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明年超日本谈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4:35
中国经济年初估计今年超日本,但是日元对美元升值比较大,要到明年超日本。可见按照汇率计算GDP波动很大,不是很可靠。在国际金融市场下,汇率与金融市场波动和政府政策关系很大,日元在金融危机后升值了20%左右。 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比较可靠。

  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经济在1992年超过日本,早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虽然早被中国超过,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日本泡沫经济之后这20年靠中国市场才有一定起色,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东亚经济在90年代起向高端升级,没有中国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的。

  中国经济在1960年被日本超过,在1937年中国经济规模还比日本高很多。

  但是,1937年,中国被日本入侵。因为中国缺乏现代化重工业,整个国家还是一个中古国家。更远得说,中国经济在1840年经济规模超过英国,经济和军事都缺乏竞争力。所以,经济结构和质量也是重要的。汇率与生产率比较接近,生产率是经济质量标志,汇率也是贸易条件。因此,汇率也是比较重要标准。中国经济按照汇率超过日本不是全无意义。

  历史上,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有上百年,影响经济发展因素很多。

  亚洲四小龙出口经济在战后形成,中国沿海经济出口导向在80年代形成。但是更远历史追溯到战前的中国沿海,再远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后。

  战前沿海纺织出口很发达,在天津河北,山东,江浙和广东形成很庞大工业。例如广东省在30年代已经有强大出口经济,像顺德有50万产业工人,广州是服务中心,提供贸易服务,广州的岭南大学为广东纺织经济提供技术引进和扩散技术支持,这与后来台湾和其他四小龙经济发展模式很接近。

  当时中国纺织出口对日本出口形成很大压力。中国工业也有向重工 业转化趋势,清末建立了造船,钢铁和武器等重工业。武器工业在民国 之后进步不大,但在抗日战争之时中国轻武器对日本各有所长,中国也 能生产中小口径火炮,当时广州作为武器制造中心之一,接受全国军阀订货。 中国军事工业在一战之后发展的新武器比较落后,不适应当时的机械化的军 事革命和核战争发展要求,二战之后,中国武器制造工业必须重整,这对中 国1949年之后经济体制有很大关系,苏联经济体制很好适应了军事变革。

  张作霖统治时代,东北建立了军事工业,汽车,铁路, 飞机制造工业, 在上海国有江南造船厂出口万吨轮,出口小型军舰。上海还出了另一家民营 万吨级船舶造企业,在中心城市有了比较强的资本密集型工业,比如天津的 化工,广州生产发动机。

  另外中国是当时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服务中心,上海为金融经济中心,广州是 东南亚经济服务中心,提供全球金融和贸易网络。中国商人比日本商人更受信任。

  从日本角度看,中国经济上竞争力和潜力很大。日本当时进行产业升级,提供 纺织机器,提供染料等高级原材料,但是最后解决 之道是入侵。

  因此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一个是没有力量保证自己安全,二是构建外部安全环境失败,中国当时没有在苏联和美英等国取得平衡,当然这是反共国内政策造成的。战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比较快,一个主要原因是冷战之中美国安全力量。

  中国经济发展当时没有抓住大萧条带来的机遇,像苏联一样取得高速发展。国民政府和金融和企业界关系都不好,没能形成统一政策。

  1949年之后中国经济走了两段路,多年战乱,当时中国民营资本只有20多亿元,中国采用了计划经济之路,压缩消费和对农业剪刀差,融资了7000亿元,加之50-60年代苏联和东欧全面技术转让,60年代和70年代西方国家技术引进,建立了完整的现代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

  1979年之后,又回到了30年代出口导向道路,重新爆发了经济活力。中国经济

  另一个动力是建立适应信息化时代经济和国防的需要,需要改变僵化体制,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对中国影响很大。 中国经济有自身很强的活力,现代知识扩散快,成本低,中国经济竞争力很强,国内形成梯级经济优势。中国经济总量很容易上去,但是经济结构和质量才是关键。全球危机是中国一个机遇,现在已经有大量人才归国。 中国是一个有强大常规武力和核武力国家,不会像日本那样签广场协议。有能

  力谨慎的维持内外安全。 世界市场遭受了金融危机打击,消费下降,贸易保护主义增加,全球市场是中国发展动力,中国有必要对维护世界市场与各国同舟共济。

  中国经济更多靠内需经济,这是国内政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