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7:57:12
如何理解“中国模式”
2010年09月15日 06:59:57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对话人:
本报记者 彭国华 杨学博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程恩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辛向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不仅让全国人民感到自豪,而且让国际社会发出赞叹。近年来,“中国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外热议的一个话题。究竟有没有“中国模式”?如果有,其内涵和特点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模式”?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与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对话。
究竟有没有“中国模式”
记者:目前,学界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上存在不同看法。有些学者甚至不认同这种提法,认为所谓“模式”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样板,而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具有可复制性。对此应如何理解?
辛向阳:我们首先看一看“模式”这个概念。“模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模式”还可以被定义为事物内在机理的展开,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系统地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来看,“模式”主要有三层涵义和特征:一是内在性,即模式是一个事物内在本质的展现;二是外在性,即模式有许多外在的表现形式;三是可借鉴性,即模式可以供人们借鉴和学习。
再说“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中国既有许多成功的事实,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成就;也有许多成功的制度安排。这些事实的背后存在共同的、规律性的因素,而这些共同的、规律性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模式”是存在的。
记者:有些学者虽然不否认“中国模式”,但是认为“中国模式”还不成熟。对此又该如何看待?
程恩富: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模式”还不成熟,可能主要是基于这种考虑: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各方面大都达到较高水平,并且经历了长期的、不同环境的检验;“中国模式”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无论经济还是其他方面水平都还不高,而且今天的中国仍然处在深刻变革中,很多方面还远未定型。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不一定都是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才基本成熟的,相反,它们都是利用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大大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德国模式、日本模式等都是如此。我们认为,“中国模式”已经基本成熟,主要依据就在于无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我国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