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与信仰(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06:41


九、参照系及其转移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 :23)。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
当我们说某体的速度时,我们必须假设另一物体不动,以它为参照物,看该物体与参照物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决定其速度的大小。为了表示物体的相对位置,我们可以用坐标来表示。最少要用多少个坐标才可以完全地把物体的位置表示出来呢?
可以想像空间中有一点叫原点,由原点向左右划一条无限长的线叫X轴,由原点向前后划一条无限长的线叫Y轴,再由原点向上下划一条无限长的线叫Z轴。这 X,Y和Z三条轴就组成了一个参照坐标系,因空间中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它在X,Y和Z轴上的投影距原点之长,也就是X,Y和Z这三个坐标来表示。
现在假设有两个参照系。对参照系A,一物体X轴坐标是X1[M. Wen1],而同一物体对另一参照系B的X轴坐标是X2。如果开始时A和B重合,其后B以速度V在X方向离开A,则经过时间T后,X2等於X减去V乘T。又由此得出,如果对参照系A而言,物体在X轴上的前进速度是U1,则对参照系B而言,物体在X轴上的前进速度U2等於U1减去V。这种参照系的变换叫伽利略变换。如果对两坐标系而言所经过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则叫牛顿参照系。如果一坐标以等速离开一假定不动的坐标系,则该坐标系叫惯性坐标系。
举例来说,火车A以每小时四十里的速度前进,火车B则以每小时六十里的速度在另一条平行铁道上前进,则坐在火车B的人假设A不动时,会测量出自己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二十里,而坐在火车A的人假设B不动时,会测量出自己的火车的以每小时二十里速度往后退。
另一种参照系叫加速参照系。该参照系是以加速度对一假设为不动之参照系移动。这时同一物体对两参照系而言,所受的作用力会不同。举例来说,如果电梯以等速度上升,则电梯内人的重量跟地面上的相同。但如果电梯以加速度上升时,人的重量会增大。太空人升空时便需要忍受这增加的重量。
科学家爱因斯坦,便向人类宣扬他所发现的名为‘时间’的第四空间。他认为对于两个互相移动的参照系,同一物体所经过的时间是不相同的,故参照系是一包括长阔高和时间的四度空间。他的真知灼见,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到呢?
物理学指出了长阔高外的另一道空间,类似地,圣经也指出了物质世界之外的另一个名为“灵性”的世界。人是“一个有灵的活人” (创二:8)。故“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立所出的一切话”(太四:4)。
可以想像神是生活在一个有多度空间的世界里,故他在我们周围,我们的五官却无从知晓,正如圣经说:“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徒十七:27-28)。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他可以作我们这些生活在时空四度空间的人无法作的事:如以水变酒(见约二:1-11);以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见太十四:15-21);及在关闭的房间自由进出(见约廿:26)等。
在物理学上参照系的转移,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灵性方面参照系的转移,而圣经也曾多次提到这种转移。
当一个人还未信主时,他是个属世界的人,他曾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采取一定的人生态度。虽然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但总的来说,他是以世界为参照系的。世界上,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很多人也会盲从附和这种短视自私的人生观。不错,有一部份人会不满意这种人生哲学,想摆脱。但由于他仍是以世界为参照系,他没有力量离开这种世俗的控制。保罗对于这种人生有一段非常生动的描述:
“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弗二:2-3)。
我们不喜欢听的字是‘罪’。,我们很容易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我们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我们和那些比不上自己聪明,比不上自己行为端正的人相比。结果便很容易显出自己的聪明和正直。但神的要求是“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五:48)。当圣经说‘世人都犯了罪’时,其根据是世人“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当我们肯谦卑地来到主前,肯以神为我们的参照系时,我们便会发觉自己的罪恶。难怪先知以赛亚在见到神的荣耀时,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赛六:5)。难怪彼得在见到神的爱子耶稣时,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五:8)。难怪多疑的多马在见到复活的主后,说:“我的王,我的神”(约廿:28)。
圣经告诉我们,当我们肯以神为参照系,承认自己的罪,接搜受神所设立的救恩时,神便直接把我们迁移到他的国度里。
保罗说:“他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他爱子的国里,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西一:13-14)。又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正如由一个坐标系转到另一个坐标系时,物理量会改变一样。当一个人从世界迁到神的国时,他的一切都会改变。首先,他的心灵会改变,成为一个新造的人。其次,他所享有的时间会改变,因他已得了永恒的生命。再其,他的身量会渐长,因他得到‘纯净灵奶’滋养(见彼前二:2)。
圣经说:“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弗二:4-6)。
请注意这里说到两个一同:一同复活,一同在天上。信了主的人是不再受死亡的威胁的,因基督已战胜了死亡。此外,信主的人是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神的坐标系中。既然坐在天上,便有属天的品性。这些品性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五:22)。这是何等大的福气!

十、时间

“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诗篇九十:4)。
“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神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后三:8)。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篇九十:12)。
对於物理学家,很容易提出有关时间的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时间到底是真实存在的吗?物理学家的答复很爽脆,其答案就是:这个问题对於物理学家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不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找答案。这个问题的解答,已超出了物理学的范围。
科学家根本上不可以给时间夏定义。时间是由空间某些物体的运动来规定的。比方,从地球的自转或绕日公转,音响的振动或铯原子的旋转等。但这种运动本身便需要由时间及空间来量度,缺一不可。反过来,物体在空间位置的转移,也可以由时间及运动来决定。这种时间、空间及运动的三角关系,使物理学家感到困惑。至于圣经,对于这个问题的答复是肯定的。圣经第一章第一句‘起初神创造天地’,就表明时间是存在的,它象爱一样,虽然不能用物理的严格方法来给它下定义,却是真实的。不但如此,在它存在以前,就有了神的存在,它是神所创造的。
第二个问题:时间是只向一个方向移动吗?我们能否使时间倒流呢?
古今中外无数人士,都在希望时间可以倒流,或者停留不动。中国古代秦始皇派五百童女往东瀛求取不老神丹便是一例。西方莎士比亚名剧‘李察第二’中便有‘唤回昨天,恳求时间回转’的句子。
对于时间的回转,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树木总是先开花后结果的,不会是先结果后开花;我们是先打开电源的开关,电灯才亮,不是电灯光亮,电源的开关才打开。这种先后的顺序,表明时间的流动是由过去流向未来,是不可以使时间倒流的。
从逻辑上来说,时间倒流是不合逻辑的。比方,某人在今天上午十时因车祸而死亡。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他的一位朋友可以航行到过去,比方倒流到上午八时,便可以对那位将会发生车祸的朋友警告说,他将会在十时被汽车撞死,他受此劝告便整天不出家门一步,他又怎会在上午十时意外身亡呢?我们知道我们的一举一动正以光速向外传播,故如果我们可以超光速航行,则可以航行到过去,可以看到赤壁之战或秦始皇建万里长城。但由于物理学的结论是人不可以超光速航行,故人类不可以航行到过去中去。
圣经记载到希西家也明白时间的单向流动性。他对先知以赛亚:“日影前进十度容易,我要日影往后退十度”(王下廿:10)。也就是说使时间加速较容易,近代化学上常用的催化剂便可以使化学反应加快,但要时间往后倒流,便是违反自然规律,这需要一位支配自然规律的神才可以做到。
圣经对于时间是否可以倒流的看法与物理学家的看法是一致的。圣经强调时间是掌握在每一个人的手里,时间是一去不再回头的了。所以圣经教训我们‘要爱惜光阴’(弗五:16)要‘数算自己的日子’(诗九十:12)。
由于时间不可以倒流,所以我们按时间的先后次序分成过去,现在和将来,圣经对于这三 段
时间,都有很重要的教训。
对于过去,保罗劝勉我们要‘忘记背后,努力面前’(腓三:13)过去的失败,不应使我们丧志;过去的成功,也不应使我们骄傲。无论成功与失败,我们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努力向前。
另一方面,由于神不受时间单向流动的物理定律的控制,故他很容易航行到过去中去。故在审判的日子,他能按我们过去在地上的行为来审判我们,便毫不为奇了。“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四:13)。“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太十二: 36)。
对于将来,耶稣的门徒雅各有一段很生动的描述:“嗨,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甚麽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四:13-14)。在这里雅各告诉我们一件事实,就是明天不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的。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甚麽事。为此耶稣劝告我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34)。他提醒我们天空的飞鸟,虽然不耕种,也不收成;天父尚且养活;地上百合花,虽然不劳苦,也不纺线,天父尚且给他荣华的装饰。我们比飞鸟和百合花贵重得多,天父必然看顾,故实在没有甚麽理由为未知的明天而忧虑。
圣经非常强调今天的重要性。耶稣设了一个比喻,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麽办呢?又说,我要这麽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罢。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路十二:16-20)在这里耶稣提醒我们要现在立刻思想永生的问题,灵魂归宿的问题,因为只有现在才是真正属于的,我们不知道何时创造灵魂的主要收回我们的灵魂。圣经应许说;“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后六:2)盼望能把握现在这个时机,接纳救恩,得到拯救。
现在讨论第三个问题:时间的长短是否可以改变呢?
爱因斯坦相对论,也同样地指出时间没有绝对的。所谓绝对的时间,就是把时间看成一道由过去流向未来的稳定不变的时流。时间是事件发生的一种顺序,它必须以某种事件指示,否则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这个银河系的中心距地球是三万光年,故我们现在用天文望远镜所看到的银河系中心的星球,是三万年前的,至于它现在的“庐山面目”如何,我们要等三万年才可知道。
当我们打开圣经时,便会惊讶地发现,圣经早已指出神是时间的掌权者,他可以随意使时光减速或倒流。早在三千年前,先知摩西便受神的感动,写下这样的句子:“在你(神)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诗九十:4)。其后,主耶稣的门徒彼得也说:“神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后三:8)。神所处的体系跟我们这个宇宙的体系并不相同,因为这个宇宙是他造的,他必然不属这体系,不受这体系的限制。所以以神看来,不外乎是一日,但在世上已渡过了一千年,这是可以理解的,是与最新的物理的理论相符合的。当然,圣经上说的一千年,不一定是刚好一千年,而是指非常长久的时间。今天一些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为四至五十亿年之间,但跟据圣经的估计,地球的年龄不外乎是一万年左右。如果我们明白神在一天内作成的事,以人类的坐标来看也许是数亿年,便不会认为二者有何冲突之处了。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后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有开始,有结束,还是无始无终呢?
关于时间的开始,我们在第一章早已指出。企图把神推出科学范围之外的科学家提出了大爆炸的宇宙来源论。但我们很容易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谁造成大爆炸的物质呢?科学家发觉宇宙在不断膨胀中。但他们也认为银河系间的万有引力,会使这样膨胀的速度减慢,最后停止,然后缩小。他们估计在大爆炸后四百亿年,这个宇宙会缩小,然后经过四百亿年,大爆炸又再开始。
这样宇宙是一个循环不息的周期,时间的结束,也就是时间的开始。
但支持这个理论的科学根据很少,他们唯一的根据就是我们这个银河系边缘的扩展比我们这个地球的缓慢。但由于它们距离我们实在是太远了,达五十亿光年,故我们所获得的资料可能受时间的影响,也可能受空间或星球运动的影响,我们根本无法分别。此外,我们看到的那些银河系的星球,不是现在的星球,是五十亿年前的星球,我们根本上无法知道它们现今的位置,我们怎能由此得到可靠的结论呢?
如果这个周期性的理论是对的话,我们便不能不同意哈顿(Jams Hutton)所说的:“我们找不到开始的边缘,也不知道何时会结束”。
我们都会听到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先有母鸡呢,还是先有鸡蛋。不承认神创造的科学家唯有无可奈何地说不是先有母鸡,也不是先有鸡蛋。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是先有母鸡,也可以说是先有鸡蛋。类似的,科学家说时间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你对这答案满意吗?
圣经对这问题的答案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在第一章已指出,“起初神创造天地”(创一:1),这几个字清楚地告诉我们,在未有时间,未有空间,未有物质,未有宇宙之先,神已存在。时间是神创造的,故时间是有开始的,当然很自然的问题是:“神是谁造的?”
当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尽迫害时,神顾念他们的苦楚,拣选摩西去见埃及王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领出来。摩西对神说:“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4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出三:13-14)。
神自称他是自有永有的,他掌握时间(见诗九十:4;书十:12-14;王下二十:1-11),控制空间(见约翰二十:26),改变物质(见太十四:15-21)。
时间是否有结束的一天呢?根据上面的周期论,时间是不会结束的,但假使宇宙结束呢?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有一天是会结束的。那时时间会结束吗?那时,我们(假设还有我们)没有任何方法来观察和量度时间的改变。虽然照形而上学来说,时间仍可以存在,但根据相对论的看法,那时是时间的终了。
圣经对於这个问题也有非常肯定的答案。圣经告诉我们,不错,有一天这个宇宙要过去,但神会另造一个永存的新天新地。
“主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嘎,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启一:8)。
我们知道阿拉法是希腊文的第一个字母,俄梅嘎是希腊文的最后一个字母。这位创始成终的全能的神,要永远在新天新地中与我们同在,这是何等大的福气!

十一、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因为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卅三:9)。
“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着能力的”(路一:37)。
“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着神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来十一:3)。
质量与能量根本上是同一样的物理量。经过简单的运算,爱因斯坦找到了表示多少质量完全消灭时可以改变成多少能量的公式:E=MC2。其中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这个公式无疑是人类科学史上最有名的公式。
这个公式解答了不少物理学上悬而未解决的问题。比方为何太阳可以连续放射光与热达数十亿年。如果太阳用燃烧石油的方法来放热,地球早已变成冰冻的世界了。太阳由大量的氢组成,在氢原子氢原子熔成氦的过程中其质量减小,此减小的质量便以巨大能量的方式释放出来。这个公式也解答了为何铀和镭这些放射性物质可以继续放射达数百万年。这当中也是质量转变成能量的过程。
在相对论发表以前,科学界把宇宙看成由两种不同的东西组成。一种是肉眼看得见,有形状,有质量,能产生惯性,能反射光线,能占据空间的物质。另外一种是肉眼不能看见,没有形状,没有质量,但能产生作用的能量。爱因斯坦的理论把二者合为一体。所谓质量不过是浓缩的能量,故质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质量,二者不过是状态不同罢了。
虽然原子弹的爆炸证明物质可以转变成能量,而在实验室中,也有能量聚合成质量的例子。一九四八年,巴力克(BlacKett)便因把γ线改变成正负电子偶而获诺贝尔物理奖。但转变了的物质或能量,是微乎其微的。人类到目前为止,尚未能用较简单的方法,大量的进行质与能之间的互换。也幸而如此,否则一个歹徒把一张台的质量全部变成能量,就足以毁灭整个城市了。
当我们知道质能可以互换的时候,打开圣经,读到:“因为他(神)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卅三:9)。又说:“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着能力的”(路一:37)。你能不感到惊奇吗?早在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的二千年前,圣经已经记载了质能互换的可能,并指出神是用他带着能力的话语来创造这个物质世界的。“神说要有光,就有光”(创一 :2)。“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藉他口中的气而成”(诗卅三:6)。神先用话语的权能,创造了光,然后再创造这个物质世界。这与近代光能是最基本的能量何等符合!
事实上,圣经早已指出光是一种能量:“他的辉煌如同日光,从他手里射出光线,在其中藏着他的能力”(哈三:4)。
宇宙万物从何而来?这是每一个稍有思想的人都会提出的问题。虽然有自以为是的科学家提出或相信某一套解释宇宙万物来源的理论,但不少实事求是的科学家都承认自己的无知。
不错,科学家可以提出千百种似乎合理的“宇宙来源”,但进一步的分析却可以从中找到不少漏洞。因为万物都是从神而来,在创造的过程中,人并不在场观察,而创造的过程早已停止。故除了藉着神所启示的圣经,人不可以知道原始物质为什么要出现?它从何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
圣经不是一本科学教科书,它虽然没有极其详细地叙述宇宙被造的每一细节,但它对上述三个问题都有肯定的答案。我们已说过神创造宇宙的目的是为了彰显他的荣耀。宇宙万物都是由能量聚合而形成的。他制造的方法是“说”。因为他的话带着能力,所以他说有什么,就有了什么。这种创造宇宙的方法记载在数千年前写成的圣经创世记上,但却与最新的爱因斯坦质能可以互换的理论吻合。
圣经对这一创造过程有很简括但却非常合乎科学的叙述:"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着神的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来十一:3)。又说:“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一:3)。
我们已经说过,E=MC 2是一个极重要的公式,现在的中学生都可能听过,但圣经也叙述一个极重要的公式E=MC 2哩!我们说过圣经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基督),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这句话可以简化成:永生等于人接纳基督。永生在英文是Eternity,人是Man,基督是Christ。我们可以把Eternity = Man to Christ写成E=MC 2。E=MC 2是物质世界的公式,也是灵性‘世界’的公式哩!
我们已分别讨论了空间、时间和物质,这三者是构成宇宙的基本材料;类似地,神也是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的神。美国莫瑞士(Moris)博士所著《许多不可辩驳的事实(Many Infallible Proofs)》及中国卢约翰牧师所著《现代科学与基督教信仰》都对三种基本量和三位一体神二者的类似关系有精辟的见解,兹简述如下:
首先,所有物体都依据不可见和无处不在的空间而存在。空间到处表彰物质和(或)能量,而这物质和能量本为一,它们必须通过时间验证出来。同样的道理,圣父是不可见和无处不在的源头;他通过圣子显明出来,而神人二性的圣子又藉着圣灵运行出来。
宇宙并非由三样截然不同的成份相加而成,它是由三者完美地混合而成。空间是无限的,时间是没有结束的,而任何一处的空间和在任何一刻都会有物质(或)能量存在。神也不是分成三个独立的神,而是三位一体的神,正等于一加一再加一不等于一,但一乘一再乘一就等于一一样。
此外,时间、空间和物质这三者都各自有三重组成。空间有三重结构:直线是最基本的空间,平面是可见的空间,而立体是可验证的空间。时间有三重存在:未来是时间的源头,它是肉眼不可见和尚未经历到的;当时间往后流时,在现在便可以经历到时间的实在;过去则是已经历过的,或说已成历史陈迹的时间。物质则有三重组织:特别发生的现象是藉运动使我们感觉到,而运动并不会无中生有,它是由不可见的能量而产生;换句话说,能量在时空中到处存在,连续产生运动,而运动藉现象验证出来。举例来说,光能产生光线,而光线所产生的反射现象使肉眼可以看见。又例如万有引力产生重力加速运动,而后者藉物体会自由下落这现象验证出来。莫瑞士把三者的关系用下图表示:

        ┌第一度空间(空间的标记)
 ┌      空间 ┤第二度空间(空间的表彰)
 │(宇宙的孕育) └第三度空间(空间的验证)
 │       ┌能量(物质的产生)
宇宙┤    物质 ┤运动(物质的表彰)
 │(宇宙的表彰) └现象(物质的验证)
 │       ┌未来(时间的源头)
 └      时间 ┤现在(时间的表彰)
   (宇宙的验证) └过去(时间的验证)

所以整个宇宙是奇妙的三重之三重的结构,它反映出神的三而一的特性,这再一次证明物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圣经的奥秘哩!
另一方面,信望爱是基督的三种品行。“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十三:13)。笔者发现这三者也类似物质、时间及空间,各有三重的结构。
首先,圣经用空间的无限量来形容神爱的无限:“……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弗三:18-19),这爱也是三度空间的爱。第一度空间的爱是“爱自己的身子”(弗五:28),第二度空间的爱是“爱人如己”(太廿二:39),第三度空间的爱是神人之间的爱:“天离地何等的高,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诗一○三:11)。
圣经又用时间的完整性来形容神救赎的完备:“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林后一:10)。所以基督徒的盼望也有三方面:过去,灵得救,跟神恢复来往;现在,魂得救,生活有目的有喜乐;将来,身体得救,得永不朽坏的身躯。
至于信心,圣经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十:9-10)。所以,耶稣是信心的目标,称义是信心的表彰,而得救则是信心的验证。
这信望爱的三重结构,可以列表如后:

        ┌耶稣──信心之目标
 ┌       信  ┤称义──信心之表彰
 │(跟物质对应) └得救──信心之验证
基督│       ┌过去──灵得救
徒的┤      望  ┤现在──魂得救
品性│(跟时间对应) └将来──体得救
 │       ┌长──爱自己
 └       爱 ┤阔──爱别人
   (跟空间对应)  └高──爱神

十二、电磁波

“你能发出闪电,叫它行去,使它对你说‘我们在这里’?”(伯卅八:35)
一八六四年,数学家麦克斯韦(Maxwell)(注六)用数学证明任何电或磁的改变,都会在空间放出能量,此能量以波的形式传递。在这种波中,电的方向和磁的方向互相垂直,而它们也都与前进的方向互相垂直。这种波称为电磁波,理论上可以证明它们在真空中传递的速度等于光速。
一八八七年,赫兹(Hertz)在实验室中成功地用振荡电路放射出电磁波。那种电磁波像光波,其特性跟麦克斯韦理论所预言的完全一样。但它跟光波不同,因它的波长较长。事实上,他所造出来的,就是今天收音机常用的短波。自此以后,欧洲大陆的科学家才像英国的科学家一样,承认麦克斯韦有关光的电磁理论。
在一八九六年,廿二岁的意大利人马可尼(Marconi)第一个利用人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他建立了第一座发射和接收无线电的电台。
藉着无线电磁波的发现,两个相隔很远的人可以用无线电对话,这是近代物理带给人类的礼物。但远在二千五百年前,约伯就已经预言了这种科学的成果。他对神的作为有如下的描述:“你能发出闪电,叫它行去,使它对你说‘我们在这里’?”(伯卅八:35)约伯预言可以发出电磁波来传递信息,他是这样大有智慧吗?不是的。他之所以能够写下那样智慧的话语,是因为那些话语是直接由神默示而来的。
一六六六年牛顿用三棱镜把白光分开成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但早在四千年前的约伯,他已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光亮从何路分开?”(伯卅八:24)如果不是神启示他,他怎能知道光会分开呢?
电磁波除了可以由电子加速的方法制造外,也可以由原子内部的电子发出。我们已经说过电子运行的轨道是一定的,越远离原子核的电子,其位能越大,故它必须吸收外来的能量,才可以由位能低的接近原子核的轨道跳到位能高的,远离原子核的轨道。这时它所处的状态是很不稳定的,常会跳回位能较低的轨道,这时多余的能量便会以电磁波的形式被释出来。
各种不同的元素之所以有不同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是由于其原子核内带正电荷的质子数目不同。原子核内除了有质子外,还有不带电的中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便会使其原子量不同,这一类原子叫同位素。根据量子力学,如果原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不同,其核外电子轨道的半径也不相同,轨道上运行的电子所具有的位能也不相同。当激发电子由一个轨道跳到另一个轨道时所放出的电磁波波长,也会随着不同。分析其波长,我们便知道它是什么元素了。故分析其它星球所放射出的电磁波光谱,便可以知道那星球有何种元素了。
事实上,早在一八五九年,德国的加告夫(Gustav Kirchhoff)已经分析到某些太阳光谱的波长跟地球大气的相同。远在一八七一年,英国文学家乐若(Joseph N. Lockyer)根据光谱的分析,宣布他已发现了一种新元素,该元素恰当地被称为太阳的元素──氦。十四年后,林适(William Ramsay)才在地球发现放射物体所放射出的微量氦。
此外,物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多普勒效应。如果你站在火车站台上,看见火车已沿铁轨向你走来,那时你听见火车所发出的汽笛声会较尖,亦即频率较高;当火车远离你而去时,火车汽笛所发出的声音较沉,亦即频率较低。这种波长随发出波长物体的接近或远离观察者而改变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同样的道理,当某星球远离地球而去时,其上元素所发出的光波波长会改变,会变得较长。这种现象称为红位移,因光谱线会向红色方向迁移。从它光波波长改变的多少,我们就可以知道那星球正以什么速度远离地球了。
这样看来,物体内部电子所放射出的电磁波不单可以告诉我们它是谁,而且告诉我们它正以何种速度运动。
我们有了这种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再来重读圣经中约伯在二千五百年前写下的句子:“你能发出闪电,叫它行去,使它对你说‘我们在这里’?”我们怎能怀疑圣经,说它不是神的话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