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预言帝”:《白龙江,一条哭干了眼泪的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5:42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预言帝”:《白龙江,一条哭干了眼泪的河!》 

 2010-08-09 01:39 一条万古长流的江河,
一条满载悲欢离合的河,
一条维系了两岸儿女生命的河,
一条哭干了眼泪的河。
每年的5月是钓鱼的好时节,
沿岸的柳荫下到处可见嬉戏的儿童和悠闲地钓鱼者,
白龙江里的鱼,鲜美。
如今,有良心的人们你们去看看,到处都是干涸的河床,
还有裸露的岩渣,光秃的山头。
无良的开发者们,你们哪怕用你们万分之一的电量,就能在身后营造一片绿色山头。
只要你们留下一个一米见方的小孔,
就能为长河留下最后一丝生命。
掠夺式的开发,野蛮式的运营,几乎要割断我们生命的根。
你们拿走的,迟早要还回来。
 
    这是今年5月19日,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一位网友在当地百度贴吧上发出的一首诗:《白龙江,一条哭干了眼泪,榨干了鲜血的河!》
    8月8日凌晨,处于白龙江上游的舟曲(舟曲在藏语里即白龙江)因强降雨发生泥石流灾害,当地两万多人受灾。目前灾害已导致127人遇难,2000多人失踪。这三个月前的预言帖,顿时火了。
    “希望知道内情的同胞把这条帖子顶起来,让那些破坏环境,导致今天灾难的人得到应有惩罚。”
    “资料挖掘的危机是地球危机,山料的挖掘是个人危险。现在白龙河上几千台机器都在挖,不晓得一年能挖几个看的过眼的,看不过眼的连俄料和青海料都不如,看的过眼的有时候一年都挖不到一个。山料还是有的,产量对比其他玉石却低很多,不过在山上挖,嘿嘿,上去几乎是一个月不用洗澡,吃点饼干、牛肉什么的。喝雪水。生活艰苦的。还很容易摔死。反正都不容易啊。什么贵?人喜欢什么什么就贵。”
    ……
    8日下午,很多当地网友在贴吧里跟帖。
    在众多的回复里,我甚至看到了以帖主口吻发布的回复:
    “不是预言,3个月前发这个贴,完全是出于对家乡生态环境的担忧,还有为老百姓们鸣不平,同时提醒搞规划和水保的人,还有我们每一个舟曲人,爱护环境从个人做起。我一介草民,能做的就是高声疾呼。
    “近几年大量人口涌入县城,导致拥挤不堪,房价高涨,人们为了占地方,与洪水争地,忘了悬挂在头顶的三眼沟洪水,周边老百姓偷偷砍伐树木,城建部门不合理规划,水土保持部门也是工作不力,导致今天的惨剧,呜呼哀哉,我亲爱的父老乡亲,同学朋友,大家一起携手共度灾难,共建美好明天。”
    回复时间是8日下午的16点11分,回复人名叫“江岸农人”。如果此人真是帖主,那说明这位有忧患意识的舟曲人尚在人间,而不是名列遇难或失踪者之中。
    白龙江因野蛮开发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地质专家、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在分析此次特大泥石流的成因时,也认为,除了连续强降雨和舟曲县处在汶川地震活跃带上,地质结构很不稳定以外,汶川大地震灾后大型工程的建设引起了当地地质结构的松动甚至堵塞了泄洪河道,“譬如兰州至成都的铁路的修建,沿途随地倾倒了很多工程废渣,在强降雨条件下很容易垮塌并被冲进河道,堵塞泄洪河道”以及白龙江上游兴建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这些工程的开挖施工导致当地地质结构松动”,都是诱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原因。
    其实再往回看,我们会发现,因山高沟深,山体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受泥石流威胁在舟曲是老问题,而不是一个新问题。从2008年6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发的一篇《泥石流滑坡频发威胁甘南重建》的报道,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深圳特区报记者王轲真在其撰写的报道中说,在甘南舟曲采访十几天,每逢下雨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泥石流,所经过的道路几乎每天都要应对滑坡造成的交通中断。
    “今天进山探访江盘乡姚家棱村,沿陡峭的山路迤逦而行,转弯处几乎一个车轮要悬在山坡上才能通过,转得人头晕眼花。这个村有74户319人,每家只能在陡峭的山坡分到7分地,靠农田只能维持5个月的生活。因此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外面打工,靠劳务输出挣回收入养家。”
    为耕种土地,村子所在的大山在多年前被开垦成梯田,种植小麦、花椒等作物。在退耕还林前,农田所在的陡坡每遇大雨就会泥沙俱下,农民收成没有保证。频繁的泥石流滑坡也造成进山的土路在雨雪天被迫中断。村民生活相对闭塞。
    “我们舟曲过去为国家贡献了上百亿立方的木材,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舟曲县县长迭目江腾的介绍。舟曲在曾是水草丰茂、山林葱翠的陇上江南,但从上世纪50年代延续到80年代的持续大规模的砍伐,让山体失去植被,逐渐风化流失,经常发生泥石流。
    20年前,在舟曲通往陇南的白龙江上就出现过一次超大规模的山体塌方,垮塌的山体将白龙江拦腰截断,高峡平湖在一夜间出现,直接威胁上游舟曲县城和下游的武都县城。由军方出动飞机,配合地面的疏通导流,将淤塞的堤坝炸毁,才使白龙江洪峰顺利下泄。
    不过,那次山体塌方形成了一个“泄流坡”。据日本地质专家多次考察,认定为世界第一大泄流坡,“全面治理的费用将是天文数字”。车子一经过212国道泄流坡路段,就会感到一侧山体缓慢滑坡,向白龙江一侧平移的力量。“如果不是每天由护路工人在清理路面,不出三天路面就会变窄。遭逢大暴雨,这条路无一例外要因滑坡而中断。”
    据了解,当地特殊的地质状况在上世纪80年代就断定为泥石流易爆发区,最佳的决策是居民搬迁。汶川大地震后,当地政府决定以土地置换的方式将处于危险边坡的村庄迁走——仅此一项,就需要数千万元的安置费用,再加上倒塌危房群众的房屋重建数亿元,舟曲本身财力无法承担。
    在此次惨剧发生前,调查发现,舟曲全县有60多处滑坡,其中13处滑坡严重,威胁着下游村庄的安全。因此,舟曲的灾难,显然不仅仅是天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