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的幸福指数为什么比中国人的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11:16
    当经济以不可抵挡的势头冲击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乃至文化时,我们会发现很多规则都被经济修改甚至颠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逐渐从边缘向主流迈进,甚至一手遮天。是不是我们可以划出这样的等价式,金钱(物质丰富)=幸福?

  以前看到过一则有关幸福感的调查显示,有90%的印度人不愿意出国定居,精神遗产的骄傲和经济发展让人期待是他们愿意留在国内主要原因;而中国则是有64%的人回答是愿意出国的,其中有38%的人说在国内生活缺乏尊严。现在,来到印度,才发现,在这个物质并不丰富,甚至可以说匮乏的国度,幸福遍地开花,印度人的幸福指数之高已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次来印度摄影,不是以官员和商务人士身份来到印度,印度无需粉饰太平,也没有必要掩盖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我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农村、家庭极教育机构等基层,能更深层次的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也包括他们的幸福感。

  说印度的交通热闹和混乱,一点也不为过,我走过印度的大小城市,交通状况大都如此:大巴、小汽车、摩托、三轮、马车和行人同时在马路上前进,少有红绿灯,还有牛在散步。然而,这么拥挤交通,却乱而不堵,也少有交通事故。即使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最多笑笑,很和气地走开。

  我对印度学校印象也非常深刻。印度校服很有款式,彰显出学生的朝气和活力;中国的校服则显得死气沉沉。在印度,学生的压力比较小,教育机构更关注学生精神境界的塑造,灌注给他们的多是怎样活得更为幸福自在;在中国,生存与竞争的压力已经从他们的父辈渗透到孩子身上,为出人头地,做得人上人,德、智、体、美,样样争第一,孩子缺少他们那个年龄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阿里巧巧

  很多人对印度人所享有的幸福时光不解:印度人物质并不富足,街上有很多流浪汉或者乞丐,为什么他们抓住了幸福的真谛,仿佛走进了天堂? 

 

  从现实看,印度也是个贫富分化差距极大的国家,但这并不妨碍穷人过着自由而有尊严的生活。国家的不少政策,如福利政策,多倾向于穷人;政府官员更不会为了美化城市,而不有损市容的穷人赶出城市。富人多不会露富,在穷人面前开着洋车、住着洋房耀武扬威。因而,穷人没有很强烈的被剥夺感,仇富情结也不严重,使得穷人能够与富人和谐共处。

  从信仰上看,印度人都有信仰。普遍的信仰自由,让印度人在信仰中获得尊严与活着的希望。印度人遵循的人生哲学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他们相信轮回转世,寄希望于来世,所以穷人少了对富人的嫉妒,多了今世的几分洒脱,活得逍遥自在。印度人安贫乐道,追求来世幸福,所以幸福指数比较高。

 

  虽然印度文化也有不可取的东西,如消极、散漫、不注重行为礼节等,但它却创造了穷人的天堂。与印度的物质不丰富相比,中国经济的跳跃式发展一再把中国的物质生活推向新的阶梯。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不是,“生活更幸福了”,而是 “最近比较烦,”“我一点也不快乐”等等与幸福相去甚远的抱怨,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信仰的缺失。

 

  经历了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打破了旧世界,却没有建立起一个新秩序,由此导致价值文化的空白。自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一再倡导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现在看来,中国的发展也不是两条腿走路:经济迅猛发展,精神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从而导致精神危机的出现。缺乏信仰的时代,对人的生存价值、生命意义的拷问会更加强烈而迷茫,人们的很多行为方式都缺失了基本准则。信仰的缺失,不仅会导致幸福沙漠的产生,还会对经济产生不容置疑的破坏性穿透力,一个缺乏信仰、伦理的市场同样也是混乱不堪的,我们很有可能因为信仰的缺失,而陷入人类最昂贵的市场经济制度,而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加以弥补。

  诚然,我们不希望让时代倒退,像印度一样,在中国打造一个穷人的天堂。我们的蓝图是创造富足的天堂,在物质丰富的基础上,人们的幸福指数很高,而实现这一蓝图的前提是,重构我们遗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