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相处,以不变应万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0:39
婆媳相处,以不变应万变(2010-05-22 09:02:29)转载 标签:

杂谈

因为一部热播电视连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因为剧中有一个“农嫁城”新媳妇美丽的故事,便引发了编辑部选题会上的热烈讨论,也就有了这期关于农村姑娘嫁给城市里人的主打文章。

我虽然不同意“女人最大的敌人是女人”的歪理邪说,但实际生活中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确实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难题。随着30多年的人口流动,第二代农民工已进入婚育期,因出生子女户口随父随母都可以的政策松动,农村女孩嫁城里人的现象已较为普遍,这就给本来不太好处理的婆媳关系又增加了一层难度,所以电视剧中的美丽就有了看点。

在这里咱抛开电视剧不说,只说说婆媳关系。

不管是门当户对还是门不当户不对,婆媳关系都被认为是一对天生的矛盾。从办报纸到办杂志,我一直反对用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的方式来解决这对矛盾,也不太相信那些把婆婆当亲妈把媳妇当亲闺女一样被评出来的先进典型。但我相信在有人群的地方,总有善良和爱心,总有为了他人幸福贡献自己的男人和女人。我们鼓励尊老爱幼,我们提倡儿女孝敬父母,但如果单单把婆媳关系拿出来评说,就要深究一下这对矛盾起因在哪里?

上期杂志刊登了多次为“农家女” 捐款的钟尧熙大姐的来信,她认为推进男女平等要从改变“随夫居随父姓”的婚姻模式做起,这是她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也使我们彼此尊重。

几年前,曾有位法国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我。他们的摄制组在农村看到了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除了迎接新娘的轿车外,女方家还拉着满满一卡车彩礼往男方家送。作为西方人他们实在难以理解,两个年轻人结婚为什么不建立自己的家庭,而要让女方到男方家里生活?我告诉他们,中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中国的农民没有社会养老保险,他们需要儿子媳妇为他们养老送终,儿子媳妇有了孩子也需要祖父母照看,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得以延续的传统。他们又问,没有儿子的家庭怎么办?我说这可能就是很多农民为什么一定要生儿子的原因。通过那次采访,我更深的理解了东西方在婚姻观上的差距。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有位从海外归来的社会学博士发表了一篇论文,她跟踪访问了30对在深圳打工,相识相爱并在城市安家落户的农民工家庭,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城市化打破了从夫居的传统婚姻模式,在这样的家庭中体现了更多的男女平等;二是到城市来照看第三代的70%以上是女方父母,一方面女儿养老成了可能,另一方面也回避了婆媳相处的难题。她的发言令我耳目一新。

当然,改变传统的婚姻模式不是两三代人能完成的,但现在我们能做的不是再去用道德的力量和标准评出几个好媳妇好婆婆,而是要推动全社会形成一股合力: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城乡统筹发展,取消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人人享有社会保障,让社会养老成为一个朝阳产业,把“好媳妇”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她们成为朝阳产业中有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得到一个公民应该得到的尊严和权利。

有人会质疑,谢主编,你描绘的这幅远景好是好,恐怕我们下辈子也赶不上,我们还要面对现实。是的,面对现实,我也是上有婆婆下有姑爷的人。30多年为人媳的经验告诉我,婆媳相处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女人因为一个男人走在一起,因为生活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性格习惯不同,地域文化不同,而且还是两代人,在一起肯定有很多互相看不惯的地方。你如果企图改变对方,那就一定会把问题搞复杂了,但只要你把握好一个关键词——“包容”,那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有人总结出婆媳相处的八大原则,我看比较可行:一、孝敬婆婆是应该的,用不着抱怨; 二、不要在婆婆面前和老公过分亲热;三、不要在婆婆面前使唤老公;四、即便是表面文章,也得做足了;五、留点时间听她唠叨;六、把丑话说在前头不会有错;七、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别翻老账;八、条件允许,婚后最好分开过,保持一定距离,互相留有空间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还是回到开头说的那部电视剧,从外来媳妇美丽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孩在婚姻中保持独立和自立的重要性。美丽用行动告诉我们,不管嫁给谁,都不能有依赖思想,要把命运的缰绳握在自己手上,即使婚姻有变,你也会游刃有余,以不变应万变。

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951) 评论 (19)收藏(0) 转载(4)分享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谁不说俺家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