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对刘阿斗的严重误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54:18

今年8月27日,李敖大师参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之后,为之题词:“忧患一生,四处游走。来到沪滨,喜欢‘阿斗’。”这十六个字,很有学问。不但压韵,而且有两处双关语:第一、“沪滨”不特指上海黄浦江畔,也嵌入了中国馆馆长徐沪滨的名字。第二、“阿斗”不特指中国馆的造型如斗,更隐指刘备的儿子刘阿斗(刘禅)。­

­

为什么喜欢阿斗呢?李敖当场解释:中国馆的外形象一只斗;还有就是阿斗是一个好皇帝,一般人以为他无能,其实《三国志》就赞美他“赦不妄下”,即不乱下大赦令,这是讲究法制的表现,阿斗是中国历史上最讲法制的皇帝。­

­

­

­

­

李敖和儿子在世博会­

­

其实,李敖先生在这里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他将“赦不妄下”的赞美对象说成是刘阿斗(刘禅),与史实完全不符,是对刘阿斗的误读。­

  ­

“赦不妄下”之语,出自陈寿所修的《三国志》卷33《后主传》传末的评语,陈寿在《后主传》传末的评语中说:­

­

“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閹竖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

­

历史学家方北辰先生著的《三国志注译》这样翻译了这段话:“后主在贤能丞相执掌朝政时就是遵循道理的皇帝,在被宦官迷惑的时候则变为昏庸的君主;古人说是“白色的丝和绢没有固定的颜色,就看你染什么色它就是什么色”,确实是这样啊!按照礼制,国君继位之后,要翻过年才改变年号。可是在后主继位的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当年就把年号改为建兴了;从古代的典章上来考察,这在制度和道理两方面都有所违背。另外,蜀国不设置专门记述本国历史的官员,本国的完整历史没有专人负责,所以做的事情大多被遗忘,发生的灾害和异常现象也没有记载。诸葛亮虽然擅长行政,但是像这一类问题的存在,说明他在政治上仍然有不周全的地方;不过在诸葛亮执政期间,经历十二年而不改变年号,军队多次出动而不乱颁布大赦令,政治见识不也很高明么!但是自从他死之后,在年号和大赦方面的制度就逐渐败坏了,而后主前后两段政治上的优劣也就从这里清楚显现出来。”­

­

通过文白对照,我们就可以明白这段评语的意思了:后主刘禅是一个缺乏主见的皇帝,在诸葛亮辅佐他时,他还是很有章法的,但到了诸葛亮死后宦官包围他时,就变得昏庸不堪了。诸葛亮辅佐他时,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政治缺陷,但是至少在不随意改变年号、不乱颁布大赦这两方面,诸葛亮的政治见识是相当高明的。但是诸葛亮身死之后,这两方面的情况就完全不行了;而后主在位前后两段的政治优劣,也就由此显现出来。­

   ­

所以,陈寿所谓的“赦不妄下”,是就诸葛亮执政时的政治而言;所赞美的对象是执政的诸葛亮,而非被辅佐的刘禅同志。如果是刘禅本人开始就坚持法治的话,到后来又怎么会“兹制渐亏”呢?­

陈寿的这一评语虽然是放在《后主传》的末尾,然而赞美的对象却并非刘禅。李敖显然是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且在公开接受采访时赞刘阿斗“赦不妄下”,徒留笑柄而已。­

   ­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后主传》也有这样的记载:“故亮时,军旅属兴,赦不妄下也。” 这个就说的很明白了,“赦不妄下” 是指诸葛亮的做法。­

  ­

事实上,阿斗可贵的一面,是他的主动投降促成了了当时中国的统一。史书记载阿斗“深秉大正”,“以爱民全国”为贵,知道“龙虎战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也。”故放弃负隅顽抗、残民以逞,结束了蜀汉分裂割据的局面,促成了中华的大一统。这种知天命、识所归的大举动,是很值得肯定的。爱国诗人丘逢甲《送颂臣之台湾》诗道:“王气中原在,英雄识所归。为言乡父老,须记汉官仪”。阿斗虽然为诸葛亮所扶不起,但顺时识归,亦可谓英雄,“为言台父老,须记刘阿斗”。现在那些所谓的“台独分子”,他们成天叫嚣裂土分治,连阿斗都赶不上!李敖说他“喜欢阿斗”,应该是欣赏其“英雄识所归”的家国情怀和大局意识,这一点,李敖在其电视节目中也多次提到过。(