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2日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7:58:21

2009年10月22日

《论语》学习 2009-10-22 08:41:55 

     杨伯峻《论语译注》“述而第七”摘记

 

 

7.2子曰:“默而識⑴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⑵?”

【譯文】孔子説:“[把所見所聞的]默默地記在心裏,努力學習而不厭棄,教導别人而不疲倦,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注釋】⑴識——音志,zhì,記住。⑵何有於我哉——“何有”在古代是一常用語,在不同場合表示不同意義。像《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的“何有”便是“有什麽”的意思,譯文就是用的這一意義。也有人説,《論語》的“何有”都是“不難之辭”,那麽,這句話便該譯爲“這些事情對我有什麽困難呢”。這種譯法便不是孔子謙虚之詞,而和下文第二十八章的“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以及“抑爲之不厭,誨人不倦”的態度相同了。

————————————————————————————————————————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述而第七”摘记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默而識之:識,讀如志,記義。謂不言而存之心。默而識之,異乎口耳之學,乃所以蓄德。

  何有於我哉:何有,猶言有何難,乃承當之辭。或說:除上三事外何有於我,謂更無所有。今從前說。

  本章所舉三事,盡人皆可自勉,孔子亦常以自居。然推其極,則有非聖人不能至者,其弟子公西華、子貢知之。或以本章為謙辭,實非。

  【白話試譯】

  先生說:“不多言說,只默記在心。勤學不厭,教人不倦,這三事在我有何難呀?”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2》

 

【原文】

  7.2子曰:“默而识之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②,何有于我哉③?”

  【注释】

  ①默而识(zhì)之: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识:记住。 ②诲:教导,教诲。 ③何有于我哉:“于我何难之有”的倒装和省略,

  【语译】

  孔子说:“默默地掌握知识,学习上从不满足,教导他人从不厌倦,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解读】

  本章谈孔子的“教”、“学”态度。

  开头三句,分别三层含义,且相对独立。第①句谈对“文献知识”的默思识记,即知识技能的学习。第②句侧重谈道德修养的学习。孔门的“学”有时是合用,有时是分用。合用指“文献”“道德”的学习;分用或指文献,或指道德,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指文献技能。“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指道德修养。①②句概括起来,也可合称为“学”。第③句,将所学的知识道德用来教诲他人。子贡曾赞扬孔子说:“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仁且知,夫子既圣矣。”意思是孔子在“学”和“教”的问题上达到了圣人的境界。本章三句话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孔子骄傲,一是认为孔子谦虚。两种皆不适中。笔者认为是一种客观陈述,孔子在本篇中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谈的就是“学”与“教”的问题,无所谓骄傲和谦虚之说。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出在“何有于我哉”一句的理解上。“何有”据胡适考证,应该是“何难之有”的省略,“何难”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前置宾语的标志,与“何罪之有”结构相同,即“有什么困难”,全句可译成:“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孔子平生“仁以为己任”,“好学不厌,诲人不倦”,是我的本份应该做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呢,也就是“可谓云尔已矣”,意思是“如此如此罢了。”进一步说则是“仅仅如此而已。”因此前三句是客观陈述句,末一句是表反问语气的宾语前置句。

  《四书辨疑》说:

  以此章为夫子之谦,义无可取。谦其学而不厌,以为己所不能,则是自谓厌于学矣。谦其诲人不倦,以为己所不能,则是自谓倦于诲矣。既言厌学,又言倦诲,则是圣人不以勉进后学为心,而无忧世之念也。下章却便说‘学而不讲,是吾忧也’,语意翻覆,何其如此之速耶?夫子屡曾自言‘好古敏以求之者’,‘不如丘之好学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吾无隐乎尔’,若此类者,皆以学与诲为己任,未尝谦而不居也。况又有若圣与仁章‘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之一段,足为明证。彼以学诲为己之所有,此以学诲为己之所无,圣人之言必不自相乖戾以至于此。于,犹如也。盖言能此三事,何有如我者哉。此与‘不如丘之好学也’意最相类,皆所以勉人进学也。伊川曰:‘何有于我哉,勉学者当如是也。’此说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