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陈云同志那样勤奋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30:44
今天,当代中国研究所和遵义市委、市政府在这里联合举办第四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陈云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们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的思想非常丰富,非常全面,非常深刻,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遵义是陈云同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1935年1月,他在这里参加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对于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会后,他又起草了传达提纲,并受中央委托,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还发表了宣传红军长征的文章。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陈云思想研讨会,对于进一步加深学习、理解、运用陈云思想,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陈云同志一贯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大力倡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且身体力行,终身不懈,是我们的光辉典范。我们要像陈云同志那样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一、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非常重视学习,深知只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才能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陈云同志担任过七年中组部部长,九年中纪委第一书记,在党的建设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十分重视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认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党员、干部如果不掌握理论,只是凭经验办事,是绝不能建设革命事业的。因此,他反复强调:“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共产党员的口号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只有加强学习,“才不愧称为一个良好的共产党员,才不致玷污了这伟大而光荣的党员的称号”。他批评了某些人借口工作忙而放松学习的思想:“不要因为工作忙而放松学习,因为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陈云同志特别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应带头搞好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因为你常常担负独当一面的领导工作,你就更有责任而且更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全党的学习。要像陈云同志指出的那样,把学习作为自己的责任,努力学会我们不懂的和懂得不深的东西,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增加做好工作的才干。
        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陈云同志历来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延安时期,他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写到:“我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斗的党,首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这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陈云同志的一生,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一生。他在193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革命和红军长征的情况后,在列宁学校系统学习过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延安时期,他利用相对安静的环境,再一次系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著作,特别是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1978年12月10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的发言中说:“1942年我养病的时候,仔细研究了毛主席的著作和文电,感到贯穿在里面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实事求是。”陈云不仅自己努力学习,而且要求并组织在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潜心研读。他在中组部组织了一个六人学习小组,亲自任组长,从1938年到1942年坚持了五年,“影响较大”。新中国成立以后,陈云同志长期领导财经工作,他把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做好经济工作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新中国财经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哲学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经济学来是不可能的。”陈云同志的财经工作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即使身处逆境,他也不放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文化大革命”中,他在江西“蹲点”期间,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选集》和《鲁迅全集》中的大量讲话、书信和文章。从江西回到北京后,他又给自己订了一个读书计划:“我想用两年时间,再精读一遍毛主席若干著作、马恩选集、列宁选集、斯大林若干著作。”改革开放后,陈云同志的工作非常繁重,但也决不放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他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全党仍然面临着学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项最迫切的任务”,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陈云同志特别强调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是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少犯错误的关键。延安时期,他就按照毛泽东的建议,将很多时间用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处理中国革命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后来多次对人讲,在延安那段的学习对他帮助很大,自从学习哲学以后,讲话做事才有了唯物论、辩证法。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同志大力倡导学习哲学,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1957年1月,他在中共商业部党组会议上指出:“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起草历史决议的过程中,陈云指出:“建国以后,我们一些工作发生失误,原因还是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建议“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这个建议,在一次谈话中说:“陈云同志建议,要提倡学习,主要是学哲学,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这个建议很好”。1987年7月,陈云同志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再一次提出:“要把我们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强调指出:“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他还买了很多套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韩树英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分别送给中央领导同志。书送出去后,又给有些同志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陈云同志如此高度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把我们党的“思想方法搞对头”,使我们党能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诀,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动阐述,对于端正全党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有重要指导作用。我们今天学习陈云同志,就应该像他那样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现在有人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毛泽东思想,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同他们作斗争。为了戳穿那些鼓吹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否定毛泽东及新中国历史的政治骗子,建议大家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及七篇序言,恩格斯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及写给费舍和考茨基的信,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同时学习《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掌握理论武器,认识他们的真面目。要像陈云同志那样,认真学习哲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反对因循守旧;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坚持联系群众,反对脱离群众;坚持全面性,反对片面性;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对简单化绝对化。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陈云同志是这一优良学风的积极实践者和倡导者。他指出:“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的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向群众学习。一切实际工作中的和群众斗争中的经验教训,是我们最好的学习的课本。”1940年11月29日,他在《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中,从教育和培养干部的角度对理论要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革命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教育要一致起来。只停于实际,就不会有远大目光;只停于高远理论,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理论和实际两者不能或缺。看不见理论和实际统一,或者看不见理论和实际有别,都不对。”抗日战争时期,他针对新干部中“不愿参加工作,要求‘长期学习'”的风气,专门写了一篇《到什么地方学习》的文章,深刻阐明了参加实际工作的必要性,他说:“没有工作经验的新干部只在学校中学习,要掌握理论是不可能的。真正的理论,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深刻地领会,因为理论是实际的反映,归根到底是来自实际,而不是来自书本。”“如果不到工作中取得实际经验,单靠听讲看书,甚至饱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原则,想在政治上真正开展是不可能的。”

  理论联系实际,离不开调查研究。陈云同志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我们都知道他的一句名言:“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每逢做出重要决策,他总要做大量的实际调查,听取多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反面的意见。比如,他在20世纪50年代对猪肉等副食品产销情况的调查,对公粮征收、统购统销的调查,60年代初在青浦农村的调查等,都是我们学习如何开展调查研究的生动教材。他批评有的同志天天忙于决定这个,决定那个,很少调查研究实际情况,指出:“这种工作方法必须改变。要看到,片面性总是来自忙于决定政策而不研究实际情况。”现在,我们许多干部不会做调查研究,不会做群众工作,不会做思想工作,这是许多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践是一所大学校,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认真开展 调查研究,真心实意地拜群众为师,多听听群众的呼声,多看看基层的情况,多向群众求策问计。不要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满足于写华丽的官样文章,起草一厢情愿的“指导”文件,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唬人,实际并没有生命力,要坚决杜绝。联系实际,还要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上下功夫,增强党性,端正作风,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合格的领导干部。

  四、总结经验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

  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由不知道到知道,由知道不多到知道较多,这是学习;善于总结过去,从以往的工作中汲取经验教训,发扬成绩,改进不足,同样也是学习。陈云同志一向重视总结经验,反复强调我们要提高本领、增加力量,就要从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学习。1956年7月,他在一次有关商业工作的讲话中指出:“根据过去的经验,找出新的办法,我看这项工作比日常的业务工作更重要。”他把不总结经验比作商品“脱销”,说:“这项工作‘脱销'了,政策就‘脱销'了,这比任何商品脱销都严重,都坏。”那个年代物资短缺,陈云同志认为不总结经验比任何物资短缺都坏,可见其对总结经验的重视。为什么总结经验这样重要?因为“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过去做对了的和做错了的加以分析,使我们头脑清醒,把工作提高一步。”1958年12月,他在一次讲话中又提到:“必须看到我们现在的本领还不大,应该小心谨慎地前进,并在前进中随时总结经验,这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改革开放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陈云同志高度赞扬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他又强调:“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与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陈云同志还概括了总结经验的一些原则:一是要随时注意总结;二是既要总结自己的,还要借鉴外国的,但应以自己的经验为主。总结自己的经验,既要总结现在的,还要参考过去的,但应以现在的为主;三是要上下结合,部门与地方结合,然后集中到一起,加以综合、分析,力求总结得更深刻更全面些;四是用总结出来的经验武装和提高干部队伍,  五、要善于“挤”出时间学习

  陈云同志是“挤”出时间学习的典范。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就当了学徒,但是他酷爱学习,利用在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和店员的机会,读了许多书,较早地接受了革命民主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他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工作异常繁忙,但他发扬“挤”的精神,绝不因工作忙而影响学习,更不因职务高、年龄大而放松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在繁忙的工作中间,自己争取时间读书学习。毛泽东曾经赞扬陈云说:“陈云同志有‘挤'的经验,他有法子‘挤'出时间来看书、来开会。”陈云同志是刻苦学习的典范。他读书可以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经常在警卫员叫他吃饭时,他虽然答应了,但还在读,叫几次后才放下书;晚上经常读到深夜十一二点钟,也要警卫员催促多次才肯休息。他的孩子们在纪念他的文章中写到:“妈妈告诉我们,父亲读起书来,如饥似渴,有时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他总结出来的一些学习方法,比如,读书要做笔记,最好有个小组,读书要与懒惰做斗争,要一本一本啃原著等等,贯穿其中的就是勤奋、刻苦的精神,都是要付出加倍劳动的。《马恩选集》、《资本论》、《列宁全集》、《斯大林文选》、《毛泽东选集》等经典著作,他都读过多遍。延安时期,他参加中组部成立的学习小组学习哲学,短短几年中,留下了10多个厚厚的笔记本,有好几千页、上百万字之多。没有勤奋、刻苦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陈云同志还是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的典范。晚年,他虽然体力日益衰弱,但依然倾注极大的精力,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提出意见和建议,鞠躬尽瘁,殚精竭虑。他还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反对那种自高自大、自视高明的倾向。陈云同志这种“钻”和“挤”的精神,勤奋刻苦的精神和谦虚好学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们的条件比过去强了许多,但一些同志的学习状态没有跟上去。我看过一个材料,说72.6%的干部对学习基本理论不感兴趣,认为学习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占72.9%,认为没有时间学习的占64.2%,还有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占52.9%,几项指标都是50%以上,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努力改变这种不愿学、学不透、不肯钻的状况,把我们的学习搞上去。

  陈云同志关于学习的思想是很丰富的,我这里仅仅是选取了几个片断。总之,我们要认真向陈云同志学习,努力继承发扬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学习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更加自觉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学习,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努力奋斗,再创佳绩,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更有利于统一认识和行动。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工作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