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汽车大国”外表背后的荒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6:21:01
中国 “汽车大国”外表背后的荒芜<1408>字节石家庄智能家居 2007-4-17 19:32:21发表于房地产门户-搜房网>业主论坛>石家庄智能家居业主论坛
中国将要成为汽车大国,或者中国已经成为汽车大国,这样的舆论趋势由来已久。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对汽车的消费水平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标准。相对于中国人,上世纪的“轿车梦”在新世纪里,毫不夸张地说,正在不断的有人去实现着;在中国普通人眼里,首先就是以拥有私人轿车作为符号,意味着现代化的生活开始。
在改变生活的同时,汽车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也得到了中国政府鼎力支持,于是,发改委官员对汽车大国的“情有独钟”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对于政府官员的乐观,以及数字的不断增长,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舆论认为,在汽车大国的繁荣背后,荒芜之处并不能被外表掩盖,寄托梦想的中国汽车业是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存在的。
质疑中国汽车市场的诸多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前的中国是汽车消费大国还是生产大国。发改委官员认为的是,“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新车销售市场,既是汽车生产大国,也是汽车消费大国。”但实际情况是,中国是汽车消费大国名副其实,为汽车生产大国则难负其名。
综观中国汽车业,长久以来的“市场换技术”政策导致合资企业的产品占据了行业市场大部分的份额,这部分的生产数量不应计入中国汽车生产数值内,而一旦剔除了这部分,汽车生产大国的名分也就随之坍塌了。
相对产品的产能过剩也阻碍了成为汽车大国的步伐。作为舆论普遍的共识,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从汽车市场总量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消费空间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但在目标细化后我们不难发现,考察一下私人对汽车消费需求以及知名企业的产能,特别是受欢迎的车型等几个指标,产能过剩并不是耸人听闻的消息。
汽车大国和汽车强国是不是一个概念呢?中国汽车界业内的看法是,“中国要成为汽车强国,必须有自己优秀的品牌和自主研发能力,特别是在发动机、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汽车业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强化的正是自主开发能力。自主开发是需要的时间,在亚洲比较著名的汽车厂商,如丰田和现代等日韩厂商都花费了30年时间,才使得自主开发的车型具备了打入国际市场的能力。这对汽车厂商来说,是相当的漫长。有人预测,依照中国厂商目前的状态来看,要全面掌握产品开发能力,至少还需要2-3个完整的产品开发周期,也就是10-15年的时间。 于是,组装成为中国汽车业生产方式的主流,汽车强国之梦并非就是触手可及的。
作为汽车大国,不能只停留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面对国际市场,中国汽车业的竞争能力并没有完全形成,既不能与国内的合资企业竞争,更无法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2006年11月公布《中国企业竞争力蓝皮书》的统计数字显示,虽然去年我国汽车出口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国内汽车出口企业数量也增至1025家,但超过一半的汽车企业出口量在10辆以下,有的企业甚至一年只出口一辆汽车,进出口失衡状况十分严重。
成为汽车大国,必然是中国成为大国梦想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关注中国成为汽车大国的声音,关心中国汽车业发展过程中的荒芜地带的声音显然是微弱了些。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07年全国汽车产量可望达到850万辆,比上年增长15%。与此同时,确定合理油价的机制缺位会不会影响汽车销售量呢?答案还是要依靠市场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