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的进攻:弯刀夺命似跳投,圆月照九州—虎扑NB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54:58
虎扑NBA »  虎扑制造 » 正文

科比的进攻:弯刀夺命似跳投,圆月照九州

2010-09-22 19:07:03 由温酒一刀 发表  网友评论64 条

这三年里,他已经连续击败了三位在江湖中极富盛名的剑客。

阳光和水分使花草树木生长茁壮,胜利和成功也同样可以使一个男孩成熟长大。

现在他不但已经是真正的男人,而且沉着稳定,对自己充满信心。

他是八月生的,今年已整整三十二,就在两年前他过生日的那一天,他以一招“天外流星”击退了加泰罗尼亚名剑山庄掌门加索尔,引以为生辰贺礼。

翌年,他又以同样一招“天外流星”击败了“天罡剑”霍华德,霍华德是奥兰多剑派的大弟子,剑法迅疾奇特,刚猛异常,少年成名,雄心万丈。

但是那一战,他却败得心服口服,居然当众承认:“就算我再练十年,也绝挡不住他那一刀。”

六月里,绿衣门护法长老皮尔斯也败在他那一招“天外流星”下。

十四年前,风城帮乔帮主对他这一刀和他这个人的评语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一年之内,这年轻人必将名满江湖,出人头地。”

风城帮虽然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在江湖中地位显赫,作风正派,乔丹更以武林盟主的身份说出来的话,分量自然不同。

直到现在,科比想起那句话,还是会觉得说不出的兴奋激动。

“名满江湖,出人头地!”

他苦练十四年,每天练七个时辰,练得掌心和脚底都被磨穿。

尤其是在那些严冬酷寒的清晨,为了使自己精神振奋,他常常拿着一团冰雪,只要一发现自己有偷懒的意思,就把这团冰雪塞进自己的裤子里,那种滋味绝不是别人能想得到的。

他这样摧残自己,只因为他决心要出人头地,也为他那终生不成气候的父亲争口气。

他父亲是一个无名的江湖卖艺班主,但在异域谋生的那段艰苦日子,通过各种手段,得到无数武林正派秘笈。于是,从三岁开始,他就逐一修炼。

后来,父亲告诉他,世上的武功有千万种,我原以为把他们学会我就能天下无敌了,现实却并不是。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一页刀谱,才发现雄霸天下的秘密。

刀谱是一页,也是一册。

那刀谱上,就是这一招“天外流星”。

——从天外飞来的流星。忽然逸去,那一瞬间的光芒和速度,没有一件事你能阻挡。但那时他父亲已经老了,智力已衰退,反应已迟钝,技术已成型,已无法再练这种剑法,就把这一页刀谱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引子

以上文字,改自古龙前辈作品,看过《圆月弯刀》的朋友勿怪我亵渎经典,罪过罪过。

那一招“天外流星”所指,便是跳投。篮球江湖的武功流派、招数,名目繁多,但惟有跳投可堪无敌于天下。场上所进行的一切技术动作,无论再怎么斑驳陆离炫人耳目,说到底还是要以投篮为终结的,而投篮的手段主要就是跳投——这几乎是篮球场上最基本的技术,所有人都要用到它。

但越简单的招数就越是深奥,好比风清扬前辈所创的独孤九剑,乍看只有九剑九式,却又生三百六十种变化,练到后来更是幻妙无穷,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威力大增。可惜年轻人不懂得跳投的好处:外可抗御强敌,内可延年益寿,修身养性。目今热衷于极速快感的突破少年大多懒得去修习,以为一溜烟钻到内线才是人生大事,脑子里打转的只有一件事:如何更复杂地把球放进篮筐。

于是,一阵疾风过后,空谷回响:“跳投么?谁不会!”

他们显然不知道,把一招简单而举世无匹的技艺学精的好处,远远要比弄出纷繁、费力、系列包装的动作多得多。28岁的韦德大概还在策划着新赛季第一场比赛该用一套什么样的突破动作吸引观众证明自己仍是迈阿密之王,乔丹、科比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开发出了精妙无比的跳投,杜兰特在21岁的时候就参破了“一招鲜,吃遍天”的上乘武学,一如《侠客行》里的石破天勘破了石壁上的蝌蚪文。其实,打球就好比写文章,有的人喜欢素笔白描,直抒胸臆,有的人则喜欢绕着圈子东拉西扯,一刀就属于后面那种类型。

文章毕竟是个人的东西,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别人管不着,但职业篮球就功利得多,是大业,是盛事,是不朽的张本——说到底就是看谁得分多,故此,“轻松把球放进篮筐”就成了最现实的问题。

蛮荒时期,人们就思考着什么才是最好的得分方式。灌篮固然直接而干脆,但那需要结合弹跳、力量以及身高等各方面硬件优化才能得以完成,对于上古时代的人们来说,无疑扯淡。1946-47赛季,BBA(NBA的前身)联盟第一剑客名叫乔·福尔克斯,身高6尺5,费城武士队的前锋。当时他以场均23.2分冠绝联盟得分榜——这与现在动辄三、四十分的个人表演相比,固然不值一提,但它却比一般球员高出六、七分左右;而且,命中率只有30.5%。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

那个时代篮球技术相当粗糙。我无法找到那时候的比赛录像,所以只能从文字资料库里约摸了解,当时球员们投篮技巧缺少规范性训练,若用现代篮球角度分析,那时的投篮动作根本不利于身体、手肘、手腕以及手指形成一个发力的节奏。他们的武器库里基本只有“双手投篮”和“勾手投篮”两板斧,发力手和辅助手没有明确分工,最耐人寻味的一点,原始投篮动作与某室内运动泾渭分明,它仅仅使用上半身。至于突破少年口中“谁不会”的跳投么?在40年代还找不到踪影。

人类总会用自己聪明的大脑折腾出一些东西,祭奠自己的懒惰,比如,奔驰老师发明汽车、史蒂芬森发明火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贝尔发明电话,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电脑,他们都是为了节省出行、沟通、了解世界所耗费的脚力,而阿里津前辈发明跳投的过程,虽然有点偶然,但如一切无心插柳的伟大发明一样,仍可归入到人类文明进步改善生活的范畴里去。

1950年,维拉纽瓦大学高材生保罗·阿里津为NBA带来了一项影响巨大的技术革命。当年,由于条件落后,篮球场馆严重匮乏,阿里津只能常常到舞厅的租用场地打球。“那种地板滑透了,一旦我准备勾手,脚下就会衷心不稳,所以我干脆跳起来投篮。我有不错的弹跳,投篮次数越多,就投得越好,后来我就一直用跳投作为投篮方式。”

于是,阿里津前辈像个武痴一般,渐渐沉迷于这个突发奇想的新招而无法自拔。

投篮到了他这里才真正成为技术,他从妙手偶得的机遇中,意识到原始投篮动作的问题所在,于是开始明确手的分工,阿里津腾空后的投篮动作明显有着发力手和辅助手的区分,日后便成了现代跳投技术的典范。

于是,世界开始研究阿里津的武功路数,然后发现他的投篮不仅稳定性更高,出手也比一般球员更快,加上他连下半身都用上了的纵跳高度,一般球员难以在防守时对他形成干扰。1951-52赛季,阿里津,便以44.8%的命中率在联盟独孤求败。

阿里津发明这个招式的时候,并没有明确什么样的才是标准的跳投动作,他只是在技术层面上革新旧制,让得分手段变得更加轻松简单而已,而所谓“右手单手肩上投篮”也只是后来教科书上统一起来的。

如你见到的,当今大部分跳投好手,虽然动作上各有瑕疵,但命中率几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比如,雷·阿伦左手手指会有不必要的拨球动作,迈克尔·雷德会把球举过头顶再进行投篮,佩贾·斯托贾科维奇则必须拿着球在身前画个圆才安心出手,而他们依然是很出色的投手。原因大抵可以归结为三点:一、热爱投篮;二、节奏奇好;三、超级自信。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在于领悟了阿里津的武学精要:双手明确分工。

你当然可以拿出马里昂那种百年不遇的例子来喷我。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为什么这些跳投大师还是不能天下无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精于跳投者不可胜数,雷吉·米勒对投篮的偏好有点失心疯,阿兰·休斯顿固然唯美,却流于形式,于是他们气急败坏地上山询问老师傅,“为什么我把这招练得如此凌厉纯美,还是无法击败对手”,老师傅遂指着墙上一幅赝品山水画,笑而不语——你们的“天外流星”只得其形啊。

而乔丹之后,只有科比把跳投和胜利演绎得最完美。与那些线条单一的跳投手相比,科比的身段更复杂了得。电影或故事里举凡带了“神”字的角色,都不是一招半式能够击倒的,比如火云邪神。此人武功甚强,出手极快,能抗千钧重压,唯万中无一的高手方可偶一破之。在NBA的江湖,同样有一尊“大神”,像极了火云前辈,同样的性格狡诈,善使花招,然后实施突袭,那便是科比·布莱恩特。

年少时候的科比,同样热衷于各种眼花缭乱的进攻动作,喜欢持球、运球以及带球往内线奔走,然后面对两名以上的肌肉棒子的封阻,利用身体的柔韧性见缝插针拉杆突围,再把球送入篮筐。当他完成这一系列工程的时候,某地早已经从施工到预售完善了整个楼盘。不碍事,年轻人就是喜欢耳边传来“刷”的入网声,外加裁判列队庆贺夹道欢迎的哨子声。他开始龇牙咧嘴捶足顿胸,或作面如磐石冷酷状,享受来自于世界各地四面八方的快感。

2004年以前,有奥尼尔在内线坐镇,科比的翼侧威力得以无穷彰显,加上年富力强,所以多以突破为主——同时,那些“奥尼尔在内线剥削了科比的突破空间”之类的论调可以忽略不计。

06年以后,科比的跳投明显增多,行情高涨的得分很大一部分都有赖跳投账户的支撑,05-06赛季跳投的攻击比率高达79%,跳投出手1717次,命中率46.3%,仅此一项就进贡了19.9分,而接近篮下包括上篮、挑篮、勾手以及内线抛投的攻击比率仅为18%,得5.3分。也许是内线无人拉扯空间,也许是怕受伤而且到了技术转型的关键时节,从科比的内线进攻比例可见一斑:03-04赛季是34%,因肩伤只打65场;04-05赛季为30%,因脚踝伤只打64场,无缘季后赛;到05-06赛季就变成21%,仅仅因为禁赛歇了两场。

科比的攻击方式在那几年有了明显的改变并逐渐打磨成形。

好吧,来聊聊科比的跳投。初入联盟的科比,那招“天外流星”还没练出模样来,甚至被江湖戏称为“下一个哈罗德·迈纳”,一个除了扣篮别无所长在NBA混了4年就消失了的人。不过很快,科比用丁鹏式的苦练,震惊武林;修赛期每天2000次的投篮练习,成就了让他日后“名满江湖”的精妙跳投。

外线摆脱后的中远距离投篮逐渐成为科比的最大杀着。投篮谁都会,但要在于对手不断地纠缠中,通过运球节奏瞬间变化创造短暂的投篮瞄准空间并且精准命中却不是那些定点投手能做到的。科比精于此道,防守球员倾尽家财施加给他的压力往往在其柔弱无骨的运球节奏中混入太虚,所以你才会发出“啊,这球都封脸上了或这球都贴身上了,还真能进”这样的感叹。

说到科比的跳投,自然不能不提乔丹,对此著名篮球综评网站FreeDarko将科比定义为“一个更聪明,更神经质的乔丹”,然后数据大师迪恩·奥利弗罗列出一堆我闻所未闻的数据来反驳,比如“球员的个人攻击等级Ortg”、“个人攻击比重%POSS”、“个人防守等级DRtg”,以及“计算著名的毕氏胜率PW%”等等等等,只为了证明“乔丹投篮的稳定程度远远大于科比”——这个我闭着眼都能想明白的道理。这样的对比毫无意义,包括后仰跳投,我更愿意比较一下他们的左手。

很多年轻后辈都喜欢模仿乔丹拉风的后仰跳投,结果最多也只是落得个“像模像样”,莘莘学子中,却没有几个能把他的左手飞刀扎扎实实学到手。这里要明确的是,左手包括“右手投篮时的左手手型”和直接的“左手投篮”。先聊聊左手手型的问题——这也许是关于左手最容易被人忽略的重点(对非左撇子而言),从阿里津发现双手分工的规律开始,辅助手的重要性跟发力手一样重要,我们打球时要是使用“标准”投篮姿势的话同样可以感受到它的巨大影响。引用池边朋友的一段文字:

如图所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图片里面的左手位置,并不都是在一个时间出现的,也就是说,有的照片是在球刚刚出手的瞬间拍摄的,在这个时候,左手的位置还没有拿到需要固定的位置;换句话说,左手和左臂还在随着身体的移动,投篮动作的进一步完成,继续变化着,也就是说,球在离开身体大约2米左右,才是左手位置定型的点,之前的时间左手的位置是在移动当中的,所以看图的时候,要注意右手的球在空中的位置,来对应在这一时刻,左手的手型和左臂的位置。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乔丹的左臂相对科比要偏出身体更远一些,也就是拿的更开一些,这在后面的文章会着重讲。

来看正面效果,可以看到,乔丹和科比的左手照片,尤其是同一角度的,几乎分辨不出什么差别来了,这绝对不是偶然才出现的,只有练过的人才知道,究竟练到这个地步需要多大的努力。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动作也到了这个地步,不过拍了照片就能证明一切了,只是单纯的自我感觉好,照片看过之后才会明显发现差距的,而之后的改进过程是极其痛苦的。所以说科比确实是勤奋的天才,是很让人佩服的。

通过图片可以看到,这两个人的投篮都做到了无论是在刚出手的瞬间,还是在出手以后一直到最后左手位置固定,左手的形状几乎没有变过,而且一直绷紧,且左手手心向着头部也就是手掌是切向篮圈方向的,左臂和右臂在出手之后几乎平行,说明左手完全没有给右手以及篮球受力,这个动作是一个绝对的单手投篮,没有受到左手的丝毫干扰。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左手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稳定作用,固定球的作用。两个人投篮的中心都是在原地,是非常完美的。左手大拇指最大限度的张开,进一步说明没有对篮球施加作用力。

科比的左手,是江湖为数不多的几个诡异传说之一。据说,当他的左手变成发力手,三分跟右手一样准。就像一把隐藏着的刀,当你以为他折了右手,失去了最厉害的武器时,他却从左边腰间拔出一柄更短更危险的匕首,对准你的下腹,悄然夺命。作为非常规武器,科比能把左手投篮修炼到如此境界,则又是一个和芸芸众生隔世的分水岭。

科比纵横捭阖的手段实在太多,以至于很多人感叹难以描述他的进攻,无怪,但是那一套蝴蝶纷飞般脚步就足以在晃倒对手的同时把你晃晕。其实,不必去为细枝末节的东西计较伤神,科比的进攻套路跟独孤九剑差不离,所有千变万化都是由那几样基本的招式衍生开去的。总体概括如下:

跳投除外,科比惯常的进攻手段不外两点。

其一,持球瞬间变向摆脱。科比带球时使出一身瑜伽缩骨结合太极推手的功夫,四两拨千斤,任你随意揉捏,四处不受力,他惯常小幅度带球移动瞬间加大运球幅度,然后做出各种标准而熟悉到如同出自教科书但你有不得不上当的假动作,他只需要诱使防守者出现少许同步跟进中的身体重心错位,骗取少许浮生罅隙,科比就能从这裂缝里挤将过去,接下来是拉杆上篮还是直接扣篮,对防守者来说,都已经不重要。

其二,面对双人以上包夹的瞬间调整。科比面对包夹所作出的反应是我见过的现役球员里最聪明的,特别是运动行进间破解包夹的能力天下无匹。当他从球场任何一个方向冲向篮筐并吸引两名球员的围堵,一刹那间从对手百密一疏的若干分之一的身位中闪过去时,你可能觉得“他就像对包夹有着天生的灵敏嗅觉般,能提前预判防守者的站位”,其实,那是因为他深谙进攻高效的持球者才是对手防守阵型的核心因素,所以他会尽可能在每次进攻中第一时间甩开第一防守者,避免后面的补防、包夹的形成,然后根据第一防守者的站位决定从哪一侧上篮得分。

到了最后空中作业的时候,凭借中上水平的弹跳、顶级水平的柔韧性,以及本世纪最杰出的空中调整能力,拉杆送球入网,哪怕遭遇强有力的身体对抗,他的上篮稳定性也要远远高于其他人。

以上,大概就是科比区别于那些跳投宗师的最大的地方。而这一切,大多是从他作势跳投发起的。

从后场运球或前场直接持球开始,科比就在判断如何处理球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所有对手都惧惮于他跳投的精准度,所以面对防守球员持球作势跳投成了他发动进攻的主要手段。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画面:科比利用防守球员站位未稳的空间,持球、哈腰,启动无数设置了“重复”状态的试探步(安东尼同学把这招玩上瘾了),以感受对手的防守侧重——你忽然想起,他X的,难怪老感觉这厮持球时间比我吃顿饭的时间还长。这么一探,对手全家的防守层次和策略就基本了然于胸,下一步就属于投篮、切入或传球的选择问题了。这时候,投篮既是匕首,又是幌子,令对手背上寒意陡增。

对比前期目标性极强的跳投,渐入职业生涯中晚年的科比更愿意拿投篮来做掩护。

以往,科比的一些勉强投篮让舆论把精力集中在对其“投篮选择”的诟病上,但是近年来,科比在这方面的进步和成熟是有目共睹的。当他更有意识地把跳投当作一种策略而非手段使用时,飞刀的威力渐趋无穷。聪明的科比,已经学会“审时度势”——时,即时间;势,即形势,包括防守者的移动、侧重,补防着的邪恶嘴脸,以及队友的进攻站位和跑位,凡此种种,都在科比视察、考究的范围中。经年淬炼的经验,让他懂得高手过招只在毫厘的道理,是以几乎每一次进攻都凝结着智慧的考量。他把“用突破威胁来掩护跳投,用跳投威胁来掩护切入”的理念坚持到底——科比就靠它来度过职业余生了。

科比不可能把这种当世罕有其匹的综合能力一直维持下去,可以想见,那越来越精纯“天外流星”,越来越聪明的跳投,依然会在未来几年给予对手纵深打击,并在某些重要场合保护科比从年轻人来势汹涌的夹攻中全身而退。想想40岁的老乔丹,不能飞,不能跑,一招老了成精的跳投就保证了场均20+的得分收入,至少避免了因严重滑坡而丑化生涯平均数据,晚节尚且得保。虽然如同女性的生理周期,每个人都会有手感不好的那么几天,但以科比深厚的功底,只要没遇上重大伤病,他的跳投只会越来越稳定。这就是为什么“天外流星”能天下无敌——因为他浓缩了球员个人风格和毕生的基本功。

不奢望还能看到科比用年轻时,从张二万手里习得的瞬间爆炸力去砍瓜切菜,也不贪恋他大刀阔斧的意气风发,他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渴望扬名立万策马提刀四处寻衅的少年丁鹏。他功成名就,他今天应该被称作“老英雄”。我只希望,在常规赛某些夜晚以及季后赛所有夜晚,他用精准无比的跳投,映照“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镜像,继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洒脱,然后,激起我的一串惊叹:

飞刀,又见飞刀!

跳投,又见跳投!

弯刀,跳投!

圆月照彻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