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失去的童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40:05

找回失去的童年

2010-04-02中国时报【杨索】

日前因为和同学玩闹、互摸性器的小二张姓学童,被老师在全班面前连续甩九个耳光,打到面颊溃烂。老师对这位「行为偏差」学童的矫正手段,获得一派家长支持,学校也未给予老师适当惩戒,事件发展是男童转学。

在儿童节前夕,这则新闻显得格外讽刺,它不仅点出校园「零体罚」仍流于空谈,同时显示老师无力面对儿童性意识萌芽。

儿童生活在成人构筑的世界,现实生活中,包括:各式媒体、网络、电玩游戏、广告、商品展览习惯以「性」做为招徕手段;同时,色情、暴力的影像也随处可见,这使成人后台生活的阴暗面,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小孩面前。

大人未过滤讯息做安全把关,懵懂的孩子自己摸索,在心智与价值观发展出现偏差,责任是出在教师和父母。使得儿童对性的态度偏差、对暴力麻木不仁。在性别认知上,男孩很容易学得支配女性的态度,女孩认同柔顺、取悦男性,要有芭比娃娃的身材标准。目前,国外还出现一款计算机游戏「Miss Bimbo」,目标是做丰胸手术和嫁给亿万富翁。

鲁索认为:「童年是人类生命最接近自然状态的阶段。当代儿童和大人的区隔愈来愈小,从事童年研究的学者因此喊出「童年之死」及童年的消逝。

英国在近年针对有十八岁以下孩子的父母做调查,1170受访者超过半数认为,现在的孩子在十一岁就已告别童年。在调查中,英国的父母及教师反映,网络世代的儿童要求更多的自由,以及获得和大人一样的待遇,教养难度增高。在西方的小学校园,学童酗酒、吸毒、暴力和性行为的反社会比率都逐年上升。在台湾东部的原住民小区,逃学的小男生人手一瓶米酒,喝到醉倒的情况也常见,学校虽然知道,却不愿面对。

孩子们提早结束童年,很大原因是父母刻意造成的。经济能力尚可的父母投射本身的职场焦虑,为了加强孩子在同侪的竞争力和心智发展,从幼儿园阶段就让他们超龄学习。成人的竞争也强化儿童在各方面相互评比。

孩童成人化以及熟谙电子科技并非完全负向,例如,美国资深专栏作家史蒂芬.强森在《开机》一书就主张「孩童因为经常受到新科技和各式媒体的刺激,大脑会发展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教育学者认为,父母及教师应该鼓励孩子运用科技知识,发展独立学习的能力。

每年的儿童节,台湾的儿福团体都会公布一份「儿童快乐指数」调查报告,其中,在家庭生活部分的分数最低,原因是不受父母肯定、常被责骂等。即使在分数较高的个人身心部分,很大比例学童也有「这个世界少了我也没关系」的感受。

每一个世代的儿童生活不一定都快乐,但是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有其独特性。维也纳童书作家克丽丝汀.诺斯特林格说:「我的童年非常快乐且不快乐,但重点是别让童年的回忆在生命中消逝。」

内政部决定明年的儿童节恢复放假,理由是「儿童是国家的幼苗、主人翁」。在此时刻,除了短暂的假期,不必写作业,大家不妨想想,如何还给孩子一个健康、完整的童年吧!(作者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