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打工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52:02
[推荐]23岁打工仔考上清华法律硕士研究生   Post By:2009-11-7 15:18:50


临渭区官路镇张千户村23岁的刘博,四年来边打工边自学苦读,今年7月考上了清华大学的法律硕士研究生,一时间引起社会的关注,近日,记者去他家做了简短的采访。


14日早,记者来到张千户村的时候,远远就听见了敲锣声,寻声而至,这些自发来庆贺的乡亲在刘博家门前把锣鼓敲得震天响。


黝黑而充满书卷气的笑脸,热情而激动的神情,在这座普通的农家小院,刘博与其父母忙忙碌碌为来客倒茶递苹果。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打工的农家孩子变成了清华研究生,记者抽出刘博的空闲时间与他面对面做了交流。


读完中专本科也毕业


关于儿时的记忆,刘博说了很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因为从小受到贫穷折磨,小刘博五六岁就开始帮父母剥棉花,卖西瓜。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陕西省杨凌农业学校蔬菜专业。他当时想,只要学好农业,回到家里种好自家的瓜和菜,就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也能让小弟、小妹安心上学了。


“那碗面太好吃了,但就是感觉没有吃饱!”刘博说。农家的日子,总是紧紧巴巴,上学容易,可是学费却难凑,开学前夜父亲才勉强借够学费。直到今天刘博还在回忆父亲1998年送他到杨凌农业学校上学的那一幕,父子俩花了两块五毛钱共吃了一大碗面。


刘博的学习成了一家人对他的惟一期望和出路。在校4年,刘博省吃俭用,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中专的学业,在校期间,他先后于2001年和2002年12月通过自学先后取得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专和大本学历。


2002年毕业后,雄心勃勃的刘博孤身来到西安,开始了他打工自学的征程。


刘博第一份工作是从报上看到招工信息后去应聘的,厂方以种种理由不愿意接纳他,但最终还是被他执著的精神感动,做了厂里的苹果质监,这个工作就是不停地捡苹果。


苹果质监这份工作几乎是机械运动,重复着一个动作,简单而枯燥。刘博却认真地做了半年。


“一个不想越过小河的人,自然不能远渡重洋,一个不愿在平凡艰苦的劳动上花心血、出力气的人,伟大的理想顶多不过是一座貌似峥嵘的海市蜃楼。”他自己的豪言壮语激励着自己勇往直前。


由于劳动强度很大,占用了大部分学习时间,刘博就不停地变换工作,推销产品、卖卡、做市场调查等等,当做到第5份工作的时候,他感觉到,再不能为现状所困了。


2004年5月50日,他回到家里,准备潜下心来专门攻读最薄弱的英语。“家里的活太多,没有闲时间让他停下来学习啊。”刘博的父亲刘存成想起当时的情况,很无奈地说。其实,家里当时举债把房子盖起来了,“房子盖好我就想说赶快给他(刘博)把媳妇娶回来。”刘博的母亲闫文贤以农妇特有的思维和朴实对记者说。


基于在家也难以安心的状况,刘博再次来到了西安。


边带家教边考研


在西安北郊一个偏僻的角落,他租了一间冬天没有炉火,夏天没有风扇的房子,在这不足10平方米的民房里开始专心考研的学习。刘博告诫自己:“直视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前方的目标,就能轻易地走成一条直线,有时候你必须小心地注视着自己的脚步,但多数时候,你应该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一直到2005年后半年,他都利用空闲去带家教,维持自己的生活。


2005年,他第一次考研,差20分与复旦大学失之交臂。


总结第一次考研失败的教训,刘博深知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便通过网络学习,网络上面内容丰富,还有辅导老师,也在此时,刘博认识了网上考研辅导班吉林农业大学大四的女孩孙余子,他们交流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相互鼓励。于是,刘博每个月去一次网吧,把所用的资料摘录下来学习,坚持每天学习15个小时以上。困了,就掐自己的手背,时间长了手背上满是淤血肿块……


为了练好英语基本功,他上英语网站,去英语聊天室练口语;他在床头贴上没记住的英语句子,使自己每天早上第一眼能看到;他还每天坚持用英语记日记,记者看到,一厚本的英语日记,一天一篇,从未间断,有随笔,有摘记。坐在公交车上,走在路上,甚至在厕所他都在大声地念,这时没有人能理解他,有人骂他是个“神经病”,不管别人用什么异样的眼光看他,他都在坚持着。刘博说:“每天睡觉前我都要想一想如何让明天过得有意义,每天都让自己在寻找新发现中提高,我从没有放弃过自己上清华的梦想。”


在一本刘博用过的字典上,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就是独立自救”,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刘博在困境中自强不息。


今年7月份,当一份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刘博流泪了,家里人也流泪了,是啊,对于农村一个打工的学子来说,每一步是多么的不易啊。


当刘博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好朋友孙余子时,孙余子几乎在同时也打来电话告诉刘博,她也考上吉林大学研究生。这时刘博笑了,共同的理想让这对远隔千里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憧憬,孙余子千里迢迢来到渭南刘博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赢得八方赞许声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刘博的家。


应该说,刘博家在农村不算最穷的家。渭南市临渭区信用联社对其作了调查,除了刘博和父母外,他还有一个在咸阳民办学校上大学的妹妹和今年考上渭南一所高中的弟弟。家里有6亩地,以传统农业为主,办一个家庭式的小涂料厂,每年的收入约两万元,家庭负债2.4万元。其中包括1995年在农村信用社贷款9000元。“三个学生上学,家的日子过得紧得很……”刘存成和闫文贤都表示了这样的意思。


考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是喜,也是忧,研究生3年的费用需要6万多元,家中的确无力承受。如果不能按时把4万元首批学费汇入学校,刘博就等于自动放弃这次上学机会。这让知道刘博考上研究生的人都为他着急起来,有人建议去申请教育助学贷款,可是教育助学贷款手续繁多,一时申请不下来,也有企业家、画家、老红军表示支助刘博,但是仅有的几千元,对于巨额学费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一家人一筹莫展。


刘博说知道自己的现状举步艰辛,“我也许有可能要放弃这次机会,但是绝不放弃梦想!”刘博的父亲也告诉记者,前不久,孩子一直在外给人刷墙赚学费……


打工农家青年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的消息不胫而走,周围的村民们向其表示祝贺,镇、村、组领导干部也为刘博送来了奖金。许多人被他这种刻苦的精神感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由此而引起渭南和全省各地人们的关注。


14日,记者随同渭南市有关领导、市人民银行、银监局、省农村信用联社渭南办事处、临渭区信用联社的领导数十人来到刘博家,送去了临渭区信用联社全体职工的捐款和联社工会捐助的教育基金共1万元。同时,按照规定,特事特办,上门给刘博办理了1.5万元的助学贷款。为了解决其后顾之忧,信用社还与刘存成签订了包扶协议,支持其发展家庭经济,走上富裕道路。


此前,当地一家物流公司和汽车公司分别捐款5000元和4000元,西安一位热心市民也捐了700元。


记者询问刘存成娃上学的钱够了没,他连声说:“够了,够了……”是的,他再想点办法,孩子上清华大学研究生的日子就近在眼前了。(来自:西安晚报)


我的读后感受:
1.网络资源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不仅仅是参考前人的时间作息,进度安排,高手推荐的考研书籍,推荐的考研辅导班,各种视频资料……大家一起来补充)
2。有时侯……当我觉得自己上自习的教室吵,天气热的时候,食堂饭难吃的时候……羞愧啊……尽管这篇文章没有太多的细节,但是他吃的苦我们可以想象,也许根本就没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