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一声“中日友好”实在感到太沉重【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13:26

 喊一声“中日友好”实在感到太沉重

  
        无论是对过去的回忆,还是展望中国的将来,都不能不提到我们的邻居--日本。在与这个岛国经历了惊心动魄上百年的生死纠缠后,中华民族终于脱离了她正常的发展轨迹,沦 落为落 后国家。历史上中日大规模的厮 杀共有三次,无论胜败与否,中国不是王 朝落 败,就是江山易 主。而日本败能起死回生,胜则大国崛起,如日中天! PaA6Z":  

        在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上,印着不是天 皇,而是“日本近代文明缔造者”福泽谕吉。福泽认为,国际关系自古以来都由武力决定。吞食他人者是文明国,被人吞食者是落后国,日本“应加入吞食者行列”,主要目标就是中国。他讽 刺 中国是“不擅变革之国,一两千年只知固守古人之言而根本不知随机应变,妄\自\尊\大\之风盛行”。鼓励日本“脱亚入欧”,这成为以后日本国家外交和战略的基点。  

         事实果真应了福泽的预言。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所得的赔款及财物,总计约合库平银3.6亿两,是日本当时全国年度财政总收入的6.4倍。这笔天文数字的巨大 硬通 货,使日本政治、军事、教育、经济全面改观,实现了第一次崛起。而夕\阳\残\照的中国的\血\全\被\榨 \干,从世界第一的宝座上一落千丈,成了不发达国家的一员。

         二战日本虽然战败,但也没有“沙要那拉”,而是与中国在外交上斗法。它首先公开散布可能与北京缔和的言论,使处 境 险恶的台湾地方政府急急忙忙地签下了又一份丧 权 辱 国的《日台和约》,白纸黑字写着放弃对日赔 款,甚至都不提台湾属于中国。然后日本带着这个《合约》又到北京,虽然迫使中国放弃自己的底线,但也得到隐含有台湾归还给中国的“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条款。

         日本财阀是主导日本经济和政治的真正力量,他们隐藏在幕后,用政治献金控制政 客,用舆论控 制民众。所以在日本就有“财团是主,政府是仆”的说法,难怪有人说日本换首相比换衣服还快。一些主要财阀在战争期间曾经支持和参与过侵略战争,并且掠夺了被侵略国家的财物,是战争的爆\发\户。这些财阀一是为了洗\刷\历\史\污\点,二是为了能像战前那样扩展市场,对右翼组织和个人提供强大的财政支持。如右翼组织“日本重新修订历史教科书委员会”更是得到95家很有实力的企业和16家财团的相助。

        借助强大的财力,右翼学者著书立说,发表右翼政治言论,具有很大的盅 惑性。如奥野诚亮在80年代频频发表\否\认\侵略战争的言论,如一些右翼学者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战争,鼓吹“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和“皇国史观”。右翼电影人还制作了一大批宣扬“皇\国\史\观”和“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的电影,如《明\治天\皇和日\俄\战\争》、《日本最长的一天》、《冲绳决战》、《尊\严》和小林则的漫画《战争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让全世界人民深恶痛绝的法西斯罪行在日本竟然受到理解甚至是称赞。   

           1985年时任首相的中曾根发表了《新的日本主体性——战后政治总决算》。提出日本必须要第二次崛起,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为侵\略\战\争进行翻\案。2000年8月他又出版了《21世纪日本的国家战略》一书,为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制定了方略。   

          2001年4月26日小泉就任首相。他以“内阁总理大臣小泉纯一郎”的名义参拜靖国神社,遭到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弹;他提出联大改革,重金加入安理会遭白眼;他派兵“进入”伊拉克而日本人被恐怖份子绑架,当他拒绝了绑 架 者的“日本自卫队从伊拉克撤退”的要求后人质惨遭杀害,引发国内反弹;他挑起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威胁说:“如果中国执意不在此问题上向日本妥协,日本将让中国后悔。”也对俄罗斯发出警告:俄罗斯必须一并归还北方四岛,甚至威胁说,不归还北方四岛就不签署和平条约。俄罗斯巡逻艇向一艘进入北方四岛中的日本渔船开火,以打死一名日本渔民作为回答。几天后,小泉黯然辞\职。

          2006年9月著名的鹰派政治家安倍晋三就任首相,比小泉走的更远。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法兰西斯·福山的话说:“如果说安倍晋三与小泉纯一郎之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安倍是更有决心要建立一个固\执\己\见并且绝\不道\歉的日本。”他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他派巡逻艇将一艘在钓鱼岛捕鱼的台湾渔船撞沉,得到国内的喝彩;后因内部问题和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失败而辞职。 

           2008年9月22日,日本著名的鹰派人物麻生太郎在指名选举中当选为日本首相。他在历史和外交问题上态度强硬,引起周边国家的不满。  

           2009年9月16日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首相,鸠山曾誓言把美军赶出普天间机场。奥巴马给他来了个“釜底抽薪”,死死地揪住丰田汽车的一个小问题,把他的后台大老板丰田章男逼到美国当众道歉,但还是遭到了美国国会议员的猛烈抨击和羞 辱。结果鸠山不得不做出让步,自动辞职。  

            2010年6月菅直人当选日本首相。在尝受到伊拉克人的恐怖行为、俄罗斯人的强\悍和美国人专打软\肋的滋味后,中国自然就成了不二的选择。中国不但有争议的领土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甚至连在中国自己领土上的油田也可以有“东海共识”。既然有这等好事,不\抢 \劫 中国简直都有点不好意思!

          这不,本月3日先通过媒体放风试探:日本当局决定在明年3月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25个离岛登记为其“国家财产”,可能对钓鱼岛采取武力占有。看见中国没有什么反应,5日菅直人公开宣布:要在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小岛上派驻军队。结果中国反应还是不大!7日,他干脆派了两艘巡逻舰撞击比其小8倍的中国渔船,逮捕船长。10日上午,日本防卫省发布了2010年度的国防白皮书,首次提到了日本在钓鱼岛区域的防卫情况。  

          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到:日本在21世纪的战略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图。自民党也好,民主党也罢,只是日本说的“咖喱饭”和“饭咖喱”而已。政客也好,首相也罢,说白了他们只是财阀们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日本财阀的实力到底有多大?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井物产把部分投资公司的收入并入账目,或是简单地将它旗下的企业合并,就可以稳坐世界500强第一的位置。中国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一直离不开三井财团关联企业的帮助,三井财团由此获得了对中国钢铁产业链的控制能力。2005年宝钢代表中国出面谈判,矿石疯长71%,原因是中国的底牌无意中通过宝钢全部交给了日本三井财团。而日本财团直接或间接占有巴西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的股份,中国为此多支出了7000亿人民币!  

         电子信息产业支柱企业之一的上广电,只是一个日本财团的“摇钱树”。上广电从日本引进技术,一直重复着“合资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甚至形成了技术上“引进一代,落后一代,再去引进“的怪圈。2007年首列国产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下线。中国南车董事长强调: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是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媒体报道:实际上是从日本进口相关的部件,再喷涂上中国的标签而已。有人断言:挨“宰”的时候还在后面!  

            日本财阀们通过对一些环节的垄 断,长期对中国的财富进行掠 夺。而现在只不过是撕下“日中友好”的这个遮 羞 布,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赤\裸\裸\地抢\劫中国的海洋资源,最终实现第二次崛起。既走经济大国----军事大国----政治大国的路,因为从客观上来讲成为一个政治大国的前提条件就是有足够的军事实力,而且国际上是以实力来说话的,“强\权就是真\理”还是目前的一种普遍的规律。  

         日本人发誓崛起的另一原因就是对于过去战争的失败依然耿耿于怀,有着报 仇雪 耻的愿望,这和二战前的德国一样。民族之间的竞争和较量,其实就是民族精神和物力的竞争和较量。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是在今天,我们所愤 怒谴 责的,也仍然是一个有着坚韧不拔和忍辱奋发精神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所有优点,都能通过他们物美价廉的电器汽车、优美整洁的自然环境以及彬彬有礼的国民素质表现出来。无可讳言,以中国目前“物 \欲 \横 \流,人\ 欲 \横\ 流”的状态,让这样一个自\负\傲\慢的民族心甘情愿地向中国低头服\输、认\错,谈何容易?!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海监船遇到日本探测船不是发个叫停信号,而是把它撞\沉会怎么样?如果中国渔船放\满\炸\药和拦\截的日本巡逻艇一起同归于尽又会怎么样?难道日本还敢像现在这般张狂?!所以说,中华民族虽然具有百折不屈的民族个性,但毕竟也有软弱的时候,不要指望日本总是战\败!   

         日本近代文明是一种不成熟的、畸 形的思想文明,它只是学了点西方文明的一点皮毛,更多地揉进了自己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地域观念和带有种族色彩的民族优胜论。虽然日本人的勤劳、认真、坚忍不拔、虚心好学、礼貌待人,但其带有极 端偏 见和种 族色彩,所以无法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  

        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日本民族的自强精神有可能终将成为地区霸 主,而后又会与周边国家发生周期性的冲\突而或衰 弱、或复兴,其发展模式永远也无法让世界所接受。只要日本不真正反思历史和战\争罪\行,周围的国家就没有安宁!难怪韩国总统卢武铉说:“有人把侵\略和加\害其他国家的历史视为光荣,与这样的人共存是全世界的巨大不幸。”  
长叹一声:喊一声“中 日 友 好”实在感到太沉重...  
(作者 潘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