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完全手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26:15
MBA完全手册(一):前言
在当今这个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成为主宰市场的企业家是很多人的梦想。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企业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常常这样问:企业家是“生”出来的还是“学”出来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企业家如比尔·盖茨、卡耐基都没有真正系统的学习过管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流的成功的企业家。企业家有很多类型,有先天型企业家,有后天型企业家。前者如我们列举的企业家我们可以称为天才企业家,后者叫英才企业家。英才企业家是可以通过学习培养而产生的,这一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而通过在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接受正规的系统培训从而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已经被公认为产生“英才企业家”的最佳途径。
MBA是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它是一个具有国际可比性的专业学位,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富有生命力的国际性学位,其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务实型管理人才,目前是全世界最为知名和被广泛认可的学位。
MBA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招生来源可以是各种本科(或以上学历)专业背景、在企事业或其主管部门工作过三年以上、有实际经验的现职人员,培养的是高质量的、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MBA教育结合学员的实际经验并通过多门管理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形成广博知识与较强能力的综合优势。MBA比较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重视能力培养,传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而不是侧重理论研究的“管理学”,正是这一点使它与普通的管理学硕士区别开来。在近百年的历史上,MBA教育为世界各国的经济腾飞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我国的企业正由传统型企业向现代化企业成长和过渡,这首先需要一大批企业家的涌现。工商管理硕士就是新一代企业家的苗子,工商管理学院就是造就现代企业家的摇篮。中国企业的持续成长和竞争力的增强不但需要“天才企业家”,更需要“英才企业家”,不但需要学术型、思辨型、知识型和分析问题型的学者或管理硕士,而且需要技术型、行动型、能力型和解决问题型的MBA。MBA教育追求的目标就是培养和造就综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MBA完全手册(二):MBA的起源和发展
MBA教育起源于美国。一般认为,美国最早的管理学院是1881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洲立大学设立的The 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而工商管理硕士培训计划(MBA program)要晚些,大约于1908年诞生于哈佛大学,到现在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MBA毕业于世界各大学商学院,成为出类拔萃的工商管理人才,领导着世界各国企业在世界商场中逐鹿。
管理教育在刚刚起步的时候主要是强调气度和性格的陶冶,而非实际专业知识,显得曲高和寡,一时没有获得工商企业界的热烈反应。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教育在工商界的推动下,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管理教育更是蓬勃发展起来,这主要源于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明显分离所产生的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迅速膨胀的要求。战争结束后,战时经济转变为和平时期经济,人们的消费能力大量释放,市场兴旺,为企业带来了大量扩充机会。同时许多退伍军人根据退伍军人教育法案进入大学就读,其中很多又都选择了商学院的MBA学位,哈佛大学辉煌的1947届就是这“出类拔萃的一代”中的佼佼者。
需求的骤增最终暴露了美国的管理学院在目标、手段和学术水平上的诸多弱点。1958年卡耐基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各自的综合研究报告不约而同地明确了管理教育的实务性质,主张加强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并基本形成了后来影响颇广的结构化的课程体系。这之后的六七十年代,美国管理教育的重点便放在了MBA上,美国每年授予的MBA学位数量达到授予硕士学位总数的20%以上,管理教育再次进入空前的蓬勃发展时期。
进入80年代,以1984年《哈佛商业评论》“管理学院不能令人满意的管理教育应对美国工商业国际竞争力下降负有一定责任”的批评意见为代表的,对当时美国MBA教育状况的批评,引起管理教育界长时间深刻的反思。但这一次并未走向统一的模式,而是走向各自的探索,这就形成了80年代末至今的管理教育创新,包括国际化、课程的整合、加强对领导才能、团队意识和管理技能的训练,强调丰富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企业和企业家伦理的重视,网络大学与远程教学的实践等等。
世界最著名的商学院哈佛商学院首创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对真实世界的实例分析,代替对学术理论的过分依赖。这一方法至今仍是MBA课程的基础,因此哈佛商学院MBA教育被看作是世界MBA教育的真正开始。在美国,MBA学习包含了一个为期两年的课程。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之间的一个月暑假中,学生可以进行实习活动。在第一年中,学生学习核心商业学科,也就是必修课,包括财务、营销学、管理学总论、运营管理学和会计学。在第二年中,学生可以选修一些自己想学的选修科目。选修课中最受欢迎的专业是:战略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和营销学,这些都是实用的专业。MBA的学生一般在入学时处于20到30岁之间,已经有了2到4年的工作经验。
欧洲MBA的发展最初受到政府规定的阻碍。在许多欧洲国家,政府不允许社会集资的大学创办“职业化”商务课程。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一批企业家开始建立私立商学院,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欧洲MBA教育。位于法国枫丹白露的INSEAD商学院就是在1958年成立的。瑞士的IMEDE商学院(即现在的IMD)几年后也在瑞士洛桑成立。这种欧洲式的MBA与美国不同,只有一个学年,候选人的年龄必须是将近30岁,或是30岁出头,因此可以把更多过去的管理经验带进教室,这点也和美国的商学院不同。从一开始,这些欧洲的商学院就特别关注国际化的全面管理教育。他们设计的课程既整合实用的技能,也强调全球文化和商业知识的学习。欧洲的商学院也采用案例研究,但是更加鼓励团队基础上的项目合作。由于英国政府有意建立“商业教学与研究的卓越中心”,从而促成了伦敦商学院和曼彻斯特商学院在1964年的成立。两所商学院都采取美国的两年全日制教学模式。Cranfield、Warwick和Lancaster等商学院也相继在英国设立了MBA课程,它们采取欧洲的一年制的学制。不过,欧洲的商学院对美国在MBA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只产生了很小的冲击。从60年代到70年代,更多的欧洲人选择在美国而不是欧洲学习MBA。到1979年,美国一度拥有500个MBA课程,而欧洲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这一切的改观缘于汉迪教授(Professor Charles Handy)的一份用词轻蔑的报告,这份报告令英国政府猛然意识到英美商业教育的严重失衡。1979年,英国打破了伦敦商学院和曼彻斯特商学院两家垄断的局面,允许任何一家英国大学开办自己的MBA课程。法国在80年代初也采取了同样的步骤。最后,德国也在1998年采纳了这一观点。在MBA教育领域,美国仍然是一枝独秀,拥有600个MBA课程,7万名全日制MBA学生。不过,欧洲也在迎头赶上。今天,在英国共有超过100家商学院,法国超过70家,西班牙50家,德国20家。今天,欧洲大概有1万名全日制MBA学生和1万5000名半脱产MBA学生。近年来,在MBA教学中,许多院校都开始从全面的管理教育转向专业式教育。在全球范围,培养企业家精神的课程在全日制MBA学生中成长最快。美国的Babson、USC和UCLA商学院,英国的曼彻斯特商学院,西班牙的Instituto de Empresa商学院,在这一领域树立了良好的专业声誉。有些商学院甚至通过越来越多的孵化式基金向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创办公司。比如,曼彻斯特商学院拥有欧洲最大和最成功的孵化器。在亚太地区,MBA课程大多效仿欧洲的方式,发展十分迅猛。在这一地区占领导地位的有新加坡的南洋大学,澳大利亚的AGSM和墨尔本商学院,印度管理学院,马尼拉的亚洲管理学院,还有香港科技大学。
弹性和便利在MBA课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带来了远程学习的最新进展。这一新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今天,远程学习已经成为成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据估计,在全世界,有超过10万个经理人目前正在接受远程MBA课程。
MBA的魅力与其所倡导的精神有直接关系。最早开办MBA教育的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MBA精神的核心,就是崇尚竞争和奋斗、强调勤奋和努力、注重智慧、毅力、能力和自信。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MBA精神,使哈佛商学院人才辈出,所培养的MBA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表现非凡。
MBA完全手册(三):国内MBA教育发展状况
1990年,我国开始在少数高等学校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且明确指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专业学位的一种,其特点是——第一,工商管理硕士是务实型的管理人才,招生来源主要是在企业或其它主管部门工作过几年、有实践经验的现职人员,课程内容密切结合实际,加强实践环节,采用培养过程与企业密切联系或与企业联合培养、毕业后回到企业中去的培养模式。这与主要从应届毕业本科生中招收缺乏实践经验的人才完全不同。第二,工商管理硕士既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求广博而全面的知识,结合企业管理的各种职能(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决策管理、经营战略等)学习多门课程,形成广博知识与较强能力的综合水平。这与理论研究型人才明显不同。第三,工商管理硕士要有战略眼光,有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能联系群众,有组织指挥生产的应变、判断、决策的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强调能力的培养训练。第四,工商管理硕士可以招收有各种专业背景并有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便于培养综合全面的复合型人才。经过研究生阶段系统、科学的培养教育,使他们毕业后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中、高级职务所担负的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
如果从1988年成立专家组起步研究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开始算起,我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发展已经过去的十四年时间,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可行性研究阶段(1988-1989年),主要是组织专家、学者针对在我国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了解了国外的MBA教育、我国的社会需求以及学校的培养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二是设计和论证阶段(1989-1998年),主要是成立了研究小组,提出了在我国设置和试办MBA学位的论证报告,以及参考性培养方案,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招生考试、课程体系与内容、培养方式、学位授予标准等重要环节进行了总体设计和论证,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开展试点工作;三是组织实施阶段(1991-1994年),国务院学位办成立了协作小组,分两批批准了26所高校进行MBA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基础性建设工作,包括制定参考性培养方案、管理工作规程,抓了师资队伍和教材与案例库建设,组织编辑出版了《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招生培养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有了第一批中国式的MBA结业生;四是提高质量、稳步发展阶段(1994年至1998年),成立了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工作组织;1998年全国MBA入学人数达到8190名;开展了全国性的师资培训、考试改革形容等工作;1997年入学考试开始采取全国MBA联考方式,1998年报名参加MBA联考人数达到3万人;新增加了30所MBA试点院校,进一步壮大了MBA的培养力量。以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家经贸委联合组织开设“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MBA学位”为起点,我国的MBA教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丰富了MBA的办学模式,更有利于直接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管理骨干。
十余年来,我国MBA教育事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MBA培养试点院校从1991年的9所扩大到现在的64所,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覆盖了20个部、委系统。1991年,全国首批招收的MBA学生仅86人。从1997年实行全国联考(GRK)以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1997 年招收2000多人;1998年招收6000多人;1999年招收8000多人;2000年MBA招收10000人;2001年全国招生12000人左右,报考人数达38000人;2002年全国MBA招生院校增加到64所,招生人数达到15000人,报考人数为52000余人;预计2003年招生人数将达到20000人,报考人数将超过80000人。到2001年4月,全国累计招收MBA学生47000人,在校MBA总数达到32393人。截止到2001年7月,我国MBA毕业生总数已经超过1.5万。开展MBA教育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从总体上看,我国MBA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发展是健康、有序的,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各方面改革事业的要求,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MBA教育在我国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管理教育事业面临空前有利的发展形势。同时,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对管理教育部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出一大批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而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经济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经贸委提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在于培育一支政治思想强、敢于和善于经营管理、懂业务和技术的企业家队伍”;中共中央《“九五”期间全国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纲要》要求各级各地组织部门高度重视并加强在职干部的培训工作,提出了目标具体、规模宏大的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计划;在我国的其他所有制的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为适应其管理人员本地化的要求,除了希望大量招聘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外,还提出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在职培训要求。所有这些因素都成为MBA这种学位备受关注的驱动力。
朱鎔基总理在1994年祝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立十周年的贺信中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一大批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而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经济管理人才”。1996年,朱鎔基同志又在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的成立会上呼吁“管理教育,兴国之道”,并明确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没有轻巧的道路可走,只有老老实实地研究改善经营管理,建立一套现代企业制度才行”。MBA教育正是培养这类经济管理人才、提高我国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管理和管理教育是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制度、文化密切相关的。“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是我国管理教育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方法的重要指导思想。有鉴于此,我国的MBA教育不仅借鉴吸收了发达国家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长处,更重要的是结合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
十余年来,我国MBA教育事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MBA培养试点院校从1991年的9所扩大到现在的64所,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覆盖了20个部、委系统。1991年,全国首批招收的MBA学生仅86人。从1997年实行全国联考(GRK)以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1997年招收2000多人;1998年招收6000多人;1999年招收8000多人;2000年MBA招收10000人;2001年全国招生12000人左右,报考人数达38000人;2002年全国MBA招生院校增加到64所,招生人数达到15000人,报考人数为52000余人;预计2003年招生人数将达到20000人,报考人数将超过80000人。到2001年4月,全国累计招收MBA学生47000人,在校MBA总数达到32393人。截止到2001年7月,我国MBA毕业生总数已经超过1.5万。
开展MBA教育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从总体上看,我国MBA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发展是健康、有序的,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各方面改革事业的要求,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MBA教育在我国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管理教育事业面临空前有利的发展形势。同时,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对管理教育部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出一大批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而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经济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经贸委提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在于培育一支政治思想强、敢于和善于经营管理、懂业务和技术的企业家队伍”;中共中央《“九五”期间全国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纲要》要求各级各地组织部门高度重视并加强在职干部的培训工作,提出了目标具体、规模宏大的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计划;在我国的其他所有制的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为适应其管理人员本地化的要求,除了希望大量招聘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外,还提出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在职培训要求。所有这些因素都成为MBA这种学位备受关注的驱动力。
朱鎔基总理在1994年祝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立十周年的贺信中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一大批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而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经济管理人才”。1996年,朱鎔基同志又在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的成立会上呼吁“管理教育,兴国之道”,并明确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没有轻巧的道路可走,只有老老实实地研究改善经营管理,建立一套现代企业制度才行”。MBA教育正是培养这类经济管理人才、提高我国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管理和管理教育是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制度、文化密切相关的。“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是我国管理教育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方法的重要指导思想。有鉴于此,我国的MBA教育不仅借鉴吸收了发达国家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长处,更重要的是结合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
MBA完全手册(四):MBA学什么
由于世界各国各学校的MBA各有特色,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各院校亦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分别看看全球著名商学院的课程设置和我国MBA教育的学习内容。
全球著名商学院MBA的课程设置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商业基础(Business Fundamentals)
(二)理解环境(Understanding Context)
(三)个性化发展(Individual Orientation)
第一阶段:商业基础
本阶段课程着重于教授商业的功能、核心原则以及团队动力。主要有以下课程:
◆ 管理行为(Managerial Behavior)
该课程涉及组织及组织管理中的人的行为的各方面。重点在于确定目标并进行组织、管理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 管理组织(Managing Organizations)
该课程检视管理中的人的因素。
◆ 应用统计(Applied Statistics)
该课程使学生们熟悉统计学的术语,理解数字的含义。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决策环境中运用统计学的有关知识。
◆ 金融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
该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财务报表以获取关于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
◆ 管理会计和控制(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Control)
教授学生足够的知识及技能以分析管理会计报告。同时讨论管理会计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 价格和市场(Prices and Markets)
介绍微观经济学理论及真实的商业运行环境。提供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消费者行为、生产理论及成本、定价政策等。
◆ 营销管理一(Marketing Management I)
检视营销所担任的主要功能,提供定量及定性分析。
◆ 营销管理二(Marketing Management II)
深入了解营销策略的形成及实施。
◆ 生产及运营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学生将在本课程中学习各类运营环境及策略方面之间的联系。
◆ 金融一(Finance I)
介绍金融的基本知识,重点在评估项目、企业战略及金融安全。
◆ 金融二(Finance II)
学习在决策领域中运用的金融方面的知识,例如红利政策、资本结构、合并及收购等。
第二阶段:理解环境
第二阶段以第一阶段课程为基础,阐述了管理中各功能领域之间的互相联结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学员们深刻理解公司运作所面临的激烈竞争和环境。主要课程如下:
◆ 战略管理
本课程介绍了企业战略的组成及其应用的有关概念,让学员评估总经理在加强和保持公司良好运营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运用在核心课程中学过的技能,本课程培养学员形成跨功能的全局的思维能力,以便在缺乏完整的及正确的信息的情况下仍能判断企业应采用何种战略。学员通过多方面的因素来分析公司战略,例如公司所处的行业和竞争环境,公司的内部能力和资源,它的价值观和公司文化。本课程的重点在于讨论促进企业战略在国际化大环境中实施的组织程序。
◆ 经济分析
微观经济学分析与企业、消费者和政府行为相关的经济波动背后的规律。微观经济政策常运用于对短期问题例如商业周期、通货膨胀、失业及贸易失衡等,还有长期问题如增长和经济的探讨中。在理解全球经济构成及政策措施的联系的同时,本课程帮助学员们充分利用合适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的,货币的及汇率的政策的技能。
◆ 行业政策及国际竞争
本课程通过对比欧洲、日本和美国所实行的方法讨论国际贸易理论。该课程通过对增长和衰退的行业的研究,探讨国际贸易政策和公共、竞争及行业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际竞争的影响。
◆ 国际政治分析
本课程使学员们具备分析主要地缘政治驱动力的能力,从而肩负起进行全球化管理的艰巨任务。它对决策过程、公共政策的种类和政策与商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其重点在于美国、日本和西欧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对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中欧及东欧的改革,伊斯兰复兴,拉美债务危机的延续还有亚洲危机深化的调查。
第三阶段:个性化发展
这是提供适合个人目标的学习经历的弹性制度。选修课程使学员们有机会通过学习一系列不同题目,不同水平的课程来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学员们必须在一个学年内选修最少七门课程,约六十种选修课程备选。
以下是目前提供的典型的选修课程:
◆ 财务控制
◆ 亚洲商业
◆ 经济与政治科学
◆ 企业精神
◆ 金融
◆ 技术管理
◆ 营销
◆ 组织行为学
◆ 战略学
◆ 主题讨论
MBA完全手册(五):MBA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工商管理学院的目标是为学生进入商界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具体内容可以归纳如下:
◆ 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分析和推理;
◆ 熟练应用定量分析技术;
◆ 能够熟练地在管理中运用相关电脑软件;
◆ 熟悉世界管理热点问题;
◆ 能够在充满风险、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应付自如;
◆ 能够明智地做出决策;
◆ 具备职业道德力社会责任感。
MBA教育的核心课程涉及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各个主要主面,例如:金融、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决策科学、经济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课程都是必修的。每门核心课程都全面地介绍了该学科的实用知识。如市场营销课涉及定价策略,市场分析,信息交流,产品系列设计与实施等等。选修课则帮助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一门营销修课可能是关注定价策略。
MBA通常采用两种基本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和讲座。这两种方法通常结合起来使用,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案例分析法。老师提出真实或虚构的工商业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们认为案例分析效果很好,因为他们可以充分讨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管理知识的理解。另一种教学方法是讲座。讲座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教授。如果教授讲得好,你就会学到大量知识。但如果讲座非常枯燥,你可能上课时根本没有听他在讲些什么。不过这不会给你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因为在计算机上或图书馆里可以找到许多教授的上课提纲。
再来看看MBA的课程设置。
一、MBA热点课程
对一些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热点问题,通常以讲座形式或授课形式进行。例如:期权与期货;合并与收购;筹资模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广告与传播;企业家精神;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公司、证券、投资与法律实务;房地产法律实务;物业估价;股份制等内容。
二、MBA学位课程
根据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工商管理硕士试行培养方向》列出的MBA的学位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管理学、管理经济学和运筹学。学位课程也称核心课程,包括MBA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三、MBA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根据实际需要由各学校自行决定。它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类;行政管理类;计划统计类;工业统计类;国际贸易类;金融保险类;成本管理类;工程管理类;工程经济类;房地产经营类;会计类;资产评估类。
四、MBA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约有13门。它们是:(1)宏观经济学;(2)会计学;(3)财务管理;(4)营销管理;(5)生产管理;(6)系统工程;(7)企业战略;(8)经济法;(9)计算机辅助管理;(10)财政与金融;(11)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12)应用经济学;(13)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MBA骨干课程简要介绍:
1、管理经济学
(1)旨在阐明企业经营决策所依据的经济学原理。它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研究如何在特定经济环境约束下,利用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它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注重实证研究,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
(2)主要内容是: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需求分析与需求估计、生产决策分析一一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生产决策分析一一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题、成本利润分析、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定价实践、长期投资决策、政府与市场等。
2、管理学
(1)本课程研究的重点是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旨在使学生了解管理的概念、管理的类型与技能、管理职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2)主要内容是讲述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演变、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管理统计学
(1)管理统计学是一门以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以一般统计学为方法,研究社会和经济管理问题的应用学科。旨在使学生能运用统计手段和统计信息解决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体说,管理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加工、整理、分析和解释反映社会和经济管理问题的数据,以期认识数据的规律性及其内在的社会和经济涵义。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计划与预测、市场调查商情分析、证券市场分析、产品抽样调查和控制及投资效益评估等,为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主要内容是讲述统计学、概率论的基本原理、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随机抽样方法与样本计量的分布定理、统计估计、假设检验、卡埃平方分布及其应用、简单线性回归、多元性回归、指数、时间序列分析和非参数统计等。
4、会计学
(1)会计学是MBA的学位课程之一,它传授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便起到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作用,为经济决策和管理服务。
(2)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学会会计报表的分析和财务信息的运用。管理会计主要讲述成本的一般分类、决策成本概念、敏感性分析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全面预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成本控制和定价原则等内容。
5、市场营销学
(1)市场营销是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企业长期营销实践的结晶,是市场竞争的必修课。
(2)主要内容为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市场、内外环境、消费者行为、定价策略、销售渠道和销售管理等内容。
6、运筹学
(1)运筹学是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管理的科学,其特点是将管理中的问题归纳为数学模型并借助计算机求解,为决策提供优化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规划、对策论和决策论等。
7、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1)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前者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他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的关系;而后者主要研究货币和借贷资本在国际间的运作规律,培养MBA学生的实际运作能力。
(2)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是:国际分工、国际市场价格、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运作以及国际贸易方式等内容;国际金融主要讲述:国际收支、外汇业务、汇率变动、外汇风险和国际信贷等。
8、经济法
(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MBA要加强法制观念,运用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依法维护切身的合法权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2)经济法的主要内容有:经济的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的主体法规、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约束法规和国际经济法等内容。
9、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重点是计算机辅助工商管理,它是MBA的必修课之一,主要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决策和管理的能力。
(2)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系统概述;数据流的分类、采集和处理;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和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支持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和案例分析等。
MBA完全手册(六):改变现状,发展潜力
对于MBA学位,读还是不读?这是个难题。每一年,年轻的经理和专业人士都要面对这个两难抉择。两年前曾出现过人们从商学院大逃亡而涌向一度不可一世的网络新创企业的盛况。现在,这个市场已经分崩离析。随着经济趋软,正在考虑上述难题的人需要将一些新的因素考虑在内了。
对于一些人来说,保持原状、边工作边学习也许是一个好的方法。但是MBA学位以其崇高的身份标志、强大的校友网络,对于一些雄心勃勃之士来说,确实很有诱惑力。在许多情况下,本科学位已经足以确保一份成功的职业,但仍然有很多人要读MBA,为什么?最普遍的一个原因是人们打算改变他们的就业方向或者换一个行业。很多没有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的人都有很好的工作发展机会。他们没有回到学校读书,是因为他们面临很好的机会,他们认为花两年的时间以及金钱投资是不值得的。但设想一下,如果你作为本科毕业生来到华尔街,你的起点工作是分析师。而MBA毕业生的起点更高些,比如合作人。
也许通过外表或者一位有影响力的校友帮忙,你可以赢得职位,可以不用念MBA,照样很快升至副总裁的位置,但是首席执行官的位置通常会给那些拥有MBA证书的人,因为对公众来说,这更为可信。也许我们可以找到对我们很了解而且根据能力判断下属的人,但人们喜欢显而易见的不同之处。这就是很多人计划攻读MBA的原因:改变现状并使自己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当然,显而易见的是,当一个人工作了五年后,学位所带来的优势会渐渐消失。此后就要看你的业绩纪录了:你能够产生多少收入?你发展的客户都是些什么人?但正是MBA的学习经历使你能够在5年之内脱颖而出。
MBA完全手册(七):MBA毕业后的就业机会
根据中华英才网2002年3月发布的薪资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学历人群的平均年薪水平分别为:博士63000元,硕士(不含MBA)62000元,本科44000元,大专30000元,大专以下21000元,而MBA平均年薪达到83000元,MBA中的高薪人士年薪竟达到29.4万元,令其他人群望尘莫及。(该调查人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杭州等大中城市,反映了被调查者自2001年7月以
来的个人薪资收入情况)
总的来说,经过世界各国工商管理学院的长期努力,MBA教学为全球培养了大量的商业奇才和高级人才,也奠定了MBA人才的不凡身价。中国MBA人才培养还刚刚起步,但在中国经济一线已经活跃着一批MBA精英人才,他们的薪资收入状况虽然只代表着一少部分MBA,但已可略见一斑。例如清华大学1999年毕业的MBA平均起薪为每年8万元,2000年夏天的毕业生为10万元;中国人民大学2000届MBA毕业生50%左右在金融机构,40%左右的在高科技行业,平均年薪达11.8万元。总的情况是,中国MBA人才年薪范围在10000元—260000元,平均年薪在85000元。而在取得MBA学位之前的平均年薪只有37227元。在2001年毕业的北大国际MBA首批毕业生中,有人未毕业即已获得了年薪83万元的聘用承诺,全班几十个毕业生均已被跨国公司、国企大公司、IT及网络公司“订购”一空,平均年薪达到23万元。同样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1年举办的MBA毕业生现场招聘会也呈现出火爆场面:有一半的MBA毕业生年薪即可达到10万元以上,而有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的MBA年薪可达20万元—30万元。
实际上相比国外的MBA,目前中国MBA人才总体薪酬水平还较低,中国MBA人才目前的薪资行情还没有完全反映出其所具有的真正价值。而国内64所大学所培养的MBA人才质量也参差不齐,薪资收入悬殊很大。如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学校培养的MBA,市场受欢迎程度较好。由于总体上我国MBA教师质量、MBA教材质量、MBA学生质量尚未能达到国际MBA标准水平,目前国内产生的MBA人才薪资水平与国际MBA,尤其是欧美MBA的起薪水平差距高达10倍。
但是,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MBA的薪水总体水准将会有较大幅度上升,中国MBA人才仍将供不应求,炙手可热。这是因为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中国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有许多具有国际教育背景或跨国公司工作背景的人才进来,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才走出国门学习、工作及从事国际贸易等工作。这样一方面能很快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MBA,另一方面因为中国经济正处于繁荣发展期,高级人才十分紧缺,MBA人才的身价也会水涨船高。
MBA完全手册(八):读MBA的机会成本
读MBA的机会成本一般都比较高,这是一个事实。如何具体衡量机会成本的大小呢?
实际上,具体起来,机会成本是个很个人化的东西,即使同在一个公司工作又同时在同一个学院上MBA,机会成本也往往差异很大,只能根据个人化的数据来计算读MBA的机会成本。
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特地引用《世界经理人》杂志的机会成本分析方法。
选取三个拥有MBA学位的经理人为例子来做MBA机会成本的分析样本,他们代表了三种就读MBA的方式和三种毕业之后就业的典型,你可以把他们的数值作为自己的参照物,得到你读(或者想读)MBA的机会成本的参考值,帮助你去评判读MBA值不值,有助于你估算自己读MBA之后的收益情况。
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
MBA的机会成本是指去读MBA而放弃的潜在收益(与不读MBA比较)。它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以下是我们评估读MBA机会成本中货币性成本的公式。
机会成本=收入净现值-支出净现值
第N年支出净现值 = 前期支出+第1年支出×(1+5%)-1+第2年支出×(1+5%)-2+……+第N年支出×(1+5%)-N
第N年收入净现值 = 第1年收入×(1+5%)-1+第2年收入×(1+5%)-2+……+第N年收入×(1+5%)-N
其中,5%是根据我国经济增长率而得出的贴现率(一般估计为5~7%之间,我们确定为5%)。
目前,读MBA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在国内读全日制MBA,二是在国内读在职MBA,三是到国外读MBA(一般是选择全日制居多)。不管是哪种模式,可选择的学校是比较多的,而各个学校的MBA又有一些区别。为了简化起见,我们结合MBA毕业之后在就业上的三种选择(当职业经理人、自己创业、在国外工作),分别对三种就读模式的机会成本进行了分析。
全日制MBA的机会成本
蔡先生是1999年读清华MBA的,此前他是广州一家房地产公司市场经理,月薪7000元。他读的是全日制MBA,两年学费为3万元,读完MBA总开销约7.5万元。毕业后,他在环保业的一家美资公司做市场总监,月薪比原来公司高出1万元。
以蔡先生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全日制MBA的机会成本变动趋势,看看这种就读模式有什么基本现象。我们设定蔡先生一个人平常的基本生活开支(不包括住房、车、交际等非基本生活性开支)为1500元/月,一年约1.8万,读完MBA工作之后基本生活开支增加到2000元/月,一年约2.4万。蔡先生预计在原单位薪水涨幅为10%,他认为如果在原单位工作而不读MBA,三年后他有到下属公司当总经理的机会,年薪有20万。即蔡先生如果不读MBA,5年里他的预计收入分别为:9万、10万、11万、20万、22万,预计的基本开支分别为:1.8万、1.8万、2.4万、2.4万、2.4万;蔡先生读了MBA,5年里他的收入及预计收入分别为:0、0、22万、24万、26万,他的开支及预计开支分别为:4万、4万、2.4万、2.4万、2.4万。
其实,像蔡先生这种情况去读MBA机会成本是很高的,而且风险系数也高,因为读全日制MBA他就必须放弃高职的机会,但毕业后并不能保证他能找到这么好的职位。
同样是读全日制MBA,高先生现在还有点后悔,他原来在深圳一家著名通信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年薪约7.5万元,他读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法学院的MBA,两年学费2.6万元,总支出约7万,现在他任职于广州一家著名的电子通信企业,月薪超过1万元。高先生说:“对我来说,现在薪水的增长只是一方面,可你却不知道我损失可大了。”原来高先生在原公司是持有公司的股票期权的,现在原公司刚刚被美资公司收购,股票按1∶7兑现,但高先生因读MBA而早已放弃了股票,他由此损失了几十万元。
与高先生相反的是,彭光顺读MBA就划算得多。"原来我只是湖南岳阳一家国有上市公司技术科里的小负责人,报酬不瞒你说才一年一万多。"他说,"我是1996年读人大脱产MBA的,人大95届、96届是计划内的,不收学费,还有280元的补贴?quot;彭光顺现在是科龙集团财务总监助理,年薪不低于10万

费用的高低是大家都会关心的问题,这直接与机会成本相关。在国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MBA收费比较高的学院之一。王小姐现在上海斯堪的亚电子有限公司业务发展经理,年薪为12~15万元,她是中欧MBA,她在读MBA前薪水不到8万元,她自己估算了机会成本,认为很划算,虽然她读MBA付出了13万元左右的费用。陈先生也是中欧MBA,毕业之后到润迅公司任部门经理,现在刚刚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年薪超过10万。他说:“现在回过头来看,光从学费来讲,中欧的学费已从我当时的4.75万元涨到目前的9.5万元,整整翻了一倍,对于我来讲读MBA肯定划算。”
在职MBA的机会成本
现在已经是创业者的耿先生,对读MBA是赞许有加,他称读MBA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发展方向。耿先生读的是武汉大学在职MBA,3年学费是3万,加上其它,费用总额约为5万。读MBA期间他在一家港资电子公司做品质部主管,月薪6000元;毕业后进入咨询业,任广州一家咨询公司总经理,年薪12万加15%的分红权。如今,耿先生自己创业,年收入约30万。
以耿先生为例,我们计算在职MBA的机会成本,看看它的基本发展规律。我们还是设定耿先生一个人平常的基本生活开支(不包括住房、车、交际等非基本生活性开支)为1500元/月,一年约1.8万,两年后基本生活开支增加到2000元/月,一年约2.4万。耿先生预计在原单位薪水涨幅为10%。即耿先生如果不读MBA,5年里他的预计收入分别为:7.8万、8.6万、9.4万、10.5万、12万,预计的基本开支分别为:1.8万、1.8万、2.4万、2.4万、2.4万;耿先生读了MBA,5年里他的预计收入分别为:7.8、8.6、9.4万、12.5万、30万,他的预计开支分别为:3.8万、3.3万、3.9万、2.4万、2.4万。
从以上数据可知,耿先生在前三年,读或不读MBA的收入是一样的,他的开支只是在原来开支的基本上加5万元。耿先生读MBA的第三年,他的机会成本是4.58万元,读完MBA,耿先生重新进行了职业选择,毕业后第一年机会成本降为2.94万元,第二年耿先生读MBA就产生了机会收益,收益为11.16万元。
机会成本中的非货币因素评分
朱小军是招商迪辰系统公司的市场总监,1992年毕业于美国摄政大学MBA,之后一直在美国工作,去年6月回国。他说,读MBA最主要是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是为了事业平台,至于读MBA划不划算、满不满意,有时还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期望值。
有一个现象是,本次调查到的拥有MBA学位的经理人,只有少数人明言是为了更高的薪酬而读MBA的,大部分人都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接受更系统的知识培训,提高能力;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三是建立良好的人脉。当然他们如此说并不表明他们不在意薪酬。
读MBA的经理人比较看中读MBA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学院的校友资源给彼此带大量的促进事业发展和扩大社会联系的机会。另外,一些经理人读MBA是为了改变职业,另外一部分则是为了以后创办自己的企业,许多经理人把工商管理学院看作是建立自己企业前的训练营。
所以,在评估读MBA的机会成本时还要考虑非货币因素,比如社会关系、能力、知识、心理、语言、沟通等方面,而这些因素很难量化的,但要对MBA的机会成本进行评估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为此我们以打分形式来做简要的评估。我们根据调查反馈的情况,主要设置了7项因素,它们分别是:“对中国商业的认知、社交关系”、“对国际商业的认知、国际社交”、“知识、视野”、“职业、发展平台”、“国际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成熟度”、“工作习惯、工作能力”。
其中,每项因素的基准分是5分,总基准分为40分。如果不读MBA,每项因素的得分都是基准分。如果你读MBA,对于任何一项因素,假设读MBA之后变化不大,则给5分;减弱则打0~4分;增强则打6~10分。蔡先生、耿先生、余小姐的得分分别是:54、53、56。
一般地,单从非货币因素方面考虑,得分低于40分的,则读MBA很不值;50分以下的为一般;50~55分的,属比较理想;55分以上的,则读MBA非常划算。
在国外,MBA毕业生是靠学到和领悟得来的管理知识,以及商业表达和沟通能力来胜人一筹的,这些优势的得来靠的是专门的职业训练,而非一般的学术训练。也就是说MBA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研究生教育,它不是一种学术性的训练,而是一种职业化的训练。贯穿整个MBA教育的是商业理念,它产出的是职业经理人,不是学者。
对个人的风险管理
从最实际的角度出发,许多人期许MBA能为自己带来高薪。事实上在不同学校读MBA,毕业后的际遇是不同的。
香港光华公益基金会资助的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对国内的MBA教育状况做了较全面的调查,结果反映出企业对MBA的不完全了解,另外,愿意聘用MBA的企业最看中的也并不是他们学到了什么,而是毕业院校的名气,其次才是综合能力和专业特长。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并没有给予MBA本身以特别待遇。
其实,即使你已经拿到MBA学位,也未必就是一个好的管理人才。MBA只是个基础,以后怎么发展靠个人。创维集团财务副总监张知说:“MBA是个很好的敲门砖,尤其对技术背景的人来说。其实不读MBA也可以,区别在于你读了之后,做事更游刃有余。”张是北大EMBA,他认为应该用长远的目光看待读MBA的机会成本,这是对个人的风险管理。
MBA完全手册(九):你适合读MBA吗?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读MBA。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读MBA?你适合读MBA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给自己打打分:
素质分———低于5分者,希望能慎重考虑再做决定。
■ 领导能力:MBA培养的是管理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决策判断等领导才能。(4分)
■ 人际技能:不管是协调内部关系,还是开拓外部市场,游刃有余的人际交往能力必不可少。(3分)
■ 职业技能:要服众,不懂自己行业的行情可不行。(2分)
■ 团队工作意识:管理人才要领导一个团队,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无法胜任。(1分)
理由分
■不是管理科班出身,但没想到自己某一天坐在了领导的位置上,于是越来越发现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去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成为必需。
———此项理由判分最高。如果是这种情况,应尽早地将读MBA提上议事日程,以免丧失工作中的种种机会。
■不满足总是给老板打工,希望有自己做决定的一天。想自己创业,把MBA作为一个训练营,在这里学会管理的基础知识,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项理由可以成立。但对那些刚出校园的朋友,必要的社会阅历可能更重要。
■厌倦了现在从事的工作,不想在这个行业里工作到退休,通过读MBA初步掌握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并且获取进入商界必需的社会联系,拿一张进入全新世界的通行证。
———此项理由承担风险最大。其一,厌倦目前的工作,你如何保证不会厌倦读MBA给你带来的下一份工作;其二,你是否可以保证你能够胜任一个陌生行业里的工作。
MBA不是“万金油”,并非人人都能借其发达。一般来说,攻读MBA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一定的领导气质和管理经验。
领导气质一定意义上说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更多的可能是天生的。如果你对自己是否具有领导气质拿不准,你可以问问别人。一定的管理经验则是为了使你进入学习后能够更好的理解案例,一点管理经验都没有可能使你很难体会教材、案例中发生的管理实例的实质意义。
■有志于管理工作。
有人可能对管理并不感兴趣(也许他自己并不承认这一点),如果非要去做管理工作,很快他就会发现,这对于他真是一种折磨。所以在我们报考MBA以前,我们应该仔细的想一想,自己真的想做管理工作吗?是否喜欢和人接触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你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吗?
■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当今时代管理特别强调团队协作精神,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的人,是不适合于做管理的。因为管理意味着你成为一个团队的中心,而如果你把自己和团队隔离起来了,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你都将无法带领这个团队面对竞争和考验
MBA完全手册(十):近年我国MBA招生考试概况
最新通告;自2005年1月份MBA联考起,管理在笔试中已不做要求,政治也放在面试中进行,联考分为综合能力与英语,总分为300分。
1991年我国首次设立MBA学位,1990年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试办MBA,1994年增加北京理工大学等八所,1997年达到56所,2002年达到64所。从1997年开始,MBA实行全国联考,设英语、数学、语文与逻辑、管理、政治(各学校自己命题)5门考试,全国统一设立录取分数线,并有单科成绩限制,西部地区有10-20分倾斜,考试的人数逐年迅猛递增达20%—35%。1997年报考人数23018
人;1999年报名人数30435人;2000年报名人数35416人;2001年报名人数38126人;2002年报名人数达到5万多人,北京就有1万多人报名,以实际参加人数计,录取率达5:1左右,考试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1月份考试MBA是拿双证(毕业证、学位证),10月份MBA只拿学位证,1月份部分院校可以脱产学习办理学生户口,所以报考1月份的考生远远多于报考10月份的考生。因此,1月份的考试竞争激烈程度也远超过10月份。
总的趋势,办学单位还在大量增加,有公办、民办、中外合办课程培训等多种形式,招生人数每年递增,竞争激烈程度一年胜过一年,目前已比统招研究生激烈。MBA联考要改革,但就我国的实情来看,这种改革只能是渐进式的,不可能会取消掉考试。
在录取的时候,大多数学校会把考生工龄和成绩结合起来,按照工龄的长短给考生适当加分,弥补了工龄长的考生因为工作导致的成绩差距,让考生们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虽然MBA一直火热,但多数考生并不了解MBA教育的总体情况,跟风现象严重。这造成了在考生中报考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人数十分集中,2002年光报考清华大学的就有4500多人,约占了全国报考人数的10%。而相比之下,有些有MBA招生资格的学校却显得冷清。报考清华的考生中,达到国家最低分数线的考生有1552人,但只有不到一半的考生收到了复试通知书,最终只有480人被录取。由于其他一些比较好的学校也是只取“第一志愿”,许多人跟风的结果就是明年再来。太高的报考与录取比使许多的优秀学生被淘汰掉。而实事上,如果这些考生当初稍微降低一点自己报考的标准,也许他们就成了2002级MBA新学员。所以在择校报考时,考生必须区分自己的特点和类型,充分估计笔试和面试对自己所意味的风险。
专家指出,这正反映了目前我国的MBA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高分生过分集中报考“好”学校而造成优秀者却被淘汰,另一方面“差一点”的学校只能“将就着”招生。所以说目前MBA应尽快解决“第二志愿的问题”。
附:2002年北大,清华,人大MBA招生考试情况分析
报考人数: 北大3312,清华4482,人大2514
面试资格人数: 北大470,清华740,人大345
录取人数: 北大260,清华480,人大280
录取与报考之比:北大7.85%,清华10.71%,人大11.14%
录取与面试比: 北大14.19%,清华16.51%,人大13.72%
面试与报考比: 北大50%,清华64.86%,人大81.16%
单科分数离差分析:
英语:18000
数学:28188.8
管理:11082.11
语文:19895.16
结论:数学是考试关键,管理差别较小
综合结论:
数学、英语非常关键,是分数拉开距离的主要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