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杜郎口学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1:23:46

杜郎口中学历史学科展示课教案(范例)

课程改革 2009-11-16 09:30:12 阅读460 评论0   字号: 订阅

        展示课题: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授课教师:王红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重点知识,如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德、意、日法西斯专政,《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重大意义,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及重大作用。

        能力目标:分析比较美国与德国摆脱经济危机的不同方式,进而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分析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及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情感目标:学生们认识到和平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使学生们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二、导学达标

        (导入语)

        检查基础:一生提问,其他学生板演知识点。纠正改错,教师小结、评价。

        确定目标:学生说出预习中自己确认的重、难点。

        分配任务:共三个材料题,每题分到2个组内。

        预习交流:各组根据分得任务,在组内就重点问题再交流,统一思想认识。

        三、展示提升

        1、材料一:……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1933年罗斯福演说

        材料二:……唯一的政治手段在于重组一支军队,重要的是德国是否拥有800万后备军。——摘自1932年希特勒的演说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摘自《罗斯福谈新政》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2)从材料二、材料三看出,为了对付经济危机,美国和德国各自采取什么措施?

        (3)罗斯福新政是如何依靠“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来纠正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4)罗斯福说“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的含义是什么?

        措施:

        (1)一大题分到一、二组。

        (2)每题分到具体学生。

        (3)重点交流第(3)、(4)问,教师可到组内进行指导。

        (4)交流之后,学生主动回答、点评、总结。

        (5)对于第(2)问,应让学生理解为何美国和德国采取不同的方式。

        (6)教师在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时,应及时进行纠正、指导。

        2、材料一:希特勒说过:“在进军莱茵区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进军莱茵区,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可资利用的军事力量即使是用来稍微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

       材料二:希特勒又说:“英国是我们的敌人,和英国人的冲突,将是生死存亡的战争,我在慕尼黑领教过的人都不是能打一场世界大战的人物,在最近的几年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再回头对付东方。”

        材料三:一位德军将领在纽伦堡军事法庭上的供词说:“到1939年,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如何在1938年还是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抵抗这些国家的全力攻击。——我们之所以在1939年没有被打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个师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之故。”

        问题:

        (1)材料一希特勒进军莱茵区意味什么?他为什么紧张?

        (2)材料二叙述慕尼黑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后,张伯伦飞回伦敦后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你同意张伯伦的话吗?

        (3)材料三中,“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4)由英法的纵容姑息法西斯导致的后果,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措施:

        (1)本题分到三、四组,重点交流(1)、(2)题,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展示过程中相应调整对策。

        (2)学生每人一题,鼓励学生多参与。

        (3)每一题处理完之后,做好评价、总结。

        3、材料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国及附庸,绝不单独同敌人停战或媾和。”——《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我们(指美国)就好像是预备战,先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某种程度上,英国可以说是第一队队员……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作最后的拼搏,以决定全局的胜利。——罗斯福

        材料三: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我们整个国家都要永远记住这次对于我们进攻的性质,不知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都将以自己正义的力量去赢得绝对的胜利。

        问题:

        (1)材料三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的原因?

        (2)“这次进攻”的性质?

        (3)假如你是一名日本高级官员(能参与作战计划),你是否同意日本队美国发起挑战?

        (4)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美国对战争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

        (5)从材料一中,你能找出二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吗?由此你有何认识?

        措施:

        (1)此题分给五、六组,重点交流第(3)问。

        (2)学生注意总结点评。

        (3)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四、穿插巩固

        学生对自己还不够理解的问题,可以寻求其他学生的帮助。

        五、达标测试

        七道选择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定义,重点题由学生讲解,难题教师加以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