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绿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51:15

横穿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仅39公里长的迎闫公路即将迎来18岁“生日”,这条鲜为人知的中国第一条沙漠公路在承担军事战备任务的同时,为沙漠腹地的“生命禁区”带来了生机。近日,记者深入腾格里沙漠腹地,揭开了这条神秘公路的“面纱”。

 

         新华网宁夏 频道记者 周健伟、黄会清  通讯员 李学平


                      沙漠公路为“生命禁区”带来生机

  驱车驶入迎闫公路,只见公路两侧绵延起伏的沙丘,已被象鱼网一样的草方格“网住”,上面长满了一丛丛沙生植物。金黄色的沙海中,大片的葡萄园苍翠欲滴,硕大的紫红色葡萄发出诱人的光泽。夕阳下白杨和果树林中,隐现农舍和袅袅炊烟,一群麻雀掠过枝头。

  宁夏交通战备办公室主任李学祥说,迎闫公路仅仅是作为一条战备公路修建的,而今沿线形成水草丰茂的绿洲,却是当初所始料不及的。“公路只是提供了机会,然而人们征服沙漠的决心和能力却令人敬佩。”李学祥感叹道。

  我国西北地区由东向西分布着大片沙漠,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腾格里沙漠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为打通宁夏与内蒙古的便捷通道,1984年,国家和两个自治区政府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在被称作“生命禁区”的腾格里沙漠腹地修建了迎(水桥)闫(地拉图)公路。

  “第一次在沙漠腹地修建公路困难很大,经过数年探索和实验,我们终于建立了防风固沙体系,确保公路18年畅通无阻。”李学祥说。为降服高达5-17米的流动沙丘,技术人员营造防风固沙林带,扎设麦草方格沙障,铺砌砾卵石,撒种草籽。并在沙漠中钻出百米深井,汲取地下水灌溉草和灌木。现在,公路两侧已扎设草方格30多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果树及沙生植物20余万株。
  兰州军区军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子军说,第一条沙漠公路的建成,为中国以后修建沙漠公路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不仅对提高部队的野战生存能力发挥出重要作用,而且带来了生态和经济效益。

  沙漠深处过去人迹罕至的两片洼谷湿地,现已被宁夏和内蒙古的牧民开发成名叫水梢子和通湖的沙漠生态旅游区,沙漠湿地逐渐扩展到方圆近百公里,每年有数千名游客光顾这“大漠中的伊甸园”。

  十几年前作为交通工具的马和骆驼现在成了游客的“坐骑”,40多岁的蒙古族牧民特古德说:“过去想买点粮、油和日用品,要骑马和骆驼在沙漠中走整整一天,现在一个小时就能到中卫县,牧民和外界的交往多了,蒙汉通婚的就有好几对呢。”

  不久前,有着300多人的腾格里苏木(乡)也从40多公里外搬迁到公路旁。公路的开通,还使原盐、芒硝、矿石等沙漠资源运出沙漠,公路沿线建起了7家企业。具有百年历史的查汉池盐厂在过去的100多年间里,所产的原盐全部都是用骆驼运出沙漠,平均每年运出沙漠的盐仅有四、五吨。现在,每年通过迎闫公路运出去的原盐超过5万多吨,结束了原盐运不出沙漠的历史。宁夏中卫县副县长王建军说,沙漠公路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还解决了六、七百人的就业,每年仅中卫县就增加财政收入300多万元。


                        沙漠深处葡萄红

  令人惊讶的是,在茫茫沙海中,竟“藏”着一个硕大的葡萄园。一大片葱绿在黄色的沙漠中显得格外抢眼,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硕大的紫色葡萄。站在葡萄架下,一丝清凉沁人心脾,沙漠中的炎热和干燥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更令人诧异的是,敢进沙漠种葡萄的竟是一位来自江南水乡的南方商人。葡萄园的主人、来自江苏无锡的朱生余告诉记者,当初他看中宁夏的电力、煤炭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也比南方低得多,迎闫公路建成后,与宝中铁路的距离很近,所以4年前他在迎闫公路边办起了染化公司,企业年产值过亿元。

  富起来的朱生余又将目光投向了大漠。2000年以来,他先后投资1200万元,在沙漠中建起了1800亩的葡萄园。在沙漠中种葡萄谈何容易。朱生余雇来推土机推平沙丘,铺上黄土,又打出4口深井,并引进以色列的滴灌设备进行滴灌。

  “刚开始时曾试种过苹果和哈密瓜,但没有成功,后来改种葡萄。”朱生余说。他专门从北京、山东等地引进了名为“红提子”的优良品种,建了8个温棚培育葡萄苗。又从江苏省、南京市以及西北农大、宁夏农学院聘请了七、八名技术人员,雇用了近200名当地农民。葡萄园从最初的十几亩、60亩发展到现在的1800亩。

  “这里是种植葡萄的最佳地方,我们已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沙漠种葡萄的技术和管理办法。”来自江苏无锡的技术员朱俊红一边采摘葡萄,一边喜滋滋地说。为防止葡萄苗被风沙刮倒,技术人员用编织袋把每一株葡萄苗都套住。为避免葡萄被风沙打出斑痕,技术人员用纸将每一串葡萄都包起来,保持了葡萄的晶莹光润。

  “在沙漠里种植葡萄虽说很不容易,但因为品质好,每年采摘的100万斤葡萄全部销往上海。”朱生余高兴地说。“过去风沙一来,四、五米外就看不见人,现在风沙小多了,看这这一片绿色,心里真高兴。”朱生余满怀信心地说:“我计划将现有的葡萄园再扩大5倍,建成中国最大的沙漠葡萄园。”


                        “大漠中的伊甸园” 

喝上一杯“下马酒”,情暖心扉。(周志忠摄)

  顺着迎闫公路行驶,沙漠深处,群沙相抱、沙峰林立、起伏错落、一望无垠,却突然间如着了魔法一般被茵茵绿草、汪汪湖泊锁定,形成了方圆近百公里的沙漠湿地草原。这就是过去人迹罕至,如今被誉为“大漠中的伊甸园”的通湖草原。

  伴随中国西部旅游热的脚步,宁夏中卫县旅游局1999年将通湖草原开发成旅游区,使这个长期深居腾格里大漠腹地无人知的沙漠湿地草原名声远播,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沙漠公路来到这片绿洲。

  沙漠长城、沙漠湖泊、沙漠绿洲、沙山岩画、沙漠牧民、古驼道、古商道、古丝路、古楼兰、古战场、大将蒙恬、霍去病抗击匈奴、红军将领王树生将军生死腾格里等,俯拾皆是的历史遗迹、故事传奇为通湖增加了无穷的魅力。

  由于通湖旅游区地处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是蒙古族牧民区,这里的一切无不体现出浓厚的蒙族风情。从客人踏入旅游区的那一刻开始,就会被热情奔放的敬献哈达和“下马酒”等独特的接待形式撩拨得激情升腾、身心愉悦。打坐在宽敞舒适的蒙古包里,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画像下,大块吃手抓、大碗喝白酒,那份找回自我,感觉良好的豪气油然而生。

  在悠扬古老的马头琴和现代流行器乐电子琴和谐交织的蒙古民族乐曲中,美丽洒脱的草原姑娘和英俊剽悍的蒙古小伙那高亢嘹亮、荡气回肠的歌声会使你情绪高涨到极致。

  通湖旅游区根据大漠草原的资源特色,开发了草原跑马、骑骆驼、沙漠探险、围场射猎、徒步穿越、晨观日出、暮赏日落、卡丁车越野等情趣各异、开心刺激的特色旅游项目。尤其是他们独辟蹊径、开发了乘“沙漠猎豹”沙海冲浪的探险项目。乘坐在经过改造的大马力越野汽车上,在高如山丘的沙海浪谷里起伏穿越,从陡峭如立的沙峰冲下谷地,又从高耸入云的沙梁爬上峰顶,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令人终生难忘。

  通湖草原除了本身具有较高品位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外,它还和“世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中国首批4A级旅游区沙坡头毗邻,形成了资源优势的互补,成为沙坡头的扩大和延伸。这里正成为中国沙漠旅游中条件最优越、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胜地。


                       污染,沙漠公路旁的“毒瘤”

  当地群众治沙壮举令人振奋,然而,令人扼腕痛惜的是,公路沿线的垃圾场和排放的废渣尤如一个“毒瘤”,严重污染着沙漠公路和周围宝贵的绿色。

  在沙漠公路右侧,赫然出现一个垃圾堆放场,臭气扑面而来,只见各种生活垃圾堆积如山,废塑料袋、破纸片等垃圾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公路边防风固沙的草方格沙障和一丛丛沙生植物“身上”挂满了废塑料袋和破纸片。沿线一些企业还将大堆大堆黑色的工业废渣直接排放在垃圾场旁边,气味令人窒息。还有的企业将未经任何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在沙漠中,严惩污染了沙漠和地下水资源。

  据记者了解,这个大垃圾场是中卫县最大的生活垃圾场,县城的生活垃圾全部运来堆放在这个垃圾场。企业排污和垃圾堆放在这里的原因很简单:沙漠中没人管,倒垃圾又很方便。

  沙漠也是一种资源,而且在沙漠中营造公路和绿洲是多么得不容易,污染沙漠和绿洲的行为应该立即停止。人们呼吁,中卫县有关领导和部门要高度重视污染沙漠的问题,尽快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制止,防止出现治理沙漠又污染沙漠的悲剧,还沙漠本来面目,让绿洲更加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