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为难”的澳大利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12:17

“左右为难”的澳大利亚

        迈克尔.伯克思和他的十几个同事每个月都要赶往澳大利亚西南部的皮尔巴拉地区。皮尔巴拉占地面积19.3万平方英里,丘陵地貌,一直延伸至印度洋。他们要在这片含铁量丰富的红土地上待上两周,每天将一百万吨左右的红土运往中国。

        在皮尔巴拉,来自中国铝业、中信、中钢集团、鞍钢和中国冶金科工集团的员工与必和必拓和其它矿业公司一起工作。伯克思的雇主力拓也在内,而中国恰好也有力拓的股份。他们的工作包括建设发电厂,海水淡化厂及其它基础设施,并且监督铁矿石的运输,铁矿石先被运到325码长的散装货轮上,这些货轮停靠在500码长的专用码头。每天大概有八艘这样的巨轮驶离港口。

        这里的红土含有大约240亿吨的铁矿。在20世纪70年代,红土的开采量和运输量都很小,然后会以丰田或马自达的方式回到澳洲。但是现在,红土将会永远离开澳洲,被运到中国的城市里建设房屋和公共交通。去年澳大利亚的GDP增长了3.2%,这一经济奇迹就蕴含在澳大利亚的红土里。

    53岁的伯克思,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一直同这些土壤打交道,是45000名在皮尔巴拉地区生活和工作的澳大利亚人之一。70年代,伯克思就在哈默斯利铁矿公司工作,为在皮尔巴拉铁矿工作的工人们建设Paraburdoo镇。35年后的今天,他还在这里工作,作为力拓的卡车司机,年收入为14万5千澳元。伯克思每天早上八点半开始他在West Angeles铁矿的工作,在这几十年中,伯克思几乎做过矿区中的每一种工作,但他最喜欢的是开大卡车。

    虽然这是一个复杂的行业,但实际上,采矿很简单:挖出土壤,装上卡车,运到火车上,然后再用船运走。让人震惊的是它的规模。所有卡车都有两层楼高,火车足有两英里长。货船在海岸边等待着将百万吨的矿石运走。在过去五年里,铁矿石运输量上升了70%,其中大部分是运往中国。

    皮尔巴拉工程的规模相当大,但这只是中国投资潮许多项目中的一个。这股投资潮既为澳大利亚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困扰。中国铝业公司拥有力拓 9%的股份,而力拓也已被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改造成了世界第二大矿业公司。力拓2003年的净收入为14亿美元,而现在的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其中70%来自铁矿石。直至去年,中国一直试图购买力拓更多的股份,但遭到拒绝。如果交易成功,那么这个力拓最大的客户将会更积极地参与到公司的决策中来。

    中国每年向澳大利亚购买价值220亿澳元的铁矿石。澳洲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该国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出口(价值424亿澳元)是运往中国。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1%。

    来自中国的百亿财富让澳大利亚躲过了全球经济衰退,全国失业率也仅为5.1%,与经济危机开始冲击其它国家前的水平不相上下。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蒂姆. 哈考特说,澳大利亚成为中国采石场的好处是可以计算并清晰可见的。他说,“我们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包括出口、进口和外商投资,每年为每个澳洲家庭增加3,400澳元的收入。”

    与中国66亿澳元的贸易顺差给澳大利亚带来的影响同样体现在那些看不到的事情上:没有领失业救济金的长队,没有大批的房屋止赎,也很少有经济危机后在其它国家出现的社会动荡。

    中国的资源类投资主要有三种形式:截至2009年7月的一年中,澳大利亚到中国的出口额为424亿澳元;中国向澳企直接投资额为30亿澳元;向其它项目投资额超过49亿澳元。今年,澳洲外国投资委员会已批准了60%的中国直接投资的新项目,项目期间预计投资总额为230亿澳元。巨型矿业项目需要的投资在澳洲本土是不太容易筹到的;而中国向澳大利亚的投资中,有99%都是投向资源业。

    中国对澳大利亚资源的渴求已使澳洲社会在人口、移民率、税收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分歧变得更加恶化。前移民及公民部官员鲍勃.金奈尔德警告说,“矿业潮、教育、旅游以及移民使中国人的数量在澳大利亚急速增长,而澳大利亚政府对此的管理极为不力。虽然这些行业增长迅速,但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却没有跟上,这就给众多澳洲居民造成了心理负担。他们担心经济指数虽然向好,但真正的生活水平却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舆论的声音也反映了这种矛盾心理。澳洲智库洛伊国际政策学院的最新调查显示,有73%的澳大利亚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积极的,但57%认为目前中国对澳投资过度。经济实力同时也带来了恐惧:有46%的澳人认为中国在未来20年中会对澳大利亚造成军事威胁。

    市场中的投机商们无法在紧盯美元的人民币身上下注,就把眼光投向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这使澳元交易量跻身世界前五,位列美元、日元、英镑及欧元之后,虽然澳大利亚的经济规模只排在世界第18位。然而这也使澳元变得更不稳定。五月份,当对中国的经济预期有所下调的时候,交易员将澳元作为人民币的代替品大量抛售,致使澳元在一天时间内下跌了10%。

    然而,对目前的经济繁荣感受最强烈的是那些城镇,但它们对这样的繁荣也非常没有安全感,尤其在一些项目的准备工作完成,即将上马的时候又被放弃掉。在皮尔巴拉的雷文斯索普,一个镍矿项目的半途而废让6000名工人丢掉了工作。这些商业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城镇居民们的生计,而现在的状况则让他们感到很无助。

    对于皮尔巴拉的八千名澳洲土著居民来说,这种不确定性既给他们带来了不安,也带来了希望。他们希望这场中国潮能提高他们贫穷的生活水平。

    托尼.维特谢尔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机械工,并管理着一个皮尔巴拉的澳洲土著企业和商人的行业协会。他认为,矿业潮的好处很有可能不会落到本地人的手里。“现实是,对本地人的行业歧视非常严重,”他说。“大公司让他们的工人飞过来又飞回去,而这些矿只是他们的短期项目。”

    澳洲建设、林业、矿业和能源工会是澳洲矿工的最大后盾。工会的全国事务主席约翰.萨顿说出了一个澳人的普遍担忧:“随着更多的中国投资进入澳洲,他们肯定会想把自己的队伍带过来,以保证比雇佣本地人更低的工资待遇。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什么能让一个公司的招聘广告将所有澳大利亚求职者拒之门外?”

    “我们那天去参加镇民大会,会上一个矿业公司的代表说,‘说白了吧,咱们都是来这儿赚钱的。’会议室里的本地人看着彼此想,‘什么?’我们生活在这里。我们能适应炎热的夏天。我们会一直在这里待下去。我们比那些整天飞来飞去的承包商更适合那些跨国公司。我们只是要他们能醒过来想明白,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为了长久的发展而努力。”

    然而像许多其他从这场矿业热中挣钱的矿工一样,迈克尔.伯克思是乐观的。“我是个简单的人,但我一直生活得不错,”他说。“我每年的总工资加上养老金一共是14万5千澳元,而且我在皮尔巴拉的时候都是公司出钱。我在城里有座自己住的房子,还有个投资的房产和一辆1972年的Falcon小货。如果没有矿业,那我是不会过上这样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