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退刀记》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31:15

退刀记

[新加坡]希尼尔

干了多年的店员,遇到的怪事可真不少。就说前些时候吧。一位老妇人来到了柜台前,硬说要把东西退回。

“老太太,这把刀子你已经用了一个时期了,退不得的呀!”

“可是--可是这种刀子太阴冷,用了令人厌恶心寒!”

“哼哈,老太太,您看看,这类牌子与款式,市面上流行得很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以前被用来杀了不少人呢。”

“不可能吧?这是最新设计的。”

“有,有,杀了人……”

“您看见了?”

“哦,这--倒没有,我若看见了,我也没命了。”

“那可别乱说,小心警察找你问话。”

“但,我老伴,还有幼弟全家是被杀过的!”

“全家!真的?报警了没有?”

“没有!不可能的……凶手还歪曲了真相……”

“哦--”

我不知如何接下去才好。老妇人看到我态度坚硬,没有意思接纳她的退货,也就怅然离开了。

临走时,我想想,不可能吧!这么一把小刀子,杀不了这样多人的。我拉开喉咙问道:“老太太,是在哪儿发生的啊?”

“南京。”

“什么?南京街?”

我蹲下,把那种款式的刀子从柜台里取出,研究了好一阵子,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刀锋较光亮了些吧!还有一排小小横行的字样:日本制造。

       刘观涛先生在“华文写作在线”有一篇《揭去层层面纱,方露庐山真面目——〈退刀记〉》赏析。对这篇文章有兴趣的读者可上网阅读。

收录在这里的是我在教学过程对这篇微型小说的一点补充分析:

希尼尔是新加坡作家,原名谢惠平,生于1957年。《退刀记》写于1982年。小说故事中老妇人退刀的背景是坐落于新加坡南京街的一家商店。店员从未经历过战争,对于日本在第二次大战期间侵略东亚和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马来亚和新加坡(注1)的史实一无所知,他也不知道日本侵略者曾经在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所以当他听到老妇人说事情发生在南京,他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而误以为事情是发生在新加坡的南京街。“南京”一词在本文中的老妇人和店员心中激起的感情和反应是不同的,两人对“南京”的不同理解折射出两代人对战争的历史的不同认识。店员对历史无知,他只知道新加坡有条南京街,他并不知道日军在中国的南京屠杀了30万人的历史。老妇人因为亲人被日军残杀,心里一直怀着伤痛。更令老妇人多年无法释怀的不仅是亲人惨死于日军的刀下,还因为日本的右翼份子一再否认侵略的历史。从1982年开始,日本的右翼份子篡改了日本教科书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史实的记述,将南京大屠杀成为“南京事件”,并一再地争辩着事件的史实存在争议,试图歪曲历史真相,为自己开脱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南京”一词可说是隐含讽刺意味,一语双关,既讽刺、批判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歪曲史实的作为,(就如小说中老妇人所说的“凶手还歪曲了真相”),也讽刺战后新加坡年轻一代对历史的无知和漠视。

(写于2009年8月14日,2015年7月15日修改)

注1马来亚后称马来西亚,新加坡在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