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建“变脸”,监管为何沉不下脸?--社会--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2:40:07
违建“变脸”,监管为何沉不下脸
徐立凡
 
2010年09月15日00:00  来源:人民网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监管沉下脸来,让违建不能轻易“变脸”,是楼市调控的要求,也是健康的房地产市场的需要
知名房企保利地产2010年初在没有规划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广州市白云区建起85栋别墅,每栋别墅交出约两万元罚款后逐步成为“合法建筑”。违建被轻罚后即可获得“准生证”,被指与鼓励违法建筑无异。对此,广州市规划局日前作出澄清称,“保利西海岸”不是别墅,突破规划条件的违建面积只占10%,责令停工随后规划却获批、每栋罚2万元都有地方法规可依。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一回应都存在不能令人信服之处,留下不少疑问。
疑问一,应当从事实还是纸面意义上认定违章建筑的属性?事实是,开发商拿出一部分土地多建造几栋高层住宅,再在局部容积率上做文章、兴建别墅是常见手法,而目前对于别墅的定义和适用监管范围仍不明确。如果按照目前概念模糊的定义甄别,那么此类规避规定变相违法之举都将获得事实上的监管豁免权。2003年至今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多次下发和重申的别墅供地禁令,就会在事实上成为一纸空文。
疑问二,退一步讲,即使按照有关部门的说法,“保利西海岸”违建部分是“低层住宅而不是别墅”,那么开发商将低层并联式住宅作为“别墅”进行宣传同样涉嫌违法,误导消费者。这一行为为何未见查处?同时,低层住宅卖出别墅价格,是否违反了有关商品住宅价格构成管理规定?监管部门需要给出进一步说法,而非“仅仅为商家的一种销售策略”一语带过。
疑问三,规划报建手续缺失,该不该被认定为“属可限期改正违建”?众所周知,“先生孩子再上户口”,是许多违法建筑常用的“乾坤大挪移”招数,由此致使各地违建大量涌现。程序违法既会导致结果违法,也是许多监管漏洞的源头。遏制愈演愈烈的程序违法现象,当前需要更严厉的追究惩治,而不能轻描淡写,否则,既不能消除利用程序非法牟利之弊,也不能消除人们对处罚过轻、违法成本太低的担忧。
疑问四,突破规划条件的违建面积只占10%,是否就可成为轻罚之由?无论违建比例大小,其违章建设以求不正当利润的事实都已形成,如果以违章程度大小作为监管依据,那么,不仅监管硬不起来,最终,楼市调控效果也会被大打折扣。
“保利西海岸”违建项目“合法化”的过程只是一个新标本。近年来,通过交纳低额违法成本换取合法身份已成普遍现象。规划报建违法有之,擅自更改规划有之,拍卖超出规划面积有之,各种违法情况涉及建设国土规划各个监管层面。然而,却很少被严处。这不仅折射出地方管理部门事前监管的疲弱,更折射楼市监管在惩处和激励机制方面的倒置。一方面,地方建设和财政资金缺口之间的矛盾,使得通过土地获取收益的内在驱动力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况下,监管偏轻就成为“合理”选择。另一方面,各个监管层面各守其土,而没有形成立体监管模式,客观上导致了对违建现象的“激励”。
监管沉下脸来,让违建不能轻易“变脸”,是楼市调控的要求,也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弥补制度设计漏洞已是当务之急。
“联排别墅”到底算什么?(延伸阅读)
本报记者  李  刚
“联排别墅”不算别墅?
针对舆论质疑,广州市规划局回应说,保利西海岸房地产项目在实体上符合规划要求,只是没有按照要求办理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手续,因此规划局的处罚只是针对其违法法定程序,而非“每栋罚2万元,违建就变合法”。
广州市规划局进一步解释说,“别墅”是由西方传过来的一个概念,目前国内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义,从通常的建筑设计的角度上讲,单门独户才是别墅,老百姓说的“联排别墅”只能算“低层住宅”,并不属于别墅。开发商将上述用地内的并联式住宅作为“别墅”进行宣传,仅仅为商家的一种销售策略。
是不是方便开发商打“擦边球”?
广州市规划局“联排别墅不算别墅”论断一出来,引发更多社会质疑。有市民对记者说,两栋别墅仅仅靠一堵墙连在一起,这样就成了“低层住宅”?这样的规定,不是方便开发商打“擦边球”吗?还有市民说,共用楼板的“低层商品房”和独门独户的“联排别墅”,谁都能够一眼分清,为什么有的主管部门就分不清呢?
广东中泽律师事务所周玉忠律师认为,正因为“别墅”的定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一些开发商大打“擦边球”,纷纷建起双拼别墅、联排别墅、叠拼别墅,并以低密度高档住宅的名义报批,绕开“独栋别墅”。
有业内人士透露,按照该地块2.8的容积率,无论如何也是建不了联排别墅的。但开发商有自己的办法——他们拿出一部分土地多建造几栋高层住宅,其余土地建低密度联排别墅,通过疏密结合从而满足了政府规定的整体容积率要求,同时又建成了别墅。
广州的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说,开发商的“擦边球”和政府主管部门轻描淡写的处罚,对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对集约节约用地,没有任何好处。
 
(责任编辑:申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