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理论的评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3:40

心理学基础理论的评析

(2010-09-21 11:11:27)转载 标签:

杂谈

 

 

美国学者墨顿·亨特在他的《心理学的故事》结尾中,不无遗憾地说:“相对论并没有推翻牛顿物理,而只是吸收了它,并超过它来处理一些牛顿没有看到的现象。现代进化论并没有推翻达尔文主义,而只是增加了更多的细节、例外和能够解释达尔文不了解的证据的复杂情况。反过来,心理学却产生了许多特别的学说,这些学说要么后来被推翻了,或者被证明只能应用于如此有限的现象领域,以至于不能为更大和更有包括性的理论提供一个基础。”

我们能不能为心理学提供一个具有更大和更包括性的理论基础呢?这是我的这篇文章的立意所在,并企求给出一个思考和解决的方案。

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生命体的意识行为。这种研究,力求使生命体的意识行为得到剖析,使人类最终了解意识行为在我们身体中和大脑中的结构方式,它所遵循的普遍的因果法则,进而造就人类知识对意识行为的真确定义,使人类能够在意识行为的自我了解中,获得对生命意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并按照人类的期望得到有效至善的帮助和提升。

心理学在西方数千年间一直为哲学所包括,数百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理学的发展,心理学逐步从哲学的包容中挣脱了出来,逐渐地成为了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

然而,心理学的发展,面对意识行为这颗迷幻的坚果,始终感到它的难以捉摸。

按照一般的定义,凡大脑中发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意识行为的活动,大脑就是意识行为的处理机关。可是意识行为这样东西,却并不是完全可以通过大脑的结构和大脑的功能来说明的。以生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学家们,从生理学的种种可以直接观测和考量的现象中发现:

一方面,动物和人类的意识行为在许多方面是和它们的身体机能、感官机能和大脑功能直接相关的,甚至在这方面,人类的意识行为和动物的意识行为在许多地方是共通的,可以从共通的生理方式上得到解释。对此,心理学家们曾一度意气风发和踌躇满志地认为,可以通过身体的机能、感官的机能、以及大脑的功能,直接地、原发地揭示意识行为的一切形式和内容,包括刺激、反应、性格、情绪、喜厌、快乐、痛苦、语言、思维、判断、选择等等都可以从身体、感官和大脑的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中得到直接的、原发的解释和说明。

另一方面,越是深入的研究,心理学家们就越是感到对于人类意识行为的概念能力,人类意识行为的语言文字使用能力,人类意识行为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人类意识行为的文化创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类所独特的意识行为,是难以依照身体的机能、感官的机能和大脑的功能而进行直接的和原发性的归划和求证的,更是和动物的意识行为不能相通的。

此外,心理学家在长期研究中感到,生命体的意识行为既和大脑皮质层和功能区相关,但也有许多生命体的意识行为是和生命体的身体机能和感官机能的原发驱使相关。这些由生命体身体机能和感官机能包括神经机能所原发驱使的行为,既受大脑的控制处理,更为它们的原发所驱使。这种由身体机能和感官机能所原发驱使的行为既是底层的又是非常强大的,例如,性欲的驱动、生殖的驱动、饥饿的驱动、痛苦的驱动,等等,与其说是一种受大脑所控制和处理的行为,更不如说是一种受身体和感官本能所驱使的原发行为。

于是,心理学家们把生命体的意识行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由大脑皮质层和功能区所控制和处理的意识行为,另一类是由身体和感官的本能所驱使和原发的无意识行为。这样,心理学就诞生了一个被叫作“无意识”的重要概念,并就生命体的行为进行了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的划分。当然,无意识行为对生命体来说也是的一种意识行为,由身体和感官所原发驱使的无意识行为亦会传递到大脑的皮质层和功能区进行处理,它并不是与大脑的皮质层和功能区相切割的。所谓无意识行为在这里是指,尽管它也经过大脑的控制和处理,但它的原发地在身体和感官的机能,是一种来自身体本能的驱使。

无意识行为的揭示和概念确立,是心理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贡献,它表明生命体的意识行为是以我们的身体机能、感官机能和大脑机能为原发基础的,它揭示了意识行为和肉体之间的直接的、原发的关联,这种关联是可以通过生理学实验的可见的和可测量的方法而予以证明的。这样,关于意识行为的自我绝对,灵魂的自我绝对,以及关于意识行为、灵魂、精神能够游离于肉体的种种见解和猜测,就在生理学的意义上被科学所破除了。

心理学以它的科学张力和操作:

1、可以通过生理学科学实验的可见性和可证性来研究意识行为是如何为身体的机能、感官的机能和大脑的功能所操作的,也就是说意识行为是如何为生命体的主体所操作的。人类由此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建立起种种由身体机能、感官机能和大脑功能能所原发造就的心理结构,以及这种原发造就的心理结构和意识行为的关系,它们所普遍遵循的因果法则;

2、可以为人类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非理性的意识行为找到一种原发的无意识的本能根据,并使这种本能的根据得到科学的支撑和社会的认可。弗洛伊德的以两性为基础的那种原发的、无意识的“性欲”机能,解释了性欲在人类和动物世界的本能性、原发性和必然性,以及由此而确立的普遍存在的心灵的快乐原则。这种揭示将使我们理解为何在人类的神话中、艺术中,历史中和现实中,性始终是一种根深蒂固、经久不息的强大力量。例如,希腊神话中宙斯对女性的引诱,中国神话中的七仙女下凡,聊斋中的狐狸精、西湖畔的白蛇传;艺术中的爱神维纳斯的雕塑和古印度神庙中的壁雕,以及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历史上的帝王后宫,以及帝王们的游龙戏凤、文人骚客的怜香惜玉,世俗小人的偷鸡摸狗;现实生活中的性解放、色情业、权钱色交易,等等,无不反映了这种到处注入的、难以抗拒的形形色色的以性欲为原发的强大力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无意识的本能原发上,为人们敞开了一种新的说法和揭示,从而给予了西方社会一种革命性的冲击和震撼。 

3、可以由此而获得一种科学的能力,即通过心理结构与意识行为的原发揭示,进行心理学的治疗,使人类的心理生活从原发驱动的改进和提高上,获得更高的幸福和美满,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同时,使得人类的种种精神疾病和精神缺陷获得治疗和消除。

心理学的发展,在身体机能、感官机能和大脑功能的原发结构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例如:

1、以两性为基础的“性欲”机制。

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核心所在,弗洛伊德把性欲作为本能原发的核心所在和最强大的无意识力量。尽管他的学说有所偏执,但他最为深刻地从性欲的角度,提出了无意识的原发概念。

2、集体历史为基础的“原型”机制。

在心理学家荣格看来,每个物种都有着它们各自集体历史所造就的“原型”,这种“原型”是各个物种在它们祖先世世代代的经验积累中形成的,并以一种集体的无意识决定不同物种的本能所在,即它将根据其内在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型”,而对外部环境和外部刺激作出它的独特的、原发的本能反应行为。

3、个人经历为基础的“情结”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每一个人的个人经历都会就某些事件,在自己的心灵中留下无意识的情结。这些由个人经历所造就的无意识的情结始终在心灵的深处隐藏着,当它被某些刺激或梦境的唤醒所释放时,就会以某种独特的个人行为方式和梦的内容组合而显现出来。因此,心理的治疗和梦的解析的关键就是要抓住这种个人经历所造就的“情结”,找到它们的无意识的原发所在,并由此制定治疗的方案。

4、生理刺激为基础的“行为”机制。

桑代克、巴甫洛夫、沃森、纳金斯等,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猫、狗、老鼠等动物的生理实验,认为完全可以依靠可见的、可测量的现象来建构一门新的心理学。他们认为心理学的内容是行为而不是意识,意识是不可捉摸的,而行为则是可以通过生理实验来求证的。行为主义曾一度在美国大行其道,被开发出了许多实用性的功能。例如智能的测量,人力资源的分配,职业技能的培训等等。

5、元素、维生素、激素等为基础的“病理”机能。

医学、药理学的实验和研究,揭示了人体内部存在着种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制作和存在极为重要,其数量的多少不仅关系到人体的生理功能,更关系到人体的精神行为。某些微量元素如,钙、镁、锌、铁、碘、硒等元素,以及酶、维生素、激素等在身体中的含量改变,会极大地改变一个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行为。同样,人的精神行为亦引动着身体中的微量元素的变动和生理功能,以及肉体的健康。

6、意识结构为基础的“心场”机能。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者的见解,我们的精神表现是由意识本身的结构而获得定位和意义,而不是由感觉和印象构成。外部信息进入意识,就会被意识的结构联结所组织而产生一种整体化的判断和整体性的事物样式。意识的结构好比物理世界的电磁场或引力场,以场的整体方式显现事物,使种种信息进入心场亦会被心场所整体显现。

以上,我们看到,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西方是力求于从原发的身体机能、感官机能、大脑功能或意识自身的功能上来揭示动物和人类的意识行为,并由此摘取意识行为的金苹果。

生理学的实验发展,心理学家们通过对身体机能、感官机能、大脑功能的种种刺激反应的实验,揭示了许许多多发生在动物身上,同时也发生在人类身上的共通的意识行为,从而使得心理学在生理学的帮助下,从哲学的怀抱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发展的科学。生理学的发展所取得的种种科研成果,有助于我们从生命体的生理上和病理上理解动物和人类的意识行为,对如何从生理上和病理上控制、调节和医治人类的心理问题,提高和改善人类的心理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对心理结构的研究和揭示,有几点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第一,心理学的研究需要意识的内省方式,又需要生理的和病理的科研方式,两者都是心理学研究所不可偏废的基本方式。这种情况亦说明了心理学的研究既是科学的任务,也是哲学的任务,需要两者的联手和共担。

第二,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无论是动物的意识行为还是人类的意识行为,都是建立在环境刺激和主体反应的主客相互关系上的。无论本能性欲、集体原型、个人情结、生理刺激、病理因果和心场整合,都生成于主客关系的造就。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既不能把动物的意识行为归结为纯主体的造就,也不能归结为纯客体的造就,而应从主客相互关系上去思考主体和客体,从主客相互关系上去揭示生命体的意识行为,以及意识行为的普遍结构、因果法则和概念的抽象制作和实在指代。

第三,心理学对大脑皮质层控制调节的意识行为和身体、感官、大脑的原发驱使的意识行为的揭示,使得生命体的意识行为有了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的划分。这种划分,一方面,使得我们对生命体的意识行为有了两种不同的划分和互为联系的概念;另一方面,使得我们看到,人类的意识行为和动物的意识行为,既不是截然切割的,它们在生理上是有着基本共通的;又不是等同的,它们有着某种根本的区别。

这种区别是什么呢?这样的区别又是怎样造成的呢?无论哲学和心理学都对此感到了困惑和难以进入。

哲学和心理学的共同难题是,人类的意识为何既和动物的意识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又和动物的意识有着迥然的区别。例如,对语言文字的使用,种种观念的形成,种种思想的活动,种种知识的建构,人类精神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等等,都是动物世界所不具有的。为何有着和人类共同生命起源的,有着共通的生理意识行为的动物,始终未能和人类一样的发展到语言文字的使用,观念的形成,思想的活动,知识的获取和自我意识的确立呢?这是西方哲学和心理学一直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当心理学还处在哲学的概括中时,哲学家们一直企图通过意识的内省方式,揭示刺激、反应、性格、情绪、欲望、经验、反思、推理、判断、思维、观念、思想、知识等等意识行为的共同基础和普遍遵循的法则。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提供了一种普遍方式的思维原则。
    洛克认为一切观念和知识来自经验,心灵只是一张白纸,经验在这张白纸上注入了信息产生了简单的观念,并通过简单观念的组合造就复杂的观念,人类的思想和知识由此而来。

康德的心灵方式,则认为人类的心灵有一种天生的自我结构,即它的知性方式和理性方式,并以这种天生的自我结构的知性方式和理性方式组织经验材料,赋予它们认识的和知识的意义。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德国占主导地位的格式塔心理学从运动错觉的成因思考中认为,意识能够给进入大脑的感觉以一种整体的构造和意义,并由此提出就近律、相似律、方向连续律、求简律、闭合律等格式塔的心理学定律。对此,我完全赞成墨顿·亨特的所说:“格式塔理论在某种方法上来说是康德先验论的现代版本”。

    综观心理学的发展,包括哲学的心理学发展和科研的心理学发展,我以为,存在两个非常突出而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第一,它们都把生命体的意识行为切割为一种自身即有和天赋的东西。这种见解极大地局限了哲学和心理学的进入和发展,使得哲学和心理学始终没有能够到达这样的一些见解的高度,即:

1、生命意识是一个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进化过程,这种进化既含有着一种基础性的生物性的进化,又发展出了一种文化性的进化;

2、在地球生命史上,生命意识的发展已进化出了三种不同的意识行为方式,即反应意识行为、知性意识行为和概念意识行为;

3、反应意识行为对应于低等生物,知性意识行为对应于高级动物世界,而概念意识行为是人类的独具;

4、人类起源于生物世界和动物世界,在人类的意识行为结构中,除了概念意识行为外,亦有着原发的反应意识行为和知性意识行为,也就是说,在人类的意识行为结构中,其原发的底层是反应意识行为;中间层是知性意识行为,上层则是概念意识行为;

5、人类的意识行为,既有着和生物世界、动物世界在反应意识行为和知性意识行为上的共通,又有着动物世界所不具有的概念意识行为;

6、在人类的意识行为结构中,三种不同的意识行为有着它们的互为作用和影响,这种互为作用和影响,在生物世界和动物世界是不存在的。

第二,把语言的使用,即符号的使用,看作是意识本有的功能,是意识自身发育或成熟的功能。尽管一些心理学家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到了语言使用的问题,并感到语言是一套符号,可以让人类得到超凡的自由来通过心理控制这个世界,可是他们始终如同皮亚杰所认为的,语言在思维过程中只起有限作用,逻辑思维基本上是非语言的,而是从行动中派生出来的。同时以为对语言的使用只是是意识自我发育和成熟的一种功能,而恰恰没有能够认识到:

1、正是以符号的制作和使用为源头,生成和推动了生命意识行为的文化性进化,使人类的意识行为从反应意识行为和知性意识行为跨向了概念意识行为。

2、概念意识行为并不是意识行为的自身发育和成熟,而是符号的制作和使用,以及由此而来的语言使用和概念使用,造就了概念意识行为的生成和发展,而这一关键所在恰恰是与往哲学和心理学所一直没有能够敏悟到的。

3、人类意识行为和动物世界的意识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意识行为不仅是建立在生物性进化基础上,更是进一步建立在以符号制作和符号使用为中介的文化性进化基础上的。动物世界的意识行为尽管有着种种主客关系所造就的不同智能发展,但因缺少符号制作和符号使用这个最为关键的中介,它们在整体上就只能停留于和局限在生物性的进化中。而人类通过符号制作和符号使用为中介的文化性进化,则使自己获得和拥有了概念意识行为,使自己走向了生命体意识行为的新的分支,从而同动物世界分道扬镳了。

正是以上两个极为突出和根本性的问题,使得与往的心理学在意识行为的研究和揭示中,或者偏向哲学的内省,或者偏向科研的原发;或者偏向行为主义,或者偏向意识结构的意义;或者偏向人类和动物的意识行为共通,或者偏向人类和动物的完全割裂,如人类有灵魂而动物没有灵魂,等等。从而使得心理学在其行进的路上,始终不能获得一个具有更大包括的理论基础。即,既能贯通人类意识行为,又能贯通动物意识行为;既能贯通哲学内省,又能贯通科研原发的理论基础。

我在长期的哲学思考研究中,特别在生命意识方式和概念的由来及工作方式的探讨中,取得的思考成果是,要取得这样一个既能贯通人类意识行为,又能贯通动物意识行为;既能贯通哲学内省,又能贯通科研原发的理论基础,就必须把生命体的意识行为理解为是一个以主客互为关系为基点的,有着生成、变化和发展进化的,有着生物性进化和文化性进化的经验的和逻辑的历史过程。

生物性的进化造就了生物世界的反应意识行为和动物世界的知性意识行为,以及反应意识行为和知性意识行为的种种不同发展程度的差别。如猩猩的知性意识行为的发展程度就要超过狗的知性意识行为的发展程度,也就是说在智能上猩猩要比狗聪明,当然狗要比兔子聪明,等等。

文化性的进化则造就了人类的概念意识行为和不同人群概念意识行为的种种不同发展程度的差别。例如,处在原始部落中的人类群体的概念意识行为的发展程度和处在文明发达地区的人类群体的概念意识行为发展程度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样,数千年前的人类群体在概念意识行为上的发展程度和现代人类群体在概念意识行为上的发展程度亦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古人的概念词汇量和信息量是远远不能和今天的人类相比的。

而对概念的由来和工作方式的探究,将可以使哲学和心理学从根本上懂得:

1、概念的源头是符号的抽象和概括,是符号的定义。概念是一种以主客互为关系为基石的抽象制作和实在指代的结构。具有它的极为自由能动的逻辑性和实在性。

2、人类的概念意识行为是从符号制作和使用的源头上生成的,是由概念和概念逻辑的工作所造就的。

3、符号的制作和使用,使人类获得了一种以符号的抽象和概括,记号、指代、名称和造就事物样式的思维方式。概念和概念逻辑的能动,造就了人类的观念制作、思想活动、知识建构和物的制造,以及人类的自由意志、人类的自我意识。

这样,心理学的发展就有了它的更大包括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即生命意识的进化理论和概念工作理论。在这样的贯通动物意识行为和人类意识行为的理论基础上,心理学的发展将和哲学进行新的更有效的联手:

第一,从生物性进化和文化性进化上,考察生命意识的生成、变化和发展,它的不同意识行为方式,以及不同意识行为方式的特点、发展程度和互为作用的影响。

第二,从生物性进化的科研实验上,继续深入精细地考察动物世界和人类所共通的和原发的意识行为,即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反应意识行为和知性意识行为,以及更完善地确立原发性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所普遍遵循的基本法则。

第三,从文化性进化的哲学内省上,考察人类的概念意识行为,对人类概念意识的由来,概念意识的逻辑工作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辨析。

第四,考察不同意识行为方式的互为影响。特别是人类概念意识行为在人类意识行为的总体结构中,它对中间层面的知性意识行为和底层的反应意识行为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反过来,反应意识行为和知性意识行为对概念意识行为的作用和影响。

例如,对于性欲来说,动物性欲的无意识行为是直观的和裸露的,而人类的性欲则受到观念的、社会、知识的、环境的种种不同程度的抑制,这种抑制所形成的意识行为则是不能由身体、感官和大脑的结构和机能所能原发地加以解释的,而是要从相关的、建立在不同主客相互关系条件中的不同抑制意识行为的形成来加以分类和解释的。

又如,当身体某个不为被一个尖刺所刺痛和流血,对于动物和人类来说,都会有反应意识行为的感觉和躲避,而对于动物来说除了由它的反应意识行为所发出的尖叫和作出知性意识行为的判断择取(如躲避、离开、撕咬、忍受)外,它不会用语言或文字来记号、指代、名称和交流来诉说这种感觉,并进一步通过种种相互关系的概念联结,对身体被尖刺刺痛的原因,对象的种种由来,伤口可能会带来的细菌感染,如何进行治疗和防范,甚至如何进行某种报复等等的行为选择,作出概念方式的定义和判断。

第五,以新的更大概括的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分门别类的研究,运用更为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更好地确立和发挥心理学的各项社会功能,推动心理学的持续发展和重大创新。

总的来说,与往的心理学无论在哲学的内省上和科研的实验上,其原创的理念和方法一直为西方所执牛耳。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心理学从西方世界大举入境并得到了热捧,可是对于中国来说,心理学始终是一种从西方传过来的舶来品。心理学在中国的基本状况是没有自己原创的理论和方法,所有的只是跟在西方后面的学习和模仿。然而,时代总在前进,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在我来看由于缺乏一个更大包括的理论基础,遇到了它的原创的瓶颈。对这样的瓶颈的突破,特别是一个更大包括的基础理论的创立,将会大大推进心理学的新的发展,而突破这样瓶颈,当是华民族智慧的所致。

 

 

 

                              2010年9月21日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