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矿产业“变掌为拳”实现突破发展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44:43
商洛矿产业“变掌为拳”实现突破发展调查
2007-12-20 16:14:00     商洛日报
日前,洛南县石门镇王河沟九龙公司钼矿露天采场上,机声隆隆,山上山下到处是忙碌的装载机、挖掘机和穿梭不息的工程车。昔日满山乱开的坑道口不见了,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上的矿体表层被剥离后,灰黑的钼矿就裸露在人们脚下,场面十分壮观。山下河沟里的黄浆水变成了潺潺清泉。据了解,去年7月开始,原来在王河沟采矿的9家公司整合而成的九龙矿业有限公司,已处理边角矿石49.9万吨,生产钼精粉736.8吨,实现销售收入1.198亿元,实现利税6407.5万元。黄龙钼矿区整合之后快速显现出来的经济、生态效益不仅让开发者感到惊奇,也让世代居住在矿区的群众感到满意。
“九龙模式”的启示
我市地处秦岭地质构造带,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60种,探明并列入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46种,主要有钼、钒、铁、金等,已探明矿产潜在价值达2328.35亿元,其中铁、钒、锑、银等17种矿产储量居全省第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商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在商洛勘查登记的项目共267个,勘查面积2089.49平方公里,年投资3500多万元。除砂石粘土和采石场外已设立采矿企业314家,开发矿种52种。2006年,全市矿业产值12.47亿元,占工业产值的31.3%,矿产开发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现。
近年来,随着钼、钒等矿产品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扬,一些投资商受利益驱动,纷纷转向矿产开采,从而使矿区资源开发一度十分混乱,企业生产规模小,开采技术落后,还停留在原始的采掘方式上。在采挖中,矿山企业采富弃贫,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矿山布局不合理,矿权设置过多,企业可采范围小,形成了矿山井下楼上楼、楼边楼、抢占资源,越界越层开采的混乱局面,企业之间的矛盾纠纷难以协调解决,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较多,生态破坏地域扩大等问题十分突出。
地处洛南县石门镇黄龙铺村的黄龙钼矿区是我省第二大钼矿区。黄龙钼矿的主矿区———王河沟钼矿区有2个矿体,矿区面积1.34平方公里。从1991年以来,王河沟钼矿区先后设置了6个采矿权,9家企业在这1.34平方公里的矿区从事矿产开发,到2005年底,9家企业日采选能力总和为4100吨。2006年,国务院28号文件下发以后,在市整规办积极引导下,洛南县针对王河沟钼矿的实际,全力推进资源整合,在王河沟钼矿只设置一个采矿权,由一家企业开采,通过政府的大力协调引导,9家企业一致同意组建成立一个人、财、物统管,产、供、销一体的法人实体,在原9家企业的基础上组建新公司,即洛南县九龙矿业有限公司。新公司成立后,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选举产生了董事长,通过了公司章程,组建了新的经营班子,研究制定了股权分配办法,达到了一个矿体一家企业开采的目的。
新企业组建成立后,彻底改变了过去“散、小、乱”的局面。使矿山回采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85%以上,选矿回收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85%以上,钼精粉品位由42%提高到50%以上,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增长了42.3%和52.6%。
收起五指,“变掌为拳”后的矿产业逐步由小船整合为舰队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矿山企业过去普遍存在规模小、效益差、技术落后,在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方面投入不足的问题,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给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带来诸多隐患。当矿产品市场价格上扬的时候一哄而上,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当市场下滑时,又一哄而散,给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带来很大后患。因此,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原则下,对矿产开发利用方式进行政策性强制整合,是从源头上解决矿山企业“多、小、散”问题,促进矿业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在我市“十一五”规划关于矿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中,有这样一句话:“抓大限小,扶优扶强”。从2006年开始,一场规模空前的矿产资源整合行动从隐没在沟沟岔岔的矿山掀起。针对全市矿山企业和探矿项目“散、小、乱”格局,全市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联合执法行动,依法取缔无证采矿行为92起,对108起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权、以采代探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依法关闭33个矿山企业、8座尾矿库,封堵坑道1316个,刑事拘留11人,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违规参与办矿2人。对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等造成责任事故的违法违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10人,免职2人,党纪政纪处分23人,辞退3人,警示训诫18人。这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对矿山开发刹风治乱、遏制矿山开采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镇安、山阳已各自成功整合了一个整合区域,丹凤、商南的整合正在商谈之中,柞水、商州也在积极准备,年内启动整合工作。按全市的整合方案,整合后矿山企业将由267个(不含砂石粘土)减少到172个,142个矿山参与整合,减少95个,减少35.6%。目前,已有10个整合区域整合到位,仅整合就减少了矿山企业32个。
与此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准入条件,提高门槛,严把准入关,各县区也结合实际制定了必要的准入规定。比如,山阳县对日处理小于500吨矿石的钒矿不予立项核准,柞水县规定注册达不到300万元的企业不予设置矿权等一系列规定。这样,矿产企业减少了,产量和效益却节节攀升。
向集约化开发转变,构筑商洛新材料工业链
日前,洛南县鑫兴矿业有限公司新建的钼酸铵生产线已开始试产,当地开采出来的钼矿石经过选矿、提纯、加工,成为在化工行业有广泛用途的钼酸铵。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钼矿石的价格是60-110元/吨,钼精粉16万元/吨,而每吨钼酸铵的价格则为42-48万元。
产业链链条越长,产品的附加值就越高。过去,我市一些矿山企业受资金、技术、管理等多种因素制约,从事着最原始的采掘业,将辛苦开掘出的原矿整车整车卖往外地,只能为下游企业提供廉价的原料,在价格上受制于人,而且同行业间的价格战,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推动矿产业由传统的采掘业向深加工延伸,由以采选为主向采选———深加工一体化开发转变,提高资源就地转化利用程度,由散、小、弱生产向集约化开发转变,构筑商洛新材料工业链,这正是矿产资源整合的意义所在。
目前,我市矿产资源整合正在有序推进。洛南钼矿资源在原14宗矿权的基础上,通过联合、重组、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整合为九龙、鑫兴、秦岭、炼石4家矿业有限公司。鑫兴矿业公司2000吨钼酸铵、1000吨钼粉、800吨钼型材深加工项目已投资2200万元。山阳县钒业小区高钒铁和氮化钒深加工项目正在实施。商州区积极整合萤石矿资源,以商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正在实施氟材料开发。柞水大西沟铁矿两个90万吨采选项目、丹凤百万吨干法水泥项目和商洛炼锌厂一期5万吨电锌项目已全面建成投产。
今年11月,市委书记魏增军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观摩会上说,“九龙模式”是一个很值得关注、很值得总结的亮点,它既为我们提供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资源整合、实行规模开发的有益尝试,又为我们提供了在项目建设中如何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经验,还为我们提供了在项目建设中如何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条的经验。
据悉,今年元至11月,全市采矿业入库税收1.6亿元,较上年增长35.47%,增收4183万元,其中钼、钒、铁产业入库税收1.29亿元,21家矿产品采选及冶炼企业缴纳税金2.15亿元,占到全市税收总额的22.43%,增收近6000万元……
数字,演绎着商洛矿产业的崛起,也预示着“变掌为拳”的商洛矿产业的前景。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商洛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至此,我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不断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做大做强矿产业,着力打造新材料工业基地,已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