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刘禅鸣冤叫屈 刘阿斗并非扶不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34:43

现今我们说某人懦弱无能、经不起抬举,有负厚望,常用到歇后语“扶不起的刘阿斗”或者成语“乐不思蜀”,这两个些贬义的词说的都是三国蜀汉先主刘备的太子刘禅(公元207-271),小名阿斗。刘禅“扶不起”的论据,锐圆著文说有四个依据:“其一,刘备在托孤时对诸葛亮说过这样一段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可见刘备自己也认为,阿斗是一个无能之辈。
“其二,他宠信和重用宦官黄皓,让蜀国进入宦官专政的黑暗时期,使蜀国急剧走向衰落。
“其三,魏军压境,阿斗竟然反缚双手,出城向魏将邓艾投降,并下令蜀军停止抵抗,全部投降。
“其四,他被魏国贬为安乐公,从成都强迁到洛阳后竟“苟且偷安、乐不思蜀”。
刘备死后,刘禅做了41年皇帝。他真的有那么无能吗?如果真那么无能,为什么后世有那么多人对他的评价并不如现今这般?
《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之所以这样说,的确因为刘禅与诸葛亮等大臣的关系一向是很和谐。刘禅作为继任者,从父亲刘备那很完整地承续了良好的君臣关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放眼看看古代多少君臣关系是汲汲可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大开杀戒的。刘禅对诸葛亮等人大权独揽,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乎对“江山”并不看重似的。
对江山社稷不看重的帝王,是少之又少的,刘禅自然也不是不在意,他只不过装糊涂而已。因为刘禅明白自己需要诸葛亮,所以他从长远着眼,大局出发,很得体地处理权臣问题。因此他在诸葛亮用人失误犯了大错很内疚之时,并不是给诸葛亮下马威,而是安慰诸葛亮说“胜负乃兵家常事。”诸葛亮因错自贬三级,但在诸葛亮打了胜仗后,刘禅马上借此恢复其职务。遇到这样善解人意的君主,又有谁心里不觉得受用的呢?反过来看,刘禅这样的聪明又怎么会是一个傻子和无能之人所能做到的?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刘禅说,“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刘禅还有个过人之处,体现在人事方面,仔细比较,刘禅这点并不输于他的老子刘备。刘备在世的时候,先设了丞相,由孔明担任。其后又设置了司徒一职,由许靖担任。后来刘禅装糊涂对丞相职位罢置不设,却并不公开明言,仅是遇缺不补而已。实际上,已有废相之实了。对司徒一职,刘禅采取的是同样的办法,于是,许靖可谓后继无人,刘禅所为,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独揽亲政,不让司徒及丞相再度拥权而已。
对于刘禅不战而降,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亡国之后,刘禅装憨卖傻,周寿昌的《三国志集解》对此评价刘禅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由此可见,刘禅在不少人眼里,不失为“通明智达”的一代君主。
 
另外,刘备对儿子刘禅也是有过赞赏之词的。刘备临终时对刘禅说过一段话:“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其中有说到一件事,刘备说诸葛亮对射君(射君何人,已不可考)称赞刘禅的智慧,射君又把诸葛亮的赞词告诉了刘备,让刘备很欣慰。诸葛亮确实不只一次地称赞刘禅“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诸葛亮非阿谀奉承之人,不至于对一个愚不可及的扶都扶不起的人大加称赞。再说,刘备也颇有识人之明,如果自己的儿子真那么愚蠢和傻气,毫无生存智慧,也没必要选他来继承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刘禅为甘夫人所生,而甘夫人只是刘备的一个妾,刘备也不止刘禅一个儿子。由此可见,刘禅并非扶不起,而是他当时所处的处境和环境决定了他必须要隐藏自己的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即使后来成了亡国之君,也确实是身不由己。
www.singta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