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潮兮 老有所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40:54
银发潮兮 老有所依

2010-5-31

    积淀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精神为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博大襟怀。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义也因此构筑了中国古代道德文明体系的重要篇章。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孝经》中更将孝的价值、意义、作用以及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加以阐释,并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论孝,“父母在,不远游”,尊老、养老为“孝”之实。“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也正如《说文解字》曰:“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垂暮之年,几世同堂,共享天伦,幸福莫大焉。然而,当中国社会将以典型的“未富先老”方式进入老龄化及高龄化时期,相关政策、配套服务是否完善,使得“银发一族”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不可逆转的老龄化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 

    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法国用了115年,英国用了47年,德国用了40年,而日本只用了24年。

    我国的情况则与日本相似,美国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CSIS)《老龄化的中国 》文中指出:当中国的第一代婴儿潮在2015年左右进入老年期时,中国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35年以前,中国的青少年人口是老年人口的6倍,35年以后,中国的老年人口将是青少年人口的2倍;到204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近4亿,将是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5国人口的总和。

    数据统计,2001~2020年为我国的快速老龄化阶段,近年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800万人。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我国已开始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新阶段。 

    而2020~2050年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阶段,老年人将从2.3亿增加到4.1亿,老年人比重从15.6%上升到25.8%,高龄人口迅速上升,抚养比达到最大值,劳动人口开始老龄化。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更已提前步入老龄化城市。

    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劳动力供给不足,社保制度滞后都将成为老龄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

养老产业危机

    尴尬的是,如果从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开始计算,中国的养老体系建设启动已超过10年,却仍处于起步状态。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原因在于制度建设的路径出现了问题,‘老有所养’没有进入到操作层面。”

    国家已经制定了老龄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但业内人士认为,每个规划中都没有设定资金投入机制,规划中的具体目标难以落实。

    按照《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农村敬老院床位应达到309万张,城镇则达到138万张。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显示,据老年人意愿所需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应为1071万张,截至目前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仅为173万张,缺口巨大。根据进度,“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很难达到。

    “十一五”规划还要求,开展以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为对象的“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和示范工作,在大中城市建设一批“爱心护理工程”。而据了解,这些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还没有系统启动。

    此外,从多角度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积极开发老年人才的产业政策也未见实质性进展。

    为此,4月20日由全国政协、全国老龄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第一个检查评估小组已经深入到河北、山东、安徽和江苏四省开展实地检查评估工作,为下一步发展谋求对策。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指出,与中国整体的发展水平相比,中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也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公共服务财政的缺位、公共服务项目的匮乏、制度福利模式的缺失,成为制约中国社会老年公共服务发展的瓶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规划院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副所长周燕珉则表示,发达国家相关养老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有一定的阶段性,在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一定比例时,必须要出台相关的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和老年住宅产业政策,如瑞典、丹麦、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均是如此。“老年人口相对总人口的比例占7%时,出台社会福利法,保障老年人基本的生活质量;占10%时,便进行福利制度改革,增加了福利设施和社会保障法,并开始出现养老机构;如果比例到了15%,则会修订建筑法,增加社区护理政策方面的条例,颁布老人住宅法。”

    周燕珉教授认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的主要特征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且未富先老。这些因素致使我国养老产业的推进工作任重而道远。

养老地产亟待破题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全国人大又把人大代表关于“重视发展老龄事业的建议”,列为加强追踪办理的重点处理建议,并且积极地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措施加以实施。

    事实上,在养老产业的链条上,老有所依、老有所居都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问题。如今,养老产业的突围已在几个领域内展开。

    保险资金率先扛起大旗,养老地产则为“险资”介入提供出路。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曾表示,养老事业是最适合人寿保险公司延伸产业链的一项业务,也是中国未来老龄化社会问题日趋严重时最有价值的商业机会。

    去年12月29日,泰康人寿郊区总部及健康研究中心奠基仪式在北京昌平区小汤山举行,拟打造高端养老社区,泰康人寿方面同时表示已在河北廊坊物色好将来用于建造养老社区的土地。

    无论养老院还是养老社区,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成功的养老地产发展模式范例。周燕珉表示:“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养老地产根据当地的老龄化特点以及经济实力,产生了多样化的养老居住建筑形式,较为全面地满足了各个层次、不同健康状况老人的养老居住需求。”

    在中国,这一命题已经被房地产行业所关注,广东某开发养老地产的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就指出:“传统的房地产还有大概15~20年的时间可以做,这个阶段买房的主力是70后和80后,但是当90后成长起来之后,很多夫妻双方家里都有房子,他们并不需要买房,需求量就要少很多。而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高峰期,养老地产空间巨大。” 

    然而,选什么样的养老地产模式才适合中国?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清城华筑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首春指出,从国外的产品来看,建造养老社区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借鉴。在建造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上应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社区乃至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提供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另一方面,提出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以及为老年人配套的软性服务。事实上,养老地产在开发项目中已有尝试,但如何进行客户群的精准划分,以及如何寻求金融、土地政策的支持还是未解之题。

    业内人士呼吁,我国养老地产的开发与养老建筑的设计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探讨适合中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重大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希望在未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银行机构对养老社区的建设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利率优惠,并应鼓励实行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支持养老社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