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的文化交融 – 《刮痧》影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48:03
许大同应该成为悲剧英雄。在悲剧中,悲剧主人公经历的一系列偶然发生的事件,却存在必然的联系,这必然的联系导致的结果是毁灭,主人公无力改变,这是命运的强制力量。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悲剧给人以震撼的力量。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无论是当众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到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去接父亲,再到顶下父亲的刮痧之罪,以及法庭上受不了对方的挑衅而大打出手,乃至愤而辞去优渥的工作,最后落到住在贫民窟的悲惨经历。许大同都是一个标准的悲剧人物,一步步从美国梦的天堂坠入地狱。香港女作家亦舒曾说过:“最可悲的不是堕落本身,而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堕落却无能为力。”
许大同的堕落实际上是由一个他自以为的成功的中产阶级美国人回归到了他根深蒂固的中国性。
而编导们绝对是考虑到了中国大众极其喜好大圆满结局的心理,生拉硬拽了一个解决方法,美其名曰达到了两种文化的共融。一会我还会详细叙述这也是本片一个最大硬伤。
影片的编导显然是从中国男人的权威去构架这部电影,主人公是男性这不必说,作为女主角的孩子母亲在法庭上要说出刮痧是大同父亲所为时被丈夫厉声制止,就再没敢说话,体现了传统中国女人在家庭中是“主内”的,在外就要隐忍。而男主角背负了基本的电影故事线与矛盾焦点,女主角基本没有出彩的表演,也没有勇于向命运抗争的表现,最后也就是跟孩子在家期盼着一家团圆。
影片确实拍出了很多中国人的惯常思维。像办事情时一定得找朋友,也不管人家专业是什么,反正熟人好办事。心理也会觉得自己走了某种门路,会很容易解决事情。
还有“愚孝”,无论发生什么也不能说是父亲的错,即使自己扛罪也在所不惜。
认为朋友就一定站在自己这边,即使违背了社会道德与法律。
还有打孩子给对方台阶下。也叫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吧。
影片剧情上有个很大的硬伤就是虎头蛇尾,前面的矛盾铺垫做得很足,但后来的的矛盾解决却简单的让人难以置信。首先是法官已经在前面已经提到了要找医学权威去证明刮痧的治疗性,而后面也讨论到刮痧其实在他们那个州是不合法的,但后来仅仅通过许大同朋友的亲身证明就去跟法官请求翻案,连庭审都没经过,估计连半小时都没到,法官就轻而易举的破坏了该州的法律判许大同无罪。就算是像片中所说法律也有例外,但这例外都没经过法律程序,实在快得叫人很意外。
如果抛开剧情上的硬伤,那这个镜头(群众围观)的出现彻底让我对他爬上这么高的楼的敬佩转化为无奈的冷嘲。影片先前已经拍出来圣诞夜街上无人,大家都回家团聚,而许大同爬上楼时底下却突然出现了那么多叫好助威的群众。我想这个场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常见于每次交通事故与跳楼的现场,总会有一大群人在旁观。这不就是鲁迅先生批判的国民劣根性——“看客”心理么。可见导演把美国拍得很中国。
最后谈谈影片的主题,我觉得这部影片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矛盾,编导也抓得比较到位,本身中医在中国就是快被遗忘的,而把中医中的刮痧作为中国一种传统的象征拿到异国文化中去做对比,也是很新颖的。但文化间真的能这样容易就交融么?文化是不是也存在着弱肉强食,这也很值得我们思考。影片最后却真让人心寒,出现了这一段浩瀚的星空中此起彼伏的声音念着“中国,北京,长城,黄河”之类的词语,活脱脱把这部启发性的现实主义电影变成了一部爱国教育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