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嚣液化气200元一罐所展示的无耻和疯狂(重返共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21:51:18
叫嚣液化气200元一罐所展示的无耻和疯狂 [原创 2007-11-16 16:02:06 ] 发表者: 重返共和 

今年以来,高通胀已将中国普罗大众煎熬得心力憔悴,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对此困境,没有哪一路诸侯愿意站出来对民众解疑释惑,说声抱歉;没有哪一类精英敢于走上前为民众指明方向,给些希望。
相反,就在昨日,对本轮通胀产生重要推波助澜影响的丑恶系统石油系统的两名所谓专家,却通过《南方周末》大放厥词,声言石油液化气价格涨得还不够,要到200元一罐才合适,等等。此等狂言,实非人语;此等疯颠,超越无耻。
众所周知,大半年以来,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交织,主要是国内原因,而且主要是多年来富国穷民的治理思想和措施的影响,引发了本轮早已开始、深化但官方却迟迟不愿正视,而且现在还看不到如何收场、会产生何种恶劣结果的高热通货膨胀。在其中,没有一丁点社会责任感的众多国有垄断企业集团诸如石油、移动、电信、电力,以及医疗、教育、国土、建设等垄断或政府职能部门,极大地发挥了他们追腥逐臭,贪得无厌的本性和巨大能量,义无反顾地将国家推上了前程迷茫、无比恐怖的高通涨之路。
对于已身处高通胀漩涡之中的中国,名义上属于全民所有,收益应归全民(但从未有过分享),按理应与全民分担时艰的众垄断集团,却一如既往、更加猖狂地展现出狰狞的本来面目,一次又一次地将物价往上推动。
届秋寒已重,冬霜偏至之时,因某个重要会议而隐忍了一段时期的石油系统决然发飙,置中国本已陷入高通胀的高热与昏迷状态于不顾,视总理力承今年内不上调任何物价的诺言为玩笑,强推发改委于十一月一日作出上调石油成品价的荒谬行动。至此,石油类产品的价格上扬达到高潮。其中,石油液化气价格在全国范围内轮番上调,各城市乃至乡镇都在100元(15公斤装左右)上下蠢动,广州更是直上128元,创30多年中国有液化气供应以来之新高。
明明病已深沉,亟需急救。却有专家出来说,嗯,这是红光满面,还需加大运动量。据《南方周末》11月15日的专访报道,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各地价格疯涨)这说明国内液化气的价格并不“过分”。“作为市场化的排头兵,液化气价最应该与国际接轨。”他解释道,“看看日本、香港等地的液化气价格,就知道中国的气价还是便宜。所以,每罐涨到200元都不为过。”
听听,这象人话吗?
确实,日本、香港等地的液化气价比大陆高,可能也就是两三倍(待查证。幅度可能还没那么大。因为石油系统一直叫嚣价格要和国际接轨,然而,以汽车用油为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价格实际上是和国内持平甚至略低),但人家的国民人均收入是多少,起码是10倍于中国。而且,石油系统的人力图涨价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进口油价格高。须知,我国的进口油仅占总消费量的50%左右,还有一半是国产的,这总应该可以摊薄成品油的价格吧。与此同时,几年来,在国际油价拉高的背景下,石油系统均创下了几千亿元的年利润。2006年石油化工业累计实现利润达4345亿,同比增长达17.9%,其中,中石油(含其上市公司)实现利润1856亿元,中石化(含其上市公司)实现利润506亿元。
都创了几千亿元的利润,价格还低吗?还要怎么和国际接轨,难道你们是不拖死中国不甘心吗?
作为国有基础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困难时,作点牺牲,拿个几年少赚钱、不赚钱甚至亏损,支持其它行业的发展,又有何不可?
我们不是总担心其它资本掌握了基础产业部门,从而控制了国家命脉,才要大张旗鼓地搞国有经济吗?
国家有困难,民生有困难,你们不拉一把,不作承担,反而要将国与民往火坑里面推。试问,国有经济的优越性从何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何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何体现?
在该专访中,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甚至说,“如果真是气价太高的话,居民还可以恢复到用煤,煤价比气价便宜。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
再听听,这是人话吗?
按小董子的逻辑,如果房价太高的话,人民可以住山洞嘛;如果车费太高,人民可以走路嘛;如果学费太高,人民可以不读嘛;如果医药费太高,人民可以等死嘛。但他们没有,说明俺们国家主要民生商品的价格都不高嘛,还要和国际接轨,继续涨嘛。
要知道,老百姓用液化气是拿来煮饭、洗澡等供应起码的生活需要的,不是拿来放焰火、玩游戏的。如果基本的民生之需,堂堂政府都不能保障,还有何面目存立于世?
气煞人也。捞钱、盘剥人民血汗钱时,叫嚷着要和国际接轨。但在对官员选免、监督、实行问责制,言论、新闻自由,人权及政治体制方面,怎么不见你们喊要和国际接轨,而是搞一个什么中国特色呢???
其实治理通胀并不难。中国的通胀和经济学意义上普遍概念的通胀,成因、表现形式和危害并不一样。一般概念上,通胀是物质生产过剩,社会供应超幅大于社会需求所致。一般会导致货币贬值和民众抢购商品等现象。政府可通过货币政策调整货币供应量,通过财政政策调整二次分配,以及通过福利政策保障基本民生等手段来应对,社会产业结构也会作相应调整。通胀是经济周期的正常产物,二战以来,各已开发国家均已能较好面对和妥善处理,并未产生太大的经济危机。
但中国通胀却主要是商品供应不足,且垄断集团恶意哄抬物价所致。其表现为一方面民众购买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极少数攫取了大量财富的权贵阶层购买力又严重过剩,同时货币还升值的奇怪现象。所以严格来说,中国的通胀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通胀,是个怪胎。
简单点说吧:西方的通胀是市场失控所致,可以主要通过市场次要通过政府来调整。而中国的所谓通胀主要是政府权力失控而且是严重失控所致,应该主要通过政府其次通过市场来调整。
但,实际情况是,捞钱的时候,他们讲市场;捞出了问题,该政府承担解决时,政府却躲在一边了,而且是一边不停数钱,一边嘲笑,尔等百姓不是吵着要市场吗,要向西方学习吗?那就等着市场解决吧,尽快向国际接轨吧。
其实,中国的财政收入多年来均以可怕的30%多的增长率增加,今年将达到3万多亿元。只要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款出国、公款投资失败以及往私人腰包揣的钱得到控制,国家的收入能更多地用于教育、医疗和社保等基本民生事业,同时减少企业和个人税收,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民众的购买力,打破垄断。那么,中国的通胀就会象已开发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只不过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感冒、拉肚子等小病而已,解之极易。但,如果中国不能迅速、有效地控制、斩断政府和垄断集团的贪婪欲望,那么很显然,这一场病则极可能向癌症和艾滋病方面恶化也。
然而,从移动、电信、电力等部门的代言人多次出来哄骗百姓,说我国通信费、电费等比国外要便宜好多;从龙永图诳称美国大部分人是租住房屋的,是不能指望国家养老的;从明明主要是国土部门拉抬了房价,政府却装模作样要控制房价而成空;从杨振宁说中国教育是最成功的,到教育部否认从来没有讲过教育产业化,到卫生部否认从来没有提倡过医疗产业化;到本次,发改委公然出尔反尔,上调油价;到调价后,石油系统的爪牙还敢于在全国人民的怒恨、怒骂声中,大肆调戏、侮辱百姓;到政府长期姑息、纵容垄断集团。分明表明,他们已笃定心肠要做驱逐扁鹊之蔡恒公、杀死华佗之曹阿瞒。
呜呼,今日中国,贪婪也让人不堪重压,疯狂尤使人忍无可忍!
阅读链接:
《液化气每罐200元不为过》
(2007年11月15日 11:40   南方周末)
用量攀升和国际油价的上调,导致此番“煤气”价格飙升
“煤气罐”又涨价了,席卷中国所有小城镇和大都市。在湖南省湘潭县青山桥镇,2007年10月底,12公斤一罐的液化气从85元涨到了95元,以至于售气站的老板们担心自己的生意会做不下去。距离此地80公里外的县城,已经涨到了98元。而在北京,10月23日后,15公斤标准的液化气价格由80元涨到了90元;广州已突破了120元。有人戏称,液化气的价格直逼猪肉。  你可以不吃肉,但不能不做饭。面对高涨的气价虽然有怨言,用气的人却越来越多。南方周末记者从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了解到,自10月23日提价以后,销量反升。今天,湘潭青山桥镇的气站老板们也不再担心卖不出去,虽然这里是湘潭最穷困的一个小镇。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这说明国内液化气的价格并不“过分”。“作为市场化的排头兵,液化气价最应该与国际接轨。”他解释道,“看看日本、香港等地的液化气价格,就知道中国的气价还是便宜。所以,每罐涨到200元都不为过。”  “如果真是气价太高的话,居民还可以恢复到用煤,煤价比气价便宜。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气和液化气以环保、方便得到城镇居民的青睐,而烧煤有污染。同时,各地政府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居民使用更环保的能源。那些早已习惯用气的居民,更离不开气。  液化气从炼油厂的石油气中获取,是炼油厂在生产汽油和柴油等产品之后的副产品。汽油、柴油由国家发改委定价,但是液化气完全走市场化道路,其价格随行就市。也正因此,董秀成认为导致近期液化气涨价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大。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另外,原油价格的上涨,也导致了液化气价的攀升。原油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产品,诸如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润滑油等。但这并不是主要因素——提炼汽油、柴油需要高技术和高成本,因此和国际原油价格的相关系数比较强;燃料油、液化气等提炼时不需要高成本高技术,因此和原油价格的相关系数比较弱。  虽然国内的炼油厂不断扩增和改建,液化气的产能随着汽油柴油产能的提高也在提高,但是仍旧没办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液化气的产量,以填补市场紧缺。据《春城晚报》报道,昆明市自10月底以来即使上调液化气价格,其气源供应仍旧处于严重紧缺状态,估计未来几个月内仍会供不应求,这种情况有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到明年一季度。昆明市液化气正常日用量为150吨到200吨。  除了原油采购费用,液化气的加工费用也在上涨。这是液化气涨价的第三个因素。  2007年11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切实维护成品油、天然气、液化气市场价格的稳定。通知中提到,对液化气价格上涨导致低收入群体支出增加,各地政府要综合考虑,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和发放临时补贴等,给予补偿;对液化气价格上涨影响学生就餐支出,由地方政府适当补助。  董秀成认为,发改委此举是为了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但据他了解,各地方政府极少针对液化气进行限价。液化气是完全市场化的产品,限价的意义不大。  “只要用户量持续增长,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液化气就有继续涨价的可能。而涨价没有上限,用气越多的地方价格就会越高。”他说。
(200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