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钓鱼岛--小海岛背后的大国方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26:01

作者通篇洋洋洒洒,我要是没有理解错误,其结论如下:“钓鱼岛就是一个楔子”,“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不久的将来,一劳永逸的解决日本问题,彻底摧毁日本的军事潜力和战争能力,彻底的将日本的国家战略打回到真正意义上的原点”。换句话说:我们不应在钓鱼岛问题上争一时之短长。

作者首先对当前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三点结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是“对日本而言,其只有在美方支持之下,在现阶段坐实对钓鱼岛的控制,并且取得国际认可是第一要务。”作者在这一部分分析中承认“在美方不断的暗示,唆使之下,日本在对华争夺方向日益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由此作者得出了日本对华利益竞争的当前关键,暂且不说这个关键是否真的关键,大家接着往下看。

作者分析出的第二个结论是“中日在钓鱼岛争端的恶性升温是不符合中日双方利益的。”因为“日本希望借助于美国去攫取利益,断然不会为了替美国火中取栗的。”日本“坐实对钓鱼岛的控制”这个第一要务居然不符合日本一方的利益,那第一点中的第一要务又是从何谈起呢?难道日方坐实对钓鱼岛的控制不会“激怒中国”吗?

如果以上两点都成立的话,那日方对于钓鱼岛的方针应该是在不激怒中国的前提下坐实对钓鱼岛的控制。那这次的事件又如何解释呢?是偶发事件吗?那7日晚上日本官房长官会议上的逮捕决定又是如何出台的呢?这个决定应该说是此次事件的一个关键性信号,它才是日本真实战略的真正体现。

日本政府作出逮捕决定,应该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民众的态度。中国的渔船进入了日本声称的专属经济区并撞伤的海巡船,民众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反应,政府需要摆出相应的姿态,这可以理解。但当时是7日晚上,日方有充足的时间与中方沟通,但他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其次是对中国的试探。在这里我不想用挑衅这个词,因为就表面看来,此次事件又挑衅的实质却无挑衅的环境,试探我想可能是日本的想法之一。借助这样一件事,试探中国在钓岛方面上的底线,这也解释了日方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时间与中方沟通的原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那日本在试探一个什么样的底线呢?此事件前日本拥有钓岛的名义控制权,中国也一直声明拥有主权,除登岛外,双方在该海域其他方面的权利一直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到逮捕命令发出后,日本实际在开始尝试获得对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实际控制权,如果中国还只是口头抗议的话,日本最终也会放船放人,但其后果是中国渔民将不会再敢到该海域捕鱼,从而可将实际解除中国在该海域的渔业作业权。我想也正是有鉴于此,才有了中国渔政船的出航。从这一点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也在有针对性地维护着国家在该海域的权益,同时也在避免打破现有的平衡。因此我对此事件的看法是:在逮捕令发出前可能是偶然事件,如果没有第一次的碰撞,日方可能会只是驱赶了事,成为一次常规事件,大家应该清楚类似的驱赶在该海域时有发生。是碰撞使这件事变成了偶发事件。逮捕令的发出改变的事件的性质,这应该是日本尝试改变钓岛现状的尝试,我们的政府也在试探着维持现状,斗争还在继续中,我们拭目以待吧。

作者在第三点中提出了守岛的概念,认为我们“即使夺取岛屿,也是无法守得住的”。并且认为我国“现阶段首要目标依然是南海”,言外之意似应暂时放弃钓鱼岛。我不知道作者是否意识到东海油气资源的现实意义。南海也许有更高的价值,但那是潜在价值,短时间内还无法兑现,除非立即开战。东海是我们的即得利益,难道要放弃吗?守岛的事是个笑话,姑且不去说它,关键在于钓鱼岛的意义绝不仅仅是那个岛,而国家短期内又的确不宜轻启战端,难道我们就只能放弃吗?我认为政府目前采取的是一个折中的战术动作,希望即不会引发深层矛盾,又能保住现有的权益,与日本又想取得实际控制权又不想激怒中国的想法是类似,因此事件只能是谈判解决,其间的一些表象性的东西完全取决于外交官的智慧,智慧不足可能会有损国家脸面,但我不认为会实质伤害到国家利益。

最后我还想说说“大目标”的问题。中国的目标只有一个:崛起!崛起需要资源,在这个资源日益紧张的地球上,有点力量的国家都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谁也不会轻易放弃,一味的退缩,总是期待“不久的将来”,最终只能是被他人扼住咽喉,丧失发展的能力;崛起也需要和平,战争在你不够强大的时候带来的只有毁灭。在竞争与和平之间走钢丝正是在考验中国这一代执政者的能力,很难,但我祝愿我们的国家能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