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贾探春真的是远嫁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20:25

《红楼梦》中的贾探春真的是远嫁吗?

    

    曹公在判词和曲词中对探春的悲剧结局是这样描述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曹公为探春所创作的判词曲词及诗词毫无喜庆之意,其总体气氛是非常悲凉的。比如:“清明涕泣”、“一帆风雨”、“莫向东风怨别离”等词句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凄凄、惨惨、戚戚”的。那么,曹公设计的探春结局真的是远嫁吗?探春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高鹗在续书中将探春的结局定为远嫁。试问:“抛”是扔的意思,“闪”是甩的意思。探春若是远嫁,贵族官宦之家的媳妇回趟娘家也不是什么难事。曹公又怎么会误用“抛闪”之词?怎么会说把亲人和家园都扔掉甩掉,再也回不来了?女儿出嫁到再远的地方,也是一桩喜事,爹娘怎么会悲切得“损残年”即损寿的程度?若是远嫁,怎么会涉及到(途)“穷”和“通”(达)这样关乎官员命运的话题?还做出“皆有定”,“岂无缘”这样悲观缩命自我安慰式的解释。若是远嫁,“莫牵连”就更文不对题,更讲不通了。一位远嫁的贵族小姐怎么会无缘无故地祈盼“莫牵连”上娘家呢?而贾宝玉在看金陵十二钗正册,翻到探春那一页时,文字之外还有图画,“画中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泣涕”是鼻涕眼泪一起流,既是“清明”,又在“江边”,一个人哭成这副样子,该是何等地悲伤与绝望啊。

                     

    那么,曹公设计的探春悲剧结局应当是随获罪的夫家流放:

 

    唐朝的韩愈曾因一桩历史公案而写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唐朝尊崇佛教,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要去躬迎佛骨,刑部侍郎韩愈上《谏佛骨表》进行劝阻,触怒了宪宗,要处死韩愈,幸亏宰相裴度等大臣苦苦相劝,宪宗改判韩愈流放潮州,韩愈早晨上书,晚上就接到圣旨被流放,紧接着冒着大雪被迫走上八千里的流放之路。

    而探春的曲词、判词与韩愈因这桩历史公案而写的诗竟有四处惊人的相似!

    探春的曲词、判词:“一帆……路三千,……损残年……江边望”
    韩愈因流放作的诗:“一封……路八千,……惜残年……瘴江边”

    探春的曲词“一帆风雨路三千,”正是韩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缩写,曲词“损残年”暗合了韩诗的“惜残年。”探春的“判词“清明涕泣江边望”暗合了韩愈诗的“好收吾骨瘴江边”。

    那么曹公这样设计的用意何在?曹公其实是在暗示:探春和韩愈的命运是相似的,都是获罪流放。而判词上的画“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和曲词“告爹娘,休将儿悬念”都是在暗示贾府中只有探春一个人被流放。贾府没有获罪,贾府的一个小姐又怎么会被流放呢?只有一个可能,探春嫁到了同样是贵族或官宦之家后,夫家获罪被流放,探春作为媳妇只能随之而去。判词“清明涕泣江边望”暗合韩诗“好收吾骨瘴江边。”暗示探春夫家没有韩愈幸运,有人死于政治惨变。而“告爹娘……”是探春向宝玉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及嘱托,又暗示宝玉有可能冒着被牵连的风险,亲自去为探春送行。

    曹公用曲词、判词暗示了探春悲剧结局,正确的破解应当是:“探春在夫家经历了‘一帆(番)’获罪的‘风雨’后,随着走上了‘路三千’的流放之路。把娘家的亲人和家园都一齐扔了甩了,不可能再回来了。她让转告诉爹娘,不要悬念女儿,过度悲痛会损寿的。从古到今官宦的途穷和通达都是有定数的,离合悲欢怎么会没有因缘?从现在开始两地分离,各自保住平安吧。我走了,但愿别牵连上娘家。”“探春虽然才华能力出众,志向高远,但她生于贾府的末世,祖上的好运气已经消耗尽了。清明哭祭过亲人后,她站在江边望着千里远的家乡,过去大观园里的生活象梦一样是那么的遥远。”
          
    封建社会一人获罪诛连九族甚至十族是司空见惯的事。“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探春随获罪的夫家流放去后不久,贾府的恶运随之而来,悲剧命运也就不可避免地降临到大观园诸女儿头上了。

    而探春的结局应当是与元春的结局互为先后。曹公借秦可卿的:“三春去后诸芳尽。”已经预示:探春的悲剧结局,正是贾府败落、众女儿悲剧命运的开端。在《红楼梦》中,是有着非常关键和至关重要作用的事件。曹公如果写八十回以后的内容,探春的悲剧结局可能在八十一或八十二回就开始了,而且,她的悲剧来得非常突然,卒不及防,而且迅速牵连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曹公笔下的探春,在元春让姐妹们制灯谜时,她就了制了一个风筝的谜面:“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预示了探春的悲剧结局,就象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