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让秦始皇暴毙的恐怖预言(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17:02
 
 李斯的提议遭到博士淳于越的强烈反对。淳于越上奏秦始皇,说天下之大,如果宗室子弟没有封地,就和普通百姓一样,万一发生叛乱,谁来相救?比如齐国的田常,晋国的六卿,都发生过叛乱,如果秦始皇不采用分封制,不以古为师,国家就不能长久。

  这一奏书激怒了秦始皇,他把淳于越交由李斯处理。李斯对淳于越进行审查,最后给淳于越定的罪状是泥古不化,厚古薄今。接着,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秦始皇也采纳了。

  于是,大权在握的李斯,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处罚。总结起来,可称为“两个凡是”:凡是秦国以外的史书,一律烧掉;凡是博士收藏的《诗》、《书》一律烧掉。有谈论《诗》、《书》者,在闹市区处死,暴尸街头;有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者,全族处死;官吏包庇知情不报,同罪处置;得令后三十日之内不焚书者,面上刺字,发配去修长城。

  次年,也就是焚书的第二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下令,将咸阳的儒生四百六十余人活埋。这一“坑儒”事件和“焚书”事件,合起来就是中国历史上重大而著名的“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人类文明都是一次空前的大摧残。

  在这一浩大的摧残中,秦始皇的*显而易见,而李斯的推波助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斯这样干的目的,一方面当然是迎合秦始皇的心理,另一方面,则完全是为了自己,他要从精神上彻底打垮和消灭异己和竞争对手。面对如此暴戾的摧残,有识之士和学者谁还敢来秦国呢。李斯也是学者出身,而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文化人残害文化,文化人背叛文化,古今罕见。

  由此可见,李斯的一生,是追求荣华富贵的一生。秦帝国的命运和自己的仕途前程相比,李斯显然更在乎后者。因此,他也不可能提醒秦始皇。要知道,秦始皇最忌讳听到“死”,李斯是不会不献媚,反而费尽心机说出恐吓预言的。

  赵高和李斯的嫌疑排除了,秦始皇的亲信集团中还有什么人呢?还有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大臣蒙毅。

  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会设置这个骗局吗?在案发当时似乎找不到他们没有嫌疑的证据。但是,在二世胡亥登基以后,这两个人劝谏胡亥,却被羞辱,之后二人自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在乎自己的名声,超过对秦帝国命运的关心。这样的人,也不会想尽办法去提醒秦始皇的。

  说到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派人在华阴县平舒道送玉璧留恐吓预言的人,是秦帝国忠臣中的忠臣。在秦始皇身体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又一味妄想成仙,企图长生不老,听不进任何谏言的时候,这个对秦帝国命运忧心忡忡的人,绞尽脑汁想出了这样一种方式提醒秦始皇早立太子。

  有时候,欺骗并不一定是恶行,骗局也不一定是害人。

  那么,这个人会是蒙毅吗?

  先说蒙氏家族,这个家族与秦帝国渊源颇深,蒙毅的祖父蒙骜早先是从齐国来到秦国,而后在秦国统兵作战。为秦国攻城略地,先后夺得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史记》记载:“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意思就是说,秦始皇非常信任蒙恬、蒙毅两兄弟,委派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威震匈奴;蒙毅则在内为上卿,为秦始皇出谋划策。可见蒙氏家族的权势多么显赫,三世皆为重臣,朝中几乎无人敢与之争锋。

  当然,蒙恬、蒙毅两兄弟也是忠臣。蒙毅长期在朝中,对秦始皇的一切状况了如指掌。他完全有可能设立骗局提醒秦始皇。但是,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证明是蒙毅一手策划的。另外,还有一个疑点,秦始皇在沙丘病重之时,蒙毅完全可以利用祭拜山川祈福的机会,把皇帝病重的消息通报给北方边陲的蒙恬和扶苏。但是,他没有任何行动。试想,如果是他派人捞起玉璧,假扮使者制造这起骗局的话,那么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他又怎么不采取任何行动呢?

  这个骗局的所有嫌疑人似乎都不可能作案。“今年祖龙死”恐怖预言的制造者,终究是一个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我们能够知道,或者能够推测的,仅仅是这个幕后策划者,是秦帝国的忠臣,对秦始皇忠心不二。很遗憾。

  更遗憾的是,这个忠心耿耿的人,只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让秦始皇对预言信以为真了。但是,秦始皇并没有如他所愿开始考虑身后事,安排册立太子什么的,反而让秦始皇对死亡更加恐惧,根本没心思考虑自己死后国家怎么办。恐慌之下,就占卜,得到的卦辞是出游、迁徙,二选一方可保住性命。一个皇帝当然不能随随便便搬家。搬家就意味着迁都。早在商鞅变法时,秦国由栎阳迁都于咸阳,莫非你要迁回去不成?显然不实际。只得选择出游,至于迁徙嘛,自己不行,就让别人代替,下令三万人家迁徙到毗邻匈奴的北河榆中。这些人长途跋涉,饱受风霜苦寒,秦始皇才不管呢,他已经迷信到家了,他很忙,他在筹备出游。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十月,癸丑,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出游。此次出游的随行人员有李斯、蒙毅、小儿子胡亥,以及胡亥的老师赵高。路线是由咸阳出发,经武关,沿着渭水、汉水到云梦,再经长江东下,直到会稽。

  就在北归咸阳之时,秦始皇身患重病,病死在沙丘。临终时,秦始皇留有遗诏,要他的长子扶苏送葬,让扶苏继承帝位。

  面对这份遗诏,李斯和赵高心里都有各自的盘算。李斯怕秦始皇的猝死引发天下大乱,命人伪装秦始皇,表面上一切如常。而此时的赵高,企图将大权揽于自己手中,他扣留了秦始皇给长子扶苏的书信,他的打算是将胡亥扶上皇位,因为胡亥容易操纵。胡亥当然很高兴。

  “别高兴得太早。”赵高对胡亥说,“此事如不和丞相李斯谋议,恐怕难以成功。”

  胡亥赞同,就托赵高去游说李斯。

  这一日,他与李斯悄悄会晤。

  “皇上所赐长子扶苏的书信和符玺,都在胡亥那里。”赵高开门见山,直接摊牌说,“立太子,全在你我二人的决定了。您意下如何呢?”

  “怎可出此亡国的言论!”李斯拧眉咬牙拍案惊叫,“这不是身为臣子者该议论的事情。”

  “您有才。”赵高阴郁地笑着说,“您谋略深、功劳大、德高望重,又深得扶苏信任,但您想过没有,就凭这些,您能和蒙恬相比吗?”

  “我比不上蒙恬。”李斯叹气承认。

  “所以,一旦扶苏即位,必定会让蒙恬做丞相。到时候,您就会失去官职,无法身怀列侯的印玺,归还乡里!如果立胡亥为嗣君就不同了,他仁慈厚道,仍会重用您。希望您深思熟虑,决断此事。”

  赵高这话说得忒到位,刚柔并济,点中了李斯的死穴。前程啊,荣华啊,权力啊,李斯一辈子不就为这些东西忙活吗?如今秦始皇薨了,他在仕途上付出一生的心血很有可能也随之付诸东流。

  李斯反复咀嚼赵高的话,心里反复合计,决定和赵高联手,谎称受始皇的昭命,立胡亥为太子。

  不久,远在边疆的长子扶苏,收到这一消息,并且还收到李斯、赵高等人派使者送来的一封秦始皇的书信。

  书信上说——你不能开辟疆土,建立功劳,使士兵损伤众多,反而屡次上书,直言毁谤,日夜怨恨,恨不能回来做太子;将军蒙恬对你的言行不加以矫正,应一并赐死,军队交由副将王离掌管。

  读完书信,扶苏痛哭流涕冲进室内,企图自杀。

  蒙恬劝阻说:“君上在外,并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人马镇守边境,公子监督,这是天下的重任。现在看了一个使者拿来的信就想自杀,很荒唐!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个阴谋呢?”

  “那该如何办?”扶苏问。

  “再上书请求。”蒙恬斩钉截铁地说,“如若不准,再自杀也不晚。”

  扶苏听不进去,他已然心灰意冷,沮丧、失落、痛苦到极点。加上使者催促,扶苏还是自杀了。临死前,他给蒙恬留下一句悲哀的话:“父亲赐儿子死,何需再请求。”

  蒙恬和扶苏不同,扶苏情愿服输,他不!他坚决不肯自杀。使者也没辙,只能把他交给官吏,囚禁在阳周。

  李斯、赵高这边,听到扶苏自杀的消息,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胡亥再无忧虑,有心想释放蒙恬。碰巧这时候,去替秦始皇祝祷山川的蒙毅回来了。赵高便对胡亥说:“先帝想举贤能者立为太子已经很久了,而蒙毅却进谏说,这样不妥。不如杀掉他。”

  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话,将蒙毅囚禁在代郡。

  之后,出游回归的一行人,从井陉到九原。这时候,已经是炎热夏天了。辒辌车里发出一阵阵刺鼻的尸臭。李斯和赵高命随从的官员用车子运来鲍鱼,放进辒辌车中,以掩盖秦始皇尸首的臭味。直到回咸阳后,才宣布发丧,由太子胡亥继承皇位。

  秦始皇真的死了。赵高、李斯都保全了自己的地位,而那个“今年祖龙死”的恐怖预言,始终是一个谜。

  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年祖龙死”的神秘预言,加速了秦始皇的死亡。这显得有些荒唐,堪称暴君的秦始皇最终竟然是被忠于他的人所害,荆轲要知道有这一出,当初还会行刺吗?有些历史之谜永远解不开,但都无穷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