剧。西方文明教育在他身上默默地发了酵,令人欣喜。 

  「只是小孩开始成熟了,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点困惑。」小孩的妈咪说:「他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还是一个国际人,将来成长,会不会有点痛苦?」 

  「不会,」我斩钉截铁:「这就证明,贵公子留学英国有了成效。什么文化身份,不必担心。有没有听过一个英语笑话,叫做天堂与地狱有何分别?」 

  两母子听了,很感兴趣。我答:「天堂是什么?天堂是这样一个地方:有法国人当厨子,英国人当警察,德国人做工程师、瑞士人当管理人,而天堂所有的情人,都是意大利人。」 

  「那么地狱呢?」孩子兴致勃勃地问。 

  「地狱是:英国人当厨子、德国人做了警察、意大利人当了管理人、法国人做了工程师,而瑞士人做了情人。」 

  孩子笑了,他听懂了这个笑话的涵义——天堂,就是地球村的理想国,各种文化的优点可以汇聚一堂,五湖四海的缺点可以剔除。最理想的做人境界,就是拥有英国人的理性、德国人的严谨、法国人的享乐情趣、瑞士人的精确、意大利人的浪漫。在天堂里,何必有单一的什么国家民族意识?为什么不可以择优而从,把自己调成一杯文化的鸡尾酒? 

  在IT时代,计算机的疆域无国界,航空旅行如此方便,人的视野比二十年前开拓了许多,完全可以把思想、趣味、性格「鸡尾酒化」,做一个国际人。 

  「小弟弟已经成功了一半,」我说:「他的气质,沉思处有三分像彼得奥图,说话条理清晰,有三分似米高坚,笑容含蓄,年纪轻轻就有绅士风度,另外的三分像加利格兰。他在英国进寄宿学校,时日不长,洗脱了中男的麻甩猥琐和怯懦平庸。重点不在于他英国高考得了几个A,进剑桥读医科与否,单凭他这一层性格的氛围(The aroma of character),他已经脱中入西,脱亚入世,这不就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我向孩子的母亲举杯,衷心恭贺。 

  「那么这杯鸡尾酒有没有中国成分呢?」孩子完全明白了,追问。 

  「那就要看你心中的『中国』,定义是什么,」我说:「如果这个中国是民国三十八年前的中国,内容有《红楼梦》、丰子恺、梅兰芳、江湖的杜月笙、张爱玲、胡兰成,这样的中国,当然应该吸收,成为鸡尾酒的成分股。但以小弟弟功课之忙,IT时代风气之盛,要回头找那个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情怀,是越来越困难了。人生苦短,如果时间所限,这个部分,不必勉强了,忍痛割爱亦可,只要有金庸小说取代,自小背几十首唐诗,三五篇古文,鸡尾酒里的中国成分也能守得住,其余的空间,抢占英、法、德、日等世界文明的气氛,加一点点空手道或跆拳道的根底,还拥有剑桥的医学位,在六十亿世界人口中,出人头地了。」 

  所谓「文化身份」,是三流学者发明的名词,外以吹水惑众,内则搵食欺世,没有什么意思。一个归化美国籍的德国犹太人,如基辛格有何「文化身份」?只要他在取得美国公民权后在自由神像下宣誓,认同民主人权的一刻,他就拥有了文化身份,这个文化身份,是当世终极的优良文化身份。因为美国也是一杯鸡尾酒:有英国、爱尔兰、波兰、西班牙等种裔文化的精英。什么文化身份,在平庸的眼中,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在IT全球一体化的醒目仔心里,「文化身份」等于零,同时也就是一百分之圆满。这是一个哲学命题。 

  「你在英国几年,回来香港,有没有对中国人社会许多现象看不顺眼?」我问。 

  小孩笑而不答,母亲看了他一眼,比较直率:「他岂止诸多不顺眼,连对父母,也有许多异议,我们说一句,他驳三句。」 

  「这就恭喜你了,」我再举杯:「小孩送到西方读书回来之后,他还与你事事保持一致,你就要怨恨自己花在他身上的学费食宿都扔进大西洋了。读书读得进去的,必然先发现与父母话不投机。然后与香港几年前的猪朋狗友渐行渐远,然后就是对他生长的社会诸多不顺眼,这就是令公子upgrade提升的重大成绩。他真正进步了,你们不应该生气,反而该庆幸。不错,你们从前熟悉的那个儿子,消失在伦敦这个世界十字街头的茫茫人海里了,你得到的是女王陛下的英帝国政府给你改造了的儿子。这个儿子比以前优秀得多,这个世界很公平,你付了高昂的成本,得到的是好成绩,只要你的儿子天生是这样的材料。」 

  所谓基因重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孩子这一生的人格、幸福、快乐,都有了保障,他这辈子老来必然不会是一名维园阿伯,英国的教育,为他提供了镇压愚昧的抗体。 

  两母子听了,欣然释怀。那天饭后,孩子与女朋友一起去看《潜行凶间》的午夜场。 

  「这出戏,讲的是梦境,你会比同龄的香港九十后看得透彻,」我说:「因为没有弗罗伊德的心理文化背景,看这种电影,只会停留在『中国层次』(Chinese level)——只看计算机特技、只看男女主角的样貌身材、只看武打动作之激烈,不会思考主题。你明年要进剑桥了,你会比别的人更enjoy这出戏的。」 

  当夜母子欣然道别。我看着他们快乐的背影,也欢欣无限——世界上,蠢人虽然满坑满谷,幸好有西方文明之长久不坠,聪明人还是不断在诞生。我呼一口气,但觉步履轻盈,快乐,在这一刻,真是会传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