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师和家长的关系被钱权绑架 师道陷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16:22

还有几天就中秋节了,孙逊手里攥着几张味多美的购物卡颠来倒去,“去年中秋节我们给老师送了哈根达斯的冰激凌券,被老师退回来了,今年不能再失败了。”孙逊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是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父亲。

在孙逊的记忆中,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他就一直处在这么一种状态:总想变着法儿地巴结老师,巴结上了就像自己的孩子得救了一样兴奋,没巴结上就会忐忑不安。

孙逊所说的“巴结”当然还包含为进入学校送出的大礼。

8月底刚刚结束的中国教育发展现状满意度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当地教育的发展现状感到“满意”的只占27.1%,感到“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56.6%。

中国公众对教育的不满,主要集中于“教育投入”和“教育公平”。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我们这些家长的投入可是相当大。”孙逊说。

这些年,由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很多地方,尤其是大城市,用钱、权换入学机会、换三好生、换班干部的情况越发严重。

“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化学反应,存在着一种相互不信任的心态。”北京市西城区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说。

有了金钱和权力的介入,原本单纯而美好的关系扭曲变形了。

孩子入学前:家长怕“报国无门”

孙逊介绍,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二月对学龄期家长来说是最关键的几个月。“家长们无论如何要在这几个月里把孩子上学的事情确定下来,否则基本上就没戏了。”

女儿入小学的事孙逊动手很早。女儿还在幼儿园中班,他就行动起来了。

孙逊把自己认识的人全部过滤了一遍,跟所有“当官”的都通了电话,把女儿上小学的事托付了出去,没有得到什么有用信息的反馈后,孙逊开始扩大范围,给所有有可能认识更大官的朋友打电话,希望他们能“牵线搭桥”,找到“说话管用的”。一两个月后仍然没有有价值的消息,孙逊再一次扩大了“求人”的范围,把有可能认识“说得上话的人”的秘书、司机的人也拉入了关系网。

“那些日子我天天安排饭局”,孙逊说,那时候所有的饭局、所有的商务聚会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能认识更有权力的人。

现在不少对教育的批评声音都说,愈演愈烈的择校风使得择校的价码越来越高。

但是对于那些正在为孩子上学的事情奔忙的家长来说,价码根本不是问题,交不上钱才是最悲惨的事。

孙逊的同学、同事郁先生为了把钱送出去几乎急白了头。

他想把孩子送进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所重点小学,托到了“能说上话”的关系,但是学校说什么也不收郁先生的钱,当然也不收郁先生的孩子。

实在没有办法了,郁先生拿着一张有几万元现金的存折,坐到了校长办公室,说:我们都是好人,就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钱我们就放在这不会拿走了,你们看着办吧。

最后,郁先生的孩子被这所学校顺利录取了,但是郁先生觉得那时的自己一会儿低三下四的像个乞丐,一会儿又像个混不讲理的流氓。

可能有人会说家长们是自己把自己逼到这种境地的,“谁让你们去择校?”

我们无法明确说出每年到底有多少孩子在择校,但是,只要在百度上打上“择校”两个字,0.192秒后,网络就可以把1200万篇与“择校”相关的网页摆在你的面前,面对这样的择校氛围有多少家长能冷静面对?

“我不去‘当孙子’就觉得没有对孩子尽到责任。”孙逊说,“我那时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自己就像一个怀揣满腔热情的热血青年,就苦于报国无门。”

不少家长用自嘲的方式形容自己:“不惜血本找路子,求亲访友装孙子。一掷万金换房子,心急火燎训孩子。”

相关阅读

教育部拟出台教师教育标准 目前多数教师不合格

全国教师资格准入制将开始试点 教师准入门槛提高

教育部官员:教师管理要建立退出机制

内地教师待遇明显提高 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

中国孩子幸福指数过低 多数教师心力交瘁(图)

胡锦涛强调提高教师地位 改善教师待遇

沈阳市教育局:教师收家长钱物将面临下课

临近开学 家长欲以给老师送礼换“特殊关照”(图)

武汉幼女读三年幼儿园 父母给老师送礼近三万

调查称教师节送礼成风 百分之百老师收过礼

教师节父亲逼儿子给老师送礼 儿子哭着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