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交往问题答疑-胆小、声音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27:31
我觉得交往实际上是一种心态,如果你总觉得自己受冷落,那一定是受冷落,所有的交往体验,包括交往的习惯,全都来自于父母引导。
1.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有哪些?如何传授?
我觉得这些都是父母告诉他的,比如如果从小区出来保安帮你开门,妈妈说了一声谢谢,孩子应该也会学会了谢谢。再比如家长告诉孩子,别的小朋友跟孩子有冲突的时候,应该向老师请求帮助,这些都是应该告诉孩子的。我是觉得绝对不能总跟孩子念叨:“老师很坏”“老师骂你没有”“别的小朋友欺负你没有”,其实这种对孩子的暗示不利于孩子对知识的获得。
我觉得交往实际上是一种心态,如果你总觉得自己受冷落,那一定是受冷落,所有的交往体验,包括交往的习惯,全都来自于父母引导。
比如家长问孩子“你今天把你的玩具分享给谁了?”他如果说我今天谁都没给,那你可以说那你明天试试,交往是双向的,这种小的技巧是要教给孩子的。
比如家长在早上见到其他小朋友是不是打招呼,如果你是这样做的,我相信孩子一定也会这样做的。人是群居的动物,如果没有特定的事件,或者特殊的环境,人实际都是喜欢交往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在群体中。
在交往过程中有的父母还有一个误区,总喜欢问:“你今天怎么是不是第一啊?”这实际上是对孩子一种挺大的伤害,比如我接触有的孩子超长的孩子,这些孩子小的时候特别聪明,总是第一,到了大了,就不是第一,或者方方面面不是第一的时候就有一种交往障碍,总会想“我不是第一了别人会不会看不起我了?”这也是影响交往很大的一个方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应该跟孩子说清楚,不一定非得都是第一,比如做事情要投入,要坚持等等,我相信这个比第一更重要。
2. 宝宝在幼儿园受委屈家长咋处理?<点击查看全文>
先从父母心态去说,父母一定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我们永远是一个支持者的角色,无论他遇见伤害,或者挫折,我们要想一想,父母是不是能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肯定不是。
我今年有一个入园的小孩的爸爸担心到什么程度呢?他的孩子进到幼儿园以后,他一直在门口站着,他就说如果我离开这个地方我心里就担心,万一我们家孩子发生任何事情我不能第一时间到他身边,这就是一种病态,现在很多独生子女都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对于小孩父母应该把心放宽,小孩受任何的挫折,都是他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绝不是说偶然。如果这个小孩从小到大都很顺对孩子是一件好事情?毫无疑问他肯定不是。孩子受挫折过程中父母处理方式决定了孩子将来面对社会的态度……详细>>
3. 孩子窝里横怎么办?
家里交往方式和社会上不一样,孩子总会到了他认为不安全的环境就把自己藏起来,他的表现就是窝里横,让你的孩子从小学会说不,在这个过程中才会有自信的建立,才会把这种模式移植到社会上,闯进陌生环境的时候需要改变自己才能融入到这个圈子。
4. 孩子受欺负了家长怎么处理?
其实我在幼儿园当园长当了八年了,我只见过一个孩子,是任何孩子打他,他都是乐的,他不知道别人打他是对他不好,我这八年过程中只碰到这么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实际上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孩子。据他妈妈说,他爸爸小时候就是这样,他不知道别人对他不好,他心态倒是很好,都认为别人跟他闹着玩,只碰见过一个。
孩子的这种自我保护绝对不可能没有,但是表现方式不一样,有的孩子就是躲避,有的孩子就是还手,我认为父母怎么教,没有一种方法一定是对的,也没有一种方法一定是错的。源自于父母怎么看这件事情。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就会跟他说,第一如果你觉得你比他强,你就告诉他不许再打我了,如果再打我,我就还手了;如果你觉得弱,就躲着他,别跟他玩了。其他的家长可能会有别的方式,但是我认为无论用什么样方式,简单告诉他还手不是正确的,还是要给他一种正确的角度,当成人受欺负的时候你会怎么办?你肯定没办法,实际上人有很多时候是无奈的,所以这种无奈实际上从小都要告诉孩子,你不能告诉孩子说你所有的都能面对,不是这样的。这种事实是要告诉给孩子的,实际上自我保护也是社会行为,有一种法则在里面,所以没有完全的对与错,但是他一定是跟你的家庭文化是一样的,就是你整个家庭的处事的方式都给孩子了。前面我看到有一个到底是遗传还是后天的,这个东西很难说原因就在这里,很多东西很难说是通过外在环境表达出来的,有相互作用在里面。


5. 孩子胆小是天生的么?
我认为孩子胆小怕生都是阶段性的问题,比如孩子突然受到什么挫折,或者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聪明了,知道害怕了,这个时候都会有这种阶段性的胆小怕生,我认为父母不应该很在乎他,而是应该正常的对待他。胆小大多数的原因是生活圈子很小,比如只接触几个人,然后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也很少有朋友,不会去别人家做客等等。
6.宝宝对声音非常敏感正常么?
孩子可能是环境过于单一,我们现在是全球化的社会,孩子要知道去观察周围的环境,所以说实际上我就觉得小孩还是经历特别重要。小孩不能过多保护,我认为现在的父母不是属于忽视孩子,是属于过渡保护的。
很小年龄的扼杀,长大了弥补都特别难。比如刚才说的这种小孩,上幼儿园都很困难,因为他就会觉得一下子很闹。我觉得父母一定不能把自己藏起来,然后把所有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如果这样做的话,孩子只能接受你对他好。其实包括父母之间正常的生活都要展现给孩子,包括父母吵架,激烈的那种当然不要对着孩子,但是争吵,生气,所有是人具备的情感表达都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如果你是隐藏起来,在他面前永远是笑的,如果他到4岁的时候,就认为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如果当别人对他不好,生气,他是很难接受的,所以我认为正常的情感表达一定给孩子。
7.孩子不爱分享怎么办? <点击查看全文>
应该说人天生不愿意把自己的物品给任何人,是交往的需要促成了分享和交换,所以家长一旦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其实到四岁左右的时候,就应该把物品的交换分享去跟刚才您说的交往联系在一起,就不会显得那么单调,或者那么难。
主持人:像他比较小的时候,可能本身也没有交往的需求。
陈宁:只是物品的需求。比如有的小孩喜欢抢别人的,两岁多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你玩你自己的东西。
主持人:把这部分要加进去。
陈宁:对,还有他特别小,看到你的东西想要拿过来,你要先问别人,因为这个东西是他的,如果他不同意我们就不玩,这个要教给孩子。实际上物品的分享来自于这个,我觉得强迫是不对的,实际上暗含着你并没有尊重孩子,并没有把他当成成人对待。
比如小孩自己有一个车,家长跟孩子说好了下楼给谁谁骑,家长应该说:“谁谁来了,你愿意跟他骑吗?”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长可以说:“那就下次。”这会让你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分享是来自内心乐于这样做,这也减少了孩子下次抢别人东西的机率,因为他知道我得问问人家,这实际上是人与人的互相尊重。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怎么能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尊重你,所以分享是基于这些,而不是父母简单的说的强制的……详细>>
8.怎样引导孩子与人交往?
实际上他希望他的女儿跟别人交往,这个东西我觉得他父母的意识过于强了,比如他在这上面说的是让他叫别人,他不叫,高兴了会喊,我们父母要做的高兴喊完了以后,你真棒,能够跟人打招呼就够了,强化,但是不要负强化,比如不高兴,不叫的时候忽略过去。
主持人:不要把这件事来来去去的说。
陈宁:没有任何必要。
主持人:他有一个不主动,不和别的小朋友玩,这和孩子天性也有关系吧?
陈宁:有的小孩天生不跟别人玩,并不一定非要强意识主动跟别人玩,只要他自己玩得很高兴。如果你希望他跟别人玩,你要做的就是提供他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机会。
主持人:这跟年龄段有关系吗?
陈宁:当然有一定的关系,四岁之前自己一个人玩的现象比较多,四岁之后少很多。而且很多愿意自己玩的孩子实际上特别有出息,为什么呢?他更多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依靠外界的刺激来维持他一些注意,这绝不是坏事,所以家长一定要明白这个。
9. 孩子不积极参与游戏和学习怎么办?
我觉得没有关系,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喜欢所有的事情,参与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表现得很好,可能性不大,我们成人都做不到,所以现在无论是学校、幼儿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都认为孩子所有的都应该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