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快乐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毕业班学生学法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5 16:29:29

寻找快乐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毕业班学生学法指导

  我们经常说:“教学要相长”,在教学实践中我越发感到除了教师的教法要得当有针对性外,要提高教学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与学是互动的,相互配合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对学生学法的观察研究及作出正确的学法引导往往被很多老师忽略,故而造成花了很多精力抓学生却没多少成效的结果。
  就我个人执教初三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体验来谈, 其实大部分学生乃至家长都觉得语文最好学了,母语总能懂吧背背默默就好了。就是这样的忽视,看着初一初二时七八十分的成绩就可以了。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适应从初二大部分考课内的一百分制到初三大量考课外综合的一百五十分制的转换,导致有部分基础不错的学生在初三初始的几次考试中都没考及格。这就引起了我的重视。
  例如,我班一位女生学习特别认真,上课我讲的内容她都听得很认真,同时我在初三刚接班时还吃惊得发觉她几乎要把上课我的每个答案及说得内容都记在笔记上,回去反复看、背。但在几次考试都未及格的打击下她下课时趴在桌上哭了,我便找她谈话并安慰她,下次努力一定会提高的。可她的一句话反而有点让我不知所措了。她说:“老师,我这么卖力你都看到的,还叫我怎么努力啊?”说实在的,她学语文的认真程度都让我感动,但我又不竟说:“你这么学累吗?”
  “累?怎不累!笨鸟先飞嘛。以前我的好成绩都是用这方法得来的,但初三了反而换来这样的成绩我很急啊老师!”听了她的话我越发感到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是多重要啊。
  要正确指导毕业年级学生学习方法及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说初一注重衔接性,初二讲究技能性,那初三就要讲求系统性。语文学习指导对于初三学生应从一定的高度来进行,即引导他们在熟练掌握多种基础性语文学法的基础上,把握系统性地学习语文的“大方法”。有人称之为“一条龙”学习法:①总体把握。②理清作者思路。③掌握分段方法。④掌握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方法。⑤思考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题”。我们语文的考核对象无非就是三大方阵:文言文,现代文及写作。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抓重点讲,不考的不重要的少讲甚至不讲。多讲一些答题技巧,不同题目的应对技巧及方法,让学生不要只顾记,不顾理解。要听懂了再适当地记,有的答案学生回答的好就用学生的作为答案,让学生既逐渐适应我的教学方法又自然得向初三的考核内容过渡,所以教授学生怎样学好语文的方法更成为我的重点。
  一.文言文---------夯实基础,以内养外;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二.现代文---------讲求方法,追求实效
  (1)速读语段、把握内容
  一般来说,学生拿到一篇课外语段,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里阅读全文,了解语段大体内容,明白作者在文章里记了哪些事,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总之,在第一遍速读全文后要有一个总体印象,对语段内容要有一个大致了解,以便更深入地研习语段,解答问题。
  (3)仔细品味、归纳中心
  (2)浏览习题、留下印象。
  为了能方便快捷地解答语段后的题目,应先将所有习题浏览一遍。这样做的好处有有二:一是可以粗略地了解有哪些问题需要解答,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在浏览习题的时候有时会激活语段中给你留下较深印象的某一点的记忆,而这个印象往往就是某道题的答案或答案来源,这样就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速度。
  (3)再读语段、逐一解题
  在了解语段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浏览所有习题之后,我们对该语段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了。有了这些前期工作,再解起题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三 .写  作---------感悟体验,提升品位 。
  (1)注重积累,感悟生活。
  (2)多练多写,不断推敲。
  (3)仔细审题,明确主旨。
  (4)内容真切,积极向上。
  在近一个学期的指导下很多学生的学法有了改进,学得更活,学得更自主,更快乐。我班的语文成绩也稳中有升,案例中的学生更是在定位考中取得了121分的好成绩。
  我想以上只是我对学生学法的一个初探。相信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多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反思自身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