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上海的“与时俱进”/ 华盛顿邮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58:16
星岛环球网>>海外媒体看中国>>2007-11-12
前不久,我回到上海,和母校的一些老同学聚会。那天学校放假,学校后门的一些店铺生意清淡。我们进了一家过去常去的小饭店。店主没有认出我们,但她善于自我推销。她夸口说,她的店比附近其他店都开得早。我们问她何时开的,她指了指门上一块牌子,上面英文标着:“创于1980年”。
我们不禁哈哈大笑。在这个有5000年辉煌历史的国家里,谁会为20世纪80年代就存在的东西而夸口?店主面红耳赤,急着说:“要是在这条街上找到一个有20多年历史的商店,这顿饭我请客。”
如今在中国,一种生意做五年就像一辈子那么长。我寓所附近有家四川饭店,只开了几个月,后来变成了一家网吧,时间略长些。春天它变成了书店,夏天又变成了花店。“与日俱进”是当今的口号。
我和同学一时相顾无言,浓浓的怀旧情绪油然而生。80年代的情景在我们眼前浮现,当时,一到晚上8点,一切都复归安静。汤圆车旁的老汉和卖茶叶蛋的老太也停止了叫卖。9点钟则差不多人人都已上床休息。而现在9点正是娱乐开始的时间。
以前,我们一般是带着朋友上公园.漫步闲逛,消磨一晚。现在的约会场所则从饭店扩展到了影院和咖啡店,你得准备掏出150美元。时髦是最高的生活追求,而今天对时髦的理解就是身穿CK内衣的上海姑娘。我们正在使我们5000年的历史变得年轻。过去,在个人的自我介绍中,“爱好文学”是一种品性的保证。如今“个人财产”则是衡量能力的标准。那时,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令人兴奋的舞会;现在,各种CEO源源不断的讲座取代了它们的地位。艺术和文学,请让位;现在该讲求实际和抱负。
每个人在校期间就开始挣钱,精明之风和物质主义自然渗进了校园生活。同学之间开始以玛丽和朱迪相称。两性关系也开始西化。
以前,我们对个人隐私有什么了解?爱情和伤心事是全宿舍的事。如果确定了一个约会,好朋友之间可能换衣服穿,一双新鞋谁都能穿,从不在乎号码尺寸。现在,玛丽和朱迪都在某公司工作,但她们毕业后只有—个职位空缺。朱迪发现玛丽与公司一位上司关系有猫腻,回到家中大哭一场,索回了送她的口红和墨镜。
今天我执教于一所大学,经常和同学聊天、他们不再以蔑视的口吻说“她嫁给了大款”。
柏拉图曾说,当音乐的调式改变时,国家的基本法律常会随之改变。在中国,我们的爱情已改变,我们本身亦然。(作者: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