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杨伟名文存/杨伟名-图书-卓越亚马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59:18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杨伟名——一个普通公民,一位思想家植根于中国这块土地,忧国忧民,用沉着智慧而理性的眼光分析和观察国计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文稿展现了杨伟名先生不计得失,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真理的风骨。杨伟名及其思想在40年后为后人所认识所景仰,说明了人类思想史的一个事实:理论源于常识,思想来自民间。
  这本文集对研究农业合作化、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大跃进、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及经验教训,以及杨伟名先生的经邦治国思想等,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读者对象: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研究人员,文化界人士,大学生。

媒体推荐

代序
不平常的追悼 卢跃刚
一篇文章与一个农民
7月28日,我收到陕西户县方面发来的特快专递,其中有户县文化事业管理局给县政府的“关于将户县图书新馆定名为‘杨伟名图书馆’等事宜的报告”和户县县委宣传部主持召开的“关于杨伟名思想研究座谈会纪要”。
今年是陕西户县农民杨伟名执笔起草三个农民党员(另二人为大队书记贾生财、大队长赵振离)联合署名的当时引起全党轰动的文章《当前形势怀感》(又名“一叶知秋”)40周年。这篇文章曾引起毛泽东震怒,在1962年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说: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一叶知秋,异地皆然’。一叶知秋,也可以知冬,更重要的是知春、知夏……任何一个阶级都讲自己有希望,户县城关公社的同志也讲希望,他们讲单干希望……户县三个党员的来信回答了没有?共产党员在这些问题上不能无动于衷”。
这个由县委宣传部长主持、户县各界贤达18人参加的座谈会会议纪要说:“杨伟名是户县人、陕西人,甚至全中国人的骄傲。他是伟大的农民思想家、农民才子,更是农民英雄……他胸怀坦荡,忧国忧民,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有胆有识,才华过人。杨伟名思想态度鲜明,逻辑缜密,论理透彻,见解精辟,有系统性、前瞻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会议决定:(1)成立民间社团“户县杨伟名思想研究会”(暂定名);(2)编辑《杨伟名文集》;(3)拍摄杨伟名电视纪实片;(4)举办杨伟名生前实物展;(5)修建杨伟名墓园及整修其故居;(6)举办杨伟名事迹报告会;(7)组织撰写论文;(8)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外宣活动。杨伟名何许人,竟有生前毛泽东关注,死后有其名命名县图书馆,进而有“思想研究”大起大落之殊荣?杨伟名,1922年生,陕西户县城关镇七一大队(现甘亭镇七一村)人。三年私塾,家贫辍学。曾参加中共地下党工作,1949年2月入党,1949年5月任职副乡长,当年冬天自行脱党回乡,1957年重新人党,任生产大队会计,1962年“一叶知秋”遭到毛泽东严厉批评,
免去现职,至1968年遭批斗迫害,不堪受辱,服毒自尽,卒年46岁。1979年平反昭雪。
1997年初冬,我在《陕西农业合作简史》附录中看到《当前形势怀感》。这篇近万字的文章,以天下为己任,沉郁忧患,其陈述之坦率、行文之从容,语调之平实、语言之练达、比喻之生动、观察之细腻,态度之理性、意见之尖锐、问题之逼近、判断之准确、思想之深刻,让我大为震惊。纵观20世纪50、60、70年代党内和民间万言书,以思想水平衡量,《当前形势怀感》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我即将此文附录于《大国寡民》之后,并在书中对杨伟名和其他两位署名农民做了考证介绍。
《当前形势怀感》浮出水面即受到思想理论界的关注。
《中国经济时报》在36年后——1998年7月31日,重新刊发了《当前形势怀感》,并配发了历史学学者雷颐先生的文章《令人震惊的“一叶知秋”》。
雷颐先生在文章中说:《当前形势怀感》“理论水平之高、对当时形势分析判断之透彻、所开‘处方’之准确,读后令人震惊。在共和国历史上,这是真正称得上‘光辉’的文献之一。”“在当代思想史上,这份文献应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作者对市场经济理解、阐述深刻生动,对社会主义‘阶段性’论述的精辟和‘先见’都令人叹止。”
评论家鄢烈山先生在一篇专论里说:“今天看来,这些最基层的农民和党员具有何等的远见卓识!可以这样说,现在我们施行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思路、基本政策,都可以从中找到萌芽和雏形。”
雷颐先生事后跟我说:“杨伟名作为‘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

作者简介

杨伟名,陕西户县人。三年私塾,家贫辍学。曾参加中共地下党工作,1949年2月入党。1949年5月任职副乡长,当年冬天自行脱党回乡,1957年重新入党,任生产大队会计。多次上书各级党委和政府,反映农村工作情况。1962年因“一叶知秋”文章遭到毛泽东点名批评,被免去现职,至1968年遭批斗迫害,不堪受辱,服毒自尽。卒年46岁。1979年获平反昭雪。

目录

不平常的追悼(代序) 卢跃刚
当前形势怀感(又名《一叶知秋》)
亲切的教导,深刻的一课
——我的认识、检查
谈谈小麦的播种量问题
有关处理目前“物资供应困难”问题的建议
关于公购粮任务包干、办食堂应坚持自愿和取消
供给制等问题的建议
北街生产队大办“千猪场”的教训
应该以“生产队”为基础
——对《六十条修正草案》的修正意见
致县委信
谈关于“一类物资”的开放问题
评“单式记账法”
目前农村工作问题十谈
附录一 各级组织和领导给杨伟名等人的复信
附录二 各级党委就处理杨伟名等人信件过程的有关文件
附录三 有关回忆和研究文章
与杨伟名同在 王世俊
户县三个党员来信的处理经过与反思 雷敬轩 王一士
历史的误伤
——一位农民党员的非凡遭遇 全德普
令人震惊的《一叶知秋》 雷 颐
天公何辜 鄢烈山
杨伟名:三十年前的先觉与死命 刘学斤
杨伟名的精神遗产 柴子文
《一叶知秋》四十年祭 刘华珍
后 记

文摘

书摘
“走后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人人都明白,就不再说了。走后门这回事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大家都还记得,是从1958年开始露头。从这以后,逐年显著,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普遍的事实了。
因为“走后门”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前次在工商企业中还大力地反过一次。从这以后,走后门的事,比起以前少了些,不过采取这种反的办法要收到绝对地堵塞后门的效果是不可能的。至于如何彻底消灭走后门的问题,下面好来说它。
近来自行车标价六百余元,大量出售,顾者虽亦不少,而排队争购之局,已见敛迹。何以至此?缘自用者购之,欲之渔利者却步使然。
“高价”自行车的出售情况,给我们提示走后门这件事的根源,以及消灭走后门的根本办法,这就是:(1)牌价与黑市价格差距过远,暴利过大,把这与目前群众觉悟水平结合起来,有如“风流少女”与“贪花浪子”,欲求不玷污,是不可能的;(2)凡出售给农村的一切工业产品,皆以高价出售,农产品及原料收购以高价付之,统购派购的农产品任务,以满足农业以外靠工资吃饭(设目前工资不变)的各行业人口的生活需要为度。
这样一来,黑市不存在了,走后门的路彻底根断了,投机倒把的事情随着相应减少,以至消失。至于因各地区之间的物价参差,而进行贩卖从中渔利者,我们应从积极方面把它看成是促进物资交流的正当行为,不能与走后门式的投机倒把相提并论。

据说毛泽东主席把“农业社”(后改为队)每年制定的“三包方案”称之为“烦琐的哲学”,也正因为这部哲学过于烦琐,现在已决定不再采用它了。然而放眼看来,我们工作的各项措施和方法,可称之为烦琐哲学的,倒不仅限于三包方案。这里试举一两件小事谈起。
今年二月间,给我队的鸡蛋派购任务是18斤,所辖生产队9个,每队平均2斤,将任务落实。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所做具体手续如下:(1)供销社同志送来红糖9斤。(2)大队向各队下达派购鸡蛋任务,并通知把蛋送到大队。(3)因蛋价低,社员售蛋不踊跃,组织干部做思想动员工作。(4)大队干部称收各队交来的鸡蛋,并按规定,每斤蛋付红糖半斤。(5)供销社按每斤蛋奖
售半斤粮的规定,又送来包谷9斤,并叮咛发给各队。(6)按糖、粮、蛋各自计价,并向队找补价款。(7)大队通知各生产队领取奖售粮——包谷一市斤——又领找价九角八。(8)各队原来所交鸡蛋,有的来自社员各户,各户所得粮为几两几钱,款为几角几分,逐户称粮点款。(9)大队分粮、糖中或多或少总有损耗,书写证明财务队长签字,用作账务处理。(10)完成任务过程
中,无论蛋的交纳,糖、粮款的领取,须催逼再三,令人大害头痛。
以上收购18斤鸡蛋的手续,看来是够烦琐的了!而目前这种烦琐并不限于我队,也不仅限于鸡蛋收购一项。
另外,在“计划供应”中,有过这样一回事:供销社给我大队配套了带碱煮青颜料6包计6市斤。全大队286户,每户平均二分多些,如何分配呢?十分作难,谁家需要就给谁家吧,其实谁家都需要。既想不出妥当办法,又不敢叫群众知道,怕闹出纠纷,只好暗里一户一包分配给认为“需要”的个别户(其实这是不合理的,但又无法合理)。
关于鸡蛋收购问题,我曾向供销社收购蛋的一位同志说过,你们门市部如果用自由市场或稍高于自由市场价格收购鸡蛋,不但手续简便,而且收购率将会数倍提高。如果认为高价赔本,何不高售、高购?这样以高对高,虽高何妨?这位同志答:有理。
关于以高对高的办法,其好处还不仅止此而已,内中还包含着通过价值法则,鼓励养鸡取蛋的积极作用。而所出售的东西,又会为最需要者购之。以上所举仅一二例,然而“一叶知秋,异地皆然”。

下秋虫唧唧,秋色满眼,一年一度的秋播,转眼就要到来,在忙里偷闲中,想就小麦播种量问题淡谈我个人几点肤浅认识和意见:
关于小麦播种量问题,几年来有“合理密植”之说,要问每亩下种多少才算“合理”,一般答复为:“因地制宜”,“看情况”,“不能一律”,这想来都是很对的,只是在执行当中存在有“偏重”现象。这“偏重”观点的产生,我的认识是,有些同志将“合理密植”这一概
念理解成“在原来播种量的基础上总得有所增加”,觉得这样才算是“合理”的密植,如果维持原来的播种量不动,好像就成为“不合理”的“稀植”了。我觉得“合理密植”既不是一定要把原来的播种量提高到某种程度,也不是提出“合理密植”就意味着原来的播种量都是“不合理”的“稀植”,小麦密植合理尺度必须在广大群众多年来的经验中寻求。
再者,叫农民高谈农业科学的理论知识,目前尚有困难,但掌握小麦密植的合理尺度,倒是有把握的,就我所知:合作化以前的“单干老农”,在多年的播种经验中学会了按照“茬口”的不同、地质的瘠肥、时间的早晚、地墒的饱欠等不同的情况,适当调整播种量,并能按照各个地块土质的性能播种适当的品种,何况目前生产队、小队级的基层领导同志经过多年的切身体验和学习,在小麦“合理密植”这个问题上还能掌握不了吗?我的意见是:在今年小麦播种期间,把“因地制宜”的权利,下放到生产队、小队级的基层领导中去,让他们的经验就地开花。
近年小麦播种期间有上级领导同志亲自监督着下种的情况,一般都是怕稀了,怕种密了的事实尚没有听见过,我想无论是生产队的支部书记、队长还是社员,他们在一些别的问题或许容易有些认识狭隘,本位、自私,只顾眼前、不管将来,但在小麦播种这个问题上他应该不会为了眼前多吃个蒸馍,而不顾来年的收成,只要我们相信基层领导同志和群众对“小麦密植”的合理尺度能够掌握得了,上级领导同志的“亲自监督”也就不必要了。
再者:在小麦播种量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提法和做法,就是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种量应加应减的问题,就我所知:各地的习惯做法,“豌豆茬”地肥播种量较低,“靠茬”较高,“回茬”更高,但另一方面却有“地肥加种”之说,从农业常识判断,小麦地肥分蘖多,少下种可使植枝粗硬不易倒伏,透光通风,穗大粒肥,如地肥反而加种,分蘖依旧,枝过多而细软,易倒伏、光闭风塞,影响结实。那么到底怎样才好呢?这里用毛主席的话说:“真理只有一个,究竟谁是真理,不凭主观的意识,要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由此看来,正如上边说的:小麦密植的合理尺度要在广大群众历年的
播种经验中寻求。
总的说来,以上所涉及的问题,只有两个,一是对“合理密植”这一概念的理解问题,一是小麦地肥应加种减种问题,就这两个问题所谈的认识和意见是否符合实际存在着的情况,这是我所不能回答的问题。不过,在小麦即将播种以前,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好让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共同讨论,及早地做出正确的结论,以期有助于来年小麦更大丰收的获得,这倒是我内心的真诚期望。

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制”已作定案,并已付诸实施。这个改变,应看做是当前一切改变的重点。要能让这个“重点改变”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充分估计到由于这个“重点改变”而引起的各方面情况的变化。而及时地予以相应的全面配合。关于“全面配合”所涉的问题当自不在少,在这里只就一类物资川的“开放”问题,提出个人的肤浅见解。
这里所说的“开放”,系指开放“一类物资”——粮、棉、油等完成国家统购任务后的自由贸易。在目前新的形势下,这个“开放”是万分必要的!这是因为:
①以生产队为单位,公购粮(棉、油等也可包干)任务包干,粮食部分或大部分按劳分配的办法实行后,队队暨户户之间粮食(棉、油等在内)特有的参差、余缺现象的普遍存在和日益显著将是自然而然的,让“余者”出售,“缺者”购回,各自满足需要,想来总是合理的、应该的。
②我们的当前政策,既是“完成国家公购粮任务(棉、油等在内)后其余部分任其自行处理”,就不能同时又规定:“剩余部分只能出售给国家,不能到自由市场交易”。因为这样和“包干”的精神是矛盾的。可以设想,这是一方面允许“自行处理”,同时另一方面又限制“自行处理”;一方面购粮任务是“包干”了,但另一方面又好像没有“包干”。
③在目前粮食、棉、油等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要求农民把粮食的所谓“剩余部分”自愿地出售给国家,是完全不可能的,而“自由出售”又为国家统购统销政策所不许,难道就把这些所谓“剩余部分”的物资置之死地么?显然这样是十分谬误而危害匪浅的。
④即便说,国家能够把农村粮食的“剩余部分”购回来,但农村的供应应由国家负责(以上所云,“剩余部分”从农村整体来看,不是真正有了“剩余”),如果通过国家收购部门收购回来,又卖出去,这样多个手续,平衡农村粮食、棉、油的余缺,远不如直接由农村自行“平衡余缺”,因为前者手续繁多,问题复杂,效果低微;后者在“满足”各自需要方面能做到恰到好处。
⑤我们国家的粮、棉、油等消费计划,是本着“三兼顾”的方针(国家、集体、个人)妥当安排的,并且这个“兼顾”还有个轻重顺序的排列,这就是“先国家,后集体,再社员”。我们知道:国家的公购粮、棉、油等任务是根据需要(还要结合可能)而来,当各项任务完成时,就意味着国家的需要已得到满足,进而要考虑的,自然就是农村粮食、棉、油是否已得到满足的事了。要想知道农村的粮、棉、油等是否得到满足,这从自由市场与国家牌价之间的高低情况是会明显地看出来,当农村“自由市场”价格高于国家牌价时,就是没有得到满足,并且“高”的程度与“不满足”的程度成正比。当两者之间价格平衡时,就说明已经得到满足,当低于国家牌价时,就说明非但需要已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并且还有了剩余,这是把农村当成一个整体来看的“真正剩余”。以上所云:“队、队,户、户,参差余缺”的剩余就不是农村整体的“真正剩余”。我们国家要收购农村“真正剩余”的部分,是应该的,同时也是可能的(农民会自愿出售)。要是属于“参差余缺”部分,则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可以的(农民不会自愿)。
⑥自从“农村集市贸易”开放以来,国家与自由市场两种相差很远的不同价格同时存在。这样不但其间不存在什么问题,并且效果很好,两种价格“井水不犯河水”。看来,只有开放“一类物资”的“自由市场”才会有更加良好的效果!
⑦按目前我们确定的粮食等分配办法,除了“五保户”需要全“保”外,还要照顾“困难户”。按“困难户”只能指“多子女户、烈军属等”,凡属国家、集体有工资待遇的干部、工人、军官等住在农村的家属不应包括在内,因为(1)干部家属的散居情况不是平衡的,一般城镇过多;(2)如果当作“困难户”照顾,而“照顾”实际也就是负担,既是“负担”,就应该是“合理”负担;(3)干部、工人是为国家服务的,不应由小集体承担“照顾”任务。如果真的由生产队承担此项“照顾”任务,除非将照顾的粮、棉、菜等给生产队抵交国家任务。另外解决这个问题的惟一办法,还是“一类物资”的市场开放,这样散居农村的家属人口,可以本着各自需要,自由地取诸市场。如果认为市场价太高,干部工资少买不起,就还是暂时采取以上“由本生产队负责供应,但所供应数量,可以给该队抵作公粮或购粮的办法”。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及时妥当处理,将来散居在农村的干部等“家属人口”的粮、棉、油的供应将会发生“靠脱”现象。
⑧在目前口粮标准过低的情况下,我们一再强调要“千方百计”安排好群众生活,其实这个“千方百计”何如外放粮食(棉油在内)自由市场“一计”。按照当前情况缺粮者国家不予供应,只好购诸“黑市”,而“黑市”的情况是:一愁无钱;二愁买不;三愁被“没收”。为了买一半斗粮,寻情钻眼,担惊受怕,往返跋涉,影响生产。如果粮食自由市场开放了,这种局面将会立即消失,代之而起的,只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活跃气象,也绝不会像有些同志所谈的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不好等。
……
一叶知秋:杨伟名文存/杨伟名-图书-卓越亚马逊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图书-卓越亚马逊 人格魅力/杰斐尔·亚瑟-图书-卓越亚马逊 秦润卿史料集-图书-卓越亚马逊 巴渝历史沿革-图书-卓越亚马逊 网络教育应用/武法提-图书-卓越亚马逊 权力精英/米尔斯-图书-卓越亚马逊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图书-卓越亚马逊 销售秘籍101-图书-卓越亚马逊 建筑及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操作指引-图书-卓越亚马逊 内在小孩解道德经/韩金英-图书-卓越亚马逊 时尚的52个难题/黑玛亚-图书-卓越亚马逊 剑桥儿童英语启蒙(上下)(附带)-图书-卓越亚马逊 领导干部大讲堂(礼仪卷)1-图书-卓越亚马逊 房地产税收论/陈多长-图书-卓越亚马逊 韩寒:独唱团(第1辑)/韩寒-图书-卓越亚马逊 领导干部大讲堂(礼仪卷)1-图书-卓越亚马逊 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熊春锦-图书-卓越亚马逊 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 综合: 中国当代小说: 小说: 图书: 卓越亚马逊 1你是快乐高手吗: 人生观、人生哲学: 伦理学: 哲学与宗教: 图书: 卓越亚马逊 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 综合: 中国当代小说: 小说: 图书: 卓越亚马逊 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从甲午战争到镀金时代)/许知远-图书-卓越亚马逊 卓越亚马逊出现故障:千元图书错卖25元遭疯抢 身体语言密码/亚伦·皮斯/芭芭拉·皮斯-图书-卓越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