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是数字化阅读“新石器时代”[Value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4:35:16
现在只是数字化阅读“新石器时代” 郝明义:现在只是数字化阅读“新石器时代”
“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 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即使爱情, 也没法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越界之举,可以如此新奇!”这是台湾著名出版人、大块文化董事长郝明义先生新作《越读者》扉页上的一句话。郝明义本人就是一位在书籍和网络、多媒体世界穿梭、越界阅读的快乐读者,而他这些年来也通过他的出版物和个人阅读体验,向所有读者分享自己的阅读乐趣。作为一名传统出版人,他并不像大多数同行那样,抱怨网络和数字阅读对自己生意的冲击。虽然数字化阅读势如破竹,但郝明义依然把这个阅读时代形容为数字化阅读的“新石器时代”,快乐的阅读者应该在数字化的便利和书籍的芬芳间从容越界,开启人生的种种可能。
在纸张和数字阅读之间越界阅读
作为一名出版人,您这些年来对数字化阅读一直持谨慎乐观和支持态度,您就不怕数字化浪潮影响了您的生意吗?
郝明义: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在不停地谈论:阅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数字化阅读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纸质书是否会消失?父母总是担心,如果下一代不看书了,该怎么办?而我总是在不断寻求一个屏幕更大、更方便携带、随时可以看东西的电子产品。
阅读这个事情,几千年来我们总是在追求更方便、更能体现时代质感的阅读手段。我们回头想想就会发现,很吊诡的是:一方面大家很担心人类正在远离阅读,另一方面人类从来没有像这一刻如此热爱阅读,手机短讯、MSN、电子邮件等等;也从来没有一个时刻,人类如此热爱写作,博客、Twitter、电子邮件等等。大量阅读和大量写作同时在发生。现在最值得我关切的是,到底该怎么利用这个时代最便利的阅读和书写手段?与此同时又能兼顾传统纸张印刷的书籍阅读。所以,我一直希望,作为一名读者如何保持一种“越界”阅读的习惯和乐趣,在纸张和数字阅读之间来回穿梭。
我常常把阅读当作是旅行,作者就是向导。阅读就是带你去一个你从未到达的地方。过去,在没有数字化手段特别是网络之前,就算你知道美国国会图书馆里藏着一本你特别想读的书,但是你也不知道到底哪天才能到达那里。不过有了网络带来的数字化阅读之后,身体力行的跋涉并不是必需的了,弹指之间你就能到达那里,一按键你就能找到你曾耳闻、心仪已久的书和资料。对于一个阅读旅行者来说,网络就是你拥有的一辆可以跋山涉水的跑车,这样一种便利是没有人可以抗拒的,也没必要抗拒。我身体不便,所以以前旧书店是不去的,但现在我家里几乎所有收藏的旧书都是通过网络古书店购买的。
我们现在要关心的是,网络便利的诱惑实在太大,那是不是人类已经有了这么便利的工具,其他就不需要了呢?恰恰相反。因为有了跑车,我们可以很快到达目的地,但到了目的地之后如果没有实际的步行、漫游、寻觅,旅游的乐趣是匮乏的。这就是书籍能带来的乐趣,阅读书籍就是仔细阅读一座城市一个景点。所以,数字化阅读让我们有机会享受到种种便利,问题是怎么享受。去了,难道只是拍两张照就回来吗?过分依赖网络阅读,很可能就是这样子。网络帮我们节省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那不正该在那个景点慢慢享受旅行的乐趣吗?所以,在目前阶段步行式的阅读还是必不可少的。我一直在想,越界阅读就是在数字阅读和书本阅读之间交叉利用各自的特点。
在您的《越读者》中,您提到“我们在错失网络时代带来的机会,又给自己制造了双重风险”。这里错失的机会是什么?风险又是什么?
郝明义:其实网络最大的便利就是,它几乎能提供所有你能想到的信息。但是如果有人只爱玩网络游戏,那不是浪费吗?网络跑车能带你去任何地方,但你却只选择拉斯维加斯、澳门,那不是太可惜吗?网络跑车真正的便利就这样被荒废了。这就是我们可能会错失的风景。
而风险就在于网络让你忽视了其他东西。网络很方便地带你去拉斯维加斯,然后你就沉迷于老虎机前吃角子,你会以为世界就是这样子,快乐就是这样子。用网络只去拉斯维加斯,这是最可怕的地方。网络代替徒步已经是一个风险,可你还偏偏通过网络只钟情于拉斯维加斯,那是另一个可怕的风险。
传统阅读已经失去一座座城池,将来书本岂不是要彻底消失了?
郝明义:可以这么说,某一类的书确实会消失。那种包含的信息随时都可能更新升级的书会消失。书本知识本身跟资讯结合密切的书,也可能会消失。这类书中的内容,大家只要定时去网络浏览就行了。
那文学书呢?特别是在世界各地机场贩卖的口袋书、类型小说?
郝明义:对我来说,所有文学书在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可能并行存在。一方面,享受书本芬芳香气和艺术气息,特别有趣。但我现在在使用的iPhone上读武侠小说真是方便,一个手机里可以装下那么多书,我旅行时不可能把《金庸全集》随身带吧?我的iPhone里还装着《莎士比亚全集》,这就是电子书的方便之处。
现在只是数字化阅读“新石器时代”
其实在大陆,不少出版公司都在苦苦摸索数字化出版的未来,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能也是如此。
郝明义:几个困难因素交叉在一起。首先是文字惯性的使用,其次是技术问题,第三个问题是美学的问题,我们对纸本书有什么美学概念有清晰图像,但对数字阅读的美学层面,似乎很难解决。这三点没办法有解答,第四个问题接踵而至,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如果只是把纸质的文字数字化放在屏幕上,是打动不了消费者的。我觉得要破解这个困境还是要按部就班,首先要切断我们的阅读惯性,然后让自己接触到可用的技术,并从中发展使用美学,最后建立一个消费机制模式。
对于我这样一个出版人,当然也在思考这些问题。但我尽量回到读者身份,体会数字化阅读的便利、有趣在哪里;如果我来做,该怎么来做。我们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发。至于找到什么样的模式?50%是清楚的,50%是商业机密。
在大陆有一家公司叫起点中文网,它采用收费阅读的方式向读者贩卖读品,收入颇丰,这是不是一种数字化阅读的成功模式?
郝明义:在我的定义里,只有当影像、图像、声音、文字等综合起来了,那才叫数字化阅读,否则只能称之为出版的数字化。这既然只是出版的另一种形态,那跟一般的出版生意一样,当然有人赚钱有人赔钱。
那么Kindle阅读器呢?据说这是一项对数字阅读有深刻影响的产品和产业模式。
郝明义:我也买了一台Kindle,我认为它也还是“新石器时代”的阅读器。真正的数字阅读,要看它能否将动画、影像、声音、文字等数字多媒体元素全部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是文字数字化、携带便利,那还只是“新石器”时代,它还需要进化。
阅读不要偏执于文字
追求数字化阅读,可能会降低文字的阅读量。
郝明义:所以我们必须要让读者明白,不同的阅读有不同的收获和美妙,不要偏执于文字。如果要描述一下人造卫星怎么制造、怎么上天,没有任何图片,只用文字去叙述,读者会看得很累,但这样的东西用照片和影片描述,那就方便多了。我有一个孩子,不久前突然对核能发电感兴趣了,我也不太明白。所以,我就去Youtube上去找,真找到了一些动画图像,才知道核能发电的步骤是怎样,一下子就解释得很清楚。如果只靠文字,我不晓得要怎样才能向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描述清楚。这就是影像的厉害之处。所以,有些知识用文字来描述是比较累赘的,但有些东西必须使用文字的力量。比如我小孩上个星期要背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怎么用图画来画“潜”、“润物”?
所以,这就是越界阅读的乐趣。不要因为文字之美,就舍弃图像、影像的便利;同样,不能有了图像、影像,就说文字过时了。
在传统教育里,我们还是更关注文字的阅读。
郝明义: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一定会改变。一方面上一代人受到的教育里没有网络、影像,他们习惯用文字传递知识和信息。他们在文字旅行中有很大的收获,当然更倾向于文字。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中获得的知识更多来自Youtube等其他地方,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也会慢慢倾向于非文字阅读,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必然过程。
但作为家长、老师,总认为文字阅读量的减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郝明义:这真的没办法,尤其是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我们的科举制度消失才只有一百年,累计了几千年的DNA,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地崇拜文字。
您的主张是在数字阅读和书本阅读间不断越界,有些领域如果影像表现得更好,没必要再去争,哪些领域是书本和文字不该放弃的呢?
郝明义:文字最大的魔力就是,它可以浓缩那么多东西,透过一个文字符号就可以表达许多含义。比如“家”,这个字可以浓缩那么多内涵,如果你通过图画那需要多少张呢?这一特质在中文中最为典型。每一种阅读的乐趣,都要体会到各自最有价值的东西。能够用图画表达的,就别用文字;能够用影像的,就别用图画。但只能用文字表达的,我们要把那块美妙守住。可是从某个角度讲,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却倒过来了。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那样密集地使用文字,这真是一个文字通货膨胀的时代。
在这个可以随时接触各类信息的时代,阅读真的那么重要吗?真的是像老师、学者们所说的,是必需的吗?
郝明义:阅读的价值在哪里?有太多的定义。我常讲的是,阅读不在于你拥有多少本书,甚至不代表你到底读了多少本书,我觉得阅读最重要的事情是,因为你读了某本书,从此你的人生不一样了,有了个不一样的想头、不一样的追求目标。
但也可能让你误入歧途。
郝明义:当然。但问题是说,因为阅读让你的人生有了新的动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限制,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事情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不一样,这些东西都需要相当的代价和机缘。人生的改变当然不全是来自阅读,但阅读相对而言是代价最小、几率却比较高地改变你的人生。甘地就是代表性的例子。甘地说过,他是一个除了学校教科书外看书很少的人,但他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一本书。那时甘地还在南非,他准备搭一趟长途火车,他有个朋友送他一本书,等他下了火车之后,他就觉得他的人生从此改变了,他之后所有的不抵抗理念都来自那本书,那本书就是约翰·罗斯金的《给未来者言》。
阅读有什么作用?修身养性、闲情逸致、实用等都可以,但最美妙的功能就是,让你知道世界可以是这个样子的,某种情况不是这样子的,某个地方是我该去的,忽然间阅读就成了桥梁。阅读一方面向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开了眼界,人生有了目标和方向;但另外一方面是,阅读让我们知道自己往哪里去,自己有哪些不足。
在您的阅读经历中,哪几本书对您影响最大?
郝明义:太多了。《金刚经》对我影响很大,今年是我读《金刚经》二十周年。十年前我读的是《如何阅读一本书》,我思考了几十年还是不清楚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给未来者言》让我最感动的是,我的许多坚持不再孤单。我在做生意的时候有些坚持,比如不打折、滞销书销毁等。这些坚持有时候让你产生疑问:坚持那么多干嘛?过去的坚持是钱多钱少问题,现在是要不要生存下去,我也很怀疑。但看到《给未来者言》,我理解,我制造出来的东西要有益于别人,一定要让所有人受益。我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读到这里,马上就觉得不孤单,知道自己的坚持没那么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